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遙為何會試張無忌武功 說到底還是江湖規矩

2020-09-10 汾水濤聲

《倚天屠龍記》裡面有一段很奇怪的比武,就是張無忌和範遙的比武。

這一段比武可以說是範遙逼著張無忌出手的,在比武分出勝負之後,範遙選擇了在張無忌面前公開自己的身份,原來竟是明教的光明右使。對範遙來說,此舉無異是久旱逢甘霖,終於見到自己的同志了。

範遙自己說是臥底在汝陽王府,有很多人提出質疑,說既然是臥底汝陽王府,為什麼那麼多年竟沒有對明教做出什麼實質性的貢獻,僅僅只是趙敏在少林寺的佛像背後留字嫁禍明教時,象徵性地出了一下手就算了。特別是六大派遠徵光明頂之後,趙敏率眾俘獲六大派這種大事,他範遙也不事先知會一聲。所以,臥底汝陽王府只是範遙的一個託詞。

俠客君認為這種說法不大妥當,首先如果這是一個託詞,那麼範遙留在汝陽王府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難道還真是為汝陽王培養女兒或者是去給汝陽王府當保鏢嗎?如果這是事實,那麼範遙完全沒有必要毀掉自己的容貌,輾轉投靠花剌子模再入汝陽王帳下,他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投效汝陽王,難道汝陽王這裡不喜歡別人投效?明教是與蒙古人為敵,而明教的一位高層人物光明右使願意投效,汝陽王會不接納?而且從範遙進汝陽王府的時間來看,當時明教正處於內亂狀態。俠客君的確認為在明教內亂這件事情上,範遙選擇出走不大恰當,而更應該和左使楊逍一同整頓教務更為恰當。

但是一個人的決定未必都會如我們這些外人所想的那樣,真正說起來,金庸先生安排這麼一筆,也是恰當合理的。畢竟,當時明教高層因為陽頂天失蹤,為爭奪教主鬧得不可開交,也有人選擇支持範遙上位,這個時候範遙若回到光明頂也有可能會讓局面更亂,更沒辦法收拾。而範遙恰好又發現陽頂天的失蹤有蹊蹺,於是離開光明頂去查探,也合情合理,至於說臥底汝陽王府沒為明教建功,那也正常。本來,作為一個臥底就該在需要發揮作用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在汝陽王府那麼多年,沒有為明教做其他的有功之事也未必就不可能。或許只是時間不湊巧,況且範遙說到底也不過就是汝陽王府的一個高級保鏢而已,會不會真正去參與一些核心事件還很難說。

至於說六大派遠徵明教這件事情,範遙後面跟張無忌解釋過。我們不能拿古代的手段和現代的技術去比。範遙與光明頂明教總壇的距離遠得很,難道像現代這樣一個電話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對方了嗎?所以,關於這樣的事情我們也不能太過苛責範遙。

至於範遙和張無忌的比武,俠客君認為,範遙當年因明教內亂而失望,他見過明教在陽頂天手中如何興旺發達,他深知陽頂天的武功和能力有多強,所以他知道要想讓明教重整旗鼓,必須要有一個能讓大家都心服口服的教主來領導他們。

範遙和楊逍以及四大法王、五大散人,都沒有這種能耐,所以,這位被推選出來的新教主張無忌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能夠讓大家都服從呢?範遙不清楚,於是他想試一試,最直接最簡單粗暴的規矩自然就是比武了。這正是範遙和張無忌這場比武的緣由。說到底,其實還是江湖規矩,江湖上強者為尊如果連武功都不能讓別人服,又怎能在其他方面讓人心服口服!

諸君以為何如呢?

來源:凱風網

相關焦點

  • 範遙為何會試張無忌武功?說到底還是江湖規矩,太現實了
    特別是六大派遠徵光明頂之後,趙敏率眾俘獲六大派這種大事,他範遙也不事先知會一聲。所以,臥底汝陽王府只是範遙的一個託詞。如果這是事實,那麼範遙完全沒有必要毀掉自己的容貌,輾轉投靠花剌子模再入汝陽王帳下,他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投效汝陽王,難道汝陽王這裡不喜歡別人投效?明教是與蒙古人為敵,而明教的一位高層人物光明右使願意投效,汝陽王會不接納?而且從範遙進汝陽王府的時間來看,當時明教正處於內亂狀態。
  •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 明教處在生死關頭, 範遙為何不來支援?
    明教四大法王除了紫衫龍王黛綺絲之外,金毛獅王謝遜、白眉鷹王殷天正、青翼蝠王韋一笑都是成名已久的江湖高手,他們性格桀驁不馴,狂放自傲,尤其是鷹王殷天正,文治武功均不弱於江湖上的一流門派掌門。為了追查陽頂天失蹤真相,範遙苦心孤詣,毀容失聲十多年之久。為了得到汝陽王的信任,範遙甚至親手擊殺了幾位明教香主。把自己的一生、自己的所有都奉先給明教的範遙,為何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沒有趕回來支援?
  •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明教處在生死關頭,範遙為何不來支援?
    明教四大法王除了紫衫龍王黛綺絲之外,金毛獅王謝遜、白眉鷹王殷天正、青翼蝠王韋一笑都是成名已久的江湖高手,他們性格桀驁不馴,狂放自傲,尤其是鷹王殷天正,文治武功均不弱於江湖上的一流門派掌門。殷天正明知道自己此去兇多吉少,甚至是九死一生,他還是選擇義無反顧地趕回光明頂。車輪戰武當四俠時,宋遠橋一直在旁打圓場,說天鷹教已經脫離明教,殷天正不必趟這一灘渾水。可張無忌他姥爺是個硬骨頭,只有戰死的白眉鷹王,沒有下跪求饒的殷天正。
  • 讀不懂的…範遙的心思
    退一萬步說,他對計劃具體的實施不能知曉,那麼當六大門派齊聚光明頂,明教弟子死傷大半,法王,散人,光明使者一個個被擒,明教百年基業幾乎被覆滅時,範遙為何還要偷摸躲在暗處,為何不為口中偉大的明教一戰,像白眉鷹王一樣戰到最後一絲真力……所謂的「武林正派」與明教之間的大戰,武林中人盡皆知,連丐幫隨後都來光明頂撿拾戰利品,他範遙又怎麼可能存在不知曉的道理。
  • 範遙的武功,跟楊逍相比究竟差在哪裡?差了一門周伯通的自創絕技
    咱們先來捋一捋《倚天屠龍記》中對範遙的相關描寫,以及金老對範遙的定位。範遙一出場,就跟初登教主寶座的張無忌大戰了一場。兩人拳腳對拼三十招,劍法對拼五十招,最後張無忌用內力壓制範遙取勝。僅從招式變化和精妙程度上看,張無忌並沒有佔到便宜。
  • 倚天中論武功楊逍、範遙和殷天正誰才是教主之下第一高手?
    在教主座下地位最高的是光明左右使,其次是四大法王,他們武功各有千秋,其中以楊逍、範遙和殷天正三人為最高,倘若真的比個高下,這三人誰的武功才是教主座下第一人呢?在未表明身份之時張無忌就認為範遙的招式精湛,武功不在玄冥二老之下。範遙試探張無忌武功時,曾經與張無忌發生過大戰,接下了張無忌一百多招。張無忌先用太極拳跟範遙比試拳腳,之後又以太極劍與範遙比拼劍法。張無忌對範遙深表認可,認為範遙的劍法更在方東白之上,若不是自己學了太極劍,劍法上根本不是範遙對手。
  • 張無忌深吸一口氣,打了一掌,張三丰駭然失色,這是什麼武功?
    歡迎各路江湖大俠前來捧場!自古武俠世界較多離奇的事情,所謂「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可是張無忌絲毫不懼,原文【張無忌雄心陡起,心想:「我倒跟你比拚比拚,瞧是你的西域少林內功厲害,還是我的九陽神功厲害。」】
  • 如果從倚天中找一把衡量武功的比例尺,誰最為合適——不是張無忌
    如此眾多明星高手,他們之間的武功實力對比就是個棘手的問題。一般來說,衡量各個高手的武功高低以及具體差距,我們會找他們的交手記錄或者第三者評價記錄,所以,那些交手記錄多,經常被拿來評價的人,比較適合做一把實力上的比例尺。那麼,倚天中,誰最適合做這把比例尺呢?
  • 此人是《倚天屠龍記》中範遙師父,武功強過郭靖楊過,秒殺陽頂天
    ,按照黃蓉的語氣來推斷,這些人平時根本沒把郭靖黃蓉夫婦看到眼裡,可以知道的是,楊過在這16年間,尋遍了江湖中的高手,用實力將他們打服,或結交為朋友。可以說聾啞頭陀的武功遠在楊過之上。早年間,郭靖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守衛襄陽抵禦外敵,可是他一點面子都沒給郭靖。因為此人是個聾啞人,與斷臂楊過有更多的話題,所以兩人結為好友,並甘心幫助楊過。
  • 後期武功大成之後的張無忌,和張三丰比武的話,贏的把握有幾成?
    然而張無忌分了幾個階段,先後習得多門武功,真正武功大成是經過張三丰指點,最後在屠獅大會力戰三僧,才算是大成,就以這個階段的張無忌作為參考。也就是說分別選取二人武功的最高值作為參考依據。獨自力戰少林三僧雖然沒有贏,但還是能夠全身而退,在萬安寺和玄冥二老對打,僅僅用了三成內力就讓鶴筆翁口吐鮮血。面對範遙的時候,輕描淡寫的就空手奪劍,讓其俯首稱臣。哪怕是和玄冥二老這種以一敵二的方式,這倆人都沒有在張無忌手上討到一絲便宜。根據以上的總結,我們依次從上面總結的三個方面進行一下對比。
  • 光明頂的左右使楊逍範遙性情小記
    2:武藝高強淵博多變原文1:張無忌親眼見到他踏斷何氏夫婦手中長劍,武功之高,江湖上實是少有其匹,便只學到他的一招半式,也必大有好處。原文2:空智於少林派七十二絕藝得其十一,範遙自負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此刻見楊逍神技一至於斯,都不由得暗自嘆服。3:孤高自傲不善交流原文: 只聽師父續道:「那魔頭連聲冷笑,說道:」倚天劍好大的名氣!
  • 身負三門絕學的張無忌,被二流武功吊打,《倚天》整體武功被高估
    對於周芷若練了幾個月的速成版九陰白骨爪,就能以這種在《射鵰英雄傳》中上不了臺面的武功差點把張無忌開膛破肚,有很多讀者一度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是張無忌故意放水。尤其要強調的是,這還是在玄冥二老和張無忌對了一掌,被九陽神功削弱過後的玄冥神掌。由此可知左右使+四法王的水準。但是練了幾個月速成版《九陰真經》之後的周芷若,不光是靠著張無忌放水打敗了他,更是在此後玄冥二老的聯手圍攻之下有攻有守的打了幾十招:周芷若長劍揮動,月光下如銀蛇狂舞。
  • 宋青書為何會恨張無忌?周芷若只是個引子,真正原因得仔細看
    」,江湖上的人都已經把宋青書視為武當第三代的掌門人了。可見,宋青書的的確確是對張無忌恨之入骨,恨不能殺之而後快。且不說對武當派,就是對宋青書本人,張無忌也是有救命之恩的,萬安寺高塔之上,若非張無忌出手,宋青書肯定非死不可。但凡一個明理之人,也不該對自己的救命恩人如此,且江湖中人恩怨分明,怎可這樣做呢?
  • 倚天中,他與楊逍齊名,自稱是滅絕師太情人,武功不輸金毛獅王
    在《倚天屠龍記》中,江湖武林本是一片海晏河清,但是隨著金毛獅王謝遜在武林之中掀起了血雨腥風,江湖武林變得不在太平。可見謝遜的武功確實非同小可啊。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也是一個絕世高手。其實這個人就是明教的光明右使者範遙。大家都知道,明教教主座下有光明左右使者和四大法王,以及五散人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旗旗主以及各地分壇的壇主,其中明教光明左右使者是排在四大法王之上的,因此從這排名就可看出,範遙的武功是絕對不輸金毛獅王謝遜的。
  • 朱元璋當皇帝後要滅明教,張無忌為何不阻攔?
    金庸的故事總讓人有種意猶未盡之感,因為他總是會讓自己的故事在恰到好處的時候戛然而止,而不是將書中一切的懸念都揭開,將故事說透,有時候把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說得過於通透反而會毀了經典所以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雪山飛狐》結尾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沒有砍下去,也不知道虛竹退隱江湖之後他和他的逍遙派是如何在武林中消亡的
  • 範遙在《倚天屠龍記》裡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
    之前是個美男子,那麼毀容之後,至少身姿氣度還是賞心悅目的。放在身邊比什麼鹿啊鶴啊養眼不少,這是其二。最重要的,人同人之間交往,氣場是否融合,也很微妙,非身在其中,不能體味。萬安寺之夜,趙敏帶苦頭陀去見張無忌,苦頭陀聽了,「古古怪怪的一笑」,卻又知道這事不能開玩笑,打手勢說自己會保護趙敏周全。這幾行字看下來,就知道苦大師段位絕非一般。
  • 張無忌三次皆未能破金剛伏魔圈,原因出在哪?金庸:他選錯了搭檔
    《倚天》唯一的一點缺憾,就是後期的張無忌撐不起那個「俠」字。前期,張無忌帶著一部完全版的九陽真經橫空出世,在光明頂上以一己之力單挑六大派高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張無忌的光明頂之戰,讓筆者想起了喬峰赤手空拳浴血聚賢莊,楊過獨臂重劍硬撼重陽宮。可令筆者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戰是張無忌縱橫江湖的開始,居然也是他縱橫江湖的巔峰。
  • 倚天屠龍記,武功高手排行榜前十名,俞蓮舟上榜,張三丰不是第一
    論智謀心機,範遙絕對算得上倚天江湖中的一流角色。可是,智計百出的範遙在更加老辣的成昆面前顯得非常無力。三次偷襲,失敗三次,最後一次範遙被成昆用「幻陰指」打中,養傷一年多,之後再也不敢偷襲成昆。成昆的武功水平,一直都被低估。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成昆暗算楊逍等人確實是靠偷襲才得手。但他後來拜在少林門下,練成了少林九陽功和四種少林絕技,武功境界突飛猛進。放眼六大派,已經罕有敵手。
  • 巔峰張無忌,在100招之內可以打贏陽頂天,這種說法對不對?
    陽頂天,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執掌明教二十多年,讓籍籍無名的明教一躍成為江湖第一大門派。陽頂天是一個標準的「魔教教主」形象,有點像《多情劍客無情劍》裡面的上官金虹,雄才大略而又心狠手辣,身邊有一群武功高手死心塌地追隨他。有才華有本事的人,一般都會自帶幾分傲氣。正是陽頂天的霸道行事、高傲自負,害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