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血劍與鹿鼎記中,江湖格局不同於的金庸許多小說,金庸的多數小說以少林、武當(或者丐幫)領袖武林,但少林也好,武當也罷,在這個兩個時代風光都被華山派和鐵劍門所奪走,這兩個門派有多強呢?碧血劍時代活著的頂尖高手,穆人清、木桑、玉真子、袁承志、歸辛樹,三個出自華山派,兩個出自鐵劍門。
到了鹿鼎記時代,袁承志雖然沒出場,但基本穩坐天下第一高手的寶座,之後的天下第二則在九難、歸辛樹、洪安通三人裡選,這三個人或許有高下,但必然處於同一級別,再加一個何惕守,天下頂尖高手這兩大門派五佔其四。
如果說光是頂尖高手強大,那不過是一時的輝煌,就比如全真教,出過兩個天下第一,王重陽與周伯通,到了七子就只有一流水準,而趙志堅、尹志平之流更是只有二流。華山鐵劍卻是不同,他們的三代弟子實力同樣極其驚人。
我們先從華山派較弱的三代弟子說起,首先是孫仲君。
孫仲君
孫仲君是歸辛樹的五弟子,外號飛天魔女,雖是名門正派的弟子卻頗為心狠手辣,這裡不多說她的人品。她不過二十來歲,第一次出手一招就斬斷了金龍幫大弟子的手臂,當然這還不算什麼,她真正強的戰績是吊打金龍幫幫主焦公禮,金龍幫上下數千人,在南京也是一個大幫派,焦公禮武功並不弱,年輕時曾殺死仙都派高手閔子葉(連載版甚至直接就是武當派,後來仙都派被改為武當旁支),在閔子葉之弟閔子華大舉尋仇時,伸出筷子輕輕挾住了閔子華盛怒下射擊出來的筷子。這樣一個高手,在對孫仲君的表現如何呢?
焦公禮見對方劍招狠辣,疾退兩步,一名弟子把他的折鐵刀遞了上來。焦公禮接在手中,並不還招。但孫仲君出手甚快,一劍刺空,跟著劍尖抖動,又刺向他咽喉。焦公禮再不招架,不免命喪劍底,只得掄折鐵刀對準她劍身砍落。孫仲君劍身下沉,似是避開刀砍,哪知沉到下盤,突然迅如閃電地翻上,急刺對方小腹。這招快極準極,饒是焦公禮在這把折鐵刀上沉浸數十年,也已不及回刀招架。急忙中縱身躍起,從旁人頭頂躥出,這才避過利劍破腹之厄,但嗤的一聲,褲腳管終於為劍尖劃破。
起初焦公禮不願和孫仲君衝突,只是躲閃,結果兩招就要喪命,試想同級之間一方就算是忍讓不還手,也絕不會出現兩招就會喪命的情況,比如雪山胡斐對苗人鳳,一開始胡斐不願認真出手,是數十招後才遇險。而第三招就說得更明白了,焦公禮被迫還手,也仍然險些落得開膛破腹之厄。
焦公禮
梅劍和是歸辛樹的大弟子,外號沒影子,以輕功和劍法聞名,在山東道上一劍伏七雄,威名遠揚。在閔子華找焦公禮報仇事件中,他邀請了峨眉、崑崙各派的高手助陣,跟閔子華同路的隊友,對華山派的重視也明顯高於崑崙和峨眉。
亂了一陣,閔子華又道:「這幾日內,崑崙派的張心一師兄,峨嵋派的幾位道長,華山派的幾位師兄也都可到了。」有人問道:「華山派也有人來嗎?那好極了,是誰的門下呀?」
此處此人在聽說了崑崙、峨眉、華山都有人到的時候,唯獨說華山派也有人來那好極了,足見華山地位最高,另外崑崙派的這個張心一原文稱呼他為崑崙名宿,並且跟十力大師一起都見過木桑道人(見過木桑的大多是江湖前輩),按這個描述,多半是崑崙派老一輩的高手了,結果整個報仇事件,基本都是華山三代弟子在主持。
梅劍和的劍法被袁承志評價為已經頗得本門真傳,這個描述自非孫仲君可比,南京時他被袁承志挫敗之後,向歸辛樹討教劍法,半年中足不出戶,苦心研習,劍法大進,在華山圍攻玉真子時,又被玉真子評價為「在你們華山派裡總也算是少有的高手了」。想來在書末已然邁入一流水準,若在鹿鼎出場,未必就在陳近南等人之下。
梅劍和
如果說梅劍和是歸辛樹門下劍法第一,那劉培生就是歸辛樹門下拳法最高一個,純比招數能在歸辛樹手下撐十招,不過歸辛樹用上內力那就一招就擋不住,這倒不全是他的問題,而是歸辛樹沉默寡言,性格嚴厲,所以劉培生看見歸辛樹就害怕,學武時過於一板一眼,不會隨機應變,在袁承志的指點下解決了這個問題,武功大進。
馮難敵外號八面威風,是華山三代除去何惕手外的第一高手(畢竟何惕守帶藝投師),武功造詣甚深,在面對棋仙派的五行陣時,黃真曾考慮邀齊華山派五大高手聯合破陣,其中就包括馮難敵,當時黃真眼裡袁承志的武功大約是跟一老相當,遠不及自己的徒弟馮難敵。何惕守剛上華山時眾人不認識她,以為是敵人,雙方交手,何惕守對馮難敵的武功也是嚴加戒備。到了《鹿鼎記》時,馮難敵接任華山派掌門,並主持殺龜大會,此處華山派頗有武林盟主風範(這種大會在神鵰是郭靖、在天龍是少林丐幫,都是武林領袖級別的人物或勢力才開的起),匯集各省高手,成立鏟奸盟,推舉給省盟主,馮難敵成為陝西省盟主。
何惕守見他腳步凝重,【知他武功造詣甚深】,臉上仍然笑眯眯地露出一個酒窩,【心中卻嚴加戒備】,笑道:「我接不住時,你可別笑話。」馮難敵道:「好說,賜招吧!」身子微弓,右拳左掌,合著一揖,拳風凌厲,【正是「破玉拳」的起手式】。何惕守襝衽萬福,側身還禮,輕輕把這一招擋了回去。
馮難敵
碧血劍書末,袁承志對戰玉真子,二者都展示了極高深的武功,舊版本中華山三代沒有一個人看得懂,但新修版中能看懂二人武功的,在歸二娘後面加上了馮難敵,表示他的武功也能看懂這場對決,則馮難敵的武功應當上調到了跟歸二娘一個檔次,碧血劍的壯年歸二娘武功和鹿鼎記的陳近南相若,以此推論到了鹿鼎記時代馮難敵的武功應當還在陳近南等人之上。
除了何惕守之外,歸鍾當是華山三代中的最強者,歸鍾雖心智如孩童,但武功著實了得,戰績有對錢老本,吳立身和雙兒等基本是一招放倒或生擒;戲耍風際中,高彥超,樊綱,李力世四人聯手,面對四人暴風驟雨的狂攻還能鼓掌和嘲笑,顯然是餘力頗多,最後將四人全部當陀螺轉;與歸二娘聯手把吳六奇殺死。
像胖頭陀、桑結二人對戰雙兒,雙兒明顯是有還手之力的,而歸鍾卻在玩樂的情況下秒了雙兒,同時團滅青木堂好手在歸鍾這裡也只是一場遊戲,我們對比一下馮錫範的戰績就知道,馮錫範雖然也團滅過青木堂好手,但原文特別強調,馮錫範是突然襲擊,青木堂好手措手不及(因為正常來說延平郡王和天地會是一家子),同時眾位青木堂好手並沒有聚在一起,而是一個一個的被打倒的。同時馮錫範跟風際中和玄貞對掌,雖然把二人打吐血,但自己也被風際中打得隱隱有點內傷。
這麼對比,歸鐘的武功只怕還在馮錫範之上!
至於和歸二娘聯手才能殺吳六奇,這不是黑點,因為目的是擊殺,而不是擊敗,殺死是讓對手連跑的機會都沒有,歸鍾、歸二娘二人一個有病,一個年老都是不利於速戰的類型,聯手更多應是要速殺。
不過癆病纏身,長久劇鬥下病發會死得很慘。只因父母從不離開才從未暴露過這個缺陷罷了。不好說一定能打敗馮難敵。
歸鍾
說完了華山派的優秀三代弟子,我們來說鐵劍門,鐵劍門的三代弟子像阿珂、阿琪、韋小寶這些都是沒好好學過武功的,自然不能算數,鐵劍門的優秀三代其實有一句旁白提及了。
阿九臉露喜色,過去盈盈拜倒。後來她盡得木桑絕藝,成為清初一代大俠,日後康熙初年的奇人韋小寶(見《鹿鼎記》)、雍正年間的著名英俠甘鳳池、白泰官、呂四娘等人都出自她的門下。
九難
熟悉評書演義的大概都知道這三個人物,甘鳳池、白泰官、呂四娘都是評書演義中清初到清中葉的傳奇俠客,甘鳳池甚至進了清史稿,白泰官則是民間傳說中清初八俠之一,而呂四娘就更了不起了,民間傳說中她殺了雍正皇帝。而金書的設定中,雍正皇帝也是被人刺殺,那麼聯繫到呂四娘在金書中存在,很大可能,金書的雍正皇帝也是呂四娘所殺。
呂四娘
他哪知乾隆變盟之後,深恐紅花會前來報復,想起二十多年前雍正皇帝半夜裡被刺客傷害性命的慘狀,甚是寒心,因此這幾日來外衣之內總是襯了金絲軟甲,果然救了一命。
華山派和鐵劍為何在明末清初時如此強大呢?首先華山派是源於良好的傳承,穆人清在收袁承志為弟子時說過,華山派武功自歷代祖師以降,每一代都有增益。別派武功,師父常常留一手看家本領,以致一代不如一代,越傳到後來精妙之著越少。華山派卻非如此,選弟子之時極為嚴格,選中之後,卻是傾囊相授。單以劍法而論,每一代便都能青出於藍。
而鐵劍門大抵上是運氣了,木桑、玉真子、九難,三個人資質都過關,而玉真子和九難還都開了奇遇掛,而韋小寶的一句「保佑師父以後連贏八場,再收八個威震天下的好徒兒」,金庸為了喜劇效果多少也給他實現了。
韋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