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財之道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間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日常除了打理佛寺的一般事務外,生活頗為清靜而平淡。
有一天,斜陽日照下,寺院顯得特別破落,老和尚仰望著剝落的佛像,心中不禁慚愧而不安,於是發下大願要修建寺院,並為佛像重鋪金身。
發願後,即下山走進人群中化緣,經過一段日子後籌集的資財卻很少,老和尚自忖修寺的理想難圓,於是希望主動找些富者捐助修建寺院。
有一天,走到一家豪門大宅前,決定扣門向戶主勸募,一老僕應門時看見老和尚即勸喻儘快離開,老和尚來不及解釋,已被豪門富者惡罵不自力求存,只知乞憐於人,並悻悻然把老和尚攆走。
老和尚沒有怨恨富者,只嘆自己沒有化緣的福報,決定暫時放下建寺的心願,回到寺院更精進修行,並自省與眾生緣淺,與富者尤欠善緣,查得富者為一退休高官,人稱之為梁大官人,於是決心為他設置消災延生位,希望與他修結善緣,更希望為他種下佛法的善根種子。
如是過了年餘,一天,梁大官人忽然興之所至,獨自走到山上的寺院來參觀,看見寺內雖然破舊卻一塵不染,花草欣然,對寺院的住持悠然生起一念讚嘆,經過延生堂時,赫然看見一個寫著「梁大官人消災延壽長生祿位」,極為詫異到底是誰為自己設消災延生位,剛好一個小沙彌經過,探問下得悉此長生祿位背後的故事原委,與全寺僧眾自力求變的決心與努力,梁大官人聽後深深感動,慚愧不已,馬上求見住持和尚,虔心懺悔,從此,皈依三寶,成為住持和尚忠實的護法弟子。
我們修福結緣的重要,老和尚不對別人惡意敵視,不怨天不尤人,只生慚愧心並設法與他結緣,結果福由自招,由此可知廣結善緣是另類的財富,佛門很重視因緣,所以與人結緣很重要,能夠廣結善緣,自有一股無形而強大的助力因緣。
大家都希望資財豐足,然而,佛弟子應該明白財富由布施、修福、結緣而來,所以,學佛的人在禮佛祈福時,除了為自己求福報,為家人求吉祥外,應該將心量拓大,由至親好友至一切眾生,甚至為自己的冤家對頭祝福,量有多大福有多大。
以慈悲心、體諒心、歡喜心與眾生結緣,善緣多自然善友多、助力多,人生路上助緣多障礙易消,人生大道自然光明暢順。
啞巴和尚的悲心
傳說采石磯曾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下雨,八個月至一年當中,連續豔陽照的炎熱天氣。所有的井都陸續乾涸,連原本滾滾而來、浩蕩充沛的長江水,也變成細長的水線。
有一座廣濟寺,老師父帶領弟子在內修行。弟子中有一個啞吧和尚,全寺的用水就是由他去擔提。啞巴和尚經常看到有人為了提水而折斷了腰,也看到強壯的牛突然倒地死亡,看得心痛如刀割。
由於長時間來都缺乏飲用水,鄉民都有祈雨的共同心願,整天有人陸續到寺院哭求賜水。
一日天黑之後,啞巴和尚就到觀世音菩薩法相之前,非常虔誠地祈禱。直到凌晨時,他突然全身發熱,一股熱氣集中到雙手,看到雙手冒水,水珠遍布於掌心。
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趕緊跑到方丈室找他的師父。老師父聽到他咿咿呀呀的聲音、又看到他滿手的水珠,就知道啞巴弟子整晚都在佛前祈求。老和尚向啞巴弟子說:「是觀世音菩薩對你的啟示吧!菩薩的意思是:這次的乾旱,必須借重你的雙手才有救。」
師父這些話,打開了啞巴和尚的心門,他內心突然之間靈光一現,知道與其用雙手求菩薩,倒不如發揮雙手的力量,去解除乾旱的災難。於是他跑到寺外。古人說:以石探水脈,所以他每三步就丟一顆石頭。跑了將近一百步時,石頭丟去正好滾到一棵楓樹下。
樹下長了一草,草之中似乎有股綠色的水霧。那時,他想起師父講過的一句話:青霞起處心有泉,意思是說某地若有股青氣,那裡一定有泉水。因此,他跑到草裡,用一根棍子插著做記號,然後開端破土挖井。
挖著挖著,他回想起自己幼年的遭遇……。
原來他並不是天生下來是啞巴,當年同樣發生乾旱,他家鄉有一位大財主,把全鄉唯一的泉脈封鎖住,鄉人都很貧困,對此也無可奈何。小牧童和其他在外面任務的莊稼人,實在渴得無法忍受,於是到各處查找另外的水源。結果,他們找到一口古井,可是,裡頭的水已經發黃,表示這口井已廢棄很久了。
小牧童看到水,心裡非常歡喜,也不管水是清是黃,馬上先捧喝了一口。可是,水一到喉嚨又熱又辣,他想喊卻無法出聲,別人也跟著要取水喝,他趕緊咿咿呀呀地要他們不要喝水。從此,他就變成啞巴了。
那時,同伴要他一起回家,但是,小牧童不回去,他心裡擔心還有人會來喝水,所以決意守候在井旁。直到百裡之內的人都知道這口井是「啞泉」而不敢取用時,他才退出啞泉,跑到廣濟寺當和尚。
啞巴和尚一邊掘井,一邊回想著自己的過去。這時,他猶豫了,如果這口井掘出水後,是口啞泉怎麼辦?別人喝了也像自己一樣變成啞巴,那怎麼行呢?但如果不挖這口井,鄉人如何度過乾旱?
終於,他暗下決定,當這口井出水時,他要先喝第一口,即使喝了會死,也心甘情願。於是,他繼續不斷地挖井。白天回到寺裡任務擔水,晚上就去開井。然而,人的體力畢竟有限,漸漸地,啞巴和尚愈來愈消瘦。
老和尚發現啞巴弟子日漸消瘦,就開端注意他的行動。有一天晚上,看到他出去,於是暗中跟隨,終於發現啞巴弟子的掘井行動。老和尚非常為他的勤懇所感動,於是拿了一條繩子和水桶,在上面幫弟子把砂往上拉。往後師徒倆就結伴開井。
老人體力總是較差,無法忍受白天任務、晚上掘井的辛勞,但是老和尚還是勉強支撐,直到過年之前的某一天,弟子們發現師父有異樣,趕緊圍過來看師父,老和尚以微弱的聲調說:「啞巴弟子天天晚上去掘井,希望大家發發心去幫助他,也祈求觀世音菩薩助他一臂之力!」說完,老和尚頭一低,就安詳往生了。
而此刻啞巴和尚仍然在洞中挖掘,老和尚的弟子們跑到井邊喊他,可是一直沒有回音,他們拿著火把到洞中探看,發現啞巴和尚也已奄奄一息,但是,手中抱著一塊大石不肯放開。大家喊他,他無力地睜開眼皮,向大家指著石頭。大眾師把他扶到地面上,然後趴向大石頭細聽,大家聽了不禁歡呼,因為石頭下面有泉水湍流的聲音。
於是,大家合力把大石頭往上吊,吊起來一看,是個五彩繽紛的結晶石。然後再往下挖,很快地,這口井真的冒出水來了。
啞巴和尚聽到大家的歡呼,強打起精神咿咿呀呀地叫喊,年紀較長的人會意地說:「他要喝第一口水!」於是啞巴和尚舀起一瓢水,喝了一口。
當這口泉水吞下時,啞巴和尚竟然開口說:「好甜呀!好涼呀!」幾十年來無法講話,現在他奇蹟似地又恢復講話的能力,大家都非常驚奇與感動。
看到這一幕,大家都歡喜地捧水來喝,又把桶子往井裡去。可是,繩子突然斷了,因為這條繩已經用了將近一年舊了,桶子被伏流衝走,再怎麼撈也未找到。
隔天有人發現長江的水也漲起來了,而且在江邊發現那個水桶。因此,當地人傳說啞巴和尚挖的井、地裡的伏泉水道通達長江,而水脈是被那塊大彩石壓住,所以長江也缺水。當石頭被吊起來,水脈即打通,所以,江水跟著多起來。
啞巴和尚知道老和尚往生後,為了感念師父,就親手把那個大彩石刻成香爐,供養師父。那是一個顏色的石香爐,後來,當地便改名為采石磯,以紀念啞巴和尚挖井的辛勞。
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需要耐心
佛陀旅行經過一個森林,那天非常熱,又是中午。佛陀覺得口渴,就告訴弟子阿難:「我們剛才經過了一條小河,你去取些水來。」
阿難往回走,但是他發現那條小河非常小,之前又有些車子經過,溪水被弄的很渾濁,本來沉澱的泥土都跑上來了,水不能喝了。他回到佛陀身邊,告訴佛陀:「小河裡的水很髒,不能喝。」
佛陀說:「不會,你再去等等看」。
阿難只好照辦,當他第二次回來的時候,阿難問佛陀:「您堅持讓我去,但我還是不能做些什麼讓河水變得純淨?」
佛陀說:「你什麼事也不要做,否則你將會使它變得更不純靜。不要進入那條溪流,只要在外面,在岸邊等待。如果你進入溪流,你將會把水弄得更混,溪流自己會流動,你要讓它流。」
當阿難第三次來到那條溪邊時,河水變的那末清澈,泥沙已經流走了,枯葉也消失了。阿難笑了,他取了水快活的回來,拜在佛陀的腳下:「你教導的方法真奇特,你給我上了偉大的一課: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只需要耐心。」
凡事無常,沒什麼東西是永恆的,每一樣的東西都是轉瞬即逝的。即使是同一條河流,也沒有一樣的東西可以保持永恆,只要耐心,只要等上一些時候,那些葉子將會流走,那些泥沙將會再度沉澱,那些水就會再度變得純淨。
一條河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有時,生活裡會有很多煩惱,但是我們也應該有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