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吃虧是害?

2020-08-31 老賀故事

作者:賀俊傑


從古至今,人們常說:「吃虧是福」。我們小時候大人們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那麼究竟是害還是福呢?

我講兩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大家就可以看明白了。

九十年代初我在廣州市,廣西北海市的一個朋友給我找了個工作,想讓我到他那裡來上班,順便給他幫幫忙。

我在廣州客運站買了去北海的長途汽車票,是第二天一早五點半發車的。我五點鐘就到了汽車站,五點半準時坐上了車,開出了汽車站。

結果這個客車沒有走出廣州市,在市區裡到處轉悠開了,車上已經有三十一個人了,司機和售票員帶著我們三十一個人從早晨五點半一直轉到快八點了,車上的人們大喊大罵:「你們究竟是早還是不走?在不走我們要退票了。」

司機和售票員裝作聽不到,繼續在街道上轉悠。剛走到一處高架橋下,被兩輛警車攔住了去路,長途客車被扣,我們三十一名乘客被趕下車,司機和售票員被警車帶走。

三十一名乘客被一個交警帶到高架橋下,對我們說:「你們在這裡等著,我們聯繫客運站安排你們乘車。」說完乘警們上車走了,大客車也被開走了,我們三十一個人只能在這個地方等待。

從早晨七點四十五分鐘一直等到下午的四點鐘,大家是又餓又渴,誰也不敢離開這裡,深怕一離開,客車來了就會把自己丟掉,耽誤了行程。

又等了一個小時,已經下午五點鐘了,我們幾個年齡大點的人實在是煎熬不了了,決定離開到旁邊的飯館吃點飯,大家說道:「今天算咱們倒黴,票也買了被售票員收走了,咱們只能認載了,吃虧是福啊!」

有九個人還在那裡堅持著,等我們吃完了飯過來,車還是沒有來。那個時候街上有公用電話,可是旁邊的兩個電話都是壞的,三個年輕點的跑了很遠處去打了110,結果人家不予受理,回復讓我們去找客運公司索賠,三人垂頭喪氣回來了。

天慢慢轉黑,大家自認倒黴,各自散了,各回各家。

這個虧吃的是不明不白,找誰申辯去呢?我回到住處給南方報的記者打了個電話,想反映一下這個情況,回答是要提供當日車票,所乘車的車牌號碼等等,我們一無所有,無法提供,只能不了了之。

這個吃虧是福?福在哪裡?

所以,吃虧就是吃虧,和福氣沒有啥關係。

人們經常用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的一封家書:「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來勸慰吃虧的人。你們看看,人家那麼大的官,站的多高看的多遠啊!所以吃點虧算不了什麼嘛!

由此可見提出「吃虧是福」這個觀念的人,大概是想勸世人寬容。或者自己吃了虧無能為力,才用了「吃虧是福」這樣一個概念來安慰自己罷了。就像阿Q,別人打他,他無力還手,只能在別人走後自我安慰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


還有一件事也是我親身的經歷:

我曾經在一家工廠打工,那天吃過早飯去廠上班,剛到廠大門口,看到街上人亂成一團,大門一側是銀行,離銀行不遠處街道上一百元的鈔票亂飛,有一個銀行的工作人員和幾個路人在忙著撿鈔票,旁邊一個老年人臉上鼻子上全是血漬,幾個老奶奶在安慰他。

撿鈔票的人群中有一個十五六的小姑娘,飛跑著撿風吹了很遠的鈔票,最後大家把錢集中到一起,經銀行工作人員清點,正好五千元,交給了老大爺。

這時幾個年輕人和派出所的警察押著一個年輕人來到銀行門口,讓老大爺看了看,押上了警車帶走了。

我打聽一下才知道,老大爺從銀行取了五千元錢,剛走出門口,被這個年輕人上來就是一拳,乘勢搶走了老大爺的五千塊錢。

老大爺急中生智,大喊抓住他!搶錢啦!有幾個剛騎自行車來上班的小夥子,快速圍了過去,搶劫犯一看難以逃脫,順手把錢一扔撒了一地。

這事過去了快一個星期,那天我突然發現,撿鈔票的那個小女孩在我們廠區路過,我從未見過這個女孩,應該不是我們廠裡的。等到她又過來時,鬼使神差的我多了一句話,問道:「小姑娘,你是哪裡的?」

女孩靦腆一笑:「我是到你們廠來實習的。」就只有這一面之交,誰也不知道誰叫什麼?多大啦?到此為止。

星期天我在租房裡洗衣服,有人敲門,我開門看到這個女孩站在門口笑著對我說:「叔叔,能不能借我點錢,我有急用。」

我猶豫了幾秒鐘,回答她:「你要借多少?」

「先給我借上一千元吧!」

我是個臨時工,每個月工資才一千元,再說了誰能認識你啊!猶豫片刻我終於鼓起勇氣說了句:「可以。」

又過了剛三天,她又來了,這次又要借一千。已經借了一千了,一個小女孩,借錢幹嘛?我想問她,想來想去沒有說出口,就再借給她一千吧!

借了兩千塊錢,還不知道她姓什麼叫什麼。想到她在銀行門口撿鈔票時的天真,想著她肯定不是騙子。想是這樣想,但快一個月了,不見這個女孩的面。

正在這時,我的一個朋友給我找了一份比較好的工作,讓我馬上去報導,只好辭退這邊工作,去了很遠一個地方。這兩千塊錢借的不明不白,心裡想著:「唉!吃虧是福嘛!」

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我到了北科大的研究所工作,那天我正在忙著,同事說道:「快!有你電話!」研究所全體成員都有電話打來,唯獨我沒有,因為我沒有跟任何人聯繫過。猛然有我電話,我是不相信的。

同事急了:「你接不接?」

我放下手中工作,走過去接了電話,電話中傳出銀鈴般的聲音:「賀大哥!是我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以為是學校出去的研究生,想不起來是誰?

「賀大哥啊!你放了一根長線釣大魚,現在魚兒自投羅網來了,我在你們學校門口,出來接我吧!」

當我聽到她說已經來到學校門口時,我緊張的目瞪口呆,根本沒有想到是那個借我錢的女孩。

後來的事情我曾經在以前的文章中寫過,這個女孩成了我的太太。誰說吃虧不是福啊?

看起來民間說吃虧是福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


相關焦點

  • 微小說:「吃虧」創造的奇蹟
    文|果果王小軍是個標準的九零後,原先是個鋒芒畢露的小夥子,最近一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不是變得更加鋒芒畢露,而是學會了收斂,學會了「吃虧」。說起「吃虧」,這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儘管老話說得好,吃虧是福。可老吃虧的事誰願意幹啊,誰也不願意。以前的王小軍也不願意,但是,一年前,他改變了。
  • 「吃虧是福」-一桿秤的故事
    社會上有一些人總是喜歡算計,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合計半天,生怕自己吃虧,為人處世錙銖必較,殊不知:&34;,而天之道卻是&34;。
  • 「不吃虧」打的
    村裡有個李老頭,他有個外號叫「不吃虧」這一天,「不吃虧」進城去給孫子過滿月,大包小包帶了十幾個,一樣花五塊錢,帶的東西若是少了,豈不吃虧了?可帶的東西多了,下車就麻煩了,「不吃虧」瞅著那十幾個包裹,就恨自己沒長三頭六臂。正犯愁著,一輛計程車過來了,司機探出頭,熱情地問:「大爺,到哪裡去?」
  • 吃虧是福|背著嫂子,婆婆偷偷塞給我10000塊
    你孝順,媽都知道,可媽也不能看著你吃虧啊,錢你拿著,買個新的,算媽給你的壓歲錢了。」拿著壓歲錢,我心裡暖暖的,原來我的不計較,婆婆都看在眼裡了。世上的事如此,一個家庭更是如此,有的時候,不計較才是大智慧,吃虧才是福。新人求點讚,求關注!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吃虧是福,真的是這樣麼
    我怔住那裡,心裡還有些埋怨媳婦沒有提前和我說,隨後我便也下了樓,奔向房東家去,就怕媳婦出什麼亂子或者吃虧。
  • 在《平凡的世界》中,孫玉厚一家人詮釋了什麼是「吃虧是福」
    因為是家人,所以這種選擇是付出而不能算是吃虧。孫少平在剛剛去黃園務工的那一段時間,儘管自己的溫飽都是一個問題。但在面對自己的包工頭對那個食堂燒飯的營養不良的小女孩兒做出壞事的時候,他把自己辛勤勞動,拼血拼漢賺來的錢全都給了那個女孩兒做回家的路費。
  • 科研合作:吃虧還是佔便宜?
    首先,合作都是互惠的,吃虧還是佔便宜,不能看眼下,要長遠地看。指望與你合作的大教授動手幹很多活肯定是不現實的,他貢獻的可能只是一個初步的想法,甚至是幾句話的評論,有時候價值很大,讓你茅塞頓開;有時候很平庸,讓你私下裡嗤之以鼻。其次,合作者中的大牌教授的知名度就是一種品牌效應,他的加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合作論文的影響力、引用率和發表期刊的水準。
  • 吃虧是福嗎?好事又是怎樣變成壞事的?
    這時,鄰居們來到老人家裡,安慰說,別太難過,保重身體之類,老人的回答是:「也許他是福運呢」,鄰居更是不解,覺得老人精神出了問題。沒過多久,邊疆戰事起,村裡的年輕男子都被徵兵到塞外跟匈奴打仗,去十個死八個,老人的兒子因為摔斷腿免於徵戰,得以保全性命。從此,村裡人都很佩服這位老人。
  • 誰也不吃虧
    小傻看他們都喝了,哈哈大笑起來,我哪能讓你們吃虧呢?原來是小客棧的老闆,在整理客房的時候,搬動酒缸時,發現他的酒缸輕了,裡面的酒被人偷喝了,他就也想作弄作弄偷酒喝的人。他就把他的酒換成了母豬尿,也裝在酒缸裡,封口也用泥巴封了起來。小傻這次,和他們的朋友就聲名遠播了,大家看見了他們,都說,小傻你們又去偷喝母豬尿了嗎?
  • 吃苦要趁小,吃虧要趁早
    他說我講座時講過:「吃苦要趁小,吃虧要趁早」在他身上得到了反證,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不會幹這個非常辛苦的事情。吃苦要趁小,吃虧要趁早,因為人生遼闊,誰都不會嘴裡含著金鑰匙出生,誰都不可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如果在應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極少有人會替你的過失買單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為了 讓她記住這個教訓我與先生商量從她的「積累的小金庫裡扣除115元!她調皮地撅嘴——我們說犯錯誤就會受懲罰,誰讓你不長記性呢!請問這樣的情況你們會如何處理呢?
  • 《亮劍》:為了孫德勝,李雲龍用五挺機槍換來他,真的不吃虧嗎?
    《亮劍》孫德勝劇照而且在李雲龍的戰鬥當中,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李雲龍的獨立團裝備有多差,戰士素質有多差,總能討到便宜並且還能全身而退,即使李雲龍吃虧了,那麼敵人一定比李雲龍吃的虧更大,正應了李雲龍經常說的那句話「賠本的買賣咱不幹」,所以李雲龍不僅打仗的時候不吃虧,在與人交易的時候同樣也是不吃虧。
  • 民間故事:掌柜請三個夥計,慢性子和急性子,還有一個不吃虧
    民間故事#有一個掌柜,想請幾個得力的好夥計,琢磨來琢磨去,心想哄娃地得找個慢性子的,不怕娃子鬧;買東西的,得個不吃虧的,少花錢多辦事;最好還得一個性子急的,跟著掌柜前後,掌柜有啥事一發話,馬上就辦。過了一段路,管家看見兩個吵架的,一打聽賣燒餅的喊價一文錢一個,買燒餅的非要添一個,還說他買東西從來不吃虧
  • 李莫愁武功不高,為何很少在江湖上吃虧?看看她是怎麼對黃藥師的
    說實話,行走江湖最容易吃虧的不是武功差的也不是武功好的,畢竟武功差的人有自知之明,一般不會去招惹別人,武功好的一般也不會吃虧,最容易吃虧的往往就是像李莫愁這種武功說高不是特別高說低也不算低的人。照這麼來看,李莫愁能在江湖上興風作浪還甚少吃虧也就理所當然了
  • 張無忌武功絕世,為何在風雲三使手中連連吃虧?他自己說出了答案
    然而,靈蛇島一戰,張無忌一人對付波斯風雲三使,卻在風雲三使手下連連吃虧,這究竟是為呢?張無忌自己說出了答案。張無忌武功已絕世,為何連連吃虧?張無忌心道:「他三人起落身法,未見有何特異高明,只是三人配合得巧妙無比。輝月使在前誘敵,其餘二人已神出鬼沒地將金花婆婆擒住。但以每人的武功而論,比之金花婆婆尚有不及。」
  • 夫暴躁打死人,幸得妻賢保住一根獨苗苗,清代:「吃虧是福」笑談
    再說那王德厚有個好友姓陳,此人性格火爆身材高大,人都叫他陳大漢,他最愛替人打抱不平,那日見了胡二鬧事欺負好友的僱工,他本想上去理論,誰料等那他到了王家,見徐氏好言好語給胡二道歉,陳大漢當時就火了,大罵道:「有這樣軟弱的婆娘,我好友的一世英名都被他丟盡,若她是我的婆娘,我定要打死他,胡二也太可恨,看我去教訓教訓他,」說話間,陳大漢去了胡家就要打人,胡二見他來勢洶洶唯恐自己吃虧
  • 故事:貪念一生就要吃虧 賠錢不說還要挨打
    就在掌柜臉上得意還未散去時,店裡一位客人在旁笑道:「掌柜打得一手好算盤,可人外有人,太聰明了難保不吃虧啊!那老頭看似老成忠厚,實則是個騙子。我看見這老頭一來,就知道掌柜的怕是要被騙,只是當著他的面,不敢對掌柜明說。」  掌柜一聽這話吃驚不小,趕忙拿出銀剪剪開了銀錠查看。剪開後不由得哀嘆一聲,裡面果然是鉛胎,再去查看其它銀錠,個個如此,都是假的。
  • 知畫出現後,紫薇為何沒有幫小燕子分析利弊,眼看著姐妹吃虧?
    不錯,以小燕子的性子,很難做到紫薇這樣,遇到事情的她只會生氣,不會運用方式方法,那麼問題來了,紫薇作為小燕子的姐妹,為什麼在知畫出現後不幫著她分析利弊,眼看著小燕子吃虧呢?
  • 故事:打金井打出蛇窩,子女非用不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
    陳莊村有個陳老漢,平日裡為人和善,樂於助人,因而福報加身,五個兒子各有本事,在村上算得上安享晚年的典範。但是人一輩子享多少福,受多少罪是有定數的,老人八十八歲這年,壽終正寢。這在農村就算得上是喜喪了,喜喪必然就特別的隆重,五個兒子更是為了讓老爹好走,請來了兩個戲班,輪流擺臺唱戲,算是送老人最後一層。
  • 太宰治:哪怕關係再好,這五種話也別輕易跟外人說,小心吃虧
    哪怕彼此的關係再好,這五種話也最好要雪藏心底,不然吃虧也是早晚的事。他告訴我們,這些話不可多說,因為吃虧的不僅是你,還可能是維護你的人。情商高的人,懂得人情世故的人,都會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所約束,他們懂得用自己的「不自由」,來換取自由。也因此,過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