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 李斯:想要活命,請殺掉您手下的三千門客

2020-08-10 小新知識堂



文 | 顧文觀之

一字千金

有一次,我問家裡的小朋友:「什麼東西最值錢?」他眨巴著眼睛想了很多答案:寶石、黃金、大房子……我則一臉壞笑告訴他:「是書。」

「為什麼?」「你聽沒聽過『一字千金』這個成語?從書架上抽本書出來,然後去數字數,每個字都值千兩黃金,這本書是不是比什麼都值錢?」

小傢伙像是被說服了,愣了好半天,然後才開始追擊我:「你又拿這樣的成語偷換概念,兜圈子騙人!」

逗樂子而已,怎麼能是騙人,「一字千金」這件事可是真的,只是不像我們想像得這麼誇張,數著字數就譁啦啦有金子流出來,它只能用來向人證明,書頁裡有金子閃爍和響動,那本書一定了不起。

歷史上,真的有人曾願意拿出巨額的財富,來標榜自家的著作,他給出的價格就是「一字千金」。

這麼做的人是大名鼎鼎的秦國宰相呂不韋,他組織自己的門客編著了《呂氏春秋》,書寫成之後,他非常滿意,覺得已經盡善盡美了,就對外宣布,如果有誰能給這部書提出意見,每改一個字,就給贈予千金。據說,他讓人把這部書放在鹹陽的市集上接受大家的批評,書架之上,赫然懸著千金,讓人眼饞眼紅。


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故事吧,但這件事背後,據說還有另一個故事,才是我們今天想講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也一樣鼎鼎大名,他就是後來秦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李斯

李斯在來到秦國成名之前,是楚國一個看守糧倉的小吏,他胸懷大志,卻沒有伸展抱負的舞臺,一直鬱鬱寡歡。一天,他在廁所裡看見一隻老鼠,那隻老鼠又瘦又小,見到人就害怕,滿地找洞想要逃跑。李斯突然來了興致,他在糧倉中經常看到倉鼠,吃得又肥又大,見到人也滿不在乎,為什麼同為老鼠,怎麼差距這麼大呢?

他做了個實驗,把這隻瘦小的老鼠抓住,放到糧倉裡去,又把糧倉裡的倉鼠逮住,扔到廁所裡去。幾天之後,再回來看,結果讓他非常驚訝。原來的廁鼠,有吃有喝,精神煥發,見到人已經不像之前那麼恐慌了,而那隻之前養尊處優的倉鼠,在惡劣的環境中備受摧殘,吃不好喝不好,見到外人,非常敏感,到處躲避。

這件事刺激了李斯,一隻老鼠都會在不同的環境下呈現如此不同的生命狀態,何況人呢?他如果就在糧倉管理員這個位置上這麼待下去,可能會衣食無憂,但最終只能庸庸碌碌而死。

因為這件事,刺激李斯想去追尋更好的人生。他在列國之中選擇再三,最終挑中了楚國的敵人——秦國


來到秦國之後,首先要找到吃飯的地方,然後才能找機會拜見秦王,呈奏自己治國安邦的策略。他選擇的第一步,是靠近當時大紅大紫的丞相呂不韋在呂府當個門客,先接近實權派人物,然後尋求發展。

當時,呂不韋在秦國總攬權力,為了擴充自己的影響力,就學齊國孟嘗君的樣子,養了大量的門客,三教九流、各種學派的人才都有。李斯在呂不韋府中做了門客,但他並不甘心居於人下,於是,有一天,他找了個機會向呂不韋進言,一張嘴就嚇壞了呂丞相。

李斯跟呂不韋說:「我為您的生死考慮,勸您趕緊殺掉手下的門客,否則,您離死就不遠了。」呂不韋一驚,心想:這個楚國的小子怎麼敢說這樣的大話。李斯看呂不韋不以為然,就繼續說:「您現在在秦國擁有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能力,權力太大,嫉恨您的人也多,養了這麼多門客,個個都想靠著您出頭。也有不少人打著您的旗號在外面惹是生非,這都是為您拉仇恨、攢惡名呢,有朝一日,還不給您惹出大麻煩。」


話說到這裡,呂不韋多少有點明白了,但他捨不得殺掉或驅趕這些門客,人家都是慕名而來,自己這麼狠,以後還有誰敢追隨自己。李斯顯然已經料到了這一步,就繼續進言:「如果您捨不得這樣對待門客,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組織他們寫書。您門下各種學派的人才都有,融匯各派之長,讓他們把您治國理政的思想寫出來,一來能為後世立言,壯大您的聲名,另外,還能用寫書這件事來考驗一下,這些門客裡到底誰有真才實學,誰是來混吃混喝的。畢竟,寫作是考驗一個人才學最有效的方法。」

按照這個故事,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呂氏春秋》,確實用意頗深。後來的學者考辨這個故事,認為不管是不是有李斯進言推動這件事情,呂不韋組織門客編書,確實用心深遠。他用千金來做噱頭,讓大家為這一大筆錢去認真鑽研自己主編的這套書,精讀細思,如果有人提出意見,要麼,他就組織門客進行辯論,說服對方;要麼,就算花了這筆錢,也能撈個好名聲,讓更多人來讀自己的這部書,也算是花錢炒作自己的名聲,讓自己在政治權利之外,再從學術、思想上擁有不朽的地位。

呂不韋本質上是個商人,他從商人的思維來推廣自己主編的著作,炒作自己的名聲,跟他之前在秦王身上投資,性質大抵相同,都為自己贏得了不朽的名聲。「一字千金」這個成語,也成為他能在歷史書中不朽存在的一個明證。


-END-

責編丨杜普

編輯 | 張逸菲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齊國成語故事
    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於衛甚重。」戰國時期,齊國貴族孟嘗君為籠絡人心,招攬了許多有才能的人。孟嘗君讓他們住在自己家裡,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這些人被稱為門客。在他們的門客中,有一個人對孟嘗君的妻子產生了愛慕之情。
  • 成語故事——開門揖盜
    kāi mén yī dào,意思是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來壞人,招致禍患。揖:拱手作禮。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 策長史張昭謂權日: 「孝廉,此寧哭時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
  • 方臘手下最強武將,一人殺掉梁山泊七位好漢,盧俊義也吃了他的虧
    宋江等梁山泊好漢接受招安後,宋徽宗派他們攻打田虎、王慶、遼國等,其中最難啃的當屬方臘,儘管最終方臘被宋江等人徵服,可梁山泊的好漢也折損得七七八八了,而在方臘手下,最令梁山好漢吃癟的當屬龐萬春了。收復杭州後,盧俊義與宋江抓鬮,結果盧俊義得到攻取歙州的任務,但要攻打歙州必須先拿下昱嶺關,這時方臘麾下的悍將龐萬春在此守候,盧俊義也在龐萬春手下吃了大虧
  • 成語小課堂:負荊請罪
    這則成語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意思是表示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藺的門客就因此多次問藺,藺就說:"像秦王那樣歷害的人,我都不怕,怎麼又會怕廉將軍呢?我不與廉將軍爭鬥,原因是秦國等之所以不敢侵犯我趙國,那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如果我們倆爭鬥,就給了它國可乘之機!
  • 成語故事:春風風人
    近義詞:如坐春風、春風夏雨// 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出自漢·劉向《說苑·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齊相管仲在迎接他的時候問他:「您擔任相國的時候,門下有多少賓客?」孟簡子回答:「有三千多人吧。」管仲又問:「現在隨您來齊國的有幾個人?」
  • 白頭如新 沆瀣一氣成語小故事
    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政,使秦國富強,結果被秦二世處死。所以諺語說:『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雙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輩子,頭髮都白了,也還是像剛認識時一樣;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會像老朋友一樣。」
  •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成語】:放虎歸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成語故事】:曹操的謀士程昱看到劉備是個英雄,主張趁機殺掉劉備,以免後患,但曹操不聽。呂布被曹操消滅後,劉備藉口截擊袁術,率幾萬人馬離開了曹操。程昱聞訊乘機勸阻曹操說:當初我讓你殺劉備,你不肯,現在又給他兵馬,讓他單獨出兵。你這是放老虎回山林啊!果然劉備在擊敗袁術後,佔據徐州,自立門戶了。這個成語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聊齋故事:員外樂善好施,卻因門客一面之詞錯失道家良緣
    城中有一個叫錢萬裡的人,錢家是杭州的名門望族,也是杭州富戶之首,為人樂善好施,府中有門客過百。道士聽說後來到錢府,錢府大門常開門庭若市,有不少門客出出進進,道士在門口站了一會兒,發現府裡的門客都是混吃混喝的無為之輩。道士搖搖頭走到錢府門口向門童稟明來意,沒多久有幾個書生打扮的人出來,很不客氣地告訴道士,錢員外現在不在府中。
  • 成語故事:專橫跋扈
    【成語】:專橫跋扈【拼音】:zhuān hèng bá hù【解釋】:跋扈:霸道,不講理。專斷蠻橫,任意妄為,蠻不講理。【成語故事】:梁冀手下的不少賓客在宛縣境內,他就託吳樹照顧。不料吳樹不從。說梁冀身居高官,沒有向他提到一位忠厚長者,卻託他照顧許多小人,實在不能從命。吳樹到宛縣上任後,殺掉了幾十個危害百姓的梁冀的賓客,梁冀對他恨之入骨。後來吳樹出任荊州刺史,臨行時向梁冀辭行,梁冀特地擺酒,乘機在酒裡下了毒藥,以致吳樹被毒死在上任途中。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這時,耿龠手下的孫倉、衛包便勸耿龠投歸劉子與(王郎)。耿龠聞聽大怒,按劍說道:劉子與這個反賊,我和他勢不兩立!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動漁陽、上谷的兵馬,從太原、代郡出擊,來回幾十天,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勢如摧枯拉朽,定能獲勝。誰不識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賊,定遭滅族殺身之禍!
  • 歷史故事:成語故事三則之畫蛇添足(成語故事)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麼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乾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
  • 歷史故事:成語故事三則之月下老人(成語故事)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市,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說:「這盲婦手裡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 「成語大講堂」——指鹿為馬
    秦始皇死後,當時擔任中車府令的宦官趙高,和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串通起來,威脅丞相李斯,偽造遺詔,由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後來,趙高又設計殺死了李斯。李斯死後,趙高官拜中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裁決。雖然趙高當了丞相,把朝中的一切大權都把持在手裡,可是他並不滿足,還想篡權當皇帝。
  • 通鑑裡的小故事——信陵君竊符救趙
    信陵君為人仁愛,禮賢下士,府中門客多達三千人。魏國有一位隱士侯贏,已經七十多歲了,家中貧困,在魏都大梁做一個看門的小吏。信陵君聽說以後,在家中置酒宴大會賓客。等到賓客全都到齊坐好,他才親自駕駛車輛,空出左邊的上位去迎接侯贏。侯贏提起他破舊的衣服,直接就坐到信陵君的左側。信陵君不但不以為意,相反更加恭敬謹慎地駕駛著車輛。
  • 「轉」 成語故事160篇(二)
    後來人們就用「家喻戶曉」來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戶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喻,明白;曉,知道。    箭在弦上  東漢末年,全國各地的軍閥經常為了爭奪地盤而發動戰爭。在河北的軍閥袁紹手下,有一位掌管文書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陳琳。當時另一個軍閥曹操的勢力增長很快,對袁紹的威脅越來越大,於是袁紹就決定討伐曹操。
  • 成語故事之旅 | 乘人之危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當時涼州刺史是梁鵠,他擔心治武威太守的罪可能會得罪權貴,於是想到殺掉蘇正和,避免他查案得罪權貴然後連累自己。為此梁鵠去問蓋勳的意見。在此之前,蓋勳曾與蘇正和有仇,有人就勸蓋勳,可以趁此機會報復甦正和。蓋勳卻說:「不行,為了私事而殺害忠良,這是不忠;乘人有危難而加害他,這是不仁。」
  • 成語故事:各得其所
    【成語】: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成語故事】:子產命手下的一個官員把魚放回池塘裡。誰知這個官員偷偷把魚燒著吃了,還騙子產說:我剛把魚放下水時,它還懶洋洋地不動。過了會,才慢慢地遊了起來,後來突然遊開了。子產一聽,高興地說:魚得到了它應該在的地方。官員告別子產後,出來對人說:誰說子產聰明?今天我騙了他,他還以為是真的呢。
  • 民間故事:縣令夢中遇鬼喊冤
    有一天晚上,琅琊縣令李山正在府中睡覺的時候,突然夢到了自己坐在衙門之中,堂下跪著一個一身血跡,脖頸之上有一道猙獰血痕的男人正哭著說道:「我被村中的富戶李二所殺,可是那斷案的官員收了李二的銀子去,判定是我的兒子殺的,我心有不甘,這才深夜打擾大人睡眠,還請大人一定要還我兒子一個公道啊!」
  • 成語故事:千裡鵝毛
    【成語】:千裡鵝毛【拼音】:qiān lǐ é máo【解釋】: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成語故事】:他害怕皇帝處罰自己,就編了一首順口溜,大意是這樣的:「我來向您朝貢,經過了萬水千山,可到了潘陽湖時天鵝飛走了;我悲痛欲絕,今天上復天子,請您饒了緬伯高。再說,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皇帝聽後,饒了緬伯高。
  • 成語故事:盛氣凌人
    盛氣凌人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盛氣是指驕橫的氣焰。凌是欺侮,侵犯的意思。這則成語來源於《戰國策》,快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則故事吧!請太后開恩,把他安排在王宮衛隊。我老了,還是要請太后多多照顧啊。」趙太后見這位老臣為小兒子的事如此懇切,便問道:「你們男人也喜歡自己的小兒子嗎?」觸龍回答:「比女人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