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芳華

2020-08-26 是該是滴

無論是看書還是聽別人講述,我都無法理解電影《芳華》裡的「觸摸事件」,黃軒所飾演的劉峰喜歡文工團裡一個叫林丁丁的姑娘,在一次衝動告白後,劉峰嘗試擁抱了林丁丁,卻不幸被路過的戰友撞見。戰友撞到後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好哇,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蝕我們的活雷鋒。」

林丁丁怕事情傳出去,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於是向組織告發,劉峰主動強行觸摸她。而這次的「觸摸事件」,成了劉峰人生的分水嶺,之後的他下放、參戰、殘疾,不復文工團裡光芒萬丈的模樣。

劉峰,我將其定義為一個好人,因為他:

做夢都想去上的大學,別人更需要,他便拱手相讓;戰友拜託他帶回去修理的手錶,由於太過名貴沒人敢修,他便自己研究後修好了;戰友結婚,為了替他省錢,自己買材料親手做了兩個沙發;南方的女戰友,不喜歡吃餃子,他就煮掛麵給她吃;食堂裡煮破皮的餃子總是他打來吃…就連豬跑了,也第一時間找他來幫忙。

每個人都愛劉峰,可惜卻沒人喜歡他。正如馬男波傑克所說:直到有一天,你看看自己的周圍,發現大家都愛你,但沒人喜歡你,那將是最孤單的感覺。大家愛你,大概是出自對某種身份的認同,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到了維護,那並不是出自內心的喜歡。

我想沒人喜歡的劉峰,他的孤獨是蝕骨的。其他人愛的是那個沒有缺點、沒有死角、甚至有點虛假的你,卻不喜歡偶爾有點小確喪、有七情六慾,甚至稍顯放肆的你。仿佛,太過好的人不配擁有青春。

我們做一個好的人不是為了要回報,只是為了成為更自由的人,而不是身受枷鎖。歲月漫漫,剎那芳華,特殊的年代裡,劉峰這樣一個好的人,只剩下卑微地喘息。

很久之前,某天晚上臨睡前刷著手機,卻被推送的信息嚇懵了:鍾鉉自殺。之後很奇怪地肚子開始疼,不知道折騰到什麼時候才睡著。早上醒來打開手機之後就是熱搜微博的各種新聞,依舊懵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只是僥倖地覺得韓國同名的人也不少,真是太讓人混淆了,然而並不是。

因為沒有達到周圍人的期待值,想做的更好,但是能力好像不足,感覺隨著年紀增大,會一直往後拖,感到很辛苦。」從張國榮、喬任梁…到鍾鉉,一個個被抑鬱症打敗的藝人,讓人不禁感慨演藝圈職業的艱辛。

他們就是一個個現實中的「劉峰」,周圍的人們總是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判斷,似乎如果你是好的人,就會不允許出現小缺點、小失誤、甚至小小的放肆,想把真正的自我展示的時候,卻隨著嘈雜的聲音失去了呈現的欲心。後來有了這個不可能的判斷,想著讓人們理解,但大家似乎對真正的你是什麼樣的人並不關心。

鍾鉉的那句「好像沒有幾個人想去了解我真正的樣子」,真的有被痛到。

選擇做一個好的人,是對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和自由的禮貌回應,並不是只展現出鮮亮的一面、被眾人奉若神明,但漸漸地周圍的目光卻只容許你變得更好才對,被無力地捲入到漩渦當中。

一生太長了,我們也會坐錯車、愛錯人,錯信一些謊言、辜負一些善良,謹小慎微地生活,去承擔一個「好」字,太沒勁了。

你的美好,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不是為了成為眾人愛著的你的模樣。有人愛著想像中的你,用充滿欣賞和敬仰的眼光,那就由他去好了,別人小小的讚許也許更能激勵著前進。而真正讓我們紮根的力量,是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仍被人理解著、喜歡著,不是嘛。

《芳華》最後這樣說劉峰:之後的他,看起來那麼知足,那麼冷靜。文工團裡他被所有人遙遠地愛著,而在他殘疾蒼茫的餘生裡,被何小萍溫柔地喜歡著。

相關焦點

  • 戒毒故事|一樹花開 剎那芳華
    一樹花開 剎那芳華
  • 影評《芳華》:抱歉,我無法讚美《芳華》
    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芳華》電影開場劉峰與何小萍的一段對話,就將從五十年代到文革時期大搞出身論的狀態直接傳遞了出來
  • 《芳華》原著:這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霸凌、性侵、欺騙、玩弄
    1不是所有孩子都擁有芳華看到一篇關於霸凌的文章後,再刷《芳華》時才發現,芳華是所有人的芳華,十五六歲的年紀,年輕、青春勃發,那是他們最美的芳華。可是何小曼(電影中何小萍在原著中叫何小曼)沒有芳華,即便最美的年華她也是苦不堪言的。
  • 《芳華》——一代人的記憶
    「不由暗自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的改變和難掩的失落」電影《芳華》是由馮小剛導演,改編自嚴毅苓同名小說,演員黃軒、苗苗主演。影片以上個世紀七十、八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故的人生命運。影片的開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穿著墨綠色雨衣的張國立手持刷子正堅強而有力的塗繪著「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幾個大字。影片的第一幕就深深的震撼了我,這得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才能孕育出這樣一個敢於回望過去的作品啊!
  • 讀嚴歌苓的小說《芳華》,感受青春歲月的洗禮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芳華》,作者嚴歌苓。在這兒有必要介紹一下作者。嚴歌苓,1958年11月16日出生於上海,美籍華人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作品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常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
  • 從《小花》到《芳華》從《剪梅》到《夏洛特的煩惱》想到的
    凡是經典的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從《小花》與《芳華》,再從《一剪梅》到《夏洛特的煩惱》,最相通相似的地方,無疑就是老歌的運用了。八十年代的電影《小花》代表了一代人的記憶。這部根據小說《桐柏英雄》(作者前涉)改編的電影,講述了1930年桐柏山區一戶趙姓貧苦人家賣掉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又收養了一個紅軍後代的故事。雖然環境艱苦,紅軍留下的女嬰在養父母和兄長的關愛下,還是健康地長大了。
  • 《芳華》:以青春的名目,行傷害之實,本身可以抵消多少罪孽?
    《芳華》劇照-林丁丁在封閉的舞美空間裡,劉峰向林丁丁表白《芳華》劇照林丁丁的兩個追求者《芳華》劇照一個做盡好事的人《芳華》劇照劉峰被下放。我們看到電影《芳華》裡面寧靜唯美的畫面之後也沒辦法掩飾戰爭的殘酷,來源正是嚴歌苓的那段經歷。
  • 青春易逝 芳華永存
    很早就聽說嚴歌苓的小說《芳華》被馮小剛拍成電影即將上映,雖然電影被一再推遲上映,但是在它上映的第一天,我就想去一睹它的芳容,可是昨天實在太忙了,今天早上我買了第一場的電影票,雖然開場遲到了幾分鐘,但是並不影響我看它時的動容和淚流滿面。
  • 《芳華》已落幕,劇情卻還在上演
    山么  電影《芳華》上映,多少人觀影時淚灑當場。許多人事後談論起來,還有難忍之態。觸動人最柔軟的部分的,還是男女主人公所受的委屈。那是一種讓人壓抑的委屈,是好人沒有好報的委屈,是生存環境裡無處不在的某些人對弱者的霸凌與蔑視。而我們每個人都處於這樣的環境,是環境裡的一分子,有時候甚至就是那樣的弱者,遭受各種不該承受的苦難,卻無力改變,這也是人生的無奈之處。
  • 《芳華》殘忍現實的階級不曾有過逾越
    看完《芳華》,心裡有些沉重,但也有某些輕鬆,因為正如我想的那樣不曾有反轉,我猜到了嚴歌苓要寫的結局,心理早早做了準備。它以一群人的芳華展現了一個時代年輕人的人生百態和情感文化 電影《芳華》講的是一群溫室中的部隊文工團女兵和男兵的故事
  • 《尋夢環遊記》重新定義了死亡,《芳華》重新定義了善良
    ——《芳華》這部電影看名字我是怎麼也提不起興趣去看,畢竟寶寶我還處於芳華時故事發生於1970年代西南某軍區的文工團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初來乍到的何小萍,以及「活雷鋒」劉峰,但有人講實際上是三個主人翁,另外一個是故事的講述者蕭蕙子(這實際上便是《芳華
  • 書評 | 煤礦中的「芳華」
    煤礦中的「芳華」 ——讀劉慶邦新作《女工繪》有感 正是收看作家出版社的直播才知曉這本書,正因為是同齡人寫的同年代事情,勾起了我閱讀的興趣。當我合上書最後一頁,突然想起了馮小剛拍攝的《芳華》。另外還有工種的差異、地域的差異、性別的差異、身體狀況的差異、情商的差異、文化水平的差異,甚至文藝天賦的差異,正是通過這些「差異」,劉老師通過礦區宣傳隊這個平臺,把一群正值芳華的女孩子一個個惟妙惟肖地塑造出來,讓人讀後難忘。華春堂給男一號魏正方疊被、主動接近「走資派」子女周子敏,是情節上的兩處細節,被劉老師出人意外地細膩地設計並展示出來。
  • 《芳華》表達的是特殊時代的美好?那是因為你沒有看小說
    《芳華》這部作品是嚴歌苓原著、嚴歌苓編劇經過馮小剛導演最後出現的一部作品,汐姐在看完電影之後,總覺得內容不夠深刻,但看完小說,讀了劇本,卻發現這小說劇本影視之間,差別不是一點。從小說到劇本的改編上,《芳華》已經進行了一次很大的改變,在《芳華》這本小說出版到海外的時候,它的名字翻譯回來其實是觸碰的意思,所以不管是寫小說還是寫劇本,嚴歌苓將劉峰對林丁丁出於愛意的觸碰和劉峰對何小萍出於關心的觸碰。所以在嚴歌苓的事業之中,《芳華》是對青春的一段歌頌以及對於殘酷的過去的一點反思。但在馮小剛導演的再次創作之中,芳華是對於青春的一代回憶。
  • 再看《芳華》,告訴我們的3個人生建議
    2017年,馮小剛根據嚴歌苓小說改編的電影《芳華》登上了全國及北美地區的大熒幕,並且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影片以1970年~1980年為時代背景,在充滿激情和理想的部隊文工團裡,一群正值芳華年齡的少年,在現實與夢想中激蕩、追逐,在愛情的萌發和命運的變數中慢慢成長。
  • 芳華:「活雷鋒」終究被拋棄在角落裡?黃軒是怎樣演活了劉峰?
    電影《芳華》中有這樣一個角色,小說中這樣描述他:這是嚴歌苓所寫的《芳華》中對於劉峰的外貌描寫。而他對於角色的詮釋也在《芳華》上映後令無數觀眾久久無法忘懷。
  • 《芳華》:一部生命與青春之歌!
    《芳華》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的,而且裡面有些人物故事都是作者曾經經歷過的。如劉峰愛慕表白林丁丁時被眾人發現後,受到上級批評處罰,文工團的穗子去當戰地記者,何小萍從戰地回來後變得精神異常……這些不同人物身上竟然都有作者的經歷和影子。
  • 重看《芳華》有感: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幸福
    最近重看了《芳華落腳到《芳華》男主劉峰,無疑他是幸運的。歌德曾說:「眾生,無論富貴還是貧賤,都要承認:人所能獲得的最大的幸運,唯有自身的個性。」劉峰的幸運就在於他擁有與生俱來的感受幸福的道德個性。他不用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宗教的約束,是先天的。
  • 不是所有的年華都稱得上《芳華》
    就如嚴歌苓《芳華》中那個苦苦掙扎的何小萍。 何小萍是一個不被命運之神善待的姑娘,父親對於她來說,更多的像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幻影,因為被勞動改造,父親的形象只存在於四歲之前的記憶,母親改嫁,命運的造作讓母愛也變得支離破碎,以至於被母親抱著睡一覺,都成為一個發燒女孩的最大的奢望。 進入文工團的何小萍,單純的以為,進入了軍隊,就沒有人欺負她了。
  • 嚴歌苓《芳華》:為什麼劉峰沒有接受何小曼的愛情?
    文\一藻小說《芳華小說《芳華》中的劉峰就是一個例子。在部隊文工團,劉峰是一個另類,因為他太好了。他的所作所為就是另一個「雷鋒」,所以戰友們給他起外號叫「雷又鋒」。在部隊裡,劉峰默默做著一切平凡的事情。02 一個自卑的人在《芳華
  • 《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有我母親的《芳華》
    1950到1960年之間,母親還不到30歲,她用自己的芳華,參與到這場無與倫比的最偉大國家的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當中去。雖然在歷史的潮流中,我的母親是那麼的渺小,但我從母親的那些舊照片中,已經看出,母親在盡情盡力儘量的在發揮著自己的青春熱情。她熱愛自己的正在建設的國家,熱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她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活出了自己璀璨熱烈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