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之三:那年臘月的老北風,吹進了我的夢鄉

2020-09-03 鄉愁如歌

1

1993年的臘月,天出奇的冷,寒冷的東北風呼呼地從早吹到晚,沒有一絲要停的意思,人們紛紛躲進屋裡、關緊房門、圍著火盆,莊上的路上難得見到幾個人。

天陰沉沉的,下午四五點時已經擦黑了,有些戶家已經飄起來炊煙。剛開門就聽見黑伯的大嗓門,「恁冷的天啊,這是要下大雪啊。我說,灶火裡多攜著柴火,苞谷瓤多搓點烤火,蘿蔔也多扒倆。」

「知道了,你整啥去裡?」一聽就是黑嬸。

「我去瞅瞅那電,恁大的風,要是停電了,就等著摸黑吧。」黑伯是莊上的電工,那村邊的變壓器經常跳閘。

此時,我家的灶火已經亮起了燈,爹已經燒起了鍋,媽也切起了蘿蔔絲,那白亮亮、細長長的蘿蔔絲已經堆起半個案子了。

「今黑啥飯?」我問。

「蘿蔔絲粉絲,紅薯苞谷糝,今年蘿蔔槓甜槓甜,個頭又大。」媽說。

要是能弄點肥肉炒一下,那蘿蔔絲炒粉條可香了,出鍋時再撒點蒜苗,那就更香了。

2

等家裡飯快做好時,外面已經全黑了,風聲更大了,樹枝被吹的嗚嗚響,看這架勢,今晚一定很冷。

「喝湯了!」爹喊著,「火盆裡火聚了!」

我和哥趕緊跑過來,「今黑就在灶火喝湯吧,暖和。」爹說。

「中,外面的風嗚嗚的,飯端到堂屋都涼了。」

就這樣,冒著半屋白煙的灶火裡,一盞紅黃的燈泡下,鍋臺上放著一大碗蘿蔔菜,幾大碗苞谷糝,一家人站在鍋臺邊上,一個人攥個饃,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

「媽,有沒有給我燒紅薯?」我突然想起了這個,睡前吃個烤紅薯,做夢都得勁。

「沒有燒,一會你自己鍋道裡填幾個,這會火炭還有。」媽邊吃邊說。

「趕緊吃,一會停電了喝湯就抓瞎了。」爹呼嚕地舔著碗邊。

「可不敢啊,這天要是沒電,黑咕隆咚的。」哥邊吃邊說。

「咋不敢,就咱莊的那個變壓器,哪經得住這大風,趕緊吃。」爹說著,我們也加快了速度。

後鍋熬的紅薯苞谷糝在柴鍋下,是真的香,湯熬的很粘,紅薯很爛,軟乎乎的。一碗熱騰騰地下肚,頓時暖和多了。

眼看就要吃飯,忽然,一下子燈滅了。

「停電了~~~」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別急,等我點燈。」爹說著,就開始摸灶口的火柴。

「嚓,嚓嚓」,火柴亮了,媽從窗臺端來蠟燭,屋裡又看清了,不過暗多了。

「叫你說,真停電了,這可麻煩。」媽嘮叨著。

「還好快吃完了,趕緊吃,沒電了早點睡覺。」爹說,我們趕緊扒拉著飯吃。

一閃一閃的燈苗下,外面的風聲更響了。

3

吃好飯,我坐到了燒鍋的小凳子上,灶道裡還有零星的火,坐在還暖和。忽然,外面的有人推灶火的門。

「還沒喝好?」一個男的聲音,抬頭一看,是鄰居二剛哥。

「是二剛啊,喝了湯沒有?」爹回著。

「剛喝好就停電了,我過來半拉莊都是黑咕隆咚的,估計又跳閘了,也不著前半夜能來電不?」二剛進來關上門,站著說。

「恁大風,誰去修啊,估計今黑沒電了。」爹坐在柴火邊上的矮牆上說。

「快過年了,要是沒電可麻煩,這兩天還想著打點面,蒸點饃呢。」二剛說。

......

「媽,一會弄個暖水瓶吧,天太冷了。」我跟媽說。

「中啊,那你再燒著鍋,燒一鍋熱水。」媽說。

說著,我點著了紙片,塞到了鍋道裡,放上去一把黃豆杆,媽拿起了水瓢,往裡添了幾瓢水。

「走,二剛,到堂屋長一盆火,烤烤去!」爸讓著二剛。

「咦,不咧,回去了,這天沒電,早點睡了。」二剛說著就要走。

「那中,你慢點。」爹回著。

「走了。」二剛拉開門,衝進了黑暗,外面風聲更猛了。

幾把黃豆杆下去,鍋裡就開始冒泡了,這兩年農村柴火多一些,燒的盡著用了。

「早點上門吧,再看看雞籠門關嚴沒有。恁倆一會也早點進被窩,夜裡風這麼大,肯定冷。」媽邊刷著鍋臺邊說。

爹出去上大門了,還多頂了一個棍子。

外面更冷了,風更大了,嗚嗚聲更響了,小莊更沉寂了,明天說不定是大雪。(文 | 鄉愁如歌)

相關焦點

  • 那年臘月的老北風,吹進了我的夢鄉
    1 1993年的臘月,天出奇的冷,寒冷的東北風呼呼地從早吹到晚,沒有一絲要停的意思,人們紛紛躲進屋裡、關緊房門、圍著火盆,莊上的路上難得見到幾個人。天陰沉沉的,下午四五點時已經擦黑了,有些戶家已經飄起來炊煙。剛開門就聽見黑伯的大嗓門,「恁冷的天啊,這是要下大雪啊。我說,灶火裡多攜著柴火,苞谷瓤多搓點烤火,蘿蔔也多扒倆。」
  • 民間故事:臘月生的神笛與神牛
    這時,下面忽然來了一個小孩,那小孩問:「臘月生,你哭什麼?臘月生說:「我家的牛被財主打死了,叫我咋個回去呀!小孩說:「你莫哭,如果你有本事,就到神山上去找那條神牛吧!臘月生問:「什麼神牛呀?小孩說:「我爺爺說過,神山上有一條神牛,力氣可大啦,一天會犁八千畝地,一夜會犁八百畝地。你只要找到神笛,一吹,它就出來了。
  • 鄉愁最是那一碗粉兒
    細細挑起一根尚有些燙的長粉兒,吹了一下便往嘴裡送。熟悉的味道瞬間就在舌頭上炸開。過去的一切就好像排好了隊一般附在面前這碗粉兒裡面,讓她吃出了一身感懷。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
  • 鄉愁系列之《豬事》
    想著,想著,哈喇子就順著嘴角流了出來……那年臘月,我家果然殺了口年豬。殺年豬那天,父親讓母親專門貼了兩個玉米面大餅子,父親也破天荒地喝了點白酒,臉上能讀出一些紅暈。等到特意請來的屠夫到我家時,父親把那兩個大餅子掰開,用白酒浸泡一會兒,走到豬圈前扔給大黑豬,可憐的大黑豬哪知這是最後的「早餐」,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 李炳天鄉愁之十三「最好的電影」
    李炳天鄉愁之十三 最好的電影自從,自從那次一步三回首地離鄉背景,跋涉進這喧囂的城,我,就有了一部最好的電影。每當推開疲憊的辦公桌,每當避開那燈紅酒綠的卡拉OK美食城,每當逃離那呲著白牙的「中、發、白」,每當躲出那猩紅血熱的愛情,只需閉上眼睛,我的電影就能馬上放映一一長長的拷貝連著村前的小河,村東的土嶺,短短的鏡頭照著花尾巴貓鑽進了胖妞妞的熱被窩,小板登狗跑去井臺邊追搶骨頭的憧憬。一道道懺陌,繫著多少難解的情結。一簇簇紅荊,藏著多少難忘的甜夢。
  • 《原鄉》,那三十八年的鄉愁!
    這就是思念家鄉親人的感覺,這就是鄉愁。最近看了一部由張國立主導主演的電視劇《原鄉》,著實讓我感受了一把撕心裂肺、痛徹心扉的鄉愁。三十八年的骨肉分離,三十八年的音信全無,三十八年的望眼欲穿,三十八年的血淚春秋,這鄉愁就是海峽兩岸間深不見底的海水,這鄉愁就是壓在兩岸親人頭頂上的厚厚的雲霧。他們本來都是一群沒念過多少書,根本不識政治為何物的小人物。
  • 西安故事 鄉愁與思念:6歲那年父親帶我回老家
    剛拐過彎父親急迫的喊到:「承之、承之,我回來了。」裡邊「哎」的一聲,一個黑瘦且矮的男人跑了出來,這就是父親的弟弟、我的叔叔李承之。叔叔看到父親後喊了聲「哥」撲到父親懷裡,他摟著他的哥哥哭了起來,嘴裡喃喃地說:「哥哥,我好想你啊!
  • 《遙遠的鄉愁》:那年我在房東夾道裡,踩著滿地「地雷」大戰鴨群
    《遙遠的鄉愁》之十一人生如戲,歲月如酒,一生都是故事與酒。有人說,人的一生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但是,我這一生中,卻從沒遇到過驚豔了時光和溫柔了歲月的人。我住南屋,房東住正房,東西配房均是三口之家;雖然擠點、亂點;大家卻也相安無事。秋天,房東嫂子從農村親戚家提來三隻鴨子。城市裡不好養狗看門,怕咬傷了租房的,嫂子就準備養這幾隻小鴨子看門,至少院裡來人啥的,能有個動靜。
  • 《鬢邊不是海棠紅》臘月紅,有志為師姐搏一片天,下場卻輕如鴻毛
    其中,臘月紅的結局,最出乎意料。我一直以為,臘月紅一心想飛上枝頭,而且投靠上了劉委員這棵大樹,哪天必能看到他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出乎意料的是,當他再次出現,卻很快斃命了,殺死他的人,還是他一生一世念念難忘的師姐六月。
  • 跳出農門的我,現在到底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鄉愁系列之三)
    90年代中期,考上中專分配在縣城體制內上班,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疑惑自己到底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在北上廣的人眼裡,縣城是十八線城市,算不得城市的,是標準的農村人。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小村莊,鄰居媳婦大聲打招呼「城裡的姑奶奶回來了,今天不回城吧?住一晚吧?」
  • 農村臘月系列——第一章
    進入臘月,這「呼呼」聲猶如放縱的野馬,從遠方奔馳而來,越來越近,吼聲越來越大,長驅直入,不可阻擋,大有摧枯拉朽之勢。一批野馬跑過,又一批接踵而來,勢頭更猛,響聲更大,在整個冬天裡長久不絕。即使身在暖炕,曬著暖陽,只單單這風聲,就讓人望而卻步,不敢出門,不禁打個冷顫,發一句牢騷。「今年冬天,真他媽的冷!」
  • 李二 鄉愁
    「我接不起,一個下鄉的鰥寡條兒哪個作興?你是做夢接媳婦兒光想好事兒」!「那七仙女怎個兒找董永?夫妻恩愛苦也甜唦」!「嘻嘻,接個麼婚,你去當董永,我就當單身漢,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人不餓。呵呵還想結婚,接黃昏……」你一言我一語打諢開心,打發著夜晚的寂寞和無聊。 我們不曉得她的大名,只曉得她叫李二,因為漂亮能幹,在壪裡姑娘裡能摘個頭牌。她一家人多,爹爹婆婆、爺媽和兄弟姊妹七個共十一人。
  • 《遙遠的鄉愁》3、你還記得上個千年的故事嗎?
    《遙遠的鄉愁》之三「千載難逢」是大家熟悉的一個成語。20年前,當時間的巨輪從公元1999年邁入2000年這個節點時,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鄉愁」就成了一個奢侈的詞彙。作家阿灰說:「一切都過去了,只有我還留在原地。」當一切都過去了,我還留在原地嗎?歲月的風塵,一直渲染著那顆疲憊的心。
  • 農村臘月,第六章
    風呼呼吹了一夜,停了。紙窗呼赤了一晚,住了。充滿發條的老掛鍾,隨著鐘擺在滴滴答答的走著,屋子已冷,土炕已涼,即使已醒,也不願意離開熱乎乎的被窩,再多睡一會吧,忙活一年了,臘月裡也沒什麼要緊事。轉個身,蒙起頭,聽鐘擺滴答聲,聽雞打鳴聲,聽豬叫圈聲,時不時裡面還有幾聲清脆的鳥叫,嘰嘰喳喳,成群結隊的,呼的一聲,從這邊就飛到那邊,不遠,還在院子裡,可能在找吃的,也可能在嬉鬧。
  • 亢流渚:最暖臘月天|小小說
    小說天地:臘月裡難得的好天氣,沒有一絲風,一輪暖陽高懸,照得人身上心裡都暖融融的。&34;背負雙手信步在這洛陽城的大街上。陽光下的積雪直晃人眼,街兩旁融化的雪水,匯成一片片小水灘兒,如一面面鏡子般明亮;房簷上的雪水滴滴答答下來,像樂坊裡被誰撥動了琴弦。
  • 那年春節,只有雪花是免費的 | 李修運
    1973年的臘月,一場接一場的大雪接踵而至。下得莊戶人家又饞又懶。鄰近春節,還沒有消停的意思。父親賣了山芋幹,買了三斤棉籽油。母親高興了,「這回全家可吃上炸丸子了。」我們圍著鍋灶,看火光中的蘿蔔丸子在熱油裡翻滾著。我們兄妹的眼裡放光,那是攫取的光,飢餓的、貪婪的光,小貓蹲在一旁「喵喵」,聲音有氣無力,楚楚可憐。 晚上,母親對父親說,「明天你再去鄭屠家賒三斤豬肉。」父親囁嚅著。賒帳不是簡單的事,鄭屠有名的「階級眼」,一雙賊眼如探照燈,能看透你的骨縫呢。
  • 那年,冬至的餃子(二)
    叔叔風華正茂的豆蔻年華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博學多才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高材生,大三時間被迫驅逐回家進行勞動改造,快四十歲了還光棍一人。同是天涯淪落人。解放前我祖父是縣裡有名的大資本家,共產黨來了後他老人家一心向善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堅決果斷地把名下所有的企業良田和財產統統交給了政府,祖父榮幸地當選為即墨縣第一任工商聯主任直到終老。
  • 故事:我十八歲那年,爺爺把自己活埋了……
    而我卻一出生就命犯五弊三缺,這讓本準備終止傳承的爺爺決定讓我繼承他的衣缽。因為這就是我的命,打我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如此。那天我跪在山頂,鄭重三叩。一叩天地神靈,二叩孤魂野鬼,三叩列祖列宗。我應該會是最後一代傳人了,緣起緣滅,崑崙是所有風水師心之神往的地方,他希望我有一日可以真正站到崑崙之巔,那樣我也許就有實力徹底改變風水師的命運。我學起風水秘術來非常的快,就連爺爺都忍不住經常誇讚我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