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呈現高開低走,在看完大結局後,這種感覺尤其強烈。比如對林有有的「寬容」處理,鍾曉芹的「意外」小說版權費,王漫妮的「套路」出國深造,顧佳的離婚「歸隱」茶園……
結局好像把前面的劇情都否定了,3個人的「努力」,好像也是夢幻一場。最後,還是靠編劇各種強加的「正義和運氣」,看似很勵志,實則是給現實潑了一盆冷水。
我和朋友討論起,怎麼看待這個《三十而已》的大結局,朋友顯得特別失望,「本來是期待著,3個人能在各種挫敗中,團結起來,在茶廠上一起打拼,憑藉互補和智慧,實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從後面的的主要劇情來看,篇幅主要講述30歲這個階段要處理的感情問題。王漫妮的小鎮相親,顧佳的扇小三巴掌,鍾曉芹和鍾曉陽違和來凸顯最後的複合……唯獨少了挫敗之後再次站起來的勇氣,看得很解氣卻無味。
先說王漫妮,她的性格是不服從又浪漫,骨子裡有點拜金的矛盾體。她在一方面標榜要獨立,一方面卻又很能拿捏男性給自己帶來的價值。比如梁正賢的多金有趣,卻發現並不專情。小鎮小張主任的靠譜踏實,卻又發現世俗無趣……
王漫妮重新回到上海依然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編劇強加的「魏總」,「富二代」,職場裡強加的安維護正義。但職場女性應該沒什麼共鳴,這個角色在職場沒什麼成長,最後編劇不得已給了出國深造。我認為是這個角色到最後還沒搞清楚自己問題出在了那,並不是專業的問題,而是性格的使然。
再說顧佳,顧佳是劇裡最強勢,也是最有頭腦的一個,但問題就是太過聰明,太過自信,甚至有點控制欲。比如太過聰明而被太太團坑騙;就像許幻山「辯解」說在顧佳眼裡,他就是她的大兒子。最後顧佳不僅送走了林有有,而且還處理了煙花廠爆炸事件。
但假設,沒有天降正義的「藍色煙花爆炸」,顧佳會怎麼處理這已經無法挽救的婚姻?如果放到現實當中,顧佳是不是會原諒許幻山?繼續為了兒子而「幸福」下去?
鍾曉芹的性格是長不大,處世衝動和幼稚。劇裡面安排離婚後短暫享受青春躁動的鐘曉陽,到後來角色成長,又找回最關心自己的陳養魚。樂觀的人最好命,編劇給她安排了成為「作家」,一部小說的版權費100多萬。這是什麼概念,當年的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前四部最初的版權費只賣了10萬而已,編劇錯就錯在安排了這樣一種逆襲的方式,複合後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點到為止會比這個更好。
看到最後,你或許明白了,3個女主的前期努力和堅定的夢想都不算什麼。最後還是靠運氣或者上天安排。這樣的結局只會讓30多歲的女性更加焦慮和不安,因為勵志向上沒有用。
不過,我希望看劇的那些觀眾們,最後能收穫的是王漫妮的倔強,顧佳的氣場,鍾曉芹的天真,這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