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認為孫銘行長是《獵狐》裡最為落魄之人,身居高位做自由落體,所謂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隨著劇情的深入,趙海青這個人物愈發豐滿立體起來,對他這個悲劇人物多了同情。
在脅迫孫銘出逃歐洲之際,兩人一路奔波,迎接兩人的卻是一個破舊類似狗窩的小屋,一向狡詐看似無所謂的趙海青第一次痛心疾首。
二十年,他從一個農村娃奮鬥成了北江發展銀行的副行長,成為名副其實的人上人。
二十年後,他倉促出逃,設定好的美好前景全部化為烏有。
諾大個歐洲,允許他棲身的只有一個破舊的小屋,恍如回到二十年前的農村。
自己如同一條流浪狗,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
趙海青曾驕傲地對楊建秋講過他的故事。
趙海青可謂白手起家。
他比不了孫銘,孫銘出身名門,子承父業,其成為行長順風順水;
他也比不了楊建群,同為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楊建群通過婚姻得到了一個副市長嶽父,自有其光環與便利。
趙海青要成功,只能靠他自己。
能力,業務能力,是他在銀行立足的根本;勤奮,是他得以被賞識的基礎;頭腦靈活,鑽營攀附,是他出人頭地的重要一環,他得到了孫銘的信任與支持,在前面替領導收錢,這是一個頂雷的活。
這其中,他付出的一定是別人所不能想像的,不是每個農村娃都能走到他的位置。
從他處理工作事務,設計拉攏楊建秋方面都可看出他有能力、有謀略;在逃亡期間也比孫銘果斷堅毅。
在趙海青狐狸尾巴沒露出之前,他是一個成功人士,一個崇尚個人奮鬥的勵志精英。
趙海青在拉楊建秋下水時,向其灌輸金錢的重要,這其中雖有誇大的意味,也有他價值觀的體現。
他體驗過困苦的生活,通過個人奮鬥據守了高位,在銀行重要位置上經手巨量資金,有王柏林、蘇總這樣的商人圍獵。
他很容易迷失,想必他也曾掙扎鬥爭過,但他自負、僥倖,相信自己會做得天衣無縫。
他不但收了王柏林大量的賄賂,還幫助王柏林通過地下錢莊洗錢,甚至背著孫銘收了更多的錢。
再狡猾的狐狸與逃不過獵人的槍。
美國、歐洲不是逃亡者的樂土。
在歐洲那間破舊的小屋裡,趙海青仰天長嘆,從農村娃到人上人,自己用了二十年,從人上人重回狗窩,只因一個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