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黃俗話說89:鹽巴與孝子

2020-12-02 草不黃


看了這個題目,一定會被判定為「癲懂老亂」,其實它們之間自有關聯。

侯興老婆看見了,動心起來,道:「這客長,有二三百隻釵子!我雖然賣人肉饅頭,老公雖然做贊老子,到沒許多物事。你看少間問我買饅頭吃,我多使些汗火,許多釵子都是我的」(《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漢語方言大詞典》說是吳語)。

這段文字,我們在「在山居主俗話說51」:《麻子菌「癆癲」,蒙汗藥「麻翻」(三)》中已經引過,那裡是在解釋「蒙汗藥」時,順帶解釋一下「汗火」即是「炫惑/幻惑」,跟「蒙汗藥」差不多時引述的。

「贊老子」,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古今小說》許政揚(1925~1966)先生校注說:「贊老子:贊,這裡是不正、邪惡的意思。贊老子,指盜賊。」

寧波周志鋒先生引述《漢語大詞典》《宋元明清百部小說語詞大詞典》(吳士勳、王東明主編)《俚語隱語行話詞典》(曲彥斌主編)《明清小說辭典》(張季皋主編)《白話小說語言詞典》(白維國主編)《近代漢語詞典》(高文達主編)《漢語方言大詞典》等及王鍈《宋元明市語彙釋》、許先生校注後認為:

王鍈先生把灒定音為「cuán」(引者按:原文未標音調),以「水集貌」作為「灒老」當「鹽」講的理據,恐欠妥。「灒」,當取zán音,通「贊」,其理據則以「取鹽為佐料之義為長。」「贊老」與「贊郎」「灒老」顯然是一個詞。又有「蘸老」一詞,《俚語隱語行話詞典》釋為:「<隱>宋明行院指鹽。見《行院聲嗽·飲食》。系就鹽的一種食用方法而言。」其實,「蘸」與「贊」方言也近音或同音(寧波話同音)。

「贊老」指鹽,那麼「贊老子」就是鹽子,也即販賣私鹽的人。市語行話裡,與「贊老子」相關的還有一個「孝子」。《俚語隱語行話詞典》「孝子」條:「<隱>清末以來煮鹽業指販賣鹽的人。孝,系就白色而言。隱喻鹽。」「孝」隱喻鹽,「孝子」即「鹽子」。「贊老子」與「孝子」詞義相同而構詞方式相似,可以比勘。(《訓詁探索與應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鹽子」,販私鹽的人。「贊/灒老子」指「鹽」,沒錯,但其「理據」,「佐料」云云,是從「贊」推出來的。筆者再添一別解,寫出來跟周先生「抬槓」,並求正於方家。

(一)「葅」(zǎ)鹹菜之「葅」

川渝、吳語稱醃菜為「葅」。川渝音「zǎ」:

俗以鹽酒醶蝦蟹曰葅。……今人治菜作葅謂之醃。(1930年《嘉定縣續志》)

「醶」應同「醃」(以上《漢語方言大詞典》第二版刪除,只錄「葅菜」,蕺菜,即魚腥草一條)。川渝醃製泡菜叫「葅」:葅鹹菜:

葅:《玉涵山房輯佚書·聲類》:「葅,藏菜也。」

「長安冬葅酸且綠」仇兆鰲詳註:「葅,醃菜也。」(杜甫《病後過王倚飲贈歌》)

蒩:「葅醬一合」胡三省註:「淹菜為蒩。」(《資治通鑑·隋紀三》)

菹:《說文·艸部》:「酢菜也。」《玉篇·艸部》:「淹菜為菹。」

「後辛之菹醢兮」王逸註:「藏菜曰菹。」(《楚辭·離騷》)側魚切。

引申為心頭(因吃得過鹹或過甜、別人的不良舉動等引起的)「不愉悅」:

那個娃兒一點都不乖,一天只曉得捉黃鱔、偷果木,看到心頭葅得很/葅人。

糖吃多了葅心。

或寫作「鮓」。

(二)葅草之「葅」

「葅」,川渝稱水邊的草叫「葅草」:

「驅蛇龍而放之葅」趙岐注「葅,澤生草者也。今青州謂澤有草為葅」(《孟子·滕文公下》)

「葅草」之「葅」乃「澤生草者也」之引申。

「葅鹹菜」之「葅」的「父輩」:

鮺:《說文·魚部》:「藏魚也。」《集韻·馬韻》:「鮺,說文:『藏魚也,南方謂之黔,北方謂之鮺。』或作鮓。」《字彙·魚部》:「鮺,同鮺。」《廣雅·釋魚》「(魚岑),鮺也」王念孫疏證:「鮺、䱹、鮓,字並與鮺同」《集韻》側下切。

按:(魚岑),昨淫切。「藏魚」必加鹽「醂」(《玉篇·酉部》:「藏柿也。」盧感切(lǎn)。川渝至今稱用鹽巴「醂菜」「醂起吃」),「葅、(魚岑)」實際上取義於「潛藏」:

潛:《說文·水部》:「涉水也。一曰藏也。」昨鹽切

也就是說, 「鮺、(魚岑)、潛」取義相同。這幾個詞與「贊/灒老子」之「暫/灒」及「蘸」均讀音相近。

「南方謂之黔」之「黔」,「巨淹切」,群母,其「藏魚」義跟「鹹」一系。但從「今」的字,如「岑、涔、(魚岑)」音齒音(c-);「今天」之「今」,老輩川渝人音同「真天」(z-)。

「葅」還可以參考「」字:

(酉荼):《廣韻·薛韻》:「鹹葅。」周祖謨校記:段改作「(酉苶)」,與《集韻》合(此字《漢語大字典》第一版失收)。職悅切。

再者,「鹽」,以廉/瞻切,以母跟「定母」關聯(按郭錫良先生《漢字古音表稿》作「餘母」),則葅、(魚岑)等與「鹽」直接關聯。

(三)「孝」跟「鹽巴」

「『孝,系就白色而言。隱喻鹽。』『孝』隱喻鹽,『孝子』即『鹽子』」,此說之外,其理據可能還有:

「鹽」與「哮喘」有關。民間認為:哮喘與鹽巴有關,是吃鹽巴過多造成的。哮喘叫「鹽齁包兒」。貓兒「扯嚕」(打呼嚕)是因為吃了「鹽巴」的原因,是不是這樣,不懂;反正與算命先生說的「頸短胸高,不死成齁包」不一樣(古今中外均有鹽與哮喘有關之說。《英國醫學雜誌》報導:食鹽攝入量過多會加重男性哮喘患者的病情。1995)。因此,「孝」可能也跟「哮、齁」關聯。

(四)「贊/灒/蘸老子」之「贊/灒/蘸」

「贊/灒/蘸老子」隱語中稱為「強盜」,除周先生說的外,「贊/灒/蘸」也可能取自「搶」系。關聯的詞是:
僭:《集韻·侵韻》:「侵也。」「侵越也。」子念切。

翦:《慧琳音義》卷六十一「翦克」注引《考聲》:「截也。」

剪:《說文·刀部》:「齊斷也。」《慧琳音義》卷十「剪稠」注引《考聲》:「截也。」

「剪綹」「剪徑」我們在「在山居主俗話說37」:《棒老二遇到強盜》中已經講過。「翦/剪」與「贊/灒/蘸」高度關聯。

(五)「鮓肉」之「鮓」

「剃頭刮眉毛,順手來一刀」,順手解釋一下很多地方都有的「zǎ」「zǎ肉」這種食物。一般寫作「鮓」。川渝有「鮓肉、粉蒸鮓肉」等。「鮓」與「鯖、鮺」等是「一家子」的:

鯖:《北堂書鈔》卷一百四十五引《字林》:「雜餚也。」《廣韻·清韻》:「煮魚煎食曰五侯鯖。」諸盈切。

鮓:《釋名·釋飲食》:「鮓,菹也。以鹽米釀魚以為菹,熟而食之。」《玄應音義》卷二十二「葅鮓」註:「醃菜為葅,藏魚筍為鮓。」側下切,上馬莊。

從各地的「罈子肉」(如魯菜,川菜)做法看,可能既是「葅肉」,也是「鮓肉」。

相關焦點

  • 立不起的孝子牌坊(民間故事)
    二金三貴的親叔叔金保根是金家村的保長,因為侄兒在村裡名聲不怎麼好,弄得他這個當保長的叔叔在鄉親們面前抬不起頭。現在有了這麼好的事情,他哪裡還肯放過,就在村裡宣揚起侄兒的孝跡。由於金保根的添油加醋,金三貴很快成了被大家公認的孝子。
  • 故事:孝子鬥狐精
    晉朝時,有一個很窮的孝子一個傍晚,來了一位婦人,她抱著一個孩子路過,一再請求孝子讓她母子留宿。「我正在守孝,如果你不在意和我母親的屍首在同一個屋簷下的話,你們可以留下來。」孝子看她們孤兒寡母實在可憐,山中又時常有狐精吃人的傳聞,於是便答應了她們。過了下半夜,孝子還沒睡,依舊守候著母親的棺材。那婦人似乎非常疲倦,抱著孩子就在火邊睡著了。這一睡便露出了原形。「啊!一隻狐狸精抱著一隻烏鴉。
  • 孝子哭筍 感天動地
    要說這個兒子,可是,有名的孝子,方圓幾百裡的人,無不翹起大拇指。 就在這年的冬天,孝子的母親病了,孝子四處求醫,他的母親藥吃了無數了,還是不見好轉,急壞了孝子,不知如何是好? 這天,孝子的母親跟他說,「兒啊,我好久沒有吃到竹筍了,你去挖幾個回來,給我嘗嘗吧!」孝子的母親也是病糊塗了,不知道大冬天的沒有竹筍嗎?
  • 大戰橫槎89
    大戰橫槎89《喋血羅州城》四部曲 第二部 第89回患傷寒生命懸一線 戰病魔摯友勝親人 上半夜,王文明便開始發燒了,他的書僮王小山還是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他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趙制乾花錢請店小二作伴,打著燈籠連夜去「回天堂」請來了那位陳醫生。
  • 萬能神奇的「隱身帽」讓大孝子與富家小姐喜結良緣
    望著狐狸淚流滿面,善良的孝子再也不忍心殺死狐狸,於是給狐狸鬆了綁,狐狸很守信用沒有逃走,轉身化作一個英俊的小夥。原來狐狸早已修煉成仙,只是貪杯現出了原形。狐狸與孝子結拜為兄弟,孝子長一歲為哥哥,狐狸小一歲為弟弟。  倆人一塊拜見了母親。看到母親雙目失明,狐狸告訴孝子:「你明天早晨去門外花椒樹上取些露水給母親點眼睛,母親的眼睛就會好的。」
  • 89師跟74師同樣是中央軍嫡系,為何楚雲飛敢罵74軍是「豬」
    ,不過很多觀眾也是疑問,楚雲飛89師跟74師同樣是中央嫡系,為何楚雲飛敢這麼罵74軍。反之89師就不一樣了,在淮海戰役打響之後,89師雖然也經歷過戰鬥,但是實力依舊保存的非常好,所以在後期戰鬥中,一直是充當國軍的王牌主力部隊存在著,從實力對比中89師師長楚雲飛瞧不起實力大不如前的74師完全是可能的。
  • 故事:孝子夜闖鬧鬼地,外史評: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孝子聽命,果然得了些錢財回來,路經此地,踽踽獨行道中,全身乏力已然忘記有怪物作祟,當其看見墓地,方才頓悟,悔之晚矣。此刻欲要迴轉,已到半路;若要前行,奈何兩股戰戰,渾身僵直不能行。站定四處張望,不見有鬼怪出沒,既而僥倖未曾遇到,於是急忙奔馳前行,想乘著鬼怪未知時離開此處。忽然聽見風聲吹起,古冢有啾啾長嘯之聲,孝子越發膽戰心驚。
  • 古代勸善故事:地震不傷孝子家
    元朝時候,雲南晉寧地區有一個孝子叫李忠。在李忠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只有他和母親住在一起,倆人相依為命。李忠侍奉他的母親非常孝順。
  • 重溫聊齋《義犬》二:孝子籌資圖救父,忠犬捨命護失銀
    潞安(今山西長治)有個大孝子,父親遭人陷害失陷在大牢之中,將要病死獄中。孝子翻箱倒櫃、砸鍋賣鐵總算籌得百十兩銀子,打算前往知府衙門打通關節,期望能救出父親。打點好行囊,他騎上騾子出了門,家裡養的黑狗也跟了出來。孝子滿腹心事,見黑狗尾隨在後,不免一陣喝罵,將它趕進了家門。
  • 孝子運氣總不會錯
    >孝文化篇:孝子運氣總不會錯可阮翔卻不同意,他決定應一起湊錢,每家承擔些,繼續給母親醫治,並輪流細心照顧。儘管倆弟弟覺得希望不大,但是也應盡到人事,便稱回家商量下。知道情況後,老二媳婦說:「咱媽的病該治,可咱家剛創業還欠著筆欠款,實在有心無力,要不給咱媽兩千。」聽媳婦這麼說,阮非心裡不悅,但想想公司剛起步,還欠著五萬元欠款,確實取不出太多錢,就說:「那就先這樣吧。」
  • 讀古龍|古龍江湖第一孝子的行孝路
    江湖中人,除了讚譽他的劍法精湛,為人義氣之外,俱還稱讚「紫心劍客」盛存孝是江湖第一孝子。大旗門與五福聯盟之間仇恨之濃,傾三江之水也衝洗不盡。即使傳說中的頂尖高手「碧落賦中人」重現崢嶸,也改變不了大旗門掌門人云翼矢志報仇的決心。可偏偏對於盛存孝,不只是同盟之人或江湖眾人交口稱讚,連雲翼也為之嘆服。
  • 89版《封神榜》到底有多恐怖?播出5集就被禁,幾乎沒有人看過
    89版《封神榜》到底有多恐怖?播出5集就被禁,幾乎沒有人看過《封神榜》是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當中的經典,曾經被無數次翻拍成影視劇作品搬上熒幕,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魅力,但大多數會給觀眾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然而89版的《封神榜》,卻恐怖得僅僅播出了5集就被禁,甚至沒有幾個人看過這部電視劇。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看一看它到底有多恐怖。
  • 《孝子的尷尬(三)》
    相比之下,我那位遠房大哥人長得比較瘦小,走到一起一點都不般配。與農村大多數家庭主婦相比,孔雀嫂子是個粗人,家裡女人幹的活她不太在行,加上看不起我那位遠房大哥,經常不給他按時做飯,害的我那位大哥經常到別人家去蹭飯。我的大舅娶了這位遠房大哥的妹子做媳婦,我們兩家算是有點親戚關係,那位遠房大哥經常到我們家來蹭飯,害的我母親經常加班加點為他做飯。
  • 《孝子的尷尬(一)》
    加上我在2015年遇上點煩心事,堅決不讓她回去,為這事,我還有生一來第一次跟母親生了一場大氣,認為她不知足,不體諒兒女。由於母親態度堅決,最後只好由小妹出面給大哥大嫂做工作,把母親送到大哥家裡。2016年,母親已經八十九歲了,為了減輕大哥的負擔,我們又在當年的10月將母親接到西安,結果母親在小妹家裡住了幾天就病了。二十多年前,母親在住醫院時被確診為電解質紊亂,低鈉、缺鉀。
  • 「民間傳說」神助孝子
    尋得人參入藥 神助孝子實多梁朝的阮孝緒,從小就過繼給了沒有孩子的伯父做兒子。照理,他可以盡數得到伯父遺留下的百萬財產。可是阮孝緒卻一分都不要,全部給了伯父的姐姐。神助孝子治癒母病南宋時代,有個人名叫叔謙,他母親得了一種病,用遍各種藥方子也不見好。叔謙是個孝子,便夜夜為母親禱告,希望有辦法解除母親的痛苦。有一日,忽然聽見空中有個聲音說:「你母親這個病,須得用丁公藤泡酒喝,才見效。」叔謙雖有疑惑,但為母親著想,便決定照辦。但他四處問醫,都說不知丁公藤為何物。
  • 89歲丈夫與妻子離婚:錢全給她
    在衢州市衢江區,有這麼一對老夫妻,老爺爺89歲,老奶奶84歲,1個多月前,他們相互攙扶著來到衢江區法院,說要離婚。 「調解室門外有層不高的臺階。上臺階時,他們幾乎同時伸出手去攙對方。這雖然只是小細節,但看得出他們感情很好。」為他們辦案的衢江區法院柴宏瑋法官,在了解真相後,一陣心酸……兩位老人,既然感情那麼好,為何還要離婚呢?
  • 大黑牛不吃草了(小小說)
    老伴氣未消,她喊了一嗓子:就是不回去!氣死你個老東西。  老漢沒了轍。他稍一停頓,然後說:大黑牛不吃草了。  老伴挽著小包袱就急巴巴回家了。他一進院子就看見老漢正給大黑牛餵草,衝著她傻笑。
  • 清娪傳——89
    89)捌拾玖:舊地重回「有些時日未見神使,朕甚是擔憂。」衛哲瑜屈身,目露探究。神廟陰影中的黑袍人,周身不見光,「不勞陛下擔憂。」衛哲瑜同往日一樣,將朝堂上一些事挑揀些要緊的說了,企圖能得到些反饋和答覆,陰影裡那人一面應著,頗有幾分漫不經心。「神使今日格外寡言。」衛哲瑜稍感反常。
  • 《子女草》
    老人經常用山間的野草,野花帶他們做各種各樣的遊戲,至今讓白馬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無非就是「子女草」的遊戲。馬鳴曲只要看到三稜草就會隨手扯起一根,然後在白馬的頭上,有時也會在史薇的頭上,甚至,當老人玩的起興的時候會悄悄在二人的頭上順逆時針各轉上三圈,然後將草從兩頭捏住,再慢慢的從兩頭用力撕開來,假若撕開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就代表著,以後所生的孩子是個美麗的女孩,如若未能形成便會是男孩,老人對這個遊戲總是樂此不疲,而年幼的白馬和史薇總是會感到一定的彆扭和害羞。
  • 孝子的一生揭示了個道理
    小編在這裡說一個記載於《前定錄》中的故事,講述的是神明幫助一位孝子治癒了他母親的疾病。夢中得神指點 治好母親多年疾病袁孝叔是陳郡人,幼年喪父,對待母親很孝順遠近聞名。他的母親曾經得了一種病,神志恍惚,很多天也不好。有一天孝叔忽然夢見一個老頭對他說:「你母親的病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