1
創造歷史的是誰,英雄還是民眾?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是群眾創造了歷史,英雄人物只是群眾的代表。但歷史幾乎從不會記得小人物,人們緬懷的始終是英雄和聖人。
小人物在歷史上,真的是可有可無嗎?
《長安十二時辰》不過是一部電視劇而已,歷史的成分很少,演繹的成分很多,但還是涉及了許多小人物以及他們的生活。
2
張小敬:本為長安萬年縣不良帥,因為殺死了熊火幫三十四個人和自己的上司,以大不義罪名被打入死牢。萬年縣不良帥,這個職位在今天那就相當於首都朝陽區的刑警隊長,也算一號人物了。但他買不起房子,也不敢有家室,因為得罪的人太多,怕有後患。他努力保護自己的朋友和下屬,但他還是保護不了自己想要保護的人,連自己也被打入死牢。
小乙:表面上是黑社會老大葛老身邊的一個跑腿的,深得信任,但其實他是張小敬安插在葛老身邊的暗樁,萬年縣的一個不良人,盡忠職守,最後被張小敬出賣,並一箭射死。
徐賓:靜安寺管事,從八品,家裡四口人,妻子幫人做廚,請不起傭人,連一杯好茶都喝不起,全部心思都投在大案牘術和造紙材料的實驗上,一門心思守護大唐。但卻不受重用。(這一點,實話說,我怎麼看怎假!作為一個普通民眾,不計名利,不計回報的熱愛長安,怎麼看怎麼像朝陽群眾。還有,大案牘術是什麼鬼?大數據都冒了出來?)
葛老:長安地下黑社會的老大,曾經是崑崙奴,後獲得自由身。控制著很多妓女,利用妓女打探消息,收集官員隱私,謀取非法利益。
檀棋:李必家奴婢,受李必重用,忠誠於主人,有一定的辦事能力,對張小敬有一種特別的感情。
聞無忌:聞染之父,第八團殘存九人之一,烽燧堡之戰後,因傷退伍,留在了長安,開了一家香料鋪,帶著一個女兒為生,所在街道因修建政府接待所,鋪面被強拆,代表街道商戶出面交涉,被熊火幫所殺。
聞染:聞無忌之女,長安城一個普通的商戶,以銷售香料為營生,其父被熊火幫殺死,聞染由此仇恨長安官吏,一心報復,勾結狼衛,準備火燒長安。
狼衛曹破延:突厥狼衛首領之一,是烏蘇米施可汗的家奴,從主家逃亡,後來被抓回,為了女兒能獲得自由,他接受派遣到長安,行使破壞活動。
丁瞳兒:葛老控制下的一個妓女,自小就許配於人,成婚之後,就被丈夫帶到長安,賣入青樓為妓。後和恩客秦朗相愛,兩人私逃,被葛老抓回,嚴刑拷打,最後張小敬介入,葛老答應放一個人,丁瞳兒選擇和秦朗同生共死,而秦朗則選擇走出牢房,棄丁瞳兒而去。丁瞳兒由此心死,為活命和報復,立誓為葛老賣命。
......
3
這些是故事之中的小人物,對於一個時代來說,他們無足輕重,他們不是歷史的推動者,而是歷史的承受者。
他們默默無聞,但每一段歷史都離不開這樣的人物。
看一個社會的真實狀態,不是看上層人士的揮斥方遒,而是看下層社會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聞無忌被困烽燧堡的時候,援兵久候不至,張小敬等人抱怨不停,聞無忌卻勸告他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妄自揣測領導,他們是在為大唐而戰,而不是為上司而戰。所以就算是被大軍圍城,九死一生,但他的心中依然對大唐熱情不減,一心想在戰後回到長安。
一個朝代的垮掉,其實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是否英明神武,或者官僚們如何兢兢業業,而是作為帝國的普通民眾是否還對帝國心懷夢想。
烽燧堡之戰中,第八團雖然死亡殆盡,但人們心中還嚮往著長安,所以戰後無論是聞無忌,還是張小敬,都努力活著,他們把自己當成死去的弟兄的眼睛,替他們活在長安,替他們守護著長安。那時候,長安是他們每個人的夢想。
但自己開的香鋪被強行撤遷,熊火幫將刀捅進自己腹部的那一刻,聞無忌心中的長安夢破碎了,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長安夢是不是很正常?
當大部分底層民眾對帝國開始失望之後,這個帝國就會走向滅亡。高層鬥爭,改變的只是朝廷格局,而底層民眾的信仰才是決定王朝興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