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掌中之物》這本小說,感慨不愧是《太子妃升職記》的作者所寫,腦洞大開,立意反斯德哥爾摩,給了在愛浪中沉淪良久無法自拔地瑪麗蘇思維的看客當頭一棒,叫人清醒。
被稱為瑪麗蘇女王大作的《甄嬛傳》的女主角甄嬛和《掌中之物》的女主角何妍之間差了一百個林噙霜。
《知否》中的林噙霜雖然壞,害死了女主角盛明蘭的母親,囂張跋扈,但是她內心坦蕩。
林噙霜是古代封建社會夫妻關係中一個另類的,但符合常規的角色。
一夫多妻制,作為攀附者的小妾,根本沒有什麼能力與正室大娘子抗衡。林噙霜唯一能倚仗的就是夫君的偏愛與保護。
對於這點,林噙霜是心知肚明的,而且當年選擇進入官宦之家,也是為了財富,作為女人,只是想找一個長期飯票,還是自己中意的那一種,並不帶有什麼個人感情。
林噙霜曾經對盛明蘭的父親說,「你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這句話很直接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想法,作為小妾,她並不愛自己的夫君,只是想要獲得榮華富貴。
但是吧,他們那個時代的這種關係,如果不帶感情也無可厚非。人與人之間並不是都有感情的,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這種東西不能強求。
倘若真要計較起來,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男人,三妻四妾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正妻是門當戶對能夠相互幫扶,妾室是美色當前,傳宗接代。
從開始到結束,這裡面都不包含所謂的感情,而是妥妥的相互算計與衡量。
大娘子王若弗之所以一直和夫君慪氣和林噙霜作對,並不是因為真心愛自己的夫君,只是覺得自己作為正室的尊嚴和權利被挑戰了,因而惱羞成怒。
這部小說或者這部電視劇在塑造人物的時候是比較符合當時時代背景,也符合人物心理的,並沒有那種瑪麗蘇情懷。所以看著並不覺得尷尬。
林噙霜的壞是明面上的,也坦坦蕩蕩,沒有矯飾,也沒有又當又立。
然而《甄嬛傳》則不是,說著不想進皇宮,然而選秀的時候還是出人意料地秀了一把自己,口口聲聲不想被選中,但是選秀前和選秀中都沒有消停。
真正低調的人是不會多管閒事的,也不會想著反駁皇帝和太后,有時候作者的心理的確能夠影響人物的形象,也許作者想表達的是這個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明明不想要被選中卻偏偏因為優秀而被選中。
真正不想被選中的人,是不會隨便亂出頭的,也不會隨便回話的。一個人的行為是最能表達真心的,雖然嘴上說著不要,但身體卻很誠實。
甄嬛進宮之後口口聲聲說不想要和後宮嬪妾爭寵也不想受寵,但是在御花園見到皇帝之後並沒有約束自己的行為,皇帝當時假裝自己是果郡王和甄嬛相約下次再見,而甄嬛居然真的去見了。
實話實說,這種行為真的合適嗎?即使不是放在封建古代社會,而是放到現代社會,一個女人背著自己的丈夫和小叔子約會,這合適嗎?
古代女人都早熟,還早早嫁人,甄嬛是真的不清楚,對面那個男人對自己有興趣嗎?
相比較而言,林噙霜就灑脫坦蕩許多,人家當年勾引盛明蘭的父親的時候,目的非常明確。
兩個人撕破臉的時候,林噙霜還反問盛明蘭的父親,「你當時和我卿卿我我,翻雲覆雨的時候怎麼不講禮儀廉恥?」
但是我們看甄嬛,仿佛生在古代封建社會的甄嬛不知道何為瓜田李下要避嫌,也不清楚男女授受不親,好像忘記了自己已經嫁為他人婦要懂得遵守婦德。
口口聲聲不願意爭寵的甄嬛,每次見到皇帝都是一副奴顏卑膝的討好面孔,並且爭寵之時一點也不弱。可是吧,這種瑪麗蘇是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當時的面孔就像女奴的。
他們會給你講男女之情,會跟你講夫妻之道,還會跟你講你情我願。他們就是不會承認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又當又立。
甄嬛每次和皇帝以及皇后太后講話的時候,都是極盡諂媚之意,根本看不到任何女王的影子,甄嬛傳只是裹著瑪麗蘇女王的外衣講著古代封建社會下男尊女卑,所謂女奴的進階之路,講的只是內捲化鬥爭。
在這種內捲化鬥爭中,談感情,談夫妻之情完全是空中樓閣,不知所謂。皇帝擁有三宮六院,天天留戀留宿在不同妃子的宮中,真心講,這種男人真的會滿宮上下都有人愛嗎?
皇后尚且能講真心,畢竟相遇時,兩人門當戶對,還沒有掌握大權,最重要的是當時兩個人年紀相當算是從少年相互扶持到中年壯年,那是他們兩個人最美好的年紀和青春年華。
可是甄嬛和皇帝相遇的時候,一個是少女,一個是壯年,老牛吃嫩草吧,還能理解。難道甄嬛這個年紀看到皇帝沒有一瞬間看到自己爹的錯覺?
御花園見了兩面就情根深種,這個邏輯不搞笑嗎?從始至終,皇帝對甄嬛的感情反而是符合邏輯的,符合感情發展的,但是甄嬛對其他人的感情往往是莫名其妙。
和皇帝反目成仇之後,甄嬛對果郡王移情別戀。回宮的事情,仿佛是甄嬛迫不得已。可是說實在的,甄嬛回宮是遲早的事情,其實一切都在甄嬛的意料之中。
但是吧,也許是作者想要讓甄嬛看著跟瑪麗蘇一些,也許是導演想要甄嬛的形象,跟白蓮花一些,所以他們都放棄研究甄嬛人物內心真實。
甄嬛從小說開端,許下心願就說要嫁給天下第一好男兒。請問一下,在古代封建社會天下第一好男兒究竟誰能擔當?
如果甄嬛需要的是歲月靜好,為什麼一開始不選擇溫潤如玉的溫實初?因為溫實初只是一個太醫,性格溫和,前途似錦,但是天花板已經定在那裡了。
而甄嬛呢?甄嬛想要的是天下第一好男兒,這個所謂的天下第一,不是皇帝,就是果郡王。
是不是很湊巧?
這一點都不湊巧。甄嬛的內心就是想要在權力富貴的路上,一路疾馳,達到頂峰。
如果開篇之時甄嬛貌美如花,前途似錦,不願意選擇大好人溫實初,那麼在出宮之後落魄至極,依然拒絕了溫實初,那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甄嬛內心熊熊燃燒的欲望是沒有熄滅的,她不想停止,她還想回宮東山再起。
可是小說的作者有一顆瑪麗蘇的心白蓮花的心,導演也只想深挖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男女之情淡薄這個內核,他們都想給女主一個光輝靚麗的形象,所以掩蓋了真實的甄嬛。
《掌中之物》的女主角何妍是獨特而亮眼的,從她說的一些話就能看出來:
「善惡從來有分,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一切都身不由己,迫不得已,不過是你做出選擇後的藉口,無論任何時候,理由再多,也不是做壞事的開脫。」
「人總得拋下過去的事情,往前走。不管多難,都得往前走。」
「抬頭挺胸,堂堂正正向前走。大丈夫在世,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這部小說裡的女主角何妍聰明勇敢自尊自愛沒有斯德哥爾摩症也沒有受虐狂傾向,不作不鬧不白蓮花,人家想要做什麼都是坦坦蕩蕩,並不會為了圖個心理安慰而找各種藉口粉飾自己的行為。而且三觀非常正,是非觀正常,和那些一談戀愛就缺腦子的女主角有天壤之別。最重要的是,作者沒有把女主角寫成又當又立沉迷於內捲化鬥爭的奴隸,而是堂堂正正做人。
小說開始,何妍看到前面躺著一個人。好心下車去救,萬萬沒想到居然是惡人沈知節故意裝死騙人,不僅要搶車還要殺人滅口,只是何妍很機智想了個辦法拖延時間犧牲色相保住了性命並且還開車撞向沈知節進行報復。
沈知節命大被一個兄弟給推開了保住一命,雖然何妍報警且警察抓住了沈知節。
可惜沈知節的家人詭計多端居然把人換了出來,讓另一個人代替沈知節服從死刑。
逃出監獄的沈知節四年後對何妍打擊報復,做了很多噁心的事兒,按照網友的說法是犯了半部刑法。
但是沈知節後續愛上了何妍,如同一個魔鬼纏住了何妍。何妍一直搜查沈知節罪證,最終將沈知節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