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若黎明》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治癒暖心小說。故事裡有年少溫暖的愛情,也有倖存者的負重前行。五個小鎮男孩離開家鄉奔赴戰場,最後卻只有一人活著回來。
這部2015年出版的小說,至今已經銷售超百萬冊,曾登上亞馬遜暢銷書第一名,書中內容正如它的英文版書名making faces一樣,是一本關於失去與接納殘缺自己的故事,它會讓你重拾對生活的熱愛。
本書的作者艾米·哈蒙在美國的猶他州鄉村長大,從小熱愛寫作,是華爾街時報和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常客。
故事發生在漢納湖小鎮,安布羅斯是小鎮上的明星人物,安布羅斯的媽媽在紐約和一位義大利內衣模特在一起後,生下了安布羅斯。他英俊挺拔,身材健碩,他能帶領小球隊贏得地區冠軍,也對摔跤非常擅長,因為各方面都出眾,安布羅斯成了小鎮的名人。
弗恩則剛好相反,是一個像醜小鴨一樣的女孩,丟在人群中都找不到的那種。她的父親是漢納湖受人尊敬的牧師,在他50歲那年才有了弗恩。弗恩瘦小丑陋,但卻像大部分女生一樣憧憬著愛情,她一直愛著安布羅斯。
弗恩的漂亮閨蜜麗塔,也喜歡安布羅斯,所以就求弗恩幫她寫情書,後來這個謊言被戳穿,這也讓安布羅斯知道了弗恩。弗恩的表哥貝利有肌肉萎縮症,是個被醫生預言只能活到21歲的漸凍人,他暗戀著弗恩的閨蜜麗塔。
如果你覺得這是一部老套的校園愛情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它在愛情之上為我們描述了一個關於英雄主義,勇氣,愛和接納的故事。它讓我們不經意間回憶起遺失的美好,感受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
「911」事件之後,有部隊在學校徵兵,這個契機成為安布羅斯追求自我價值的途徑。和他同行的兄弟們,懷揣著不同的目的去上戰場,有的為了籌學費,有的為了逃避催婚,年輕的他們對未來是迷茫的,對戰爭沒有概念的5個人,一起奔赴了戰場。
可是在一次被炸彈襲擊中,安布羅斯一下子失去了4個好友,倖存下來的他失去了半張臉,一隻耳朵失聰,一隻眼睛失明,本來是明星人物的安布羅斯變成了一個被毀容的人。
作者並沒有對伊拉克戰爭有過多描述,而是把大量的筆墨花在了描述安布羅斯戰後的處境,曾經那個小鎮的明星少年,不再光鮮,戰爭中喪命的家人們認為是他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因為面部一半被毀容,他只敢晚上出門。
當他再次遇到曾經喜歡她的弗恩時,弗恩已經褪去了當初的不自信,變得非常的漂亮,而安布羅斯面對弗恩時,無法接受這個殘缺的自己,更無法面對那個曾經深愛自己的弗恩。
暖心的貝利成了兩個人愛情的橋梁,他鼓勵安布羅斯勇敢地面對殘酷的現實,也鼓勵弗恩大膽地去愛。表面上看貝利才是那個整日坐在輪椅上需要幫助的人,而事實上,他卻用自己的勇氣去關懷鼓勵每一個身邊的人。
弗恩沒有因此而嫌棄安布羅斯,而是在安布羅斯麵包店門口的黑板上玩起了遊戲,她用莎士比亞的文字與安布羅斯對話,最後走入了安布羅斯的內心,了解了他對殘缺自己的不接納。
在弗恩的熱情和包容之下,安布羅斯慢慢地學會了接受自己。他走出了陰霾,重新回到了摔跤賽場並重獲冠軍。
貝利和安布羅斯兩個人是彼此支撐的朋友,貝利用自己漸凍症的經歷鼓勵著安布羅斯,讓他找回重新接納自己的勇氣。
雖然最後貝利還是去世了,他去世後,人們看到了他用生命打卡的人生清單,在他活著的每一天,他從未放棄對生的希望以及對人生的追求。
「如果我們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無人陪伴,那只是因為人們剛好也在各自的黑暗中蹣跚而行。」
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苦難,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像貝利一樣燦爛的人能夠給我們勇氣,就像你生命中的黎明,在黑暗中帶領我們勇敢奔跑。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名字,燦若黎明,你的人生不會一直處在黑夜裡,也沒有一個黎明不會到來。只要你心中充滿希望,我們的人生終究會迎來燦若黎明。
這本書沒有主角與配角,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感動。
我是每周讀三本書的San蝶,關注早安讀書,為你推薦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