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趨之若鶩

2020-11-15 成都卓越教育1997

趨 之 若 鶩

趨:奔赴、歸附。鶩(wù):野鴨。意思是指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 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貶義,也可以是中性)。

近義詞:如蠅逐臭、如蟻附羶

反義詞:敬而遠之、無人問津

出處

《明史·蕭如薰傳》:「如薰亦能詩, 士趨之若鶩, 賓座常滿。」

故事

明朝萬曆年間, 我國寧夏、青海等邊塞地方很不安定,賊寇猖獗,時常來犯,殺人搶馬, 甚至攻城略地。

有一位鎮守邊關的總兵叫蕭如薰,延安人氏, 足智多謀。他的妻子楊氏,是已故尚書之女,賢惠而有智,經常對他的禦敵之策提出參謀意見。蕭如薰採納,屢次擊敗來犯的之敵。

蕭如薰堅守平虜孤城,得到妻子支持。有一年叛賊土文秀攻打平虜,蕭如薰眼看堅守不下。他的妻子楊氏每天準備牛肉和酒犒勞兵士,竭力支持他拼死守城,最終成功。蕭如薰的戰績累累,受到了朝廷的器重。

蕭如薰先後鎮守過七處邊城, 所到之處都能使禍亂平定。

蕭如薰能文能武,不僅帶兵持重有方, 而且能寫詩作賦。許多文人學士都喜歡到他家作客, 飲酒賦詩, 談論時事。

由於與他來往結交的賓朋太多了, 軍營中負責接待的人很感苦惱, 而且耗費的財力物力也很多,妻子楊氏只有變賣首飾才足以招待這些賓客。可是,蕭如薰總認為人情難卻,不忍拒絕。

後人在《明史·蕭如薰傳》中是這樣描述這個事情的:「如薰亦能詩, 士趨之若鶩, 賓座常滿。」

這其中所說的「士」,是指的文人雅士。成語「趨之若鶩」,本意是指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 比喻成群的人爭著去追逐某個事物。

但與「如蠅逐臭」又有所區別:「趨之若鶩」多用於追逐、追捧的表達,側重「趨」,針對某一事物,不一定是不好的事物,而且總是多數人;而「如蠅逐臭」意思是像蒼蠅跟著有臭味的東西飛。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或一心追求錢財、女色等。其中的「逐」全是指不好的事物;可以是多數人;也可以是一個人。

相關焦點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成語故事:一身是膽
    【成語】:一身是膽【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形容那些身臨險境而從容不迫的人。
  • 成語故事:一言為定
    【成語】:一言為定【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成語】:放虎歸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成語故事:各得其所
    【成語】: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每人或每樣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 成語故事:殺雞駭猴
    【成語】:殺雞駭猴【拼音】:shā jī hài hóu【解釋】: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 成語故事:咄咄怪事
    【成語】:咄咄怪事【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一事無成
    【成語】:一事無成【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解釋】: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千裡鵝毛
    【成語】:千裡鵝毛【拼音】:qiān lǐ é máo【解釋】: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自食其果
    【成語】:自食其果【拼音】:zì shí qí guǒ【解釋】: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生靈塗炭
    【成語】:生靈塗炭【拼音】:shēng líng tú tàn【解釋】:生靈:百姓;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裡。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坐享其成
    【成語】:坐享其成【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不識時務
    【成語】:不識時務【拼音】:bù shí shí wù【解釋】: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後起之秀
    【成語】: 後起之秀【拼音】: hòu qǐ zhī xiù【解釋】: 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飢不擇食
    「飢不擇食」這一成語成語典故源於「劉秀走國,飢不擇食」的故事在這一帶廣為流傳。
  • 成語故事:自慚形穢
    【成語】:自慚形穢【拼音】:zì cán xíng huì【解釋】:形穢:形態醜陋,引申為缺點。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眾志成城
    【成語】:眾志成城【拼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解釋】: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攀龍附鳳
    【成語】攀龍附鳳【拼音】pān lóng fù fèng【近義詞】攀龍附驥、攀高結貴【反義詞】安貧守道、剛直不阿【解釋【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有恃無恐
    【成語】:有恃無恐【拼音】:yǒu shì wú kǒng【解釋】: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