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狼!狼族!
文/邢德朝
關於狼的傳說,我已聽過無數次了,僅小學課文裡就有四五篇。但真正見到狼,還是20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
仲秋的一天,我與兒時的夥伴們從後山摘野果子回來,突然聽見從山坡的溝道裡傳出「哇嗚——哇嗚」的嚎叫聲。因為溝道的回聲,所以這叫聲顯得特別恐怖。我們定睛一看,離我們四五百米遠有三隻土黃色的狼,氣勢洶洶地向後山狂奔而去。它們的個頭比家犬要大得多,左右搖擺的尾巴像掃炕的帚頭,粗而直。我們幾個靜靜地伏在草叢裡,一動也不敢動。剛才還感到暖洋洋的秋陽,一下子沒了蹤影,整個山道都陰森起來,直到這像死亡般的嚎叫向山那邊遁去。
聽老人講,山裡的狼時常是成撥出現。果然此後不久,關於狼的說法逐漸多了起來。有一天中午,一隻狼竄進一戶人家,咬死一口大肥豬後,又將放在小推車裡的孩子的臉抓傷,還撕去了半隻耳朵。孩子悽厲的叫聲引來了家人和鄰居們,大家紛紛拿起钁頭、鐵鍁向狼撲去,沒幾個回合,狼躥過兩三米高的土院牆落荒而逃。望著被抓傷的孩子和躺在圈裡仍汩汩流著鮮血的死豬,村民們忍不住一陣顫驚驚的唏噓。
冬天到了,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只有枯草覆蓋的陽坡,偶然裸露出一點兒殷紅的山石,點綴得雪更白,山更高,路更遠。孩子們上學,不再有昔日的嬉笑和打鬧,只有踏在厚厚的雪地上發出嘶嘶的響聲。雪面上留下的梅花般的蹄印,和偶爾的點點血跡緊緊揪住了他們的心。到學校不久,果然就傳出某某家的羊被狼咬死了,某某家的雞被狼叼走了。從那以後,幾乎家家上學的孩子都得由家裡的大人護送到學校,孩子們除了書包還要拿一根木棍,以防萬一,老師有時也主動到半山腰接孩子們一程。但是誰也沒見過狼的影子。
真正見到狼被人們活活打死,還是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天,鄰村的馬二叔背著一大捆樹枝往回走,突然感到後背一沉,他隨之罵了幾句,沒見回聲,緊接著便聞到一股腥臭的味道,他心想不好,一定是碰到狼了。他故作鎮靜地走了幾步,突然放開柴捆子,順手撿起一塊石頭,狠狠地向後砸去。也許狼被這突然的襲擊打懵了,一不留神,天靈蓋被砸裂了。馬二叔用砍柴刀又連砍幾下,這隻大灰狼便只剩遊絲之氣。聞訊趕到的鄉親們,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住馬二叔,稱他是「打狼的武松」。公社的廣播站連續幾天都放的是《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節,人們似乎從中聽出些許新意,覺得很有味。後來聽說有人把狼肉燉了去賣,可沒人買,最後還是餵了狗,白貼了調料錢。
有句成語叫「狼煙四起」,「狼煙」的意思是古代報警的烽火,就是狼糞燃燒的。村裡捉住活狼,就是從狼糞開始的。有一年初夏(據說是狼繁殖的旺季),鄉政府工作組的老王去縣裡開了一星期會,回到村裡已是快半夜了,踏進院子時覺得腳下軟乎乎的,打開手電一看,竟是幾堆狼糞,他趕緊叫來鄰居四處察看,最後竟在柴房裡發現了一窩六隻狼崽。它們雖然還行走不穩,但兇相已露,真可謂「狼子野心」了。鄉親們在關雞用的鐵籠子裡放了些稻草,把這六隻小狼關了起來,全村老少都來參觀。僅三兩天工夫,每天晚上村四周就都有狼的嚎叫聲,狼糞也多了起來。有的人怕惹事,就建議把狼放了,有的怕再受狼騷擾提出將狼打死算了。還是老王有文化,他說對動物要保護,就派人將狼崽送到縣動物保護站去了。
後來,我到了省城,除了在女兒的課本裡讀到有關狼的文章,就再也沒聞聽過狼的故事。去年春節,我回了一次老家,還專門跑到後山頂,尋找兒時的夢幻。昔日茫茫的林海已不復存在,溝道裡也沒有了豐茂的蘆葦和楊槐。學大寨時留下的層層梯田,像老人額頭的皺紋般敘說著世事的艱辛。沒有了狼,也沒有了傳說,沒有了恐怖,也沒有了憤怒。老人說,伐了樹,鏟了草,狼是沒了,可雨也沒有過去那麼多了,天也變得不那麼藍格英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