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六去市裡辦事,坐上了從西平發往駐馬店的客車。
客車出城不久,上來一位老太太,帶著一個小男孩,還提了一個大包袱。車上還有許多空位,她讓男孩放到我左側那個靠窗的位置,又把包袱也放在座位上。這時座位上已經沒多少地方了,她很將就地坐在座位邊緣上。
「你買幾個人的票?」售票員走了過來。
「不就我一個人嗎?」老人很奇怪售票員會問這個。
售票員瞥了一個那個男孩。男孩不過四五歲的樣子,確實還不到買票的個頭。
「把你的包袱放地上。一會兒還要上人呢!」
老人看了看包袱,為難地說:「這裡邊都是吃的東西,放地上被人踩壞了咋辦?」看售票員不理會,她只好把包袱拿起放到過道裡。
「小孩沒買票,不能佔座!」售票員冷冷地提出新要求。
「那我站著,讓我孫子坐我的位。」老人一邊說,一邊扶著前面的靠背站了起來。
我有些看不下去了,小聲對她說:「你就坐吧,沒事的。現在又沒人上車。」
二
汽車駛進遂平縣城。
兩邊林立的樓房讓老人意識到了什麼,她告訴售票員:「我在北環下車。」
「北環已經過了。」還是那個冷冷的聲音。
「啊?那怎麼辦呢?」
「你到底在哪兒下車?」
「我在北環下啊。」
「不是給你說,北環已經過去了!」
「那,那,我在南環下吧……」
汽車繼續行駛。老人忍不住又問:「南環到了沒有?我在哪兒下啊?」
「你願在哪下,就在哪下!」
這話很過分。許多乘客抬起頭,朝售票員望去。我很想挺身而出說她幾句,猶豫了一下,忍了忍,沒吭聲。
「你這人咋說話的?人家不是年紀大些沒出過門嘛,你好好給人家說話行不行?」
我沒吭聲,有人吭聲了。說話的是坐在老人前面的一個小夥子,二三十歲,手裡擺弄著一隻老式諾基亞手機,臉上坦然的神情中夾雜著幾絲憤怒。
這個見義勇為的小夥,瞬間成為全場的焦點,連司機也忍不住回頭打量他。那個售票員沒有應聲,她顯然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敵人」弄蒙了。過了好大一會兒,她才嘟囔出一句:「也不提前說,誰知道她在哪下車啊。」
「一個老太太出遠門,肯定沒有你們跑車的熟悉地形了。可要是到了北京,你不也得找人問路麼?」
說得真好!我想給他鼓掌。
這時,車速減了下來,售票員對老人叫道:「南環到了,下車吧。」聲音還有些生硬,因為她需要一個從驕橫到謙恭的過渡。但全車人都聽出了小夥子的抗議所帶來的效果。
三
進入市區,換乘9路公交車。
車上人很多,沒有空位,我便抓著一根立柱站定。旁邊那根立柱邊,站著一對青年男女,兩個人都用雙手抓著立柱,身材嬌小的女孩剛好站在身材高大的男孩用兩臂圍成的空間裡。女孩仰著頭,甜膩膩地跟男孩說著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情。
女孩旁邊有人下車,騰出來一個座位,男孩便推那女孩去坐,自己依舊抓著立柱。
在又一個站口,上來一位老太太,年紀跟前面說的那位老人差不多。她還沒有站穩,車子就啟動了,她打了個趔趄,正在俯身跟女友聊天的那個男孩趕忙伸出手來扶她。
那個女孩站了起來,對老人說:「你坐這吧,我快下車了。」老人坐下,對女孩說:「謝謝美女!」
我覺得,「美女」這個詞從老人嘴裡說出稍嫌不妥。從年齡上看,那女孩可以當你的孫女了,她也確如孫女一般給你讓座,你叫她「美女」,不是又推遠了這份情意麼?竊以為,叫「孩子」或「閨女」比較合適。
那女孩並不介意,又站到了男孩的懷中,仰起臉跟男孩甜膩膩地說話。
這時,他們旁邊又有人下車。男孩往四周看了看,然後鎖定了我:「叔,你坐吧,我們要下車了。」
我有些吃驚。很久以來,我努力踐行「助人乃快樂之本」的美德,總是尋找機會給別人讓座;現在,突然有人要給我讓座,還真的不習慣呢。
往四周掃視了一圈——站著的顧客中,確實沒有一個明顯比我年齡大的。我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只好坐下。
直到我下車,男孩女孩也沒下車。
四
辦完事回來,腦子裡還在回味著車上的那幾幅畫面。忽然想清楚了一個問題:我期待的理想社會,是這個樣子——人人充滿愛心,個個尊老愛幼;萬一遇到不平事,有人敢挺身而出主持公道。
(原載權寨中學《冬青報》2013年春期第10期)
我是許鴻賓,一位真心熱愛教書的老師。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