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迎來大結局,司鳳的身份終於揭曉,其實他是天帝的兒子羲玄。天帝一直在關注司鳳的每一世,不過天帝這樣做究竟有何目的呢?實際上天帝是想讓司鳳繼承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必須要讓司鳳獲得繼承人的資格,也就要想辦法打壓柏麟帝君。雖然天帝看上去對司鳳的生死毫不在乎,實際上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不得不說天帝才是運籌帷幄的高手,不過司鳳還是堅持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
關鍵時刻,天帝趕到救了柏麟帝君,但他卻斥責柏麟帝君的罪孽,並且讓他看到了如果當初他不還羅喉計都的話結果會如何,令柏麟帝君自毀神格,散去法力,成為了散仙。天帝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柏麟帝君,其手段之高明可見一斑。
而之後天帝又動用了黃粱之弦,令羅喉計都放棄了毀掉三界的念頭。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當後來副宮主出手打翻鴻蒙爐,禹司鳳死扛鴻蒙爐,拯救了三界。後來副宮主被褚璇璣擊殺,而羅喉計都卻讓天帝動手,將鴻蒙爐恢復原位,天帝這才出手。
以天帝的實力,能夠輕鬆恢復鴻蒙爐,但他沒有,而是袖手旁觀。副宮主用劍要刺破禹司鳳的心臟,令人好奇的是明明此時的天帝有機會出手救禹司鳳的,他為何不出手呢?難道他非要置司鳳於死地不可?
更為令人疑惑的還在後面,看到禹司鳳死了,天帝表現的漠不關心,冷酷無情,司鳳不是他的兒子麼?他為何如此絕情?而羅喉計都卻不惜以自己的半顆心給了禹司鳳,保住他一命,之後他和柏麟帝君了結恩怨,帶著柏麟帝君去渡厄道輪迴。
其實這是天帝和羅喉計都的一場對弈,為何這麼說?首先天帝是有能力阻止一切的,包括當初羅喉計都被殘害斬首剖心,但他沒有,而是放任柏麟帝君出錯,千年間柏麟帝君一錯再錯,千年後他出現,輕描淡寫的令柏麟自毀神格、散去法力。而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扳倒柏麟,扶自己的兒子羲玄上位。
他之所以不顧禹司鳳的死活,對禹司鳳那麼冷漠,是因為禹司鳳乃是他兒子的轉世,並不是真正的羲玄,如果禹司鳳死了就完成十世歷劫,將會成為羲玄,加上他死扛鴻蒙爐的功德,足以令他頂替柏麟的位置,後面繼任天帝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天帝出場,禹司鳳並沒有叫一聲爹,而是稱呼他為天帝,而天帝對於禹司鳳先是叫他羲玄,後面又稱呼他為禹司鳳,顯得十分冷漠。要知道褚璇璣對於戰神的仇恨、執念表現的代入感很強,但禹司鳳恢復了羲玄的記憶後卻並沒太多代入感。
事實上是因為禹司鳳對於羲玄的生母以及他十世輪迴的事情介懷,所以才沒有認天帝為爹,沒有去抱大腿。不過這不代表天帝對於禹司鳳這個兒子沒有絲毫的感情,只不過他把感情藏得很深,就算是禹司鳳也不知道罷了。
事實如果有認真思考結局的話就會發現最後結局是柏麟帝君入渡厄道,羅喉計都也一起入了渡厄道,可以說天界的內憂外患都一次性解決了,而得益最大的有兩位,一個自然是天帝,另一個則是天帝之子羲玄,也就是禹司鳳。
天帝其實在暗中默默做一件事,這件事就是他在布局,為他的兒子羲玄鋪路。羲玄是妖王之女的兒子,也是他的兒子,因為羲玄這血脈的原因,柏麟一向是看不起羲玄的,所以柏麟是羲玄成為天界太子甚至是下一任天帝最大的阻礙,而且柏麟在天界勢力很大,司命、青龍、騰蛇等都對他忠心,這對於天帝而言也是阻礙。
但作為天帝,他又不能直接出手殺柏麟,所以千年前他就布局,為自己的兒子羲玄鋪路。而在羅喉計都殺上天界的時候,副宮主打翻鴻蒙爐,禹司鳳扛著鴻蒙爐,被副宮主殺死,其實天帝有機會動手救禹司鳳的,可他沒有,就連禹司鳳慘死他都表現得異常冷漠和無情,為什麼會如此?難道他一點都不關心自己兒子轉世身的死活?當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司鳳一死,歷劫結束,他就會變成羲玄,此時柏麟自廢神格、散去法力,成為了散仙,羲玄就能取代柏麟的位置,再不濟也沒有人會阻止他成為天界太子了。
只不過羅喉計都後來用自己的半顆心救了禹司鳳,成全了禹司鳳和褚璇璣這一世,禹司鳳也沒有被天帝留在天界。天帝默默為羲玄鋪路,禹司鳳只要一死,恢復羲玄的身份,天帝之位等著他繼承,所以說天帝並非對他無情,而是他的情藏得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