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財之道的故事,啞巴和尚的悲心,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需要耐心

2020-09-05 善知善解

求財之道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間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日常除了打理佛寺的一般事務外,生活頗為清靜而平淡。

有一天,斜陽日照下,寺院顯得特別破落,老和尚仰望著剝落的佛像,心中不禁慚愧而不安,於是發下大願要修建寺院,並為佛像重鋪金身。


發願後,即下山走進人群中化緣,經過一段日子後籌集的資財卻很少,老和尚自忖修寺的理想難圓,於是希望主動找些富者捐助修建寺院。

有一天,走到一家豪門大宅前,決定扣門向戶主勸募,一老僕應門時看見老和尚即勸喻儘快離開,老和尚來不及解釋,已被豪門富者惡罵不自力求存,只知乞憐於人,並悻悻然把老和尚攆走。

老和尚沒有怨恨富者,只嘆自己沒有化緣的福報,決定暫時放下建寺的心願,回到寺院更精進修行,並自省與眾生緣淺,與富者尤欠善緣,查得富者為一退休高官,人稱之為梁大官人,於是決心為他設置消災延生位,希望與他修結善緣,更希望為他種下佛法的善根種子。

如是過了年餘,一天,梁大官人忽然興之所至,獨自走到山上的寺院來參觀,看見寺內雖然破舊卻一塵不染,花草欣然,對寺院的住持悠然生起一念讚嘆,經過延生堂時,赫然看見一個寫著「梁大官人消災延壽長生祿位」,極為詫異到底是誰為自己設消災延生位,剛好一個小沙彌經過,探問下得悉此長生祿位背後的故事原委,與全寺僧眾自力求變的決心與努力,梁大官人聽後深深感動,慚愧不已,馬上求見住持和尚,虔心懺悔,從此,皈依三寶,成為住持和尚忠實的護法弟子。

我們修福結緣的重要,老和尚不對別人惡意敵視,不怨天不尤人,只生慚愧心並設法與他結緣,結果福由自招,由此可知廣結善緣是另類的財富,佛門很重視因緣,所以與人結緣很重要,能夠廣結善緣,自有一股無形而強大的助力因緣。

大家都希望資財豐足,然而,佛弟子應該明白財富由布施、修福、結緣而來,所以,學佛的人在禮佛祈福時,除了為自己求福報,為家人求吉祥外,應該將心量拓大,由至親好友至一切眾生,甚至為自己的冤家對頭祝福,量有多大福有多大。

以慈悲心、體諒心、歡喜心與眾生結緣,善緣多自然善友多、助力多,人生路上助緣多障礙易消,人生大道自然光明暢順。


啞巴和尚的悲心

傳說采石磯曾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下雨,八個月至一年當中,連續豔陽照的炎熱天氣。所有的井都陸續乾涸,連原本滾滾而來、浩蕩充沛的長江水,也變成細長的水線。

有一座廣濟寺,老師父帶領弟子在內修行。弟子中有一個啞吧和尚,全寺的用水就是由他去擔提。啞巴和尚經常看到有人為了提水而折斷了腰,也看到強壯的牛突然倒地死亡,看得心痛如刀割。

由於長時間來都缺乏飲用水,鄉民都有祈雨的共同心願,整天有人陸續到寺院哭求賜水。

一日天黑之後,啞巴和尚就到觀世音菩薩法相之前,非常虔誠地祈禱。直到凌晨時,他突然全身發熱,一股熱氣集中到雙手,看到雙手冒水,水珠遍布於掌心。

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趕緊跑到方丈室找他的師父。老師父聽到他咿咿呀呀的聲音、又看到他滿手的水珠,就知道啞巴弟子整晚都在佛前祈求。老和尚向啞巴弟子說:「是觀世音菩薩對你的啟示吧!菩薩的意思是:這次的乾旱,必須借重你的雙手才有救。」

師父這些話,打開了啞巴和尚的心門,他內心突然之間靈光一現,知道與其用雙手求菩薩,倒不如發揮雙手的力量,去解除乾旱的災難。於是他跑到寺外。古人說:以石探水脈,所以他每三步就丟一顆石頭。跑了將近一百步時,石頭丟去正好滾到一棵楓樹下。

樹下長了一草,草之中似乎有股綠色的水霧。那時,他想起師父講過的一句話:青霞起處心有泉,意思是說某地若有股青氣,那裡一定有泉水。因此,他跑到草裡,用一根棍子插著做記號,然後開端破土挖井。

挖著挖著,他回想起自己幼年的遭遇……。

原來他並不是天生下來是啞巴,當年同樣發生乾旱,他家鄉有一位大財主,把全鄉唯一的泉脈封鎖住,鄉人都很貧困,對此也無可奈何。小牧童和其他在外面任務的莊稼人,實在渴得無法忍受,於是到各處查找另外的水源。結果,他們找到一口古井,可是,裡頭的水已經發黃,表示這口井已廢棄很久了。

小牧童看到水,心裡非常歡喜,也不管水是清是黃,馬上先捧喝了一口。可是,水一到喉嚨又熱又辣,他想喊卻無法出聲,別人也跟著要取水喝,他趕緊咿咿呀呀地要他們不要喝水。從此,他就變成啞巴了。

那時,同伴要他一起回家,但是,小牧童不回去,他心裡擔心還有人會來喝水,所以決意守候在井旁。直到百裡之內的人都知道這口井是「啞泉」而不敢取用時,他才退出啞泉,跑到廣濟寺當和尚。

啞巴和尚一邊掘井,一邊回想著自己的過去。這時,他猶豫了,如果這口井掘出水後,是口啞泉怎麼辦?別人喝了也像自己一樣變成啞巴,那怎麼行呢?但如果不挖這口井,鄉人如何度過乾旱?

終於,他暗下決定,當這口井出水時,他要先喝第一口,即使喝了會死,也心甘情願。於是,他繼續不斷地挖井。白天回到寺裡任務擔水,晚上就去開井。然而,人的體力畢竟有限,漸漸地,啞巴和尚愈來愈消瘦。

老和尚發現啞巴弟子日漸消瘦,就開端注意他的行動。有一天晚上,看到他出去,於是暗中跟隨,終於發現啞巴弟子的掘井行動。老和尚非常為他的勤懇所感動,於是拿了一條繩子和水桶,在上面幫弟子把砂往上拉。往後師徒倆就結伴開井。

老人體力總是較差,無法忍受白天任務、晚上掘井的辛勞,但是老和尚還是勉強支撐,直到過年之前的某一天,弟子們發現師父有異樣,趕緊圍過來看師父,老和尚以微弱的聲調說:「啞巴弟子天天晚上去掘井,希望大家發發心去幫助他,也祈求觀世音菩薩助他一臂之力!」說完,老和尚頭一低,就安詳往生了。

而此刻啞巴和尚仍然在洞中挖掘,老和尚的弟子們跑到井邊喊他,可是一直沒有回音,他們拿著火把到洞中探看,發現啞巴和尚也已奄奄一息,但是,手中抱著一塊大石不肯放開。大家喊他,他無力地睜開眼皮,向大家指著石頭。大眾師把他扶到地面上,然後趴向大石頭細聽,大家聽了不禁歡呼,因為石頭下面有泉水湍流的聲音。

於是,大家合力把大石頭往上吊,吊起來一看,是個五彩繽紛的結晶石。然後再往下挖,很快地,這口井真的冒出水來了。

啞巴和尚聽到大家的歡呼,強打起精神咿咿呀呀地叫喊,年紀較長的人會意地說:「他要喝第一口水!」於是啞巴和尚舀起一瓢水,喝了一口。

當這口泉水吞下時,啞巴和尚竟然開口說:「好甜呀!好涼呀!」幾十年來無法講話,現在他奇蹟似地又恢復講話的能力,大家都非常驚奇與感動。

看到這一幕,大家都歡喜地捧水來喝,又把桶子往井裡去。可是,繩子突然斷了,因為這條繩已經用了將近一年舊了,桶子被伏流衝走,再怎麼撈也未找到。

隔天有人發現長江的水也漲起來了,而且在江邊發現那個水桶。因此,當地人傳說啞巴和尚挖的井、地裡的伏泉水道通達長江,而水脈是被那塊大彩石壓住,所以長江也缺水。當石頭被吊起來,水脈即打通,所以,江水跟著多起來。

啞巴和尚知道老和尚往生後,為了感念師父,就親手把那個大彩石刻成香爐,供養師父。那是一個顏色的石香爐,後來,當地便改名為采石磯,以紀念啞巴和尚挖井的辛勞。

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需要耐心

佛陀旅行經過一個森林,那天非常熱,又是中午。佛陀覺得口渴,就告訴弟子阿難:「我們剛才經過了一條小河,你去取些水來。」

阿難往回走,但是他發現那條小河非常小,之前又有些車子經過,溪水被弄的很渾濁,本來沉澱的泥土都跑上來了,水不能喝了。他回到佛陀身邊,告訴佛陀:「小河裡的水很髒,不能喝。」

佛陀說:「不會,你再去等等看」。

阿難只好照辦,當他第二次回來的時候,阿難問佛陀:「您堅持讓我去,但我還是不能做些什麼讓河水變得純淨?」

佛陀說:「你什麼事也不要做,否則你將會使它變得更不純靜。不要進入那條溪流,只要在外面,在岸邊等待。如果你進入溪流,你將會把水弄得更混,溪流自己會流動,你要讓它流。」

當阿難第三次來到那條溪邊時,河水變的那末清澈,泥沙已經流走了,枯葉也消失了。阿難笑了,他取了水快活的回來,拜在佛陀的腳下:「你教導的方法真奇特,你給我上了偉大的一課: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只需要耐心。」

凡事無常,沒什麼東西是永恆的,每一樣的東西都是轉瞬即逝的。即使是同一條河流,也沒有一樣的東西可以保持永恆,只要耐心,只要等上一些時候,那些葉子將會流走,那些泥沙將會再度沉澱,那些水就會再度變得純淨。

一條河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有時,生活裡會有很多煩惱,但是我們也應該有些耐心。

相關焦點

  • 故事:亂世道人探奇事,善惡和尚辨人心
    今天和大家說一段發生在民國初年的傳奇故事。武當山有個年輕的道人,名叫何安義,學得一身精湛的本領,毅然選擇下山遊歷,淬鍊道心。同時告訴年輕人如果需要,自己可以幫忙。年輕人慾言又止,顯出難為情的樣子。何安義心中隱隱有些不詳的預感,問年輕人到底遇到什麼難事。
  • 故事:好好的,當什麼和尚呀?
    妙真偷偷看著黑衣刀客手中的刀,不自覺地向方丈身後躲了躲,只露出圓圓的腦袋,煞是可愛。「好好的,當什麼和尚?」刀客走到妙真旁邊,摸了摸妙真戒疤剛剛結痂的腦袋,但卻依然面無表情,不知這話是說給誰聽的。佛堂上,那打坐之人,是李佩塵,也是無可;是劍客,也是和尚。今日,刀客看著幾丈高的佛祖像,第一次想鬆開自己拿刀的左手。黑衣刀客看著眼前的白衣和尚靜靜打坐,二人久久不語。
  • 在《平凡的世界》裡,沒有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恆的幸福
    在平凡的世界裡,只想追求好,一味拒絕壞,只要快樂,不要痛苦,是根本不現實的。現代教育常講,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都是一種教育資源,就看你怎麼去利用。可是似乎人們都迷失了,不知道還需要追求什麼?2、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3、痛苦其實也是一種幸福,那是因為你對生活還抱有一絲希望,倘若對生活沒有了希望,那也是沒有必要痛苦下去了。4、黃河水也有清的一天,人窮不會窮一輩子的。5、沒有永恆的痛苦。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有時又那麼曲折。
  •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適合的教育方式,雲南宣威寓言故事之小和尚
    說起寓言故事也許大家聽過無數種,但是自己小時候長輩們給自己講的寓言故事你又記得幾個呢?今天丁願飛帶你走近丁願飛的童年了解一個當年丁願飛的爺爺給丁願飛講的寓言故事,我記得小時候聽爺爺講故事那可是聽得津津有味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含義只知道好玩!
  • 故事:他出生就會說話寫文章,擔心被視為妖孽,刻意裝成啞巴
    那時候,寺廟裡都有財產,有一些寺廟裡還有田產,寺廟裡需要採購日常生活物品,故此養著騾馬,代替腳力。無奈和尚十分疼愛它,餵好料給它吃,捨不得累著它,看護得很緊,它根本沒有機會尋死。騾子又擔心故意尋死,會遭受陰司加倍的懲罰,只得安安心心地混著日子。 一晃過去了好幾年,騾子壽數盡了,死後去了陰司。閻王爺說:「你的罪孽已經贖完,可以轉世為人了。」下令鬼差帶著他投生到一戶農家裡。 小孩一出生,就會開口喊媽媽,把大人嚇得心驚肉跳,以為是妖孽降世。
  • 故事:和尚救下只狐狸,十年後一貌美女子「救命之恩當以身相許」
    她站起來,只到他肩膀那麼高,臉上的淚痕還沒有幹,聲音裡卻充滿了喜悅,「小和尚,我終於找到你了。」他皺了眉,表情嚴肅,「施主,你認錯人了,貧僧並不是你口中的小和尚。」她稍微遲疑了一下,放開了他,又仔仔細細將他的臉端詳了一遍,像是下了什麼決定,點了點頭,煞有介事,「小和尚,就是你啊,你不記得我了嗎?」「不曾認識,何來記得?」
  • 範遙臥底,毀容裝啞巴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扮成頭陀,還偏偏姓苦
    想到明教內鬥不休,外敵又如此之強,唯有混入汝陽王府,查明汝陽王所有的陰謀,然後再相機行事。於是計劃進入汝陽王府臥底。臥底是高度危險的職業,一般的人幹不了臥底,能幹好臥底的絕對不是一般人。一個好臥底往往需要三個要素。第一,敵對的組織中,沒人認識。
  • 想聆聽神諭,需要點耐心 | 科幻小說
    站長盯著玻璃罩中的羅賓,探過頭去看著生物學博士,正是他將這隻蝙蝠從海南島的火箭發射場帶到了這裡。「事實上,羅賓在地面是一隻特別溫和、平靜的蝙蝠。」博士回答道。「什麼時候出現這種症狀的?」站長問。「大概是火箭進入大氣熱層之後不久,羅賓就開始躁動不安起來,這是動物初到失重環境時的預期反應,其它動物也有不同程度的類似反應,我沒有特別在意。
  • 故事:秀才定親中進士後女子變啞巴,伯父退親他不肯,結果舒服了
    不過也有例外或一波三折的,今天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秀才小時候定親,長大中進士後,未婚妻卻變啞巴」的故事。秀才的伯父們讓他退親,重選一門親事,秀才卻不肯。最終他迎娶了啞巴未婚妻了嗎?他們兩人的結果怎樣了?婚姻幸福靠此法可行嗎?
  • 《中和之鏡》小和尚與老師父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炎炎夏日三伏天,在一個簡陋的寺廟裡,禪院裡的草堆積的枯黃了一大片。小和尚建議師父上面撒些草籽。師父揮揮手,說道:「隨時!」中秋時,師父買了一包草籽,讓小和尚去撒種。草籽一邊撒,一邊隨著秋風四處飄,落得到處都是而且還有很多隨風而去。「不好了!風吹走了那麼多的種子。」小和尚喊道。
  • 故事:啞巴姑娘跳崖自盡,幸得觀音菩薩相救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下午放學,同學們三五成群的一路,鳧趨雀躍的跑出了學校門口,他們沒有立刻散去各自回家,而是結成了一大群在那裡議論紛紛。我是一個啞巴,註定與眾不同,沒有一個小夥伴與我一路,我孤零零的低著頭走過那一群小夥伴,由於我的家就在山的另一邊,父母沒有來接我,在那個年代所有的父母仿佛都沒有來接孩子,小一點的孩子都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回家,而我就孤單了。
  • 拾荒人:啞巴
    許是為著這傲人的手藝,啞巴和平常人一樣,也結婚,不多幾年就生下一個女兒,極為可愛。事情的轉機來源於村子拆遷。城市要發展,這是意料中的事情,所有人都為之高興,雖是鬧歸鬧,總歸拿到補償款的時候,大家就都閉實了嘴巴。啞巴不高興,他咿咿呀呀的比劃了幾下,也沒人理他。又都以為他是分著頂樓的緣故,不高興。
  • 啞巴的愛情
    啞巴也在人群中看得入了迷,兩眼直盯著香兒,只知咧嘴嘿嘿傻笑,香兒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像橡皮糖一樣。吃飯的時候,李三夫妻盛碗吃飯,啞巴就在旁邊看著香兒的小嘴一動一動地上下咀嚼食物,啞巴咧開碗大的嘴巴開心地笑著,比自己吃飯還高興。
  • 故事:未婚妻變啞巴,考中進士的秀才還會娶她嗎?中華智慧告訴你
    不過也有例外或一波三折的,今天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秀才小時候定親,長大中進士後,未婚妻卻變啞巴」的故事。秀才的伯父們讓他退親,重選一門親事,秀才卻不肯。最終他迎娶了啞巴未婚妻了嗎?他們兩人的結果怎樣了?婚姻幸福靠此法可行嗎?
  • 聊齋故事|和尚萬裡跋涉只為尋找傳說中的仙山,真相卻讓人崩潰
    還有一座關隘,寬窄只能容下一輛車子通過,那個地方有兩條惡龍,口角相交把守在那裡,凡是過關的人都需要先拜龍,如果那龍同意了,口角自然就會張開,這時行人就能夠通行。龍的顏色是白色的,身上的鱗甲就仿佛水晶一般。
  • 故事:民間故事:假和尚
    然後買了套僧服、拿著個木魚,假扮和尚一路上敲敲打打。汪貴找了個空地,提前將一個石頭娃娃埋了進去。第二天,他跪到那裡念經。告訴別人說:「這地下有個石頭人才成仙,到時候把他請出來,供到你們破廟裡,能保一方無禍無災!」人們本來不信,不料真挖出一個石頭人,一下子蒙了。
  • 兒子和妻子墜崖,父親只救了兒子,來了個啞巴帶路,跟去一看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圖文無關,弘揚社會正能量。劉磊這人心善,看見有人就想停下來問問需不需要幫助。妻子害怕,讓他趕緊開車,但最終劉磊還是停下了車,過去一看,竟然是個啞巴,比劃著讓劉磊稍他一段路。劉磊讓他上了車,在半山腰幾間茅屋出放了下來,劉磊進了屋看見啞巴家特別可憐,還留下了100元現金。之後天氣放晴,妻子和兒子在山頂開心的遊玩,這山上風景那麼美,妻子和兒子不停的選擇不同的角度拍照。
  • 故事薈:周書生與酒肉和尚
    如此地在周生家吃了一個多月,都快把周生吃窮了,他的友人朱一旦就瞪著眼對這和尚說,「你天天來我們周哥家做客,蹭吃蹭喝的,你好意思嗎?我們雖然也經常來他家,但我們一個月也之中也會回請他兩三次啊!你是不是也該回請周大哥一下了?」「我也很想回請你們啊,可是你們都有婆姨給你們做菜買酒,我卻是孤家寡人一個啊!」和尚說得是一臉誠懇。朱一旦就笑道,「沒有婆姨沒關係,只要有錢就行了!
  • 布袋和尚的故事
    青花布袋僧(局部)在孩子們的眼中,什麼都是有趣的。有一天,他們突然使起壞來,追著布袋和尚滿街亂跑。他們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中到底有什麼寶貝。布袋和尚被追得沒辦法,只好在大街上把東西倒了出來。哪裡是什麼寶貝,不過是缽盂木鞋、魚肉飯菜、瓦礫石塊而已。孩子們大失所望,布袋和尚的興趣卻來了。他把倒在地上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撿起,口中不停地念道∶「這是什麼?噢,是飯缽。」「這是什麼?噢,是盂盆。」「這是什麼?噢,是瓦片。」「這是什麼?噢,是磚頭。」
  • 第九百九十四章 道友
    第九百九十四章 道友 永恆天舟真正的關鍵,核心就是永恆蓮子,就如同汽車的發動機一樣,沒有此物,永恆天舟就是一個空殼。 永恆蓮子雖然不少,但是散落諸天萬界,就渺渺無幾了,很多大世界不要說見,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揚眉等人當年也未必沒有建造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