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要殺狗吃狗肉,兒子說了一個故事,他發誓一生不吃狗肉

2020-08-27 波兄弟講故事

幾十年前,王家莊裡發生了一件事,至今還被村裡人津津樂道。那時,王家莊的王德貴家裡窮,兒子剛出生三個月之後,媳婦兒受不了窮,跟著村裡一個木匠跑了。對於此事,王德貴只有把苦水往肚子裡咽,任憑村裡人說三道四,取笑自己,重要的是把兒子要養大。

孩子四歲以前,王德貴為了掙錢養家,只好把孩子交給年邁的母親來照顧。孩子四歲那年,王德貴的母親病重去世,從那以後,王德貴出門幹活都把孩子帶在身邊,每天都是一起出門,一起回家,風裡來雨裡去的。

一些鄉親很是同情,有村民主動提議幫他照看孩子,但王德貴擔心孩子被欺負,也就拒絕了別人的好意。為了不讓兒子在家感覺孤單,王德貴買了一隻小土狗養在家裡。

兩年後,兒子六歲了,小土狗也長大了。不過,那年冬天,兒子患了一種怪病,村裡的赤腳醫生說孩子體弱,可以通過吃狗肉來調理身體,最好食用大黃狗,俗話說:「一黃二黑三花四白」,據說黃狗的肉是最好的,不過也有人認為黑狗最好。

王德貴回家後,看見兒子和大黃狗靠在一起取暖,心想:「這狗好歹在家養了兩年,多少有些感情了,就這麼殺了,有些於心不忍啊!可是又沒多餘的錢去買狗肉。」再三考慮之後,王德貴還是決定過幾天把狗宰了。

第二天傍晚,王德貴幹活回家,剛一進村就被村民攔住:「德貴啊!今天你家娃差點讓一條野狗給咬死了…幸虧你家那條黃狗及時出現,救了孩子。」王德貴聽後,飛奔回家,只見大黃狗臥在家中,前腳上包紮著一根布條。

兒子告訴他,當時自己在屋外玩,突然看見一隻大黑狗在不遠處覓食,於是想著去逗一逗那條狗。走著走著,和大黑狗的距離越來越近。忽然,大黑狗撲了過來,在他身上撕咬著。幸虧衣服穿得厚,沒有被咬傷。

不一會兒,大黃狗聽見聲音,飛奔而來撲向黑狗,和大黑狗廝打在一起。後來,大黑狗夾著尾巴跑走了,大黃狗的前腳也被咬開一道口子。

王德貴摸著大黃狗的腦袋,喃喃地說了一句:「多虧了你啊!」那一刻,王德貴瞬間打消了宰狗的念頭,畢竟它救過兒子的命。兒子體質弱,王德貴就經常讓兒子幹一些家務鍛鍊身體。

就這樣,大黃狗一直活到老死。自那以後,王德貴再也沒養過狗,也要求兒子不準吃狗肉。

相關焦點

  • 故事:劉扁頭吃狗肉
    劉扁頭很小就沒有了父母,跟著他大伯過日子,他生得膀寬腰圓,力大無比,喜愛舞刀耍棒,方圓幾十裡的「神鬼」都怕他三分。他大伯家境貧寒,無一分土地,成年二輩人靠賣狗肉賺點錢生活,劉扁頭自然就不少吃狗肉。可是他大伯因本少、生意小,總不想讓劉扁頭成天吃。誰知道,每次煮肉剛好停火,劉扁頭不早不晚地就趕上了。日子長了,總有個磕磕絆絆的。有一天晚上,他大伯正在扎刀撈肉,劉扁頭從外邊回來了。
  • 彝族不吃狗肉——的來歷故事及原因!
    就這樣彝族與獵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過彝族不吃狗肉的傳說不是這樣來的。相傳彝族最早是以狩獵為生,那時狗也能和人說話,在生活的地域裡,流淌著三條大江,能在大江裡來去自由的也只有獵狗!那是一個冬天,在一次追獵的過程中,獵狗把獵物追到了三江的對面,獵狗看見江對面豐盛的蕎子後,返回時從尾巴上帶來了蕎子種子,並對主人說:這是江對面的糧食,種上它以後我們就不必那麼勞累了
  • 一碗狗肉引發的離奇故事
    母親直到兒子暴露出兇殘本相的那一刻,才後悔不該一味溺愛兒子。慣子如sha子,自己的一腔舐犢疼愛竟然是給自己挖的坑,差點因此丟了老命。一、一碗狗肉的誘惑母親對從小失去父親的獨子可謂疼到骨子裡。家裡哪怕有一口好吃的,母親也會全部留給兒子,自己卻捨不得嘗一口。
  • 關於桂林人把朋友稱為『狗肉』的傳說,故事原來那麼有氣節
    作者:桂林人論壇網友 矮山堂做為土生土長的桂林人,我對把朋友稱為『狗肉』的方言,早習以為常。若不是某次一位外地來桂居住的朋友,問起這事背後的緣由典故,可能到現在我都還一頭霧水。--不過,民間口語方言本就難以考究,只能在眾多口口流傳的傳說故事中選其比較符合歷史邏輯做為記錄!
  • 賣狗肉的老人 (蘇寒志怪小說)
    有一年,有一個鄉下小夥子三更半夜就起來要去殺豬,小夥子騎著一輛摩託車,忽然在半路上碰到了一個女鬼,那個女鬼披頭散髮,穿著一件白色衣服,臉上皮肉發紫;攔住小夥子的去路,小夥子嚇了一跳,他本來不信鬼神這東西,他喊了一聲說:「喂,姑娘你怎麼三更半夜出來嚇人啊?」那女孩笑著說:「我怎麼嚇人了!我是鬼啊!你不怕嗎?」那小夥子笑著說:「你別騙我了,想來你是經常裝神弄鬼的,這種鬼把戲看多了,不就是要錢嗎?
  • 解析掛羊頭賣狗肉的《機器島》
    總而言之一句話,凡爾納是科幻小說題材的主要領軍人物,他的科幻小說甚至已經成為了當今科技界發展的指南書。其次嘛,當然是為了向了解凡爾納大師的朋友們闡明為何筆者要作此文指出《機器島》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科幻小說。
  • 他殺狗為生,一次誤殺一隻有九個狗仔的母狗,終遭報應
    在我們村北邊的防洪大壩上有個張家狗肉館,館子不大,但是每天來吃飯的人絡繹不絕,有時候去晚了還坐不上,老張做的狗肉那可是遠近聞名的,很多來喝狗肉湯的都是慕名而來。 但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從疫情之後老張的館子突然不開了,每天都有來喝狗肉湯的,但最後都垂頭喪氣的回去了。原來老張被狗咬了得了狂犬症生命危在旦夕,當像他老婆打聽的時候為什麼被狗咬了都不打針呢?
  • 原來「掛羊頭賣狗肉」是這麼來的,給孩子講講,會提升大智慧
    「掛羊頭賣狗肉」是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掛著羊頭,卻賣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比喻表裡不一。這個典故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原本叫「掛牛頭賣馬肉」,後來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掛羊頭賣狗肉」。
  • 「平安」不平安!
    「平安」十六歲就開始殺狗,他天生就是殺狗的料,多麼兇的狗,見了他都抿著耳朵,夾起尾巴,眼睛驚恐萬分。時間長了,他身上有種戾氣,狗能聞到,狗見了他都害怕,他夾起狗的脖子,鋒利的刀刃刺入狗的心臟,狗還沒能發出一聲哀嚎,蹬了幾下腿,就死透了。為了招攬食客,證明狗不是毒死,病死的,他獨創了「剝活狗」的方法,就是在店門口把狗吊在架子上,把狗皮剝掉,鮮血淋漓的狗竟能再活十幾個小時。
  • 不要揮霍子女的信任:爸爸騙我吃下一物,我偷偷恨了他好多年
    我也問過大人這個問題,有人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尾巴就被人剪掉了。我不懂大人們為什麼要那樣做,只是想著他當時肯定很疼。於是我在心裡偷偷下定決心,要對他好一點。我小時候一直跟著祖父母生活,他們每天外出勞作時,就把我鎖在院子裡,不讓我出門。所以我幾乎沒什麼朋友,除了短尾。短尾是一條很普通又常見的中華田園犬,只是在我心裡,他是特別又難以代替的,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 小說:男子靠賣狗肉發家,最後卻慘死於狗嘴之下
    早上7 點30 分,荀志雄被手機鬧鐘叫醒時,他老婆朱妙芙還在熟睡之中。他翻身起床,洗漱完畢,就準備去酒店上班了。走出家門時,他抬頭看了一下天色,天空萬裡無雲,異常晴朗,看樣子,今天的氣溫將會比昨天更高。他實在想不明白,這大熱天的,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大老遠跑到狗肉街一邊揮汗如雨,一邊呼哧呼哧地吃著熱騰騰的狗肉火鍋。
  • 清水盆裡泡小狗,老頭不敢吃後悔莫及,古代:「老翁遇仙記」笑談
    老翁好奇,上去揭開一看,竟十分吃驚,原來缸內是一盆清水,裡頭泡著一盆雪白的狗子,毛色十分乾淨,老翁暗自想道:「怪不得他酒肉都吃,原來是吃狗肉習慣了,」想罷,老翁又揭開另一個鬥笠,這一看更奇,原來裡頭竟泡著一個小小的孩童,手腳都在,只是這孩子沒了氣息。
  • 關門打狗的風波,在農村第一次品嘗了狗肉,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關門打狗的風波 ,在農村的艱苦生活中,有生第一次品嘗了狗肉, 還美美的飽餐了一頓。在農村呆了9個月,經歷了從開春催芽育苗、插秧施肥、田間管理到秋季的收割打場、清河會戰的一個全過程。 那時的農村條件對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們而言,無論哪個方面都是相當艱苦的,在家不管好歹不出力,大人們自己餓著肚子也得先讓孩子們湊付吃個飽飯。
  • 故事:因果報應沒被證實那是喝了孟婆湯,如果從陰間回來又沒喝著
    小時候聽老人講的一個故事,當時給我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的震撼,影響一直持續至今。過了兩天,一個狗友家殺狗,自然又把何七叫了去。一桌子人正吃得興高採烈呢,忽然從門外走進兩個穿黑長袍的人,徑直走到何七面前,喝道:「何七,你陽數已盡,快隨我去陰間報到!」何七大吃一驚,一看他們,一個頭上長著牛角,一個腦袋長著馬耳朵,這不是地府裡拉人靈魂的當差大哥牛頭馬面麼!他仗著酒氣,把脖子一橫:「胡說,你找錯人了吧?
  • 故事:老漢賣掉看家狗,當天狗竟跑回來,老漢一言,狗跑進狗肉館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來源於網絡)早些年,北坑村有個劉老頭,劉老頭的兒子兒媳都離世了,劉老頭靠著撿破爛,拉扯著唯一的孫子過日子,家裡還養了一條老黃狗。這天,劉老頭見家裡的米缸見了底,著實發起愁來,萬般無奈,他便決定將院裡的那條老黃狗賣掉,然後買糧食。村裡的牛二開了家狗肉館,於是劉老頭牽著狗去找牛二,一聽說劉老頭要賣狗,牛二很是熱情,之後開了個價,劉老頭便把狗賣給了牛二。且說劉老頭賣了狗,隨即便去買了糧食背回了家。到家後,正趕上孫子放學回來,看到家裡的狗不見了,孫子很是著急,當得知老黃狗被賣掉了,孫子竟嗚嗚哭著跑去了牛二家,說非要把狗要回來。
  • 探親過北京,排長父親說:好好幹,當了幹部找個好姑娘
    這時,排長大哥突然提出了一個可以帶的東西,那就是狗肉。他的建議提醒了我們倆。當時這個地區養狗已成風氣,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狗,家家大狗小狗一大群,當地不得不開展「打狗運動」,用「打狗運動」一詞,一點也不過分。聲勢之浩規模之大持續之長,都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