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一個蛋炒飯的故事,70後農村大叔,年入二十萬

2020-09-04 往事未塵封

蛋炒飯裡面最出名是揚州炒飯,聽說揚州炒飯還制訂了標準,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申遺」。很多人會說,蛋炒飯沒什麼複雜的,炒飯加雞蛋而已,能有什麼花樣呢?但是有人利用蛋炒飯一年收入近20萬,你還能淡定說蛋炒飯沒什麼嗎?

這位蘇北農村70後大叔就是靠著一個蛋炒飯發家致富了,說起來這蛋炒飯不是他的發明也不是他的首創,他只是做到了一個味道的極致,他說他的蛋炒飯能夠讓人吃出一份感情來。製作這份蛋炒飯,大叔說他融進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談起第一份蛋炒飯,大叔有點靦腆,他的蛋炒飯源自一次吃剩飯。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湯」民間故事麼?

那天他出去辦事半夜才到家,老婆以為他不回家吃晚飯就沒有做飯,一人就著中午剩菜對付了一頓。打開碗廚,有一碗剩飯,搜刮出了一個雞蛋和一個肉圓,就是這麼巧,炒出來不知道是真的餓了還是確實香,一兩分鐘把炒飯扒拉進肚。吃完楞是坐在桌前抽了大半包煙,魔怔般地坐著,老婆以為是怪她沒做晚飯,悻悻的也沒搭理他,而他卻想了很多。

想起了自己讀書時候,每天早上一碗蛋炒飯,話說對於70後來講讀書那會雞蛋還是有點小緊張的,那是家裡大人零存聚整用來換取燈油火紙家用的,那時候火柴還是會叫「洋火」的,要不是男孩他是享受不到早上上學一碗蛋炒飯待遇的。

那晚他想了很多,但是沒人知道他想了什麼。第二天中午他用新煮的飯做了一碗蛋炒飯,老婆說他發病了,現成的飯不吃去炒著吃,造。能不是造嗎?炒的比昨晚複雜了,掐了香蔥,拍瓣蒜,將肉圓放在菜板上軋扁再剁碎,再將它們放入熱油中煎,然後盛起煎雞蛋,又把雞蛋剁碎……

後來幾天他不斷變著花樣做蛋炒飯,加蝦皮,加自家灌制的香腸,蘿蔔乾、鹹菜……

大叔的兒子在上海花幾萬錢加盟了一個做炒飯的快餐連鎖,主要做外賣平臺,大叔很不為已然,做個炒飯還要花錢買人家的技術,不就炒個飯嗎?能炒出花來?大叔自信自己的炒飯不比加盟的差,徵求兒子同意後大叔跑到上海,用自己研究的炒飯在兒子的網店上開賣……沒想到顧客的反響很熱烈。

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就順利了,不過大叔的炒飯花樣卻是不斷在調整和改進的,不變的食材的使用始終不變。做肉圓的豬肉一定是家養的,雞蛋是農家散養雞生的,敲出來不是金黃色就不達標。用的米也不再是常見的梗米,費心地找到了在梗米之前的水稻種,那種米煮出飯來硬硬的不似梗米糯軟,而是一粒不靠一粒。大叔說,這樣炒出來的飯才是真正的炒飯,梗米不適合做炒飯。他有自己的標準。蛋炒飯搭羹,一份18元,大叔說很受歡迎,一天可以賣出兩三百份。

大叔的蛋炒飯在今年小龍蝦上市的時候推出了蝦味的小龍蝦仁炒飯,加上滷味炒飯和開創時候的原味蛋炒飯,共計有了三種味道的蛋炒飯。大叔說他還會做改進的。就這樣兒子在上海炒飯,他在家養豬、養雞、種水稻等供應給兒子,不起眼的香蔥栽了幾分地。新鮮的食材每天搭長途班車到上海,大叔說,保證質量我的蛋炒飯的故事才能講好!

相關焦點

  • 一碗蛋炒飯,世界上最好吃也不過如此
    挑一個暖陽天,掃乾淨院子,撒下這些紅胖的花生米,從中挑揀最大最飽滿的花生,一個一個又一個……白貓趴在牆角,睜一隻眼看著又閉上。我告訴外婆,超市裡的花生油好多都是山東產的,很好吃的,年紀大了還是好生保養著身體要緊。外婆總回我:「那不一樣,這是外婆種的花生,自小你們就愛吃,味道正著呢。拉回去做雞蛋炒飯,乖乖,聽話!」
  • 故事:小說︱蛋炒飯
    他已經半年沒回家了,關於他在外的事,風言風語,半個村都傳遍了,那是另外一個年輕且漂亮的女人。其實他很矛盾、很糾結。如果不是那個女人窮追不捨、以死相威脅,他是沒有勇氣和她攤牌的。 他坐下來面對她的時候,心居然跳得厲害,不敢正視她,像個做錯事的孩子面對家長。她卻很平靜,就像他以前回家一樣,她給他衝上一杯茶,輕輕地問:「吃飯了嗎?」他點點頭。
  • 農村光棍大叔上山放牛,無意之中刨到財寶,結束35年的單身生活
    2013年有一天上午,大叔和往常一樣,吃完早飯趕牛到山上吃草,正值盛夏季節,水草茂盛,這一片也是他經常放牛的地方,雖然有很多溝溝坎坎,但卻是一個放牛的好去處,大叔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心裡思緒萬千,想起自己都快35歲了,沒學歷沒本事,連個女朋友都沒混上,這輩子估計也就這樣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吧。
  • 買蛋的故事
    [買蛋的故事] 老徐 現在老年人坐公交車都免費。 城市有不少老太太早飯後就結伴乘坐公交車外出,一路談笑風生好不愜意。她們是去郊區農村,一來消磨時間呼吸城外的新鮮空氣,主要目的是去買農村的土雞蛋。一個禮拜要去一兩次,樂此不疲。
  • 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作品展頒獎大會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優美的旋律,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人激動人心、美好的回憶。近日,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公主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辦「尋找老兵足跡 講好英雄故事 傳承紅色精神」作品展頒獎大會。
  • 年過三十,上有老下有小,被老闆罵沒能力,辭職後卻年入二十萬
    首先,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其次,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最後,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小劉是我的高中同學,高二同班,高三轉學到了另一所高中。印象當中,從他轉學之後,我和他就沒有任何聯繫,關係也很一般。再後來,十幾年過去了,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
  • 我的傻大叔,小時走丟被奶奶找回,獨身一輩子
    彼岸/文一奶奶一共生了五個孩子,我的父親是老大,大叔是老二,下面還有兩個姑姑和一個小叔。大叔智力有缺陷,奶奶說,是小時候發高燒燒的,不但燒壞了腦子,聽力也受到了影響,跟大叔說話要提高聲音。奶奶常常跟我講大叔走丟的故事。大叔七八歲時候的一個夏天,奶奶領著大叔去外縣拾麥穗。
  • 小說:弟弟借姐姐二十萬,把姐姐拉黑,幾年後一個電話,姐哭了
    我叫鄭秀,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女孩。我弟弟之前找我借了二十萬塊錢,卻在隔天就把我拉黑了。幾年後,我接到一個電話,才明白這其中原有,立馬泣不成聲。我父母去世得早,從小跟我弟弟相依為命。我弟弟叫夏明,小我五歲,是個很乖很懂事的男孩子,只是我跟我弟弟在長大成年後聯繫就漸漸少了。我嫁在雲城成家立業,我弟弟則去了遙遠的北城讀書。
  • 《我喜歡你》中霸道總裁和小蘿莉之間的愛情故事現實生活中有嗎?
    我就是這樣被吸引進來的,看到《我喜歡你》這個劇名後,我以為是一部嚴謹風格的愛情劇,沒想到是一種蘿莉與大叔的搞笑加深情的情模式。因為顧勝男有著超高的廚藝,所以被同事央求做一頓名為「耳光炒飯」實際就是蛋炒飯給他吃。結果做飯途中由於出去接了個電話就不小心引起了火災故事的發生,好死不死還被新來的即將收購酒店的總裁看見了。沒錯,這個總裁就是我們的男主人公路晉。在顧勝男蒙著面打算用一盆水來熄滅火源的時候,就看到了一個身著西裝的男子準備弄響警鈴的時候,顧勝男一盆水撲滅了路晉耍帥的動作。
  • 90後富豪空姐嫁五十歲農村大叔,新婚夜大叔死亡,真相離奇
    90後富豪空姐嫁五十歲農村大叔,新婚夜大叔死亡,真相離奇 我叫趙大東今年二十歲,一直都生活在農村。 兩年前我們村出現了一個震驚整個村的大事,那就是我們村打了半輩子光棍的劉文明竟然娶了媳婦。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女人還是一個九零後空姐! 那空姐叫王雯,據說家裡非常有錢。 當時消息出來,我們整個村的人都不淡定了。
  • 70後大叔看過的98部動畫片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尼爾斯本是一個十四歲左右的少年,他調皮、貪玩、任性、懶惰,不愛學習,對待動物和人十分兇狠,因為對小精靈不恭敬、出爾反爾,受到了懲罰,被小精靈變成了一個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兒,沒等他弄明自是怎麼回事,他已經騎在家鵝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鵝飛上了天空。
  • 東北農村靈異故事
    同學跟我說了一個關於回魂的事件,前幾天才聽一個朋友講的,還熱乎著呢。回魂是指人死後魂魄又回來過的現象,在農村應該不新鮮。她朋友是搞攝影的,在東北一個縣城裡的一家影樓工作。影樓也承接一些婚禮,葬禮攝像的業務。有一回店裡停電了,大家閒著無聊就湊到一起聊天,店裡老闆娘就講給他這個故事。
  • 故事:還記得在農村晚上點著蠟燭講鬼故事嗎?以後千萬不要這麼做了!
    我小時候最喜歡聽鬼故事了,老人們講的鬼故事千奇百怪,無奇不有。  那年我八歲,那天正巧是七月十五。  在打麥場上的一個老槐樹底下,我們幾個小孩點著蠟燭,湊在一起講鬼故事。  特別是晚上,大家湊在一起,再點上一根蠟燭,特別有恐怖氛圍。
  • 神奇的緣分(很像父親的賣瓜大叔)
    一個大叔的聲音從車後傳來 。車子騎到瓜車後面 這時大叔走了過來 當我看到大叔的身影和面龐時 心中一顫 像 太像了 這個形象太熟悉了 精瘦的不高的身材 黝黑的面龐 掛著深深的皺紋 明亮有神的眼睛 挺拔的鼻梁 留著小平頭 衣服樸素但整潔 差一點就要喊出口了!
  • 故事:投資30多萬建10座大棚出租,5個被砸在手裡,農村大叔有難言之隱
    王大叔63歲,家住市郊的一個城邊的村莊裡。在城邊村子裡的農民,說是農民,卻比真正的農民投機條件優越,說是市民,卻還照樣種著地,不過由於很多土地被徵用作了城市建設,所以人均土地面積很少。離城很近,大多數村民都把地種了菜,供應市區的居民消費,同時也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科。種菜有兩個季節,夏季種大地菜,冬季種大棚菜,全年都有收入。
  • 胡亂侃之三——「倒黴蛋」
    「倒黴蛋」的第一件倒黴事。 常言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倒黴蛋」在他媽肚子裡超期服役十五天後,在白衣天使的刀割、手拽幫助下,艱難出世。因為臍帶纏脖沒處理好,幾經治療無效,弄個固定向左看的造型,現在,「倒黴蛋」還時常咒罵為他接生的人呢! 「倒黴蛋」第二件倒黴事: 他出世那年,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他媽以玉米面摻野菜飽腹,哪來肥乳甘汁?只能以麵湯米湯給他充飢。
  •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講一個報應的故事。這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故事裡的人大都還健在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了,我們的地名、人物名都用化名。以下是故事。 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這是大背景。 老包39歲是紅旗煤礦的礦長,老包兒子13歲是紅旗煤礦子弟學校六年級的學生,成績名列前茅;老包老婆是紅旗煤礦醫院的護士長。
  • 村花追狗蛋
    故事從(村花)說起,(村花)小時候家裡就一個女孩子,父母是當地政府機關單位人員,家庭條件很好。那時候(村花)受到高等教育,父母不能帶村花去市裡住,因為怕說政府機關單位家裡用單位的資源所以村花沒有去城裡生活和爺爺奶奶過。(村花)在農村,學到農村農民一年四季,該哪個季節,種那種菜和水稻時間培育秧苗。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各方面都有適應強。
  • 故事:70年代的飲食記憶
    70年代末,我們舉家隨父親遷到了他的出生地鎮江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個個都能做幾道地道的鎮江菜,糖醋魚、紅燒獅子頭、糖醋帶魚、糖醋排骨等等,這些我們以前從來沒吃過的菜,現在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日常。鎮江是產醋的地方,特色食品有餚肉、鍋蓋面、小龍湯包等。這裡所有的葷菜裡都放醋和糖,收湯後黏黏的汁特別可口,剛開始吃到這樣的湯汁,我們都把盤子颳了個乾淨。
  • 故事:33歲兒子啃70歲父親的老,別罵,誰讓父親給他「丟臉」
    不過,我還是要寫這篇文章,也請大家耐心看完這篇故事後,再想是否決定要噴。當然我是非常歡迎大家來噴,有人噴說明這篇文章寫中了痛點,也算有價值。沒辦法,誰讓他有這麼個給他「丟臉」的老爹呢?說是男青年有點牽強,還是中年油膩大叔比較貼切,因為他看起來太過成熟了。他和父親擁有很多故事,但每當提起,無不是苦笑搖頭。「臉」這種東西,無論是父親還是小冰,或許早就丟了。在親戚面前,他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巴,在朋友面前,他是一無是處的廢材。33歲了還啃70歲父親的老,這到底有多麼沒出息的人才幹得出來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