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裡有個男的,年輕時特別愛打扮,下地幹活他穿白襯衫和黑皮鞋,人們都笑他假把式。他也不管外人怎麼笑話他,依然我行我素,出門頭髮梳得油光發亮,一絲都不亂。
他皮膚白晰,身材修長,一點也不像個農村幹活的。
他走路的時候總喜歡哼著小曲,見人不笑不說話,開心得不得了。
村裡人們都說像他這樣遊手好閒的人,家庭條件又差肯定娶不上媳婦,到時候就有他哭的時候。
結果同齡人中他最早結婚,媳婦很漂亮很洋氣,燙著一頭大波浪卷,眼睛很大,皮膚很白。
這個媳婦一分彩禮不要,死心塌地非要嫁給他不可,人家說人家只圖他這個人,不圖財。
人們一個個傻了眼。
婚後很快他們就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女兒都像他們一樣長得很漂亮。
媳婦跟他一樣不愛幹活只愛打扮,也一樣沒心沒肺,每天傻樂。
他們家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換作其他人家早就愁死了,他們不,沒有吃的就去借,借過來了就變著花樣做吃的。
他說有好飯菜不能辜負了,得配酒。於是他又去代銷點賒了二兩酒回來,邊吃邊喝。吃飽喝足後,兩人來了興致,玩起了對唱,你一句我一句,唱得歡快,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家有什麼喜事呢!
別人家都在辛苦攢錢準備為兒子蓋房子娶媳婦呢,他們一點也不愁,還是得過且過每一天。還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只有義務把兒女養大,結婚娶媳婦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娶不上媳婦那是兒子沒本事,怪不著他們!
人們撇撇嘴,說到時候有他娃子哭的時候。
20年過去,兒子長大成人,跟他一樣一表人才,雖然只讀了個初中畢業,但嘴巴超會說,非常吸引女孩子。
在廣東打工時,一個本地女孩非要嫁給他兒子不可,甚至不惜與父母斷絕關係也要嫁給他兒子。
另外一個女孩也要嫁給他兒子,甚至追到了我們老家,住在他家以示自己正牌女友的地位。
廣東女孩更絕,直接未婚先孕,然後領證,終於把他兒子搶到手。
人們都看傻了,這叫什麼事呀?自己家樓房嶄新嶄新的,十幾萬彩禮也準備好了,四處託媒人說親,可惜當地女孩太少了,實在不好找,遲遲定不下婚事,愁得頭髮都白了。
人家倒好,房子、車子、彩禮,什麼都沒有,還兩個大姑娘來搶,你說這找誰說理去?
去年回老家在路上又遇到了他,他50歲的人看起來像40歲,頭髮還是梳得油光發亮。
他騎著自行車哼著歡快的小曲,車後座上坐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路邊的嬸子跟我們說那是他的孫女,他每天接送孫女上學。
我說,他孫女都這麼大了呀?他看起來很顯年輕很開心呢!
嬸子說,當然年輕了,他都沒幹過什麼活,風不吹日不曬的,自然要比咱們這些老農民顯年輕了。他咋不開心呢?沒花一分錢娶個兒媳婦,又添了個孫子孫女,這個孫女是大的,小的是個孫子,才四歲,跟著爸媽在一塊。
我們小時候,他就是父母教育我們的反面教材,沒想到現實卻是這樣的諷刺。
父母們再也不說他的不好了,而是說他這輩子活得可真值,做了別人都不敢做的事,運氣也好。
其實像他這樣的人身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比如他的心態很好,沒有煩惱。
得過且過的另一面是不是也說明他時刻活在當下,不為未來憂慮。
對兒女的態度也值得我們借鑑,我們中國式的父母大多都為兒女操心太多,認為蓋房子娶媳婦準備彩禮都是父母的義務,好像父母不做這些,多對不起孩子似的。
搞得很多孩子認為父母為他做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娶不上媳婦反倒成了父母的罪過了。
他穿著講究,這點其實也是優點,很多女孩子都喜歡乾淨講究的男人,不喜歡邋裡邋遢、不修邊幅的男人。
人們是這樣的,認為農民就該有個農民的樣子,幹活就得有個幹活的樣子。
一旦有人突破了他們的認知,他們就會覺得這個人很另類,看不起。
結果一次次打臉之後慢慢也開始重新認識這個人,去發現他身上的優點。
END.
我是海濱湖畔,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留言或轉發!我會持續更新,期待與你相遇!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