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政府顧問要求禁書後,法國作家新書《我討厭男人》銷量激增
法國作家Pauline Harmange的新書《我討厭男人》(Moi les hommes, je
les déteste) 探討了女性是否「有充分的理由討厭男人」,以及「如果允許表達憤怒的話,對男人的憤怒是否實際上是一條快樂和解放的道路」。
圖/Monstrongraph
法國性別平等部的特別顧問Ralph Zurmély稱,這本書是「對厭惡男性的頌歌」(ode to misandry)。Zurmély在郵件中對該書出版商表示,「以性別為理由煽動仇恨是刑事犯罪」,要求出版商撤回該書的出版,否則將面臨刑事起訴。
政府部門隨後表示,起訴威脅是Zurmély個人行為,與政府部門無關。
出版商向法國媒體強調,該書並沒有煽動仇恨。雖然它的標題很挑釁,但這本書的目的是可以衡量的,「這是一種邀請,不要強迫自己與男性交往或是花精力去應付他們。作者從未煽動過暴力」。
在《我討厭男人》遭到Zurmély的攻擊後,前三版目前已售罄,僅僅在發行2周後就賣出了近2500本。
一家規模更大的出版商正準備出版該書。該書作者在博客表示,暫停該書的銷售,「並不是因為我們害怕,而是無法跟上需求的步伐」。
《我討厭男人》作者Pauline Harmange
圖/The Guardian
我****啊: 後悔曾經沒有好好學法語!!但凡給我翻譯成英語,我也願意啃下來!
-Al****e-: 哈利波特裡赫敏已經說過了:宣傳一樣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禁掉它。
橙雨傘微博:hhhh傘君也想看看這書到底講了啥。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語言版本,這本書一開始的印刷量好像只有四五百本。
02
零食也要分男女?如果只有女性可以購買零食「加量包」……
據@澎湃新聞 ,近日,百草味推出「女生版」和「男生版」零食禮包,售價相同,但女生款禮包為素食類零食,男生款禮包則包含肉類零食。
該產品宣傳海報稱,「性別都不一樣,零食當然也要不同」。
圖/百草味
此事引發網友質疑。對此,@百草味客服中心 在微博評論致歉稱,由於考慮不周和表述不當給大家造成誤解和不好的體驗,已反饋給產品部門,目前正改進優化。
傘君不禁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一則廣告:如果性別角色互換,男性需要以同樣價格購買份量少20%的堅果包時,會發生什麼?或許,只有身處被不公正對待的角色,才能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我******2:他們官博根本沒有公開道歉,就是一個客服機器人回復似的「很抱歉我們考慮不周」群裡那個女生還被罵退群了
啃*****屍:素零食,肉零食就完了,非搞那花花腸的概念,從而把不等價的食品等價銷售。什麼毛病都是。
03
丹麥通過反強暴新法:不同意即構成強姦
據@丹麥駐華大使館 ,2020年9月1日,丹麥通過了反強暴新法,重新定義強姦罪:如果一方不同意發生性關係,即構成強姦。
圖/丹麥駐華大使館
新法不再僅僅以是否存在暴力或暴力威脅來定罪,而是關注雙方是否同意發生性行為,以及雙方都採取何種行為來確保同意。
這部法律不僅保護女性,更涉及到每個人,因為新法案強調無關性別,每一位公民都擁有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並且,新法案實施將有利於增強對尊重他人邊界和自由的認知,以及公民對自身權利的關注。
此外,以同意為原則的反強姦法不僅會影響警察、檢察機關和法院如何評估和處理強姦案件,還會促進社會態度的改變。從長遠來看,這項法案的推出對於減少強姦案件也有望起到作用。
圖/丹麥駐華大使館
土***1:說實話,和現在國內的強姦罪的判斷標準基本沒啥區別啊。國內強姦罪的判刑依據主要是是否違背婦女意志,只要違背婦女意志發生性關係,即為強姦。問題的核心從來不是立法定義,而是如何操作,要證明違反意志本來就很困難。我不覺得實際操作過程會和國內都多大的差別。
萬****塔:人家通過新法案制止強姦犯,我們的某男性律師還在要求女性統一到男性認知裡「大晚上的跟他吃飯/看電影就等於默認了上床」。
04
由於出生時的性別選擇,到2030年,印度或許有680萬女孩「消失」
近日,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計算了印度各邦和聯邦屬地的出生性別比,據估計,由於選擇性墮胎的持續,到2030年,整個印度的女性出生數量將減少680萬。
研究人員呼籲,加強「倡導性別平等,並引入支持措施來消除現有性別偏見」的相關政策。
據報導,自20世紀70年代性別鑑定測試開始流行以來,印度估計少了6300萬女性。1994年,印度政府規定,除非出於醫療目的,否則不得透露未出生嬰兒的性別。
然而,由於不同地區的法律執行情況各不相同,在印度大部分地區,出生性別比繼續惡化。
早婚也對墮女胎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早婚的女孩往往既不了解情況,也難以挑戰夫家的任何人。有數據顯示,印度約有27%的女孩在18歲前結婚。印度總理莫迪最近表示,正考慮將女孩的法定結婚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
圖/sohu.com
小*****毛:寫過一篇關於印度北部兩個邦missing women對比的作業。當時有個明顯的感受是,雖然情況慘烈,短時間內也很難改變,但印度的數據很好找,從國家級到邦級再到區縣,每年人口數據白皮書基本都能找到,而且基本是英印兩個版本。國內這類問題也很嚴重,但數據缺失的問題需要重視。
吾清明是也: 我感覺要不是印度經濟、醫療不發達,性別比會更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