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容讓蘇培盛勒死餘鶯兒?安陵容指揮得了蘇培盛嗎?你當她是誰?
蘇培盛是誰?雍正的貼身大太監,皇帝肚子裡的蛔蟲,最了解雍正、也最忠誠於雍正的人。他與雍正的關係,比容陵容、甄嬛這些新晉的新貴、新寵要早得多,也牢固得多。
蘇培盛在嬪妃之間,有所偏重,但主要是在後期,在他與崔瑾汐結為對食之後。在此之前,他基本上是不偏不倚,以雍正的喜怒為好惡,對絕大多數嬪妃,包括地位不太高的,也做到了表面上的尊敬和客氣。
但是!如果你把客氣當成了畏懼,把尊重當成了順從,你的職場經驗和人生閱歷,就太淺薄了。蘇培盛除了雍正,不怕任何人,也不會真的聽任何人的話。包括甄嬛,也包括皇后和華妃。
雍正派蘇培盛去宣布對華妃的處罰,但是馬上傳來消息,華妃手下找到了治療時疫的藥方。於是蘇培盛問甄嬛:我還要去宣旨嗎?你真的相信這職場老精英,會不知道該不該去宣旨?
因為甄嬛與華妃已勢成水火。現在是扳倒華妃的最好機會,卻被一張藥方衝散,甄嬛不僅是心中鬱憤,而且已經七情上面、掩飾不住了。
於是蘇培盛明知故問,向甄嬛請教,其實是表示:雖然這一仗你打敗了,但你還是最了解皇帝、與皇帝最貼心的人,連我這多年老僕都不如你。
蘇培盛是職場老油條,但是宅心仁厚。他對甄嬛的安慰,一方面是看到甄嬛將來會有前途,預先結交,給自己鋪路,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看到這如花少女(少婦)滿臉懊喪,於心不忍,善意安慰——反正只是說一句話,又不需要花什麼本錢。而甄嬛這邊呢,「良言一句三冬暖」,在逆境中的一句溫心話,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安慰。
再回到餘鶯兒這裡,皇帝下的命令是「賜死」,讓她自己自盡。但是餘鶯兒性格剛烈,不肯就死——自古以來被賜死的多了,你當每個人都那麼乖,只有餘鶯兒一個奮起反抗、不肯從命嗎?
「賜死」不過是好聽的說法。接受不接受,都是要死的。像蘇培盛這樣地位的大太監,一定見過不少先例,不可能真的束手無策。
也就是說,餘鶯兒再不肯死,蘇培盛也一定會讓她死。安陵容「讓蘇培盛勒死」,根本是多此一舉。
安陵容與餘鶯兒,也並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仇怨。就算有,在餘鶯兒將死之時,安陵容也沒必要落井下石。
但是眾所周知,餘鶯兒是甄嬛的死敵,不共戴天的那種。餘鶯兒的死,是甄嬛所樂見的,這也是眾所周知。
安陵容出手,「讓蘇培盛勒死餘鶯兒」,不過是借「多此一舉」,來向甄嬛討好、獻媚、表忠心。《水滸傳》中林衝要上梁山,先得寫一個「投名狀」,就是殺一個平民,以示矢志不渝,與安陵容的做法異曲同工。
只是甄嬛作為女主,在還沒有黑化之前,不能表現得太冷酷無情。所以讓她與沈眉莊背後議論,對安陵容的殘忍表示輕微不滿,以顯示她的「天真無邪」。
反正甄嬛是女一號,自帶主角光環,怎麼說怎麼做都有她的道理。
而安陵容呢,作為女配角,只能任由擺布。出力不討好?那是經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