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張無忌的一生,在風雨中離去,在豔陽中歸來。
《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一直風評不大好。主要是他的行事方式,總讓人覺得太過婆媽、拖泥帶水。甚至連自己喜歡哪個姑娘都搞不清。
這性格,在快意恩仇的江湖裡,顯然就不是那麼耀眼了。
但對很多年齡略長的人來說,張無忌的受歡迎程度,甚至也不遜色於郭靖和令狐衝,成為金庸武俠裡很有市場的一個大俠。
張無忌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比較實誠。雖然被四個姑娘弄得團團轉,但那是因為他實誠啊。
要是換了楊過有可能嗎?他除了小龍女,對哪個姑娘都不認真。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所以就能遊刃有餘。所謂關心則亂,不關心,當然就不會亂嘛。
其次,張無忌也算是武俠裡厚道和陽光的代表人物。
楊過身世悲慘,便覺得全世界都欠了他的,覺得自己怎麼「作」都行。比如滿心裡想著小龍女,卻口口聲聲叫另一個黃花閨女做「媳婦」。這對姑娘會有什麼影響,楊過考慮過麼?肯定沒有。
一、人善人欺天不欺:
而張無忌身世的悲慘幾乎比肩楊過,但他沒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也不覺得自己受過的苦需要在別人身上討回來。於是,張無忌便不會因為報仇而濫殺無辜,反而處處化解矛盾,平息紛爭。
一直到《倚天屠龍記》劇終,張無忌在事業上心太軟,在愛情上迷離,才導致這個武功絕頂的大俠似乎一事無成。
其實,在張無忌的成長過程中,有那麼幾年非常不順,非常鬱悶。
從失去父母,到身中寒毒,乃至被刑訊逼供,遭遇何太衝、蘇習、簡捷等人各式各樣的忘恩負義。還被朱武兩家、尤其是朱九真的欺騙,可以說,張無忌經歷了所有倒黴的風霜雪雨,嘗盡了世態炎涼。
這一切,直到以他跳下懸崖才暫告一段落。
但張無忌儘管經歷了那麼多風雨,而與生俱來的善良卻一直不變。他在江湖中奔走,一直都以「大家和和氣氣做朋友」為理念,尤其是他武功大成之後。
這個特點,雖然制約了他的個人發展,並且也被證明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但他畢竟還是贏得了正邪兩派的人心,也帶給了江湖一段寶貴的安寧祥和。
人善人欺天不欺。
張無忌的人生,非常正能量地證明,善良並不只帶來厄運,善良也未必永遠吃虧。
因為善良,張無才會地給白猿醫治,歪打正著得到了《九陽真經》,並起死回生練成百毒不侵的護體神功,這就是老天對善良者的獎賞。
二、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張無忌能得老天庇佑,能改變趙敏的人生目標,能化解周芷若的不少戾氣,卻改變不了人性的這一規律。
在張無忌的朋友裡,有些人只能共患難,比如周芷若。都是剛入江湖的「小白」,在煙波渺渺的漢水烏篷船上,周芷若對張無忌有餵飯之德,在滅絕師太眼皮底下百般維護之恩,這是兩人的共患難。
但後來,兩人的事業都飛速發展。這時的周芷若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對張無忌也毫不留情。
其實,這是很常見的一幕:剛入江湖可以相互扶持、共同前行。但世事浮沉,很多年後,能保持初心、記得舊日情分的小夥伴會有幾個?
在張無忌的朋友當中,也有一些人只能同富貴。比如趙敏。
她愛上張無忌、幾次甘願捨命救張無忌,這是真的。但她愛的、救的,只會是英俊溫柔、武功高強、號令明教乃至天下英雄的少年教主張無忌。
如果張無忌還是那個沒練過九陽真經、被朱九真騙得一愣一愣、動不動就被何太衝打耳光的少年。就算他是個實誠、善良的青年,趙敏趙大郡主眼中何嘗會有這麼個小人物?還會為了他而生生死死麼?
同理,如果不是張無忌武功高強,又擁有乾坤大挪移心法,那個隱姓埋名多年的異域小昭,會死心踏地地仰慕並且愛上他麼?
殷離跟周芷若一樣,只合適做共患難的小夥伴,她愛上的永遠是那個一無所有的倔強少年,她要的是一個可以陪她去這裡那裡的人。
待得這少年變成肩負天下大任的張教主,她知道他不會以她為中心選擇人生,所以她無法愛他,寧願還愛那個一無所有的少年曾阿牛。
對於大多數少年大俠來說,運氣好到爆表,武功冠絕天下,迷妹到處都是,這些都是標配。
但既能共患難、又能同富貴的生死之交,卻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才有納蘭「等閒變卻故人心,卻人心易變」 無奈。
三、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認真說起來,這是不存在的虛幻。當半生已虛度,誰還能是少年?所謂的凍齡,都只是不老神話。
實際上,一個人出走半生,能平安歸來就好。一個善良而有活力的中年大叔,才更不負這半生歲月。
人類是現實的動物,「人走茶涼」的慣例,乃是千古不易之理。甚至人還沒走,茶就涼了。反由來只有新人笑,誰曾聽到舊人哭?
當然,以張無忌海外歸來時的內外功夫、人格魅力和人脈根基,縱然江湖是一個永無寧日的地方,縱然趙周二女仍會為他生命不息爭奪不止,那也傷不得他分毫了。
她們的接或者送,也許根本就不是張無忌的需要,而只是接的人的需要、和送的人的需要而已。
所以,在你走的時候,即使再大的風雨,有的人也必定會去相送。因為他知道,去送的人不會太多;
因此,當你來的時候,即使陽光再美好,有的人也不會去迎接。因為他知道,明媚陽光之下,永遠不會缺少去迎接的人。
張無忌也是如此。他的離去,風雨中有人揮手;他歸來之時,陽光下竟無人歡呼。
當然,那是對張無忌內心深處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