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播出至今,好多聲音說凌霄的現在是陳婷導致。陳婷就好像是病源,天生天長得讓人窒息。但是陳婷的媽媽、哥哥、丈夫……家庭家人對她來說是愛、力量和治癒嗎?如果不是,她有去治癒的力氣嗎?
陳婷媽媽性格強勢,和小橙子回國那段時間交代了,無論是婚姻家庭還是陳婷本人,都被媽媽嫌棄,你太糟糕了,你不該嫁給他,你當初要怎麼做。而陳婷的哥哥後來出現是領導的工作,大略可以推斷是重男輕女的家庭。陳婷從小生活在否定的環境,不可能好好長大。即使是和自己兒子和好,也害怕出錯到全聽母親意見,而沒有自己主張。
母親的指責一定給她很大打擊,遇到問題,一方面她害怕是自己導致的,能推卸則推卸,另一方面她害怕錯誤本身,即使嘴上推諉也把壓力重重壓在心上。所以想和凌霄和好,凌霄沒理她,她說是凌霄外婆出的主意。凌雲意外,厲聲推給凌霄。但她過去了嗎?沒有。她真的自顧不暇了,才會越來越瘋。
陳婷不愛凌霄嗎。第一集一家剛來坐在車裡,凌霄看漫畫,陳婷在旁邊給他扇風。凌爸去上班,陳婷讓凌爸給帶凌霄愛吃的薑母鴨。她和每個母親一樣愛著孩子,也因此放不下凌雲。就像尖尖的媽媽,肺動脈高壓也要生下寶寶。
陳婷因為有了凌雲沒了工作,陳婷被社會和所有人默認,只能屬於家庭。照顧好家,這是一個很可怕的責任。工作有限定時間,工資補償和職能晉升,而回歸照顧好家庭,意味著24小時圍著家轉。你升職了有個人價值和社會認同,但你是個好媽媽就會被認為這本就是你的責任。家,很溫馨,因為媽媽做好飯,媽媽洗好衣服,媽媽輔導作業,媽媽安排睡覺,媽媽縫縫補補打理一切。
陳婷沒有自己,她不能出去玩,或者她可以,但無論家裡出了什麼事,都會是她的責任。街坊社會傳統文化,母親是屬於孩子的天然屬性和社會要求。而父親,因為他們要工作,所以不著家裡事自然不會犯錯。
因此,凌雲出事,既意外又非常典型。意外,就是在沒想到的時間,或許是你累了想躺躺的時候,或許是久違的朋友見面,非常普通平常,它就發生了。屬於家庭的母親必須安頓好孩子,必須想到最周全。可是母親應該在什麼時候休息呢?不鎖那道門,還會有其它意外嗎?不過責任人是統一的,只有母親。
沒有了凌雲,娘家責罵,丈夫忙碌工作無關心,街坊閒言閒語,因為她作為母親,只屬於家庭,沒有任何推脫的正當性。沒人會站在她這一邊。
陳婷沒有工作,只有生活,不能逃避。去搓麻將的娛樂活動,更是加重了她的錯。她不是不知道爭吵會給孩子帶去痛苦,但她已經沒有力氣去照顧。她一直得到很少的愛和關心,痛失孩子讓她幾乎喪失自己,那麼病態的自己絕望地想,自己的存在對凌霄沒有好處,於是離開。
有人說二婚的陳婷還不錯,不用擔心經濟,全家從新加坡到廈門半年也是因為丈夫覺得一家人應該在一起,陳婷一定感受到緊密,整個人狀態才會比之前看起來放鬆。但她只是在模仿正常,看起來客氣,心底只要滴落一滴雨就會脆弱崩塌。她告訴小橙子,自己只有小橙子和凌霄兩個孩子,試圖消解凌雲的存在。因而小橙子出事,她又重複以往的歇斯底裡。她想凌霄,小橙子說陳婷想凌霄想到哭。她不能在凌霄面前歇斯底裡,重新正常模樣的媽媽再「發瘋」,孩子只會遠離而去。她的這些痛苦,為什麼不告訴丈夫呢?和前夫的孩子、二婚家庭,社會上總是要求釐清。有人疑問二婚丈夫喜歡陳婷什麼。丈夫的條件並非沒有選擇,因為她美麗的外表?所以這場婚姻很現實,有錢比多數家庭幸福,但是它讓陳婷不能也不敢要求其它。因此她有痛苦,而這些痛苦只能掩埋,不能與枕邊最親密的人說,只能模仿正常妻子和母親。
但是一切都很難,她沒有與自己和解,浸潤那麼多年的痛苦,不是假裝翻頁過去就可以解決的。
凌霄因為理解和生命,所以選擇去照顧,但把病重的陳婷交給一個18歲少年照顧,大人們真的太自私了,少年有心也被拖著得病。唐燦說,媽這個物種,就是永遠對孩子會有期待。也許就是憑藉這份期待和愛,陳婷才熬過了九年。凌霄、凌雲和小橙子是她的光。父親不應該只是給錢的角色。如果因為是前妻,沒有義務照顧,那麼現在兒子病了,父親會擔起責任嗎?不過是給了李爸菜錢,李爸又有什麼義務照顧凌霄呢?其實凌爸那句總結和陳婷關係的「我算是吵架超夠了」挺心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