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張奶奶過世了,享年89歲。聽說張奶奶出生於一個大戶財主人家,光陪嫁的嫁妝裡就有600塊大洋,還有幾件紅木家具和柜子之類的。
張奶奶年輕時多富有我不知道,我只記得每年的暑假收割稻穀時,都會看見張奶奶背著個竹框子在別人割完的稻田裡撿穀子。一串一串的撿,一把一把將掉落在田裡的稻粒從土裡撿出來拿回家晾曬。因為她家養了十幾隻雞,張奶奶養雞主要是為了下蛋,自己肯定是吃不完的。不過村裡誰家媳婦生孩子或者誰家孩子不舒服時她都會送幾個雞蛋過去,所以村裡的後輩都很尊敬張奶奶。
張奶奶的葬禮辦得很隆重,大概是我們村裡有史以來最隆重的一次了。張奶奶生有5個兒子和4個女兒,親孫子就有22個,曾孫子孫女我實在統計不出來。所以葬禮的規模非常大,據管帳的叔叔說統計上來有106桌客人,還不包括村裡30桌自己人。13菜一湯的流水席整整擺了三天三夜才算完,客人那是走了一波又來一波。村裡上學的孩子都被要求請假回家做傳菜員了。鑼鼓喧天,音響大歌唱得整個村子都沒法睡覺。
經過三天的折騰終於順利下葬了,三天後參加完祭拜回到家裡開始算帳。孫子輩的打工的都坐車回城了,上學的也都回校了。按規矩葬禮的一切開支由5個兒子平攤,不過張奶奶手裡存下來的錢就有40000多,開支11萬元,算下來五個兒子每人掏1.2萬就完事了。對完了開支開始分遺產了,幾個老頭看著破舊的桌子柜子都不喜歡,都把目光盯想母親遺留下來的小木匣子。因為他們從小就知道母親把貴重的金銀首飾存放在那個帶銅鎖的木匣子裡。當公人當中打開那個楠木小匣子時,只見一枚枚銀元鋪滿了整個匣子,看上去白晃晃的。取出一陣清點後有125枚之多。老大說:「母親生病時我陪床最多所以我要30個你們沒意見吧」剩下的四個兄弟心裡憋著氣嘴上卻都不說。
老二接著直接數了25個說道:「按道理遺產平分,我取回屬於我的25個沒毛病吧?」這下老三和老四跳起來了:「為啥你們多拿還這麼有道理,活該我們後拿的就每人只有15個,這是什麼狗屁道理呢,我倆不服都是同個娘養的,憑啥你們多拿,就因為你們年級大?」說著就吵吵起來,開始還是只動動嘴皮子的,公人沒法主持了只能退到一邊讓他們幾兄弟溝通先。這吵架的聲音越來越大,後面開始推搡了。也不知道是誰直接從旁邊的柴垛裡撿起一塊松木直接掄了起來,一下就把老大的頭給開瓢了,那血真是不要錢一般的流。
圍觀的人趕緊衝上去拉開,只見老四手裡還拎著那根松木柴,手有些打抖卻目光警惕地盯著眾人嘴裡狠狠地說著:「是我的誰也別想搶」一個旁支的叔叔上前勸他趕緊放下,也被他掄了一下,臉頰都腫得老高。後面看著局面僵持不下大家急得快要報警了,只見一個壯實的漢子走出來了。他站在中間對眾人說:「你們幾兄弟要不要再繼續打呀,打死個把我們正好趁著鍋碗瓢盆還沒收拾再來一場葬禮,反正吃的錢都是你們幾家人出的。」大家聽了都哂笑起來。
接著他又大聲說道:「現在的銀元才幾塊錢一個,你們為了這125個銀元打得頭破血流,等會幾個老叔住院了,你們家剛坐高鐵下廣東的後輩要不要回來照顧,這住院要花錢,這22個孫子來回的車票也是一大筆,而且耽誤了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法上班,這不都是錢嗎?你說你們幾個老叔圖個啥?」張奶奶那五個60多歲的兒子面面相覷,一陣細想確實是這個道理。接著開始一陣亂鬨鬨的捅蜘蛛網止血的止血,找紗布的找紗布,被打傷的公人也被送醫院包紮了。
當天晚上由公人決定125枚銀元由5個兒子平分每人25枚,經過了這次打鬧,大家都老老實實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五個兄弟又都坐在一張桌上喝酒吃飯了,而這125枚銀元引發的鬧劇也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