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2020-08-22 大臉的秋葵

1994年9月23日,上映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取自史蒂芬·金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小說改編成。這部電影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影片公認的主題是&34;,全片通過剝奪自由、強調紀律的監獄背景來展現我們普通人對&34;的恐懼。

很多人對這部電影做過解讀,比如僵硬的體制化,起初大家痛恨監獄的圍牆,慢慢的,卻又習慣了監獄一成不變的生活,最終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被體制化而不自知。體制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開始時人們會抗拒它,後來又習慣它,最後又離不開它。曾經,我們也夢想過詩與遠方,可總是邁不過生活這道坎。漸漸地,放棄了自己曾經的追求,每天奔走在生活的瑣事中。

那麼像影片主人公安迪這樣,始終不願妥協,最後達到目標的人,他們是如何做的,又為什麼能做到呢?

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在《肖申克的救贖》原著裡,其實安迪早就打通牆面,只是遲遲沒有行動。因為他心裏面臨了走還是留的兩難選擇。

類似的選擇困難症,在現實生活在屢見不鮮。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想轉行,但是害怕轉行失敗,擔心日子更加難以為繼;也有人工作是不順,想要重新選擇職業,可是擔心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遵循內心的價值,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通常是很難抉擇的,而且會在心裡反覆權衡。

在安迪知道自己是被冤枉後,去找監獄長伸冤時被關了禁閉。而知情人湯姆已經被監獄長安排人射殺而滅口。這一切促使安迪下決心離開肖申克監獄。因為湯姆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監獄警察們的殘忍無情。所以他選擇遵循內心的想法&34;。

為什麼遵循內心價值觀這麼重要?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演講時,說了這麼一段話:&34;如果你並不喜歡目前做的事情,你每時每刻都覺得很痛苦,所以也很難把一件事真正做好。而打心底喜歡做一件事,會想盡辦法做好,並且更容易把它做到極致。遵循內心價值觀的選擇,會讓人爆發出巨大的潛力。

及時的正向反饋,才能讓人繼續堅持

在被關在監獄的日子裡,安迪做了很多&34;的事情,有些事甚至讓他險些喪命。比如修繕房頂時,他想告訴看守長如何避稅,差點被看守長從房頂推下。而幫看守長避稅的回報,就是讓安迪的同伴在房頂上喝幾瓶啤酒。安迪的這一舉動讓同伴們感受到久違的自由。

為了在監獄裡建立一個圖書館,安迪堅持給參議院寫信,從每周一封到每周兩封,最終參議院答應撥款建立圖書館。當建立圖書館的物資送到後,安迪發現還有一張唱片,為了不讓警察幹擾,他把警察關在廁所,鎖緊房間,並在廣播裡播放《費加羅的婚禮》。

&34;。

雖然安迪因此被關禁閉,可是他似乎總是對這種事樂此不彼。即使身在牢籠,安迪還是以這種方式來激勵自己,要像個自由人一樣的生活。所以他他時刻告誡自己,不要鬆懈。

這是正反饋的力量。如果做一件事很久都看不到結果,一般很難堅持。如果把目標拆解,階段性的完成目標,讓自己及時地看到正反饋,就更容易堅持下去。因此,利用正反饋來自我激勵對提高效率堅持到底大有裨益。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34;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警察們洗錢,藉此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獄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久違的自由的感覺。

其實在原著裡,他交好這些人的目的,還有一部分是為了不調離這間牢房。安迪的牢房在二樓的最後一間,靠著牆。試想,如果他調離了牢房,那麼他之前謀劃的一切就化為烏有,如果被人發現,等待他的將是更嚴重的後果。

因此,他用自身優勢和獄警做了一場交易,讓自己一直待在這個牢房,這是他逃出生天、重獲自由的倚仗。他非常善於利用資源強化自身優勢,而不是單靠蠻力。最終安迪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自由。

而在獄中安迪的好朋友管理圖書的老爺爺,出獄後因為適應不了脫節了的現實社會,最後上吊自殺。原以為從監獄出來以後,獲得了渴望已久的自由,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不曾想老爺爺已經習慣了體制化的監獄生活。

也許此時的你已經或正在被&34;,在各種制度下苦苦掙扎,難以抽身,但還是要對人生抱有希望,也要為了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

在這部電影中,人性永遠不會被磨滅,人性的積極一面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安迪讓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夢想和希望就從來不會離我們而遠去。用電影裡的一句話給這篇文章結尾,&34;


文章作者簡介:大臉的秋葵,情感創作者,願通過文字與你一起領悟人生,共度好時光。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34; 《肖申克的救贖》始終佔據在豆瓣高分的前top3,讓人不免疑惑,它究竟講述了什麼呢?主人公安迪是一位銀行家,有著美麗的妻子,有著體面的工作。就這樣,安迪進入了肖申克監獄。日子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過去,肖申克監獄也總有新人進來,也總有舊人出去。轉眼距安迪入獄已經十多年過去,監獄新來了一個囚犯,叫做湯米。湯米年輕,聰明且熱情,很快就和安迪和瑞德熟悉了起來,安迪也傳授他知識,幫助他在出獄後可以考上想去的學校。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稱之為救贖?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他們的羽毛太漂亮了為什麼稱它為救贖?這所肖申克關住了安迪,卻關不住他的才華。也告訴我們,哪怕我們身處困境,也要學會自我救贖。自己心存希望,那麼希望就永遠存在。當安迪得知殺害自己妻子的兇手是誰時,想要告訴典獄長幫自己洗脫罪名申冤。卻沒想到整天拿著聖經說把心交給上帝的典獄長卻變了臉。他不僅不幫安迪洗脫罪名,還將安迪關進了小黑屋。一個月禁閉關完後,安迪在一個雨夜開始了自己的最後一步計劃。
  •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對於高牆內的人來說《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今天跟大家一起重溫的就是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一,評分9.7分!
  • 《肖申克的救贖》:滿懷希望,總會重獲生機。
    《肖申克的救贖》這個影片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害妻子及其情人後判處兩個「終身監禁」,而後被關進肖申克監獄。在長達19年的監獄生活中,他秉持著希望,努力生活,在得知真相併且翻案要求被拒後,他決定越獄,重獲自由、獲得新生的故事。
  • 十多年後才看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原著作者《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史蒂芬·金,1947年9月出生於美國緬因州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後因工資菲薄走上寫作之路,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
  • 肖申克的救贖後感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 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肖申克的救贖。我第一次聽到這電影的名字時,曾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但事實上它是一所監獄的名字。說它是人間地獄,不僅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它還侵蝕著人的心靈。生命在漫漫無期的等待中消逝,似乎只有那些行屍走肉般放棄了所有的人才能夠活下去。這就是故事的開始。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逃出牢獄時候的情景。
  • 豆瓣9.6《肖申克的救贖》:只有靈魂自由,才能得到徹底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由美國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199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二十多年來一直蟬聯影史第一。一般來說,只有愛情電影才容易在影史上經久不衰,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犯罪型電影,為什麼在電影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呢?也許它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直擊每個人的心靈,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曾經有一座「肖申克」式的「監獄」,有的人願意一輩子待在裡面,有的人卻一刻也沒有放棄追求自由的抗爭。
  • 《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十五條精華,震撼心靈
    他是在我追尋夢想與自由的人生道路中,永不止境的力量和精神源泉。「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 從故事、人物、主題三角度,看《肖申克的救贖》原著與電影異同
    在安迪出去後的三個月後,典獄長諾頓辭職了,他想永遠利用安迪頭腦來幫他斂財,想摧毀安迪心中對自由對希望的堅守,卻徹底遭到失敗,垂頭喪氣的他離開了肖申克。接替他的是比較正直的高亞,瑞德得以在兩年後,終於獲得假釋。在瑞德對自由的身份和社會生活無所適從時,他去到安迪獄中臨走前告訴他的地方,找到安迪的留言和留給他的路費。
  • 《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內心都要有一種「希望」
    希望=美好相信大家,一定看過那一篇小說,哪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貫徹是「希望」兩個字,希望是件美好的事情 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 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應保留一種希望,不管是對未來的希望,還是對某一件事的希望 因為希望是美好的。
  • 《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與救贖、信仰和自由的小說。作者史蒂芬·金是美國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擅長創作恐怖小說。他的作品已被譯為三十多國文字,讀者超過3億5千萬,在全世界擁有無數金粉。《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的代表小說之一,創作於1982年。
  • 看了《肖申克的救贖》,我總結出讓生活變美好的3條錦囊
    看了《肖申克的救贖》,內心很是震撼。安迪面對終身監禁的牢獄之刑,能夠逆襲翻盤,實現自己的心願,他的經歷告訴我們,自我的救贖必須具備這3個條件。1.善用自己的才能,用自己擁有的換取自己想要的銀行家安迪被律師陷害,無罪入獄,在監獄中,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想辦法改進監獄生活。
  • 《肖申克的救贖》:被判終身監禁的安迪,究竟靠什麼東山再起?
    《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的經歷,很慘。妻子先出軌後被殺,自己什麼也沒幹,就成了第一嫌疑人,被判處終身監禁。成功的銀行家,本來有著大好前程,轉眼間淪為階下囚,要面臨一生的悲慘生活。好在安迪心態好,又有能力,終於用將近20年挖出了一條地道,逃出如地獄一般的肖申克,重獲自由。不僅如此,他還得到了典獄長的財富,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 《肖申克的救贖》: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
    文|幻影花釉圖|網絡,侵刪今天給大家推薦第8本書,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 小說原名為《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贖》,顧名思義,小說講了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次要人物篇
    人生需有意義[救贖之道 就在其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 影片以第三人稱瑞德的口吻,講述了一段肖申克監獄的故事,講述了一段救贖的故事。
  • 影壇奇蹟之作: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小編又刷了一遍 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小編前前後後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銀行家安迪被控槍殺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被法庭判處終身監禁來到了肖申克監獄。他的與眾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兩人結為很好的朋友。安迪總是沉默寡言並儘可能地維護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保有的一切。
  •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一部恐怖片!牆外的世界,自由成為夢魘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都看過或知道《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因為它太出名了。希望是危險的東西,能把人弄瘋 「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 安迪在逃出肖申克監獄之後,到哪裡去了呢? 1967年,安迪越獄的前八年,有一天,安迪和雷德兩人在溫暖的陽光下閒聊,安迪說著他的夢想,美好而具體。
  • 自由與希望 來自「肖申克的救贖」
    作為必看的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確是百看不厭,鬱悶煩躁的時候我都會想到裡面一個經典的鏡頭,那是安迪在得到了一張久違的唱片後,把自己反鎖在監獄廣播室裡,然後將廣播全部打開並放到最大音量,盡情地欣賞這久違的舒緩高亢的女高音,他的眼神充滿了希望和幸福,是壓抑了許久的一種發洩,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來自州議會捐贈書籍的高興情緒的一種釋放
  •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很早英語老師就推薦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但是涉及越獄,似乎與我平時所接受的觀念不一樣。最近抱著練習英語的態度,看了看這部電影。看完後給我很大的震撼。電影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位銀行家,可是卻被冤枉殺害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入獄。故事從這裡開始,他進入了肖申克監獄。瑞德——後來成為安迪好友的犯人,認為這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會禁受不住監獄的折磨,第一個晚上就會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