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高達9.2的《羅生門》:對惡人施暴,就不算作惡?

2020-08-28 換享好書

「惡,是會傳染的」。

讀完《羅生門》,細品這句話,再對照當下海外暴亂的場景,一陣涼意從背後湧起。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羅生門》這部作品,還有很多媒體會引用「羅生門」這個詞來形容講不清道不明,場面混亂的事件,而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

「羅生門」本意是日本京都羅城的城門,後來通常被借指為人世與地獄的間隔之門,或事實與假象的間隔之門。

(取自電影《羅生門》)

芥川龍之介創作的短篇小說《羅生門》,取自佛教禪經裡的故事,講述了在一個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的戰爭年代,一個僕人被趕出了家門。

被迫無奈,他正在糾結是為了生存下去成為強盜,還是堅守自己的信義,寧死不作惡。

(取自電影《羅生門》)

走投無路之際,他來到「羅生門」,這裡烏鴉盤旋,陰森恐怖,堆滿了死屍。突然他發現有一個身形佝僂,衣衫襤褸的老婦人,正在從年輕女屍頭上拔頭髮!

僕人十分憤怒,上前質問老婦人為何如此沒有人性,老婦人解釋道她拔死人頭髮,是為了做頭套謀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取自電影《羅生門》)

老婦人進一步解釋說,這個女屍生前也不是什麼好人,她拿蛇幹當魚乾賣,來維持生計,那麼自己拔了她的頭髮,也不算作惡。

這個「如果我作惡的對象是惡人,那我就不算作惡」的邏輯,使得僕人徹底放下道義,為了生存他決定成為強盜,於是他扒光老婦人的衣服逃走了,再也沒人見過他......

(取自電影《羅生門》)

這篇小說大致只有三千字,卻將事件的時間、地點、背景、人物、情節等刻畫得鮮明精彩。國內常見的以《羅生門》為名的出版物,大多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合集,只不過是把《羅生門》放在首篇。

其餘篇一般為《竹林中》、《地獄變》、《鼻子》、《山藥粥》、《河童》、《侏儒的話》。黑澤明執導的電影《羅生門》,改編自《竹林中》。

縱觀小說全文,不禁讓人思考,究竟是社會的惡磨滅了人性的善,還是人性的惡掩蓋了社會的善。十分歡迎各位書友和影友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重啟》被曝有刷分任務,8.4的豆瓣評分疑似被注水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過或者看過朱一龍的新作《重啟之極海聽雷》,這部《盜墓筆記》系列的衍生劇,目前已經在網絡上播出了10集,豆瓣評分高達8.4,評分人數也將近11萬人。但是從豆瓣評價來看,這部劇有可能確實是真優秀!從豆瓣影評來看,高達1500篇影評給了5顆星,比例高達80%。
  • 豆瓣評分高達9.7!國產歷史劇封神之作
    《大明王朝1566》確實配得上「神劇」二字,是國產歷史劇中難以逾越的高峰,豆瓣評分高達9.7,絕對是一部罕見的佳作。2017年,該劇復播時,播放量曾48小時內破700萬大關,20天內破4100萬,再次引發廣泛討論。至今被無數編劇、學者津津樂道,那麼該劇到底好在哪裡呢?為何如此備受推崇?
  • 《羅生門》:人性的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
    最早知道羅生門三個字是來自於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羅生門》,這部電影的劇本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兩篇短篇小說《羅生門》和《竹林中》。天災人禍、社會動蕩、市井蕭條,京都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羅生門成為拋屍之地。
  • 凡人修仙傳:動漫的原著差距如此大,為何豆瓣評分高達8.1分?
    目前B站播出的《凡人修仙傳》僅更新了14集,評論兩極分化,儘管由書改編而來的動漫都有這個問題,但是對比《鬥羅大陸》和《鬥破蒼穹》,其評分卻凌駕於上,豆瓣評分高達8.1分,B站評分9.3,甚至高過最近爆火的《天官賜福》。為什麼這部漫改跟原著差距如此大,卻仍然有這麼多人買帳呢?臉部逼近真人,有點恐怖?
  • 《羅生門》人性的善與惡,往往就在一念之間決定
    羅生門又名羅城門,本為日本京都羅城的城門,位於京都的南邊,常年因為戰亂,許多屍體扔在了這裡,又如同生與死的邊界,亦同「生」,便又名「羅生門」,而人們也似乎不願在靠近羅生門旁。而作品則是由日本文學大師,芥川龍之介創作而成,他被譽為日本文學界的鬼才,擅長寫短篇小說,他的作品,展現出了極其強烈的藝術感與文學的原始魅力。
  • 這部評分高達9.2的歷史經典,由張翰主演改編劇,錯過必然遺憾
    這部小說創作於2011年,扮豬吃虎是當時網文比較流行的寫作方法,因此受到很多讀者的追捧,評分高達9.2,接近三萬多均訂都證明了這部小說的可讀性。月關的小說大部分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從《夜天子》到《回到明朝當王爺》,再到《大宋北鬥司》,這部《錦衣夜行》也不例外
  • 《凡人修仙傳》眾望所歸,《霧山五行》豆瓣9.2分,卻非熱榜第一
    第一集,剛播出之後不久,在豆瓣上面就有高達9.2的高評分。華麗的特效,懸疑的劇情,讓號稱是「四年磨一劍」的《霧山五行》登上了B站「7月國創」的熱榜。但是,即便《霧山五行》在2016年的時候就已經出了宣傳短片,2020年上映之後更是引發熱潮,被很多動漫迷們稱為是「國漫巔峰」。但是,它並不是熱榜第一。
  • 豆瓣評分高達9分網劇《隱秘的角落》火了,它的背後是《壞小孩》
    《隱秘的角落》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分,可以說是一部受到大家認可的優秀網劇。這部被大家認可的《隱秘的角落》背後,是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這個結果,他並不想要,所以,他用一年的時間籌劃,設計出了「完美」的犯罪。只是,這份完美中有點瑕疵——有三個孩子拍攝到了他的犯罪過程,還以此要挾他拿出30萬來交換相機。張東升沒有錢來交換相機,即使有錢,他也不想交換那個相機。他想的是,處理掉三個孩子,銷毀相機,讓一切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 豆瓣9.2《隱秘的角落》:告訴你什麼是改變人性的秘密
    有人說人性本善,有人說人性本惡,也有人說人性本無善惡。豆瓣評分高達9.2的由原著小說《壞小孩》改編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最近在熱播中,這部劇無論對於懸疑劇的愛好者,還是對於父母來說,都是一部佳作。而劇中,關於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隱秘的角落》格外讓人心驚的恐怖元素。而劇中主角朱朝陽,一個學霸乖孩子一路走向黑化,成為殺人兇手,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 一個人的羅生門
    不知此後應當如何維持生計的他,茫然無措地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羅生門」原為日語,指代人間與地獄,真相與假象的分解,書中的羅生門處在城內和城外,中心與周邊的劃分空間,仿佛是秩序與混亂,善與惡,生與死的分界線。
  • 《羅生門》帶你走入複雜世界:剖析人性——沒有絕對的黑白
    無可規避的惡:雖然我很可惡,但是我作惡的對象也是惡人,所以我的惡亦是可以原諒。在我看來,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而一個社會的穩定存在,除去法律的約束,就是個人對自身的道德約束。《羅生門》雖取材於《今昔物語》,卻並非是再現歷史。
  • 豆瓣評分9.2分的《沉默的真相》,到底有多成功?
    《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紫金陳最受歡迎的小說《長夜難明》,該劇對原著進行了高度還原,豆瓣評分高達9.2。這部劇講述了公檢法系統中,一群小人物和巨大的黑暗勢力對抗,在7年長夜裡守護微弱光明的故事。結果到了法庭,張超卻拿出了不在場證明完美翻供。而行李箱裡的男人江陽的死因是什麼?張超告訴警察們得自己去查。只短短一集,懸疑氛圍已經被烘託到了頂點,從地鐵拋屍案裡,緊接著又引出了更複雜的故事。
  • 《羅生門》通往人性的路上是個分叉口?走那一條依你
    如果一個人餓得快要死了,跟別人搶一口飯吃,這個是「惡人」嗎?一旁人看到搶劫,二話不說上去幫忙打搶飯吃的人,這個幫忙的人是「好人」嗎?芥川龍之介在日本文壇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被稱為「鬼才」,與森鷗外、夏目漱石合稱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文壇的三大巨匠。
  • 豆瓣評分9.2《安娜·卡列尼娜》,在宿命與欲望的漩渦中掙扎
    豆瓣評分高達9.2分,在作家圈裡,沒人敢輕視《安娜·卡列尼娜》。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福克納說:這是人類歷史上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一向獨來獨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評價: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作品可以和它相比。連託爾斯泰本人在完成整部小說之後都這樣說:《安娜·卡列尼娜》是我第一部真正的小說,一部與我內心非常契合的小說。
  • 豆瓣評分2.6、張一山被吐槽,《鹿鼎記》翻車誰的鍋?
    作者 / 喬治上線一天,乾脆利落,豆瓣開分2.7,漲了一點2.8,又降到了2.5。「鹿鼎記評分」「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話題,立刻就登陸了微博熱搜榜高位。連帶著陳小春和黃曉明版本都迅速躥升到了豆瓣實時熱門書影音榜前列。
  • 芥川龍之介忌日之羅生門話題
    在他23歲的時候就寫出了《羅生門》這樣的創世奇作,投身到夏目漱石門下。「羅生門」到今日,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是指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用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表述證明或編制謊言。使得事件更加撲朔迷離,讓真相更加難於浮出水面,側面反應的是一個人性的醜陋與貪得無厭。在《羅生門》這部作品中,你能看到也許你一輩子都沒辦法看清的人性,人性到底本惡還是本善,還是兩者並存,你會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答案。
  • 《羅生門》:善惡一念間
    短篇小說《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名篇。後人也逐漸因《羅生門》而引申出各種含義的「羅生門」。今天就《羅生門》的原始意義來品鑑一下。羅生門更是年久失修破敗荒涼,成了盜賊流民阿貓阿狗的寄居地。天長日久沒人看管,人們便把無人認領的屍體扔到這裡來。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家丁獨自坐在羅生門最高一級的臺階上,摸著臉上的膿瘡,眼神茫然地看著漸黑的天色,等著雨停下來。此刻他不知何去何從。因為前幾天被主人辭掉了。並不是被炒了魷魚,而是在這災荒強盜肆虐的時代,人人自危,主人都朝不保夕。所以只能裁員。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聊聊「利己主義」的那些事兒
    魚刺雖討厭,但沒有了它,魚則成不了魚。這種人性中的微妙瞬間在《羅生門》這部短篇小說集的同名小說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也是我記得的為數不多的短篇小說之一。小說到此戛然而止,讀者並不知道僕人後來去了哪兒,但按照芥川把故事發生地設在羅生門的用意,家丁應該是打開了「地獄之門」。短短三四千字的篇幅(日本作家中鮮有的不囉嗦類型),芥川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一個普通人在「利己主義」驅使下墮落的全過程。
  • 《羅生門》:一個人由好變壞,需要多長時間?
    侮辱死者和趁火打劫,都是「惡」的行為,但是只要找到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人就可以無所顧忌地行惡。家將從一開始心存良知地去制止老婦人的惡,再到後來的行惡,這些心理變化不過只是一場雨的時間。誠然,在人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以道德標準去要求他人。其實,「惡」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僅憑片面的印象,有人可以隨意地說出歧視的言論或者傳播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