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三伯母,一輩子都在幫別人養孩子。
我的三伯母,今年六十七歲了,按理說,她也應該享享福了,不要再操勞了。可是,三伯母卻閒不住,非得天天去種菜,還挑著菜到集市上去賣。
三伯父說:「要不,我們就去城裡,和兒子一起過,雖然兒子的收入不是很高,但多兩個人吃飯,應該沒問題。」
三伯母說:「你知道啥?兒子在城裡過得不容易,前年才買了房子,還欠幾十萬外債。我們不想辦法幫一把,還要去白吃白喝?哪有這樣的道理?」
三伯母心疼兒女,村裡人都知道。可是村裡人都說:「你啊,值得不值得喲。」村裡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三伯母的兒女,都不是她親生的。
02
我的三伯父,三十多歲的時候,妻子就因為意外事故,離開了,留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和三伯父相依為命。
在三伯父三十五歲的時候,遇到了三伯母。三伯母是外鄉人,神經有些不正常,常常一個人亂跑,一不留神就跑到了三伯父家裡。三伯父見她可憐,就拿錢帶她去大醫院看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三伯母的病情好轉了。
三伯母的家人,從外鄉來尋人,看到三伯父對她很好,就決定把她留下來。三伯母自己也同意了這門親事。
結婚之後,三伯母主動結紮了。她說:「家裡已經有兩個孩子了,如果再生一個,生活就更難了。」
三伯父聽到這句話,感動得哭了。一個大男人,拖兒帶女,還真的不容易,現在遇到了一個知冷知熱的人,能不感動嗎?
03
當年,在農村,一對夫妻要養活兩個孩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吃飽穿暖還是沒有大問題,但是兩個孩子要上學,就成為了大問題。一個學期的學費,一個人才幾十塊錢,但是這幾十塊錢,相當於賣一頭豬的收入。
為了供養孩子上學,三伯母常常去娘家討要舊衣服,把一些還算好的衣服,改一改,就給孩子穿,自己穿最舊的衣服。村裡人,也常常把舊衣服送過來,三伯母都記在心上,常常去幫助村裡人幹農活。
兩個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家裡的開支就更大了。三伯父去村裡的林場伐木,三伯母在家裡種菜養豬種稻子,兩個人起早貪黑,忙得像陀螺一樣。
有一年暑假,家裡兩個月沒有吃肉了,兩個孩子餓得慌。鄰居家有人過生日,兩個孩子聞到了菜香,厚著臉皮吃了一頓飯。三伯母知道後,給了孩子一巴掌:「我們家窮,但是不能厚著臉皮去別人家裡吃飯,不能佔別人的便宜。」
後來,三伯母去集市買了豬肉,做了一頓飯,請鄰居一家人來吃飯。這一頓飯,花了二十多塊錢,三伯母很心疼,但是為了教育孩子,她還是大大方方花了錢。三伯母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要懂得禮尚往來,不能佔別人家的便宜,蹭飯要講規矩。畢竟,在當年,家家戶戶都不富有。
04
兒子小九,是老大,他的學習成績不太好,高中畢業時,沒有考上大學。
小九說:「我不去讀書了,我去打工。」
三伯母說:「你去讀職業大學,學一門技術,再去打工。」
小九在職業大學裡,學了焊工和鉗工,畢業後,去東莞打工,在工廠裡當焊工,工資比普通員工多幾百塊錢。後來,小九回到家鄉縣城,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店,因為技術好,為人本分,生意一直不錯,賺了不少錢。
女兒滿妹,學習成績很好,考上了省裡的大學。可是,一開學就要交一萬多塊錢,三伯父就犯難了。
到了開學前幾天,三伯母從抽屜裡拿出五千塊錢,交到三伯父手裡:「你啊,去銀行問一問,看看還可以貸款麼?總不能耽誤了孩子的學習。」
三伯父問:「你哪來的錢?」
三伯母說:「我把家裡的玉鐲子買了,還有那對耳環。反正我也用不著,從來沒有戴過。」
這些東西是三伯母結婚時候的陪嫁品,也是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可是,三伯母卻為了女兒讀書,把嫁妝都賣了。
三伯父說:「哎,等我以後有錢了,我去買回來。」
話是這樣說,但是到現在為止,三伯父都沒有能力買玉鐲子和金耳環。
05
兩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村裡人對三伯母說:「這下,你就享福了。孩子們一定會孝順你。」
三伯母說:「還早呢,他們都想在城裡買房子,忙事業,生活比我們過得更難。倒是我們兩個人,現在沒有負擔了,靠種菜和養豬,一年收入有幾千,多的時候有一萬多。」
事實上,這些年,三伯母把家裡的錢,陸陸續續給了兒女。幫兒子買房,幫女兒創業,幫忙帶孫子和外孫。幫忙帶孫子和外孫的時候,三伯母從來沒有要過一分錢。
她說:「在農村,飯和菜都是自家種的,不要花什麼錢。零食都是他們從城裡帶過來的,他們花錢比我多。」
上個月,三伯母過生日,小九和滿妹特意把三伯母和三伯父接到城裡,請了一部分親戚吃飯。吃飯的時候,先吃了生日蛋糕。
小孩子在一旁喊著:「先要許個願,吹蠟燭。」
三伯母走到蛋糕前,一口氣就把點燃的蠟燭吹滅了。
這時候,小九拿出一個禮物盒:「媽,這些年,你辛苦了。當你,爸想要買的東西,沒有買,我和滿妹買了,送給你。」
三伯母打開禮物盒,看到了一對玉手鐲和金耳環。那一天,三伯母哭了很久,眼裡的淚,怎麼也止不住。
有人說:「人生最後悔的事,就是幫別人養孩子。」可是,我的三伯母,一輩子活得很「寒酸」,卻在幫別人養孩子,她從來沒有後悔過,也沒有想過值得不值得,她只是默默無聞地過了一輩子。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