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附近有一位孤獨的駝背老人在撿破爛,便想起數年前,在一個靠近珠江邊的一個小村子裡,經常看到一位60多歲靠揀破爛為生的老頭,赤腳、彎腰馱背,骨瘦如柴,衣衫不整,塵土滿身,起居行走於路邊。開始還見他勉強能擔些行李,後來只能背點東西,再後來只能用雙手提些東西。
那時有一段時間很久沒有看到駝背老人了,很是擔心老人的健康問題。每次看到他就有一種親切夾著心酸的同情感,他讓我經常想起去世多年的駝背爺爺,爺爺是位勤勞善良的農民,因為幹農活勞累過度,腰背一天比一天駝,直到彎成了弓形,被村裡人稱為鐵人,最終還是因為積勞成疾而離開了人世,享年才69歲。
記得有一天去買報紙,聽一個當地賣報紙的講:駝背老頭年輕時是這個村的隊長,大學畢業後來村裡支援生產,家有住房,還有一位老母親。老頭文革時期因為正直善良和忠誠反而遭到批鬥,精神受刺激,思想就定格在了那個年代,成了當地的怪人,被人看成瘋子或精神病。老人雖然精神失常,但他頭腦清晰,一點都不糊塗,不打人、罵人,不要別人的東西和錢,買東西一分錢都不少人家,堅持不偷不搶,不拿別人一針一線;堅持自食其力,自己有房屋不住也不賣,說是國家的,過著流浪的日子。
也許正是這種淳樸的社會主義思想和信念,支撐著他生活的動力,尋找著自己心中的夢想吧。有時看到他艱難的步行,甚至無法抬頭看見前進的方向;有時看到他坐在路邊休息。我心裡在想:真是一位神奇的老人啊!最後一次看見他,是有一年的年底,走路比以前更慢了,腰背駝得也更厲害了。
有一次吃了晚飯去街邊散步,又看到了那位老人,心裡特別高興,老人依然健在,他頭髮已經全白了,緩慢的行走於街邊路口,當他坐下來休息時,才能看到他抬頭,雖然很瘦,但依然精神,我走上前去和他聊天,問:老人家,你怎不去敬老院?他說:這是農村,是生產隊,沒有敬老院。我又問他:老家是哪裡的?他說是增城的,大學畢業後,來這裡大煉鋼鐵,支援生產,是這個生產隊的隊長。我又問他:晚上住哪兒,怎樣吃飯?他說就睡路邊,吃飯就去市場買炒河粉,有時買點水果吃。看來老人真的不糊塗,只是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當我拿出錢給他時,他竟然真的不要!還說自己有錢花,並且很有禮貌的對我連說謝謝。
我想如果他不是精神受到刺激,也許現在已經做了高官,而且絕對是清官,就算不做官,也該是妻兒滿堂,在家安度晚年了吧。
人生總是充滿了曲折和坎坷,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屬於自己的追求和夢想,駝背老人雖然精神失常,尚且知道自立自強。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就更應該奮發圖強,珍惜過去和現在,為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馬路邊孤獨的駝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