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錦繡南歌》,最喜歡的女人是誰?彈幕中很多人都說是王妃謝韞之。
1.她的愛是不要回報的
作為大士族謝家之女,她的婚姻不能自己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給了彭城王。
她愛這個男人,她很清楚自己王妃的身份,從小的封建思想讓她只知道要遵從,維護夫君的意願。
所以彭城王做的一切她都支持。
每月十五是合寢之日,彭城王不是裝病就是不在,連侍女都知道是在躲避,可她願意相信彭城王這麼做是有道理的。所以願意為他遮掩,可那時彭城王是在和沈驪歌約會。
被太妃抓個正著,她寧願忍受太妃指責她無德,也不說彭城王去處。
彭城王回來她又配合彭城王演戲。
太妃走後,彭城王一句解釋、一句抱歉、一個正臉也沒有,就徑直走了。
王妃習慣了彭城王的背影。
在終於有機會可以和他並肩同行時,王妃看著兩人齊頭並進的影子都很高興。
那時男人三妻四妾是習以為常的事,她無法改變,所以也不鑽牛角尖。
彭城王納側妃,她欣然接受。
看到彭城王和側妃驪歌,相親相愛,她不嫉妒,只要驪歌真心對彭城王好,她願意做個卑微的旁觀者。
2.守活寡,也不參與爭鬥
王妃嫁給了彭城王,即使彭城王不喜歡,可是最不該讓她守活寡。她是王妃,一直沒有子嗣的她,被哥哥責備,被太妃嘲笑。
婚姻裡可以無愛,但不能無性,這是對女人的侮辱。
即使要承受各方壓力,王妃依然堅持原則,不做哥哥的工具。
王妃的哥哥中書令,在知道要納側妃時,想從他們士族中選個彭城王喜歡的,將來若有了子嗣,對王妃、對謝家都有益。但是王妃不同意。
她很明白哥哥在利用她,而她不想成為任何人可以利用的工具。
對於政事,王妃不想參與,也勸哥哥不要貪婪,忘了臣子的本份。
中書令挑起事端,聯合士族抵抗彭城王,王妃知道被彭城王利用了,但是依然明是非,大義滅親,主動交出了哥哥的罪證。
祖父、哥哥先後離世,她只能獨自難過,彭城王一個安慰的擁抱也沒有,王妃沒有任何怨言。
3她聰明,有魄力
沈樂清能進入彭城王府,是中書令幫助的。王妃知道了沈樂清是哥哥安排的人,她又很了解哥哥,知道能被哥哥看中的人不會簡單。
但是她不想和哥哥的算計有牽連,所以故意把沈樂清安排在了外廳,還派人盯著她。
她的貼身丫鬟靈犀被發現陷害驪歌,她沒有姑息而是直接杖二十,攆出府,對沈樂清也直接降為苦役。
府裡有關於驪歌背後有疤痕的流言,她知道太妃或許有意見,提前拿橘子以物喻人,想幫助驪歌。
知道了是哥哥害死祖父,她用「無惻隱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五是非之心,非人也」罵他。
王妃不是弱女子,她了解官宦之;裡的那些爭鬥的醜事,她自己不參與,但不會容忍。
王妃不爭不搶,她的通透救了她。
她「守活寡」,是沒得選擇,只能畫畫解憂,只能追求鏡花水月。
王妃只按教條走,也害了她。
看到驪歌敢於反抗教規矩的姑姑,讓她叫苦不迭;看到驪歌敢爬梯子救小鳥,和丫鬟們一起玩鬧,她突然明白,原來女子也是可以這樣瀟灑的活著。
她從小的教育,讓她忘了問為什麼,只知道按著做。
所以她只能接受這場無愛無性的婚姻,做一個端莊的王妃。
若之前知道問為什麼,或許她的人生會不同,會等到那個愛她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