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個兄弟分家,老大老二合夥欺負老三,幾年後悔不當初

2020-08-28 牆根故事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山東日照莒縣龍山鎮徐家阿村,有徐姓於明初從海東十八村遷此,始遷祖有三個兒子都已成家,為了使三個兒子及子孫能和睦相處,分家時,父母同時為每戶植了一棵槐樹。有同根同祖、同心互助之意。

分家後,三個兒子精心耕種自家田地,侍奉老人,弟兄互助,你敬我讓。漸漸各家都過得衣食足車,牛肥豬壯。尤其老三家更是牛羊滿圈,糧米滿倉。始遷祖去世後,三個兒子來往漸少,感情也就逐漸單薄了。待到他們自已都以子孫滿堂的時候,兄弟們也就不來往了,眼看著子孫們長大,又加上人多地少,日子大不如從前。尤其老三家的富足,更引起了老大、老二的嫉妒,因而老大、老二就聚在一起合計:要麼咱們重新分家,要麼得有家遷出去。

這一天,老大請來保人,約請老二、老三到家裡,就開口了:「二弟、三弟,咱爹走了也有年頭了,咱也到這把年頭了,眼看著咱爹給咱留下這幾頃薄地,怎麼能養活這麼多子孫。我看這樣吧,咱們三家先遷出去一家,這樣孩子們就都能吃飽飯了。再說,遷出去也是好事,哪裡地也比咱這山地強。」老二說:「咱爹沒了,大哥是一家之主,我聽大哥的。」老三無奈,只好同意。

老三憨厚老實,不識字,抓了三次鬮,都說是「遷」。可憐老三大把年紀,只得拖子攜孫投奔親戚,好不悽涼。所留田地也自然被老大、老二分得。

兄弟二人分得肥田,自然高興。可是沒過幾年,始祖所種三棵國槐樹,有兩棵相繼毀於雷擊。只有老三家的那棵依舊安然生長。古人迷信,認為這是始祖神靈對自己不滿。老大、老二自老三搬走後時常心虛,夜不能寐。再者老兄弟們也都到了風燭殘年,親情又逐漸變濃。因而商議,還是讓出田地,讓老三搬回。

自此,三家合管一棵樹,並奉為神靈。兄弟和睦視為同心樹。如今,樹高丈餘,粗三人合抱。側枝三條,各長丈餘。樹中空,可容二人,據說這是老三容人之量,分杈處可放一桌,人可坐於樹上打牌、下棋。

據傳,此樹不能動,否則必有報應。曾有人想鋸掉,剛入鋸三寸就有紅血流出,驚駭而退;也有人不信邪,偏去折砍樹枝,結果大病而終。現在村人培土築圓臺,把樹妥善保護起來。每逢節令,常有錁果供奉。(袁從啟)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編後:本故事取材民間,因各地方方言不同,文字有的取意方言,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因此在詞意上可能會出現理解不同,請讀者多批評指正。同時也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

相關焦點

  • 父親分家,老大搶房,老二搶錢,給老三剩塊荒地,一回家興奮壞了
    故事發生在鐵牛村。鐵牛村地靠黃河,因有一座鐵牛鎮河而得名,這些年發展旅遊經濟,村子雖然窮,但是聽說村子的耕地由於緊挨黃河,被划進了旅遊區的規劃裡。鐵牛村的西邊住著一個老頭,人稱牛老頭。牛老頭有三個兒子。
  • 小說:哥仨鬧分家,老大要房子,老二要土地,老三卻只要一酸菜缸
    在辦完父親的喪事後,老胡家的三兄弟決定分家!可讓人奇怪的是老大要了房子,老二要了地,而老三什麼都不要就要家裡的一口酸菜缸!以前父親在的時候兄弟三人還能一起湊合過,現在父親離開了兄弟三人是怎麼也不願意住在一起了。「大哥,那咱們分家要怎麼分啊?爹之前也沒有說過怎麼分家。」胡家三兄弟坐在堂屋裡,胡老二一籌莫展的苦著臉問胡老大。
  • 三弟兄分家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家弟兄三個,父母終日勞碌,到了年過古稀,掙得了十幾頃土地,二、三十條牛馬,家裡算是比較有錢了。  不過在這一年,父親病倒在床,自覺難留人世,把三個兒子叫到床前,下淚囑咐:「沒有百日不缺的明月,沒有百年不散的兄弟。我不求你們永在一起,只是分家時,財產平均,不可偏佔。另外,分家不要分心,好好團結,不要忘了生計。」說罷,閉了雙眼。
  • 故事:老頭暗中做手腳,一百斤只稱八兩重,誰能做到說當家
    民間故事千千萬,其中不少都有關家長裡短。說的是兄弟之間分家鬧矛盾的故事。這些民間故事老大老二往往心腸惡毒奸猾,老三則心地善良為人老實,主動放棄家產。然而幾個兄弟鬥來鬥去,老大老二害人不成終食惡果,老三善有善報,反而走了好運,一生幸福美滿。然而……天下故事真的就這一個套路嗎?
  • 父親叫老大老二回家吃飯,唯獨不叫老三,一回家滿是驚喜
    牛大爺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老三,把他們培養成人以後,牛大爺一個人住在鄉下牛大爺打了電話,叫了老大和老二回來,唯獨沒有叫老三。老大回到家,看了眼牛大爺,說道:「爹,有什麼話,您就儘快說,這不單位還有事。」牛大爺說:「大半夜你單位還有事?」老大不說話了,老二說道:「爹,既然你沒叫老三,那咱就把話說開了,你的那份遺產,就我們哥倆分了。老三從來跟我們就玩不到一塊,不是一路人,等你死了,我們也就不會有任何來往了。」
  • 老一輩講故事之「小三兒分家」
    有個人家兒,兄弟三人,老大、老二、老三。父親亡故,只剩下年邁的老娘,所幸老大、老二已到經世之年,家裡大小事皆由他倆操持。老三年歲尚小,在家幹些雜活並侍奉老母。老大、老二皆以老三是個累贅,想要早日擺脫,欲趕出家門而後快,怎奈老娘時常勸道:「三兒年歲尚小,出得門來難以為生,待其成年再行分家之事宜。」暑去寒來,又過了兩年,老大老二皆已娶妻,兩位妻室皆是刁鑽潑辣之人,怎容得小三兒母子白吃乾飯。倆妯娌一合計,先拿小三兒開刀,便慫恿哥倆趕緊分家,哥倆一提分家正和心意,早忘卻了老母之言,便把全家人叫來,又請來族中長者來做個見證。
  • 故事:三個兒子養娘
    王福就對著眾人說道:「各位鄉鄰親朋,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家也不能一日無主,如今我爹已經去世,今天我們兄弟三人正式分家,請大家做個見證。」 在座的人都議論紛紛,說什麼都有。正在盤點東西的兄弟三人竟然忘了這茬,王福忙說道:「 娘,每月初一到初十,你歸我家管,十一到初二十歸老二管,二十一到三十,歸老三家管 。」 眾人見都鬧到這個份上,也都無心吃飯了,紛紛散去。
  • 乞丐父親投奔三兒子,老二老三讓他滾,老大領進門,驚喜來了
    乞丐父親投奔三兒子,老二老三讓他滾,老大領進門,驚喜來了李大爺命苦,當年妻子生下兩個雙胞胎兒子,就大出血去世了。李大爺又窮,只好讓老大輟了學,幫著自己養大兩個小兒子。這過去多年,三個兒子都長大了,也都各自成家了。大兒子窮,因為沒錢娶媳婦,當了鄰鎮一戶人家的上門女婿。二兒子和三兒子讀了大學,之後都在城裡安家立業了。
  • 創業16年資產上億,兄弟反目成仇人,16年我得到了什麼?
    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指具體某個人,切莫對號入座。故事的主人公今年46歲,洛陽人,是一個中年大叔,一米七五的個頭,190斤的體重,外表就是一個油膩的胖子。胖子姓周,每天無所事事,除了吃喝就是玩,知道他底細的叫他周老闆,不知道他底細的叫他周胖子。
  • 故事:兄弟倆分家過日子,嫌棄分的都不公平,舅舅用了一招兄弟倆服服的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地方有個傳俗,分家必須請來舅舅主持。舅舅來了那就將家裡的一切東西分成了兩份,弟兄倆人一人一份,可這弟兄倆都說分的不公平,都說自己那份少了,弟兄倆又吵了起來。見此情景,舅舅氣的不輕,末了只好說:「好!要想分的公平也行,可你倆千萬可別後悔。」那弟兄倆說:「只要公平,怎麼都行。」
  • 老娘病重四個子女輪流服侍,臨終前老三拿5萬,母親將遺產全部給他
    還好工地上賠了點錢,李德勝沒有住院用藥,用這些錢供著孩子們讀書,張霞也是個樸實的女人,自從老公瘸了後,每次下田種地比任何人都賣力,完全不像個女人。老大是家裡四個人中唯一考上大學的,但卻入贅到城裡,此後很少回老家,每次回來也是帶點土特產,根本不在家裡過夜,主要還是嫌棄家裡又髒又土。
  • 短篇鬼故事:三個人的秘密
    繁華的大酒店包廂內,三個老闆模樣的人物神情有些凝重,似乎在默哀或是在懺悔。「老二,還有老四,記住了以後咱們重新生活,讓那件事永遠埋在心裡,只有我們三人知道,可以嗎?」老大模樣的人物命令道。「對!」「好!」
  • 有哪些故事讓你覺得人性的可怕?
    第二個是兄弟的故事,村子裡有一家大戶,主人死後三個兒子分了家產,各自分了幾百畝良田和幾處房產。三個兄弟從小感情就好,到分家的時候也沒有任何不睦,分家後逢年過節都要在一起聚著喝酒,今天你家明天我家,日子過得優哉遊哉。誰也沒有料到,小兒子染上了賭癮,終日在鎮上的賭坊裡賭博,越賭越輸越輸越賭,很快就把自己的家產給輸完了。
  • 父親拆遷得六十萬找三個兒子,老大老二趕他走,老三不要送20萬
    俺們村有個老人,今年70多歲了,村裡人都叫他老許,老許有3個兒子,他老伴前些年生病去世了,剩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在農村自己幹活養活自己。人老了,一個人生活總會感覺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兒女經常在身邊,但是現在的人都不喜歡住農村了,成家立業都在外邊,兒子們也是久久才回來一次。
  • 民間故事|聰明的老三媳婦
    文|《城鄉筆記》特約作者 江孟英(女)有一位老漢,他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長大後都娶了媳婦老漢老兩口的年老力衰,就想把當家的重任交給兒媳婦管理,可是有三個兒媳,交給哪一個管理合適呢?於是老漢想了一個辦法,考一考三個兒媳的智慧。一天,老漢叫來三個兒媳,對她們說,明天你們三人都回娘家看看,三個兒媳都很高興。但是老漢說回去有條件:老大媳婦回去住半個月,回來時要帶一個&34;;老二媳婦回去住七八天,回來時要帶一盤&34;;老三媳婦回去住三五天,回來時要帶一個&34;。
  • 民間故事:兄弟分家,鬼也偏心
    古時候越州地方有一村子,村上有兄弟倆。哥哥叫來富,已過而立之年,娶妻周翠翠,有一個四歲的女孩。弟弟叫來貴,與哥哥年紀相差十來歲,今年剛滿十八歲,還未娶親。兄弟倆的父親早亡,年近五十的母親辛苦操勞,為兄弟倆縫補漿洗,燒茶煮飯。周翠翠的娘家比較富裕,從小就好吃懶做,嫁入來家,這品性依然不改。
  • 民間故事:兄弟分家遇到偏心鬼
    古時候越州地方有一村子,村上有兄弟倆。哥哥叫來富,已過而立之年,娶妻周翠翠,有一個四歲的女孩。弟弟叫來貴,與哥哥年紀相差十來歲,今年剛滿十八歲,還未娶親。兄弟倆的父親早亡,年近五十的母親辛苦操勞,為兄弟倆縫補漿洗,燒茶煮飯。周翠翠的娘家比較富裕,從小就好吃懶做,嫁入來家,這品性依然不改。
  • 父親拿120萬存款找三兒子,老大嫌棄老二趕走老三倒貼10萬
    我們村裡面有一位老頭,村裡邊所有人都叫他老王,老王今天都已經快70歲了,他自個有三個兒子,昨天老伴兒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之後,就留下他跟三個兒子相依為命。老王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把這三個孩子拉扯大,特別的不容易,他自個也沒有選擇再娶,因為他很害怕這三個兒子將來有一天受委屈之後會怪死她,不過好在這三個兒子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了。
  • 父親拆遷得六十萬找三個兒子,老大老二趕他走,老三不要還送20萬
    俺們村有個老人,今年70多歲了,村裡人都叫他老許,老許有3個兒子,他老伴前些年生病去世了,剩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在農村自己幹活養活自己。人老了,一個人生活總會感覺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兒女經常在身邊,但是現在的人都不喜歡住農村了,成家立業都在外邊,兒子們也是久久才回來一次。
  • 金燕西以無以倫比的腦子,打敗三個哥哥榮登金家敗家子之首
    金燕西以無以倫比的腦子,打敗三個哥哥榮登金家敗家子之首的金銓的四個兒子裡,也就老大還有點樣子。老二老三老七燕西,一個不如一個。就是沒本事,混日子,也不做什麼大事,也不惹什麼事情。就連兄弟幾個包戲子,他也是基本被邊緣的一個。你看那個比女人還妖嬈的陳玉芳,巴結過老三鵬振,巴結過老七燕西,什麼時候老二鶴蓀入過他陳大老闆的眼?原著裡,他也是和妻子慧廠吵架那段更讓人印象深刻。在分家時,金太太評價他們這一對時,說老二有慧廠大刀闊斧的幫著他,支撐門戶也不難。可見金太太對兒媳的能力很是放心,這麼窩囊的兒子交給她,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