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白夜行》姊妹篇,豆瓣7.5的《幻夜》為何讓讀者大跌眼鏡?

2020-08-29 大翎愛寫字

文|大翎

出於對《白夜行》的偏愛,我沒有提前看豆瓣評分,直接就翻開了《幻夜》。讀完後回頭刷豆瓣,發現書友們都炸開了:

「你想嘗試一下激動了前99%,最後一頁想摔書的感覺嗎?請看《幻夜》。」

「如果不把它當做《白夜行》的續篇,完全是一部很沒勁的書。」

「這只是東野圭吾的泛泛之作,且有注水的嫌疑。」

「結尾太粗糙了。」

……

我理解大伙兒的心情,畢竟這部作品打著「《白夜行》姊妹篇」的旗號進行宣傳。我不清楚這種做法是東野圭吾的原意,還是出版社的自作主張,但這無疑拉高了讀者對《幻夜》的期待值,同時也拉低了《幻夜》的高度。

針對「美冬是不是雪穗」這個終極問題,書友們的討論相當激烈,但東野否定了這個說法。可是,無論他怎麼否定,也阻止不了讀者們的浮想聯翩。

如果把《幻夜》單拎出來,先不管它是誰的續篇,誰的姊妹,整體上與《白夜行》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主題也相仿,人設也相似,但就是不如《白夜行》那般上頭。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首先,從敘事手法上,《幻夜》不如《白夜行》來得精緻與巧妙。

在《幻夜》的書封上印著東野圭吾的一句話:「我想讓《白夜行》的世界再次甦醒,但沒有像《白夜行》那樣完全不描寫男女主的交集和內心,而是試著寫了兩人間的對手戲。」

讀過《白夜行》的朋友也知道,東野在該作品中採用了一種「旁觀者視角」的敘事手法,通過白描多個看似跟男女主沒有共同關聯的故事,小心翼翼地勾勒出他們之間的千絲萬縷。男女主的一切交集都是在臺底下進行,讀者需要發揮充足的想像力才能把這副拼圖湊完整。

由此產生出一種十分微妙的閱讀體驗:讀者仿佛在跟亮司與雪穗玩躲貓貓遊戲,一旦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就會不自主地頷首:看吧,我就說他倆一直在密謀。

這種敘事手法的巧妙在於窺探到一種奇特的讀者心理:越是藏藏匿匿,越值得挖空心思搗鼓。比起已經寫出來的情節,反而會花更多心思去想像沒有寫出來的畫面。這種想像的空間與力量才是最令人不能自拔的地方。

而《幻夜》則不同,如東野所說,他試著把男女主之間的對手戲擺上檯面。其實,這並非下策,要是完全照搬《白夜行》的敘事架構,那就太沒誠意了。

但問題在於,《幻夜》中男女主交集的描寫似乎有點用力過猛,一些內心戲的表達,甚至還有點露骨。比如美冬那一大段「追求美」的獨白,看似很漂亮,實質沒有一點真情實感。

另外,東野一邊在《幻夜》重塑《白夜行》的世界,一邊還不忘給讀者騰出想像的空間。他說:「真相到底是什麼?如果讀者越對此感到疑惑,越能生出別樣的毛骨悚然。」

然而,一直翻到最後一頁,真相依舊是一團迷霧。這個所謂的真相就是女主新海美冬的過去,那個她一直極力避免任何人觸碰,誰要是接近了一點點,就會惹來殺身之禍的過去。

東野沒有講清楚「真相」之餘,反而情不自禁地在《幻夜》裡留下多處《白夜行》的痕跡。比如美冬之前經營的高檔時裝店叫「White Night」(白夜);她酷似《飄》裡的郝思嘉;她是大阪人,持關西口音,且能說流利的外語……

這難道不是唐澤雪穗本尊嗎?我不想在這裡討論「終極問題」,但東野留下這麼大一個窟窿,對於從未讀過《白夜行》的朋友來講,《幻夜》的真相不只有毛骨悚然,還有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如果單看《幻夜》,整個故事架構確實不如《白夜行》完美,不光敘事沒達到精緻,最後真相的含糊不清也難免讓讀者產生虎頭蛇尾之感。

其次,從人物塑造上,《幻夜》比《白夜行》少了那麼一點人性。

當初讀《白夜行》,雖然明知道亮司和雪穗暗地裡做了很多齷齪之事,但卻從未對他們產生厭惡之情,反而更多的是同情。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在白夜中行走,不得不讓自己的雙手沾滿鮮血。

即便是心狠手辣的雪穗,還是有弱點的,那就是「她愛亮司」。正因為這個弱點,讓雪穗保留著僅存的一點人性,讓她更像一個「人」。

而《幻夜》的美冬無疑是東野筆下「最完美」的女性。她失去了「愛」的能力,沒有任何弱點,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她幹得出不要臉的無賴行徑,也能隨時端起高腳杯,扮成美豔貴婦,自由穿梭於高貴與卑微之間,哪一種對她有利便選擇它,毫不猶豫。

美冬不是人,是魔。

如果說一直帶著假面的雪穗在《白夜行》中有過真情流露,那麼應該有兩次。一次是讀者們十分喜歡的「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那段獨白;另一次則是雪穗對繼女說「惡魔不會因為你是小孩子就放過你,而且惡魔還不止一個。」這句話。

雪穗的內心戲雖然很少,但也足以讓讀者理解她「惡」的根源。

而美冬呢,哪怕有一次真情流露嗎?那些冠冕堂皇的所謂「美的追求」,看似是內心獨白,但怎麼看都讓人渾身雞皮疙瘩,這明顯不能成為她「惡」的源頭。

如果美冬不是雪穗,那麼東野就沒有好好交代她為何會成魔。

至於男主們,從智商和情商上看,雅也跟亮司根本不是一個段位,誇張一點,青銅與王者之別。

更重要的是,亮司為雪穗做的一切是出於對雪穗真切的情感,裡面除了愛,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贖罪,因此他義無反顧地為雪穗犧牲,是可以理解的。

而雅也只是一個在美冬的威迫利誘下,越發脫離自己人生軌道的軟弱小夥。他多次對美冬描繪的幸福藍圖提出質疑,出於良心的譴責,雅也內心的掙扎也費了東野不少筆墨。

這種良心不安的掙扎與他對美冬的忠誠是對立的,不管美冬迷惑男人的手段有多高超,還是她幫忙隱藏「雅也殺舅舅」的罪行,雅也本性中的懦弱,跟他最後果斷犧牲的行徑卻違背了「合情合理」,這也是讀者難以接受的地方。

當然,這兩部作品的亮點始終是女主們,雪穗是人,美冬是魔,作為一部描寫人性的小說,人當然要比魔好看。如果把美冬當作雪穗的延伸,那麼我們就能理解美冬成魔的原因了。

桐原亮司死後五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幻夜》。亮司的死帶走了雪穗的靈魂,以及她最後的一點人性。於雪穗而言,這個世界已沒有所謂的光,白夜也不復存在。

由此,《幻夜》誕生。這種延續才是《幻夜》所能達到的高度,從《白夜行》到《幻夜》,從桐原亮司到水原雅也,從唐澤雪穗到新海美冬,從人到魔……所有的人物塑造,如果沒有《白夜行》的鋪墊在前,泯滅人性的《幻夜》只會讓讀者感到索然無味。

最後,從文風上看,《幻夜》比《白夜行》更壓抑,更絕望。

從兩部作品所呈現的時代背景中,讀者可以看到整個日本產業微妙又直觀的轉變。在《白夜行》的泡沫經濟下,亮司與雪穗嘗到了虛幻的歡愉。只要耍點小聰明,他倆在個人電腦、盜版遊戲、偽造銀行卡、股票市場等產業就能輕輕鬆鬆地賺一大筆。

五年後的《幻夜》,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再加上大地震、地鐵毒氣事件、千年蟲等危機,全書到處充斥著不是倒閉,就是下崗的人心惶惶,整個社會氛圍已到冰點。東野藉此塑造了一名機器人般的下三濫女性,可見要適應這樣的社會,就得冷血、殘酷、當機立斷、面善心惡。

社會環境的壓抑,讓整個故事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下,在懷著野心和希望的人造就的城市裡,人們仍舊在建築物縫隙中爬行一樣生活著,終日疲憊不堪。這無疑給讀者帶來一股莫名的窒息之感。

另外,《白夜行》裡起碼還有一點光,一絲愛,讀者還會爭論「雪穗愛亮司嗎?」這種美好的問題。到了《幻夜》,就只剩下「利用」、「操縱」、「蠱惑」等詞語了,這明擺著就是一個控制欲超強的蛇蠍女人,一直擺布她手中布偶的遊戲。

環境的渲染搭配悲涼的故事,再加上冷漠的人性,讀者捧著書的手也是冰涼冰涼的。很多書友認為,東野在《幻夜》中把「絕望」寫到了極致,基本上讀到一半之後,就已經失去對任何神轉折結尾的期待了。

說到結尾,估計是整本書讓人感到最壓抑、最抓狂的部分,雅也突然跟警察來一場同歸於盡的自爆戲碼,讓人瞠目咋舌之餘,這場自爆的「絢麗」同時也結束於美冬的自言自語中:

「這麼美好的夜晚還是第一次看到,簡直像幻夜一般。」說著,她露出嬌媚的笑容。

此刻,我的心情也如同「幻夜」一般迷迷濛蒙:我在哪兒?我看了什麼書?這故事到底怎麼了?

如此鬼魅又消極的結尾,我只能說,《白夜行》的最後,亮司的死帶走了雪穗最後一絲光,白夜已消逝。《幻夜》的最後,雅也的死點綴了美冬的世界,幻夜正式開始。而那也是絕對黑暗的開始。

毫無疑問,《幻夜》比《白夜行》黑暗N倍,絕望N倍。

最後的最後,我想提一下《幻夜》裡唯一觸動我的點,書中有段話是這麼寫的:

「任何人都有想要抹掉的過去。估計大家心中也都隱藏著一個夢想——完全變成別人,體會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人生。」

不管是兒時被性侵的雪穗,還是極力隱藏過去的美冬,或者是正在閱讀故事的你和我,我們都曾想過成為另外一個人,想像自己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這種心理人人都會有,特別是當我們不想成為現在的自己時,這種想法就愈發強烈。然而,我們不可能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喪盡天良,毒蛇心腸地強硬更換自己的人生。

而實際上,我們做的每一次選擇,以及每一次選擇後的努力,都在一點一點地引領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我們一直做的恰恰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雪穗/美冬也一樣,她選擇了幻夜,也就成為了「虛幻」。

東野一如既往地給讀者留下了意猶未盡,幻夜才剛剛開始,不知道下一部又是怎樣的「夜」?

非常期待……

我是愛讀書的大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來探討有關讀書的那些事兒。

-END-

相關焦點

  • 《幻夜》——《白夜行》的姐妹篇,東野圭吾版的《火車》
    美冬是東野圭吾筆下經典的「壞女人」的形象之一,也有人說她和《白夜行》中的雪穗是同一個人。 二、美冬到底是不是雪穗?看過《白夜行》的朋友,一定會對女主角雪穗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吧?《幻夜》被稱為《白夜行》的姐妹篇,女主角美冬的身份成謎。
  • 《幻夜》:出賣肉體和靈魂,這樣活著有錯嗎?
    《幻夜》作為《白夜行》的姐妹篇,延續了「惡女」形象,也更加深刻的詮釋了人「生的欲望」。小說的內容正如書名幻夜一樣,幻想披著黑夜的外衣,與光明背道而馳。 黑暗中伺機而動的欲望,究竟是曇花一現的夢,還是不真實的現實。一場地震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但也為一些人帶來了「希望」,水原雅也的人生也因這次地震開始了改變。
  • 《幻夜》:東野圭吾絕望之作的三點警示
    《幻夜》這一部更是把人性中的惡與善附著於生活的利益與現實,回歸於叵測的人心,傾瀉於筆尖。一頁頁翻讀,很快會被層層推理引入作者精心設計的故事情節裡,讀到結局處亦會被最終的景象壓抑在悲慟和驚訝之間。這本入圍直木獎,被稱為《白夜行》姐妹篇的小說,堪稱一部絕望之作。構成絕望情緒的原因大概是人們對這些「最原始最懦弱」訴求的無法抗拒吧。
  • 活動預告 | 大時代轉型中的青春「白夜行」
    小說寫一樁疑雲密布的「冬至夜殺人案」在十五年後伴隨著復仇計劃的實施而逐漸露出真相的過程,從營構「完美的罪行」這個技術角度來審視,作者的確把握住了東野圭吾名作《白夜行》的精髓。此外,兩部小說在結構形式上也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分為十三章,且每一章都會轉換敘述人或敘述主線。
  • 年輕時,我們可能讀不懂《白夜行》
    第一次讀《白夜行》時,我還年輕。當時的我從未聽說過東野圭吾,讀這本書完全是出於好奇。網上關於《白夜行》的評價近乎清一色的好評,稱它是"東野圭吾迷心中的無冕之王"。書的簡介無一例外都會提及男女主人公之間"無望卻堅守的悽涼愛情",而女主角雪穗那段內心剖白——"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
  • 《餘罪》姊妹篇《黃金鍊》呈現女版「魚兒」臥底生活
    近日,《餘罪》姊妹篇《黃金鍊》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是警匪刑偵題材代表網絡作家常書欣繼《餘罪》後最受期待的經偵題材新作,通過描寫一個「女痞子」特情隊員與民間資本大佬的金錢博弈,全景再現女版「餘罪」的臥底生存實錄。
  • 慶餘年:豆瓣評分節節高升,貓膩小說改編劇為何這部最成功?
    縱使有部分原著粉惡意低評之下,《慶餘年》在豆瓣上的評分卻仍然不降反升,從開播的7.8分,到目前為止已經上升到8.0可是《擇天記》的豆瓣評分卻只有4.2分,《將夜》的豆瓣評分也只有7.5分。尤其像《慶餘年》這種由著名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最大的賣點除了擁有著大量的讀者粉絲之外,另外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原著小說的故事情節其實大多都足夠引人入勝
  • 豆瓣9.1《白夜行》:主角的悲慘命運,早已註定在名字中
    推理類小說《白夜行》被譽為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故事從一樁被草草了結的離奇命案開始,將主角雪穗和桐原亮司長達19年的共生關係緩緩鋪開,無望的愛情、複雜的人性和蒼涼的命運充斥其中。哪怕不是她故意投毒,她也有故意延遲時間,對施救袖手旁觀的不作為所在。
  • 《幻夜》拆書稿
    雅也的生活如同幻夜。 這位自稱新海美冬的女子,看似是為了雅也隱藏各種證據,實質開始蠱惑雅也,為雅也勾畫出兩人在一起的美好未來。一步步的利用雅也達到自己的目的。新海美冬來到東京有名的珠寶店華屋,向華屋主管濱中出賣肉體,換取在重要崗位的工作。並成功獲取濱中設計的三層立體鑲嵌技術的構思與圖紙。
  • 《白夜行》讀後感
    《白夜行》看起來像是爛尾了,其實是沒有必要再寫了。 所謂不寫之寫,因為亮司死了,雪穗生命中唯一的光也就熄滅了,她其實不可能活下去,所以沒有寫下去的必要了。 《白夜行》是一本悲傷的小說,它從頭到尾都在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那種「無助」和「絕望」,從頭到尾都在寫宿命。 《白夜行》非常像《漫長的告別》,讀者一直有上帝視角,但線索作者卻擠牙膏一樣慢慢的透露出來。儘管很多時候,讀者也猜到了一二,到真正的結果出來,仿佛是讀者也僅僅是為了確認一下似得。
  • 薦書之懸疑小說篇:東野圭吾PK伊坂幸太郎
    《金色夢鄉》:曾經有條回家的路(豆瓣評分:8.9)在我看來,東野圭吾與伊坂幸太郎是現今日本懸疑作家中最耀眼的雙子星。如果說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為《白夜行》,那麼伊坂幸太郎的巔峰之作則為《金色夢鄉》。在那種十分鬱悒煩悶的心境下,讀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讀這本書也沒什麼複雜的原因,不過是好友畢業不少書帶不走,就留給了我,《白夜行》是其中一本。但我仿佛在雜貨鋪裡淘到了寶貝一般,驚詫於這本小說的構思精巧和設計精妙,那種環環相扣和步步為營的情節,實在是刷新了我對懸疑小說的認知。說起來,這好像是我讀的第一本懸疑小說,嘚嘚,一下子就讀了巔峰之作,讀書起點太高,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 科而不幻的科幻小說
    科而不幻的科幻小說之所以要拿這本中國科幻小說的代表作來講,主要還是因為最近看到了豆瓣上對它的熱門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差評。為了給這本曾獲得科幻小說世界最高獎項「雨果獎」的著作正名,我還是決定為大家鄭重地推薦這本書。
  • 豆瓣9.2《白夜行》‖從三個問題淺談唐澤雪穗的人物性格
    東野圭吾是一個高產作家,在他的作品裡,《白夜行》尤其備受矚目,被稱為衛冕之作。《白夜行》主要講述了一個典當行的老闆被殺,該事件一直找不到確鑿的證據,直到犯罪嫌疑人西本文代自殺而結案,接著以被殺人的兒子桐原亮司和犯罪嫌疑人的女兒唐澤雪穗展開故事,看似毫無關係的兩人,實則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背後掩藏了許多的悲傷與醜惡。
  • 《餘罪》暢銷100萬冊,姊妹篇《黃金鍊》上市
    近日《餘罪》姊妹篇《黃金鍊》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是警匪刑偵題材代表網絡作家常書欣繼《餘罪》後最受期待的經偵題材新作,通過描寫一個「女痞子」特情隊員與民間資本大佬的金錢博弈,全景再現女版「餘罪」的臥底生存實錄。
  • 時隔兩年,香蜜沉沉燼如霜姊妹篇開拍
    香蜜沉沉燼如霜其實也是有姊妹篇的,那就是冰糖燉雪梨以及星落凝成糖。近日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星落凝成糖就要開拍了。
  • 《九陰九陽》姊妹篇《大俠風清揚》,金庸新的又一部傳世經典
    本書原名《葵花寶典》,是金庸新繼《九陰九陽》之後的又一部傳世之作,是《九陰九陽》的姊妹篇,二者內容一脈相承,文筆井然有序,內行讀者一看便知先生寶刀未老也!
  • 元春省親賞賜了所有的兄弟姊妹,為何她偏偏忘記了賈環?
    元春是賈府的大小姐,她早年入宮一朝封妃,眾人都看到元春的榮耀,同時也想到了她給賈府帶來的富貴,作為賈府的莊子管事的烏進孝,他都認為賈府平日的花銷雖然大,可是宮裡元春好好皇帝都會給很多的賞賜元春賞賜了賈府所有的兄弟姊妹,卻偏偏忘記了她的弟弟賈環,這是什麼緣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