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封神,道封神,千修萬載得道行,只因興亡劫運至,封神榜上定遊魂。
在上一期的節目中,咱們聊到了《封神演義》一書中故事開篇,紂王註定走向滅亡的命運並非只是單純的因為題詩褻瀆女媧娘娘,而是此時紂王自身的德行操守的確開始衰敗,這一點我們在後續的節目中會也會穿插聊到一些。
今天咱們接著上期的內容繼續往下聊,說是女媧娘娘看到紂王題的淫詩之後大怒,定要給紂王一個報應瞧瞧,才見靈驗。
那么女媧接下來是怎麼做的呢?
演義中這樣寫道「娘娘正行時,被此氣擋住去路,因往下一看,知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不可造次,暫回行宮,心中不悅。」
女媧被紅光擋住去路
這段情節,在影視作品中也是具體表現出來,女媧娘娘確實是親自去找紂王想教訓一下,但是被兩道紅光之氣擋住了,這兩道紅光正是紂王的兩個兒子殷郊和殷洪,此二人皆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也正因為這兩道紅光使得紂王逃過一劫。
女媧算到成湯氣運尚有二十八年
女媧也不能逆天行事
女媧暫時放過紂王
按理說,對於女媧娘娘來說,不過區區兩道凡人(至少此時還是凡人)的紅光,又豈能奈何女媧聖威。注意這裡有一個細節,女媧往下一看,知曉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這一點在老版的封神榜(藍天野飾演的姜子牙版本)中,表現為女媧見紅光沖天擋住去路,故掐指推演運算,才知道成湯氣數未盡,所以暫時放過紂王。
這裡我們需要解釋一下,女媧娘娘並非不敢動手,而是不可,正如演義書中所寫「不可造次」此時的女媧經過演算知道天意如此,天不絕殷紂,即便是女媧也不能逆天行事,這一點在演義的故事中始終如一,無論是諸多仙人門徒、還是聖人教主,都在強調不能逆天而行,至於說天意是誰,咱們這裡就不深究,畢竟只是一個假想體。
如果要筆者來說,應該說是女媧不能,或者說不忍心。怎麼說?
第一點、 女媧娘娘的本意是報應紂王一個人,往小一點我們可以說是女媧要教訓或者懲罰一下紂王本人,警告一下,如果你紂王再失德,不修德行,不以天下萬民為主,那麼就不只是簡單的教訓了。往大一點以說是女媧娘娘想直接殺了紂王,但是考慮到後果,什麼後果呢?因為此時的成湯天下還是比較國泰民安、百姓歸心的,若是我女媧今日殺了紂王引起天下大亂,百姓遭殃,那麼愧為福神,實非所見。因此可以說女媧有點不忍心。
第二點、 正如我上文所講,女媧算到天意如此,不能亂了天數氣運,所以暫時回行宮,放過紂王本人。這裡強調一下,為什麼我說放過的只是紂王本人?而不是罷手。演義中後面寫道「心中不悅」說明此事未完。我女媧雖不能逆天行事,但是你成湯氣數將盡,自然有辦法消我心中不悅。所以說女媧不能親自對紂王本人動手。也因此才有了後續的故事。
女媧不悅
既然女媧不能親自動手,那麼又是怎麼做的呢?
演義中這樣寫道「三妖聽吾密旨,隱其妖形,託身宮院,惑亂君心。」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女媧也是有私心的,首先女媧娘娘說的是讓三妖聽密旨,也就是說三妖后續的所作為所只能自己憋在心裡,不能表明心意;其次是讓三妖惑亂君心,這可以看做是女媧對紂王的懲罰,既然你紂王現在還是比較得民心的,那我就派三妖去迷惑你,讓你徹底失去民心,通俗點講可以說是女媧給紂王上了一個加速buff,也正是我們第一期節目所講的不能便宜了你紂王,就算是成湯氣數已盡,也不能讓你壽終正寢。
女媧安排三妖辦事
女媧讓三妖放寬心
另外,在演義中,女媧娘娘還有後話「鳳鳴岐山,西周已生聖主。天意已定,氣數使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意思,一是對應了前面的女媧娘娘之所以沒有動手,也是算到了成湯天下將會由西周這一支正義之師來替代。正是:成湯六百失氣運,武王伐紂天註定。第二個意思也是明確告訴三妖,你三妖去給我辦事是好事,合乎天數,不用有所擔心,當然了身為女媧娘娘,區區三妖豈敢不聽,更多的是為了讓三妖放寬心。並且女媧娘娘也許諾三妖事情辦好了,就能修成正果。
說到這裡筆者要插一句題外話,有不少人都認為女媧說話不算數,騙了三妖,好事都讓女媧做了,壞事都給三妖背鍋了。
注意,演義中這一段女媧娘娘說的是「俟武王伐紂,以助成功,不可殘害眾生。」在《封神演義》中故事最後也有交待,說是三妖自以為事情已經辦完了,辦的不錯,就去向女媧娘娘覆命,卻不想被女媧娘娘拿住,於是反問娘娘出爾反爾。那麼,且看女媧娘娘是怎麼說的「吾使你斷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氣數,豈意你無端造孽,殘戕生靈,屠毒忠烈,慘惡非常。」再看三妖的反應,書中寫到「三妖俯伏,不敢聲言。」這說明三妖對自己的惡行供認不諱。所以說這是女媧娘娘的陰謀等筆者覺得是不妥的。
最後,我們再回到本期節目的主題上來,從上文中的分析我們可以理解到女媧娘娘並不是不敢親自出手教訓紂王,而是考慮到諸多的因素,簡單點來說是不能亂了天數,這也是演義全書中貫穿的一個主題,藉由天數來告訴人們即便是邪惡的勢力再強,也會有正義之師前來討伐,自古邪不勝正。
好了,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的《土豆話封神》節目,下期咱們接著聊冀州候蘇護,想必大家都知道蘇護題詩永不朝商的決絕,那麼為何後來還是把自己的女兒妲己進獻給紂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