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續集小說書評 | 三條隱秘線索解讀

2020-11-08 老直啊

曾經掀起現象級熱潮,堪稱許多人心目中同影白月光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其續集小說《Find Me》(中文版譯名:《請以你的愛找尋我》),悄然上架了。低調得幾乎沒有波瀾,但作為前作的書迷及影迷,我當然還是第一時間趕去讀完了此書。

在閱讀前我已經了解到很多讀者對小說頗有微詞,豆瓣評分甚至一度只有6.1分。心想不會吧,難道這本是別人冒名寫的嗎。不過看完之後,我也完全理解了讀者打低分的原因,只是我有別的看法。

這本書分為四個篇章,但是每個篇章的佔幅非常不均勻。第一章《節奏》幾乎佔了全書2/5的篇幅,主要是以Elio的父親塞繆爾的第一人稱視角,描寫他與一位在火車上萍水相逢的年齡比他小一半的女孩子的愛情故事。第二章《華彩樂章》以Elio的第一人稱視角,寫他在音樂會上遇到的一位年齡比他大一倍的男士的愛情故事,也佔了大概2/5的篇幅。真正寫到Elio和Oliver的篇幅在最後兩章,第三章《隨想曲》以Oliver的第一人稱視角,簡短地寫了一個在他家承辦的離別派對,以及由此得以印證的對Elio的懷念,促成了第四章他們最終的結局。

而這兩部分僅僅佔全書的1/5篇幅。

可說是非常非常少,所以因為第一部入坑,奔著再度來追Elio與Oliver愛情故事的讀者來說,這點劑量根本不夠塞牙縫,面對幾個與CP完全無關人等的故事,還不如自己寫同人可以大快朵頤。因此難免憤然離席,掃興而歸。

小說作者安德烈·艾席蒙

但是以我讀到的感受來說,前兩章其實並非硬湊的毫不相干的故事。恰恰相反,前兩章的內容託起了Elio與Oliver愛情的厚度,為它注入了時間的波紋。可以說這整本書的每個故事,都在引向CMBYN的夏天。實際上CMBYN是一種很理想化的愛情的模樣,很多人都在尋找,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幸運的人有且只會找到一次,而那一次、那一個人會成為一種身體和心靈的水印,讓你往後整個人生中的所有時刻,全都成為它的註腳,即使那個人早已不在你生命裡。

引用歌德的話:迄今為止,我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不過是序幕,只是拖延,只是消遣,只是浪費時間,直到我遇見了你。

這本書講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感。除此之外,父子關係也佔很大比重,因為這本書是作者獻給他的三個孩子的。

下面我選取三條《Find Me》中特別戳心的隱秘線索,帶你重新理解Elio與Oliver的感情。

No.1 帕斯奎諾雕像

帕斯奎諾雕像

第一章的塞繆爾和米蘭達,寫法跟上一部很不一樣,以大量對話來推動,因為米蘭達是個很生動的女孩子,她和塞繆爾之間是通過語言在彼此探索,而塞繆爾在她的感染下也顯出一種與外表不符的年輕狀態。他們的愛情強調一種真實的自我,用真實的我和真實的你交流,因為我們的真我是如此相同,所以我也因你而愛上真正的我。

這相當於用整個故事加長解釋了前作中Elio與Oliver為什麼會相愛,前作中Elio只是言簡意賅地解釋了一句"因為我是我,因為你是你」。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相信塞繆爾會給你答案,或許你們還記得第一本中Elio的話:「Oliver,你讓我喜歡自己,和你在一起時的那個自己。如果這世界有任何真實可言,真實就存在於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

所謂「我是我,你是你」,就是這樣的情感,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也是建立在這種你我合二為一的前提下。

Elio的父親塞繆爾

在塞繆爾和米蘭達修成正果的時候,Elio出現了,在過了100多頁後我們終於見到了Elio,上帝啊我等得好辛苦!他與父親有一個保持了多年的傳統,叫守夜,即是每次到羅馬,都要去對各自意義重大的地點走一走。我看到這個傳統就知道他要去哪裡,他一定會去那裡,果然,他一出現就帶來了我最喜歡的一個段落——

他在聖瑪利亞靈魂之母堂大道的街角對他父親說:

有天夜裡我喝到斷片,在帕斯奎諾雕像旁狂吐。我靠在這面牆上的時刻,簡直是我人生中最神志不清的一刻,我知道,醉成我這個德性,奧利弗抱著我,這就是我的人生了,此前與他人之間的一切甚至連人生的草圖或者草稿的影子都不算,如今,十年過去了, 當我面對這個老舊燈泡下的牆壁時,我又回到了他身邊。我向你發誓,什麼都不曾改變。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我的感受都不會有任何不同。每當我來這裡時,我可以一個人來,也可以和別人一起來,比如說和你們一起,但其實呢,我總是和他一起。如果我在這裡站上一個小時,盯著這面牆壁,我就是和他在一起待了一個小時。如果我對這面牆說話,它就會回應我。

這讓我想起我在製作《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時,曾經對街角的場景寫下了這樣的評論:

所有真摯的,快樂的,痛苦的,訣別的情緒在Elio的體內翻江倒海,甚至他自己都沒意識到,這些情感已經強烈到攪翻他的胃液,他吐了。


但他們又能做什麼呢?只能送給彼此最大的溫柔,懷著註定失去的心情擁抱,遞上一枚充滿甜痛的吻。從此那個吻就成了某種不朽不化的紀念碑,將少年之愛連同周遭所有細節,鐫刻進虛無的時光裡,永遠留在了義大利的仲夏夜。縱使多年過去,只要再看一眼牆壁,所有的感覺都會一再回來。


當你不可以再擁有的時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也許最意難平的感情,就卡在那永恆與虛無之間。

我已經不記得我如何寫下這些文字,那是我寫得最滿意的一段。我本來毫無期待城牆會再次出現在續作中,但是那麼多場景,他偏偏挑了這面牆,這一刻我覺得我是被言靈之神敲過腦袋的人,我太能奶了,我太開心了,就好像這面牆也回應了我。你能明白這種心情嗎,就是我做影評和書評,其實從來不是說要去扮演某個權威,去代替導演信誓旦旦地說導演就是怎麼怎麼想的。完全不是,我做評論其實表達的是我的思考,是我能從故事中感受到什麼。我從不打算把哪個導演的意志奉為某種金科玉律,比起扮演權威,我更喜歡以我的方式進入故事。所以當你喜歡的故事回應你時,你是很幸福的,因為你直接連結的是故事中的那個世界。

帕斯奎諾雕像現在已經磨損成這樣:

但它原本應該是這樣子的:

表現的是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羅克洛斯的身體,自然包含男性肉體的意涵,並且它是著名的羅馬第一座說話雕像。這並不是指它真的會開口講話,而是十六世紀的羅馬處於言論管控高壓期,民眾開始通過匿名的方式在雕像底座張貼諷刺當局的詩歌。《修辭學與公眾事務》一書中談到:「帕斯奎諾雕像是最早和最主要為民眾發表的聲音,他對羅馬公眾說話,而羅馬公眾也回應了他。」並且時至今日它依然保留著說話的傳統。

雕像的典故讓《Find Me》中這個「Elio與牆壁對話」的場景,更添加了一層歷史的魅力,作者喜歡在雕塑、繪畫、音樂等古典作品中埋藏線索這一點,從來沒變過。

我確信帕斯奎諾雕像會出現在續集電影中,也將成為更重要的CMBYN愛好者打卡地點。

No.2 柯羅的村莊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羅畫作 the wood gatherer

柯羅的村莊出現在小說第二章《華彩樂章》,Elio在音樂會上遇到一個比他年長許多的男士麥可,麥可的溫柔和照顧讓他解開了十五年來封閉的內心。我意外地喜歡這一章。這一章的時間線距離CMBYN的夏天已經過去十五年,Elio整個心理狀態呈現出非常大的改變,就好像他心裡那個小鹿亂撞又敏感多思的少年沉睡了,變成一個大多數時候寧願默默觀察不開口說話的冷淡男子。甚至與第一章中他父親的狀態形成奇異的對比,他比父親更沉鬱。而麥可則是一個更憂鬱、更悲觀,但同時非常溫暖體貼的男人。閱讀時我的腦海裡偶爾會冒出科林·費斯或是艾德裡安·布洛迪的臉。

麥可覺得他在鄉下的房子像是柯羅的畫。但其實他本人也像是柯羅的畫,他與Elio的關係也像是柯羅的畫。不同於CMBYN中我們賞析過的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派畫作,柯羅是現實主義的畫家,他的風景畫總是低飽和度的灰色調,看起來像是有濃霧永遠散不開,但他善用羽毛畫法,讓灰色顯得輕盈,甚至泛著銀色的光。

柯羅畫作 Ville d』Avray

麥可就是這樣的人,他不覺得自己會是Elio最愛的人,但他仍然全心全意地珍惜Elio。在柯羅的畫裡,總是於大片的灰色中點綴一抹紅色,那一點紅色就像是麥可因Elio而點亮的一小段人生。

是麥可的溫柔打開了Elio給自己設下的牢籠,讓他重新找回了愛的能力。Elio在失去Oliver之後仿佛就失去了靈魂,直到十五年後才被治癒,再一次聞見空氣、草木、光線、夏日鮮花的香氣。那一刻他才發現,這麼多年來自己活得像個囚犯,而囚牢就是他自己,囚犯也只有他自己。

看到這裡我忽然想起《再見二丁目》的一句歌詞: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

Elio在失去Oliver之後的心境,就如銀灰色的村莊,也如這首歌裡描繪的那般蕭瑟悲涼。

Elio

除此之外,我還非常喜歡麥可父親的那段故事,讀那段的時候甚至有種讀《達文西密碼》的感覺,既趣味十足,又充滿浪漫,麥可父親死前留下一份樂譜,而Elio解讀出那份樂譜裡藏滿了隱秘的密碼,就像是另一首《降B大調隨想曲》,另一對Elio和Oliver,並且這個故事發生在奧斯維辛集中營。

這也許是整本小說我最喜歡的故事,我會希望電影把裡昂那段稍微帶出來,這會增加時間的層次和故事的厚度。

No.3 降B大調隨想曲

沒錯,又是它。還記得第一部中,Elio為Oliver演奏不同風格的鋼琴,並且一遍遍加入華彩樂章,把愛意和不舍如密碼般編進了音符裡。而這首隨想曲,又一次在小說中出現了,這一次我們發現,它不僅僅是Elio送給Oliver的密碼,它已經成為了Oliver召回過往的密匙。

在一個普通的派對上,一位男士忽然彈起這首曲子,Oliver的人生都改變了,他又回到了義大利海邊那個陽光穿透的客廳,聽見一個少年為他彈琴。

他這樣說:

每當我喝了點酒時,我總能聽見鋼琴的聲音劈開汪洋大海,穿越經年累月的時光,帶我來到一架古老的施坦威鋼琴前,有人在彈琴,就像今晚來自巴赫的精神召喚,在這如不毛之地的客廳裡盤桓,提醒我:我們一如從前,我們從未改變。

CMBYN的夏天,在第一部已經寫盡了,而對這個故事最好的處理,不是無止境地贅述激情,而是給它以時間的沉澱。所以《Find Me》的時間跨度拉得很長,十五年,二十年,不斷走遠的時間反而像是不斷召喚你折返的路途,在路途的最終,找到最初的那個人,找到最初的那個自己。

這就是這部小說的組織脈絡,它並不是拼湊篇幅的幾個獨立故事,而是一條不斷呼喚你,呼喚自己,找尋我,找到我的旅程,跳過任何一段人生,都無法成為最後的樣子。

對電影的預測

看完小說,我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一部粉絲向的小說,也壓根沒有為續集電影考慮,所以我猜測電影應該跟小說會有很大的差別。疫情前聽說瓜導已經準備洽談自己很喜歡的一位編劇,既然加了新的編劇,可以猜測電影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改編,塞繆爾的故事應該會很大限度地壓縮,甚至砍掉,因為電影裡看起來塞繆爾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比小說裡的感覺親密很多,這也是看電影時讓我比較意外的。Elio和Oliver的篇幅肯定要進行大量的補充,也許會把第一部後面1/3的情節也拍進去。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瓜導剛公布要拍續集時,說的故事背景其實是80年代末的同志社群愛滋狂潮,但是《Find Me》小說出來我發現裡面根本一點都沒有涉及到這些,倒是在猶太人主題上繼續深化。所以瓜導是會堅持拍愛滋背景,還是遵從小說拍反猶主義呢?這個無從預測。其實我個人比較期待看到後者,特別是在當下全球保守勢力抬頭,種族歧視重新回到公眾視野,人們發現那些舊時代的陰影原來從未離這個世界遠去,這時候重提反猶背景或許能引發新一代的思考。

不管怎麼說,我會像期待第一部一樣期待第二部,並且不會根據小說來預判電影的面貌,因為在我眼裡它們都是獨立的作品。

我發現一個現象,不知道有沒有人也發現了,就是我們很多人對CMBYN過於珍視而產生了一種執念,總是想找它的代餐。出了個《燃燒女子的肖像》,就期待它會不會是女版CMBYN,歐容出了個《85年盛夏》,又想這會不會是歐容版CMBYN,這下來了個CMBYN續集,那更要求它要完美復刻CMBYN。其實這樣的期待是一種偏離,它會遮住你的眼睛讓你看不見另一種風景,我們回頭看那些超越前作的續集,比如《終結者2》《美國隊長2》,他們一定程度上都是不拘泥於前作,敢於把人物放到新的故事和元素中而取得成功的。每個作品都是獨立的作品,沒有誰會成為誰的代餐。CMBYN也只有一個。

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們才能打開自己,感受更多。

《Find Me》小說封面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Find Me》這本小說的觀感評價以及電影預測。總結一下,這首先不是一部粉絲向作品,也不是一部續集電影劇本,電影的故事也許會與小說有很大差別。也許相比起來我更喜歡第一部,但這一部也絕沒有爛到要拿去燒掉,只是大家抱了不同的目的去閱讀,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秋天閱讀的小說,它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11月。我也很慶幸自己總在最合適的季節進入CMBYN的世界,我看第一部小說是在夏天,看電影是在聖誕節前兩個禮拜,看《Find Me》是在秋天。感謝這些文字與影像,我想我會一直喜歡CMBYN構築的世界。


【本文原創,所有文字內容禁搬運、洗稿或挪用視頻解說】

相關焦點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令人驚豔的鋼琴獨奏到底出自何方?
    大熱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以唯美的影像呈現了一場夏日愛戀,給中外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跟我走到半途,然後倚著木窗框聽了一陣兒。「你改了。這不是同一首。你做了什麼?」「我只是用李斯特的即興風格來彈。」「再彈一次就是了,拜託!」我喜歡他假裝惱怒的樣子,所以我又重新開始彈這首曲子。過了一會兒。
  • 《夏日終曲》: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改編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暗戀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感情,不會有誤會,出軌,我只管小心翼翼的守護好這份美好就可,不必擔心以後。這個故事的結局的時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也是愛情真正升華的部分,即便是在諸多不可奈何的條件下,埃利奧還是保持著自己最初那顆為愛人跳動的心,他記得點點滴滴,也渴望對方記得,他將自己的性伴侶分為兩種,我想也是將他的人生分為了兩種:一種是遇見奧利弗之前,一種是遇見奧利弗之後。
  • 電影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真愛不問彎or直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該片改編自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4歲的美國博士生奧利弗在義大利結識了17歲的少年艾利歐,兩人從而發展出一段曖昧關係的故事。初看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時,感覺講的是一個沒頭沒尾的故事。當然,其實是有的。開頭是埃利奧在樓上看著奧利弗乘坐計程車到來,拎著行李箱和教授夫婦相擁。
  • 豆瓣8.9《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勇敢去愛,哪怕受傷
    無論我怎樣去尋找一個最貼切的形容,卻不如,在某年某月,一個炎熱夏天裡,義大利北部小鎮,少年的那一句:「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我也將以我的名字呼喚你。」《夏日終曲(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安德烈•艾希蒙創作的長篇小說,描繪了80年代的義大利,兩個偶然相識的年輕男子之間濃烈卻又克制的愛戀
  • 《一百條裙子》:從三個角度解讀這部兒童小說的敘事特色
    請告訴女孩子們,她們可以保留我的那些圖畫,因為我又有了一百條新裙子,全都掛在我家新房子中的衣櫃裡。——埃莉諾·埃斯特斯。埃莉諾·埃斯特斯是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她創作的人物帶有勇敢獨立、追求自由的鮮明個性,十分貼近生活,深受兒童讀者喜愛。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不要急著忘卻傷痛,也別否認帶給你的快樂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是一部義大利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17年上映,一舉拿下豆瓣8.9高分,備受讚譽。被英國《帝國》雜誌評選為2017年度十佳影片,獲得27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等多項獎項。 影片講述了17歲的義大利少年艾裡奧和比自己大6歲來義大利遊學的美國少年奧利弗之間的美好感情,兩個人經歷了開始的劍拔弩張,到後來的慢慢試探,最終挑明心意陷入熱戀。雖然最後終究是分開不能在一起。
  • 當你呼喚我時
    咪咪咪咪初來家裡十分怕人,終日躲在各種隱秘的角落裡。一日我正在廚房做飯,不到三歲的妞妞和爸爸哥哥在樓上玩。突然聽見妞妞哭起來。我忙擦手要去查看,卻見咪咪匆匆從地下室的樓梯跑上來,嘴裡「喵喵」地叫著,一路急急地拾階而上,朝樓上跑去。我跟在它後面,一路跑到妞妞玩的房間。咪咪站在大哭的妞妞面前,仰臉看著妞妞,大聲喵著。小小人突然看見咪咪,瞬間忘了繼續哭。
  • 關於《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或許是我們太過「解讀」了
    要說當下哪一部電視劇最為火爆,那就非「隱秘的角落」莫屬了,自播出以來口碑和收視率都獲得了雙豐收,在豆瓣上甚至拿到了9.0的高分,可以說是近段時間最出色的國產劇了。劇情是根據紫金陳小說《壞小孩》改編,這部劇播出之後在網絡上掀起了巨大的討論,熱度可謂是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小編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關於這部劇很多人都過於「解讀」了。
  • 《隱秘的角落》與原著之間,你不知道的那些劇情差
    最近《隱秘的角落》這匹國產黑馬,可以說是大火了一把。所有社交媒體到處是它的影子,而它的評分也是高得嚇人,直接衝上了9.0。《隱秘的角落》改編自懸疑推理的小說《壞小孩》,作者紫金陳,為了能夠順利播出,《隱秘的角落》相較於原著也做了很多的改動。
  • 從《沉默的真相》解讀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告訴你什麼才是牛人?
    之後,他和他的小說也立刻被讀者「認識」。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去讀《長夜難明》和《壞小孩》的。我讀的推理小說並不多,卻認同《長夜難明》是紫金陳「最精彩的一部推理小說」的說法。讀完此篇,不禁掩卷,它的精彩之處在哪裡呢?
  • 《隱秘的角落》,三位親屬接連發生意外,為何張東升卻不被調查?
    《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的嶽父、嶽母、妻子三位親屬,在短時期內接連發生意外去世王景春飾演的老警察陳冠聲,在原著小說中是不存在的人物。況且稍有不慎,就會像《少年的你》那樣,變成了東野圭吾和湊佳苗合體一般的融梗大作。
  • 深度解讀分析《隱秘的角落》帶你看懂每個細節,人性善惡一念之間
    帶你父母爬山,換你藥的那種!朱朝陽時間管理大師成為全民熟稔的「網絡梗」看了秦昊的《隱秘的角落》後,我果斷地拒絕了所有爬山請求。在導演辛爽接受採訪說,片頭靈感來源於《魔方大廈》「我小時候看故事會,看鄭淵潔的東西,看《魔方大廈》,很多東西說不出來它的具體情節,但你能記得它的感受,這些感受我都融入到了片頭中」
  • 《鬼吹燈》中雮塵珠在獻王墓的線索,真的是通過龍骨天書獲得嗎?
    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小說《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根本就沒有李淳風刻龍骨天書,隱藏雮塵珠下落,並將另一塊龍骨帶入自己墓中,而且龍嶺地下內藏眢就是李淳風墓穴一事。雮塵珠在獻王墓的線索雖是從孫教授而來,但不是在龍骨上解讀出來的。網劇中對孫教授解讀雮塵珠下落線索一事的展現,比不上小說中的精巧,讓本就腹黑的孫教授這號人物之形象無形中減弱了不少。
  • 《頭號玩家2》新書海外出版,還會被拍成電影續集嗎?
    2018年3月,史蒂文·史匹柏用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頭號玩家》內的高達、金剛、忍者神龜……把無數人帶回了童年,引發無限好評。現在,原著作者Ernest Cline準備推出續作了。在2011年距離科幻小說《頭號玩家》大熱之後,作者Ernest Cline的準備在下月11月24日發布該書的續集。多年來,這部令人期待的續集的相關細節都無人透露,但現在,我們終於知道了該書的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其中就包括部分故事情節。根據《頭號玩家2》出版方放出的描述,以及其它網絡上的一些消息,我們整理出了以下關於這本書一些消息。
  • 從《壞小孩》到好小孩,再到《隱秘的角落》,預示了結局要看什麼
    懸疑高分網劇《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孩子》,據悉甲方曾找過紫金陳,說《壞孩子》的名字不適合當劇名,所以紫金陳給甲方取了一個名字「好孩子」,後來沒有再聯繫紫金陳而取了現在的名字《隱秘的角落》。
  • 明玉、明成、明哲三兄妹何去何從,你支持《都挺好》拍續集麼?
    大家隨著劇情推進而心情起伏,為「蘇家三男」各式各樣的病氣憤不已。​而姚晨在微博所發的:「值得安慰的是,這個故事結束了,我們還會有下一個」,更是令人浮想連翩,莫非這是要拍續集的節奏麼​有網友在《都挺好》拍攝地蘇州同德裡遇到電視劇劇組;劇中主演們紛紛曬出合照,也被解讀為
  • 隱秘的角落 大結局:三個細節解讀,朱朝陽的未來就是張東升
    01最近有部燒腦劇《隱秘的角落》火了,是秦昊主演的十集電視劇,改編自小說《壞小孩》,看似童話般的結局,其實暗藏玄機。故事講述的是抑鬱八年的張東升,因為妻子出軌要離婚,老丈人丈母娘嫌棄他,從而殺死了妻子和她父母。
  • 真相,往往藏在陽光照不到的「隱秘的角落」
    還是小說時間更可控~看完小說,我又一口氣看了劇版,順便也把其他兩部也都刷了,嗯!不管是朝陽還是東升,這兩個嚮往著光明和希望的名字,在外人看來,他們倆是成績超群的優秀學生和名牌大學畢業生,誰能想到自帶「優秀」標籤的人,居然黑化得這麼徹底。
  • 書荒推薦,三本經典的恐怖小說,請穿紙尿褲觀看
    大家好,我是似流水。本次給大家推薦三本目前很火的恐怖小說,看小說前請認真考慮一下流水的以下三個建議:1.未滿十八歲的小朋友請在父母的陪同下觀看,並穿好紙尿褲;2.半夜十二點過後請不要熄燈觀看,並準備好礦泉水瓶;3.女生觀看請給手機多加幾個手機殼,畢竟手機是無辜的。各位想好了就可以看看小說了。
  • 《隱秘的角落》:周春紅,愛孩子是對的,但請別丟了自己
    文/翻滾吧小七「我這麼多年辛辛苦苦把你帶大,你爸只是帶你遊了幾次泳,你就胳膊肘往外拐?」《隱秘的角落》中,單身母親周春紅這樣大聲地質問兒子。據說,在原著小說《壞小孩》中,朱朝陽母親這個角色並不算豐滿,但劉琳老師顯然對這個人物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在很多地方都做了非常到位的細節處理。比如:周春紅逼兒子喝牛奶那段,被網友評論「真實到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