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2020-09-05 今月寫吧

先前看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電視《雍正王朝》,就有一個疑問,既然電視劇叫這個名字,為什麼電視劇前很多集基本跟雍正沒啥關係?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裡,重讀《三國演義》無意間發現,諸葛亮作為這部書的絕對主角,該書的前三十五回,連名字都沒被提起過。


直到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的結尾部分,謀士徐庶因為一封偽造的家書,與劉備灑淚而別,半道又轉回來向劉備推薦臥龍先生,諸葛亮方才正式亮相。

徐庶:「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裡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從此,一個懂神機妙算,會呼風喚雨,能舌戰群儒的英雄形象,慢慢地在讀者眼前清晰起來了。


其實,諸葛亮早在出山之前,對天下大勢已瞭然於胸,甚至該以怎樣的作戰方案去逐鹿天下,都已經寫在《隆中對》裡了。

荊、益兩州地勢險要,物產富饒,應率先拿下。

(這樣),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種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東西策應,分進合擊。那麼,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效果到底如何呢?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沒錯。喚得來東風,調遣得動周喻,儼然是整個戰役的總指揮。

得益州,取漢中,七擒七縱,有如囊中取物,何其瀟灑。毋庸置疑,這都是諸葛亮的功勞。

但蜀漢的三大災難似乎又印證了,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方針存在著巨大弊端。


關羽大意丟荊州,劉備敗夷陵,馬謖失街亭,這三大毀滅性的災難,可謂一脈相承。更有棄新野、敗當陽和奔夏口大大小小的敗戰不計其數。

其中,最典型的敗戰,莫過於六出祁山伐魏了。這是諸葛亮以傾國的財力和人力,精心策劃的一場時間跨度達八年之久的戰役。


一出祁山

蜀漢建興5年(27年),諸葛亮率30萬大軍,以趙雲鄧芝為先鋒,一出祁山。彼時,魏主曹丕新喪,曹睿初立,而驃騎大將軍司馬懿又遭人陷害,被削職回鄉,蜀軍因此攻城略地,節節勝利。

未久,大魏皇帝重新啟用司馬懿,司馬懿相機攻佔街亭,截斷蜀軍退路,諸葛亮不得不撤回大軍。


二出祁山

建興六年,這一次仍是30萬大軍,以魏延為先鋒,先取陳倉道口而不利,於是轉攻祁山大寨。但魏軍採取堅守戰略。

一方勞師遠徵,一方以逸待勞。諸葛亮看速戰不成,而糧草難以為繼,只好無功而返。

建興七年,諸葛亮趁魏軍陳蒼守將病重,偷襲陳蒼,三出祁山。不料未久,諸葛亮自己生病無精力指揮作戰,只好悄然撤軍。


同年魏軍伐蜀,可惜天公不作美,大雨連下月餘,司馬懿只好撤軍。諸葛亮跟蹤追擊,四出祁山。形勢原本大好,只因諸葛亮對一個運糧官懲罰過重,結果中了司馬懿的離間計,誘使劉後主敕令諸葛亮班師回朝。

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負罪非輕!今臣復統全師,再出祁山,誓竭力盡心,剿滅漢賊,恢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建興12年,諸葛亮領兵34萬,六出祁山。孰料出師不利,初戰即中埋伏,大敗,損兵折將萬餘人。諸葛亮於是憂悶不寧,至秋八月二十三日,心力衰竭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早期的失敗,主要還是兵力及國家財力不足,以及沒有穩固的後方根據地。在經歷了彝陵之戰後,蜀漢的兵力銳減,但在數量上還是遠勝曹魏的。

按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伐魏,應該會有所收穫。但是從諸葛亮指揮的,他生命中最後的這場戰役來看,在與司馬懿鬥智鬥法的過程中,諸葛亮屢屢失算,所有優勢化為無形。


勞師遠徵,後勤保障跟不上,急於求成。再加上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報主心切,高估了本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在用人方面,以謹小慎微為原則,像蔣琬、費禕之流,而對像魏延那一類的,有特長有個性的將官不敢重用。

六戰皆敗,導致蜀國的實力從此淪落到只能自保,二十九年之後,蜀國終為曹魏團滅。

相關焦點

  • 央視版《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
    看過央視版《三國演義》的朋友們能發現,周瑜在劇中的扮相看上去比諸葛亮要年輕。但根據史書記載,周瑜要比諸葛亮年長近六歲。那麼央視版《三國演義》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呢?《三國演義》原著從來沒有寫過周瑜比諸葛亮年輕,而是基本按照歷史記載描寫了兩人的年齡。
  • 《三國演義》的最大敗筆——草船借箭(王者榮耀:周瑜和諸葛亮)
    在所謂的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是我唯一一部看完的小說。而其他幾部,都是只看了電視劇,沒看原著。我不但看了《三國演義》,還看了另外一本知名度不高的書《正說三國》。書中對演義中與歷史不符合之處,一 一還原真實歷史。比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裡講的更加細緻。在演義小說中,瘋狂的矮化東吳集團、黑化曹魏集團、拔高蜀漢集團。
  • 「三國演義」中近乎「神人」的諸葛亮為何殺不了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近乎「神人」般的存在,不僅神機妙算還懂得奇門遁甲,借風雨之勢大敗敵軍,燃七星之火逆天續命,如果不是魏延硬闖營帳打翻七星燈,說不定故事又將是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了。但到了後期卻屢屢失利,演義中諸葛亮有七次北伐,但幾乎都沒打過去,有各種因素使得他不得不退兵從長計議。但在諸葛亮七次北伐中遇到了他一生最強大的對手「司馬懿」。司馬懿出生於權貴之家,司馬家族在漢末時期可謂是朝廷重臣,其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期的徵西將軍。祖父司馬儁是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更是京兆尹,可謂世代漢臣。這樣的環境下,司馬懿從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幼聰明好學,足智多謀。
  • 你不知道的三國演義,原來王朗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講起歷史來,三國絕對是我國歷史文化的一道不可磨滅的光,一本《三國演義》讓多少青年熱血沸騰,劉備的仁義,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智慧.....但是你真的了解三國嗎?下面讓我給你講講你不知道的「三國演義」冷知識。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王司徒,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說一個瘦小的迂腐老頭,因為諸葛亮幾句罵便氣絕身亡。
  • 語不驚人死不休:細數新三國裡的那些雷人雷語
    語不驚人死不休:細數新三國裡的那些雷人雷語《三國》雷人雷語數不勝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穿越到明末清初去了,莫非顧炎武的前世就是三國裡的那個誰?張飛:俺這一斧子下去,要把那周瑜小兒劈成兩半了——這到底是張飛還是李逵啊?劉備:你可知道,父皇為何要你視丞相如父如君嗎?因為你只有這樣,才能平安無恙——編劇是易中天看多了吧?
  •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話?赤壁之戰諸葛亮在打醬油,卻得後人歌頌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可以說是我國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歷史小說,不僅如此這本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尤其是《三國演義》中神仙般存在的諸葛亮,相信任何人聊起諸葛亮都能掰扯大半天的時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諸葛亮在這本小說中真的是太神了,不僅僅描述的相貌似神仙,就連所做的事情都像是一個神仙,用&34;來形容完全不誇張!
  • 《三國演義》英雄史,細數名人堂的「字」
    張遼張文遠,忠義之士,曹營大將,勸降關雲長,可惜與徐晃徐公明二打一都被文丑所敗,武力未達頂級。4.諸侯徵戰期間,劉玄德可謂被曹孟德追著屁股打。奈何徐元直舍義盡孝,引薦頂級大神諸葛亮諸葛孔明,此後的劉玄德,幾乎是戰無不勝,奪荊襄之地、取川蜀沃土,雄踞一方,乃至登基帝位。
  • 《三國演義》最被低估的名將,正史中他不亞諸葛亮,遠勝司馬懿。
    《三國演義》裡有一個人物的描寫就與正史格格不入,就如同一個大草包般陪在星光奕奕的司馬懿身邊,更別說跟諸葛亮比了。他就是曹操的養子——曹真!!!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曹真帶著張郃把諸葛亮打跑的,跟司馬懿沒半毛錢關係。司馬懿當時就如同小跟班一樣,也就是去了趟上庸,把小小的孟達砍了完事。正史中,是魏明帝曹睿與曹真帶領十萬大軍迎戰的諸葛亮。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嘴裡要含著7粒米?司馬懿:天下奇才啊
    在整個《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他老人家把諸葛亮塑造的近乎完人,不僅是智商碾壓一眾謀士,而且心胸豁達,不慕名利,為了報答知遇之恩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一個有才有德之人,難怪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羅貫中他老人家對諸葛亮是偏愛的,但其他人就沒能這麼幸運了,都不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就像是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天窗,總要讓你失去點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嘮叨嘮叨《三國演義》中那些厲害的智商擔當。
  • 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
  • 數說三國
    個人淺顯的理解是水滸裡的兄弟義氣可能會讓青少年——精力充沛的年紀——過於魯莽和心浮氣躁,少年人涉世不深,讀書時看不透劇情背後的悲涼和江湖的險惡,往往更容易被書中好漢們的快意恩仇與替天行道所迷吸引,因此更容易因怒鬥狠;而三國裡的爾虞我詐可能會讓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智力充沛的年紀——過於沉迷於玩弄權術、嘗試操縱他人,並且人在中年難免感嘆三國英雄馳騁,卻不得豪傑有始有終,難免唏噓感嘆,產生老驥伏櫪、烈士暮年之感
  • 我怕是要笑死在B站《三國演義》的彈幕裡了
    幾天前,B站引入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大彈幕時代開啟了!我就想知道,當在座的各位得知b站引入三國演義後,有多少人是直奔著名場面去的。沒錯我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口就有內復古的味兒了,妙啊!B站彈幕裡的三國演義和我看的三國演義仿佛不是一本書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大的兩件功勞,歷史上卻並不是他所為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他像神一樣,使了的計謀似乎從未失敗過。在他身上,不但可以草船借箭,還發明了木牛流馬,最讓人拍案稱奇的是空城記。小說中安插在諸葛亮身上的事情,有真有假,有些事情甚至在歷史上和他毫無關係。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根據現有史料分析可以得出,有兩件事情並非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一件是草船借箭,一件是空城記。
  • 從「陰謀論」角度看《三國演義》最強謀士排名,諸葛亮僅排第四
    本文討論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歷史。依照《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故事情節,且排除作者個人對人物的評價,就其中發生的人與事進行「陰謀論」討論。《三國演義》故事中,充滿了謀略與戰爭,如果拋棄了「陰謀論」單純講事件,會使三國趣味性大打折扣。本著對《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故事及人物,以「陰謀論」角度來探究一下:這一時期謀士前五名。
  • 諸葛亮最無恥的一場勝利,為了生擒一女將,派出蜀漢五位上將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陽盛陰衰」的小說,在這部作品中,爭奪天下的梟雄,都是男人;運籌帷幄的謀士,都是男人;徵戰沙場的悍將,還是男人。後來諸葛亮臨終之時,曾提到這二人,稱讚他們「久經戰陣,可堪委用」,可是這時他們對上祝融夫人,表現卻非常狼狽——「戰不數合,夫人撥馬便走。張嶷趕去,空中一把飛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手臂,翻身落馬。」於是張嶷被生擒。由此可見,她「擅使飛刀,百發百中」並非虛言。之後,她與趙雲、魏延交戰,也沒有直接被生擒或斬殺,同樣體現了她的戰力。
  • 《三國演義》蜀漢夷陵慘敗後,為什麼還能拿出50萬兵力打孟獲?
    《三國演義》當然是一部神作,但是也不得不說,演義中後期的兵力膨脹和《火影忍者疾風傳》差不多,十萬遍地走、一萬不如狗,暴兵速度比打遊戲還快。一句話總結:兵力寫崩了。就算劉璋被打剩的部隊全部投降劉備,劉備的家底最多也就30來萬。
  • 有多少人看得懂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電視劇版三國演義也持續熱播了很多年,觀眾們對此也是百看不厭,那麼,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什麼呢?三顧茅廬後,劉備在軍師諸葛亮的協助下,經過幾次大戰,建立了蜀漢政權,過程雖然不易,但是也算是和曹操孫權形成了東漢末年三足鼎立的局勢。假如沒有諸葛亮高超的軍事才能協助,就算是關羽張飛再能戰鬥,劉備也沒有能力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確立了聯吳抗曹的大戰略。他一直都主張聯吳抗曹,赤壁之戰也是聯吳抗曹的結果。
  • 三國正史猛如虎,演義卻成鼠,細數羅貫中筆下最冤的3個人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虛構的文學作品,有一些情節就是作者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的了,甚至是有一些人物形象根本不符合正史中真實的模樣,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這其中到底有哪些人物?第一位就是周瑜,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為了彰顯蜀漢集團等人的智慧,就把周瑜塑造成一個妒忌別人才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奸詐小人,但是他的心機算盤被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多次剷除諸葛亮不成,最後自己還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 94版《三國演義》:唐國強出演諸葛亮,為何會遭不少人反對?
    《三國演義》非常的經典,但是當時「諸葛亮」這個角色會由日本人出演的消息讓很多人紛紛反對。不過沒過多久這個消息就被證實是假消息,因為劇組公布唐國強飾演諸葛亮的消息。這一消息並沒有讓憤怒的讀者欣喜萬分,因為唐國強在大家看來也是非常不適合諸葛亮的一個演員。
  • 三國時期誰用過空城計,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孫堅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