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有武藝嗎?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2020-05-21 路之意

宋江有武藝嗎?這個問題難以確切回答。

梁山好漢象關勝、林衝、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將,花榮、徐寧、楊志等馬軍八虎騎,魯智深、武松、李逵等步軍頭領,阮氏三雄等水軍頭領,都是武藝高強者;像軍師吳用、聖手書生蕭讓、獸醫皇甫端、神醫安道全等少數頭領是沒有什麼武技的。

宋江呢?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宋江有武藝嗎?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你說宋江沒有武藝吧?不見得!

書中點明說:宋江「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又講「原來宋江是個好漢,只愛學使槍棒」。宋江在向武松介紹孔明兄弟時,亦自詡地說:「因他兩個好習槍棒,卻是我點撥他些個,以此叫我做師父。」點撥者,乃是點破秘訣指教要領之謂也。沒有兩下子,何能點撥別人呢?看來宋江是個收了徒弟的武技師父了。

再如,歐鵬在同一丈青搏鬥時,宋江看歐鵬「使得好一條鐵槍」,便「暗暗的喝彩」。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宋江專注觀賞和情不自禁喝彩的神態看,他儼然又是個武技行家裡手。

宋江有武藝嗎?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如此說來,宋江肯定有真武藝了?也不像。

他在擁舉盧俊義坐第一把交椅時,自稱「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這自然有「自謙」的因素,但純粹看作「虛詞」,也不確。比方說他在潯陽江遇險時,完完全全聽從個艄公​的擺布、甘心由人宰割處置。艄公​要他死,他只是苦苦求饒,最後竟同兩個公人抱做一塊,要跳江自盡。那可憐相、那窩囊勁,同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婦沒有兩樣。值得注意的是,此刻的宋江並不帶枷鎖,還有兩個公人,也不曉得艄公​有什麼厲害之處,就在這種情況下竟然甘心自盡!如果他真有點武藝,不至於此吧。

宋江有武藝嗎?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再舉一例:「宋江殺了閻婆惜後,匆忙出逃,不料在縣衙門前被閻婆扭住了,此刻閻婆並無得到任何人幫忙,宋江竟走不脫,最後由於唐牛兒解圍,「那婆子昏撒了,只得放手。宋江得脫,往鬧裡一直走了。」這就怪了,這個閻婆不是「母大蟲」,也非「母夜叉」,只不過是弱小老太婆,宋江怎麼不能走脫?這怎麼會使人相信宋江有武藝呢?

問題正是這樣: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接著,就發生一個問題:在那個以冷兵器為主、火器為輔的時代,在刀光劍影的戎馬倥傯中,作為闖蕩江湖的人,一個統率千軍萬馬的軍事首領,是不可不遇到諸如打架、械鬥、陣前交鋒、兵刃相見的情形的,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又該怎辦?《水滸》並沒有完全迴避此種情況;當寫到此種情況時,作者是採取了姑且名之為「躲閃術」的藝術處理手法。

人們都知道,宋江過的是戎馬生涯,率兵攻城略地、劫富濟貧乃是家常便飯。可是,我們難得見他真的同人正面交鋒。唯有一次,是殺閻婆惜,那真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可惜,這談不到格鬥,他殺的只是一個煙花弱女子,宋江沒有遇到任何反抗,像殺雞一樣一刀子便解決了問題。

宋江有武藝嗎?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宋江遇到打架的事嗎?

有的。第三十七回,宋江在揭陽鎮因資助個耍槍賣藥的,遭到了揭陽一霸穆弘的一陣辱罵,宋江怒火頓起便要同穆弘「放對」——看架勢似乎要幹一場了。然而,作者偏不讓宋江現出武藝真面目,筆鋒一轉,「閃」開去了:「只見那個使槍棒的教頭從人背後趕將來,一隻手揪住那大漢頭巾,一隻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漢肋骨上只一兜,踉蹌交,顛翻在地。」——就這樣,作者讓這個善於摔跤的薛永把應表現宋江武藝的地方「躲閃」開了。

宋江有武藝嗎?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宋江碰到過陣前交鋒的情況嗎?

當然碰到過,不過也是讓作者叉開去了。就說三打祝家莊吧,此戰是「宋江親自要去做先鋒,攻打頭陣。…直殺奔祝家莊來。」當那一丈青女將迎戰上來時,宋江並不親自出馬,而是高喊一聲:「誰敢與他迎敵?」這一喊自然有王英這般將領出陣殺敵了,這是一「躲」;

王英好色致使被活捉。於是祝龍等乘勝掩殺過來「捉宋王」——宋江該舞舞刀槍了吧?用不著!作者立刻安排馬麟、鄧飛前來護駕,這是二「躲」;

宋江戰敗,只好「拍馬望東而走」,而「一丈青正趕上宋江,待要下手」,此刻該讓宋江武技亮個相吧!還是用不著!作者又「命令」李逵從山坡殺奔下來,截住丈青廝殺起來,這是三「躲」,如此等等。總之,作者就是一再採取「躲閃」法,偏不讓宋江真的動刀動槍格鬥起來。

宋江有武藝嗎?似無武藝,又似有武藝

作者為什麼要如此這般處理呢?

我們不妨試作這樣一些「解釋」:也許同作者把握宋江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基調和氣質基調有關。比起武松、楊志等人,宋江當然沒有那般驍勇;比起吳用、安道全等人,宋江要比他們強些,他畢竟能馭馬四處奔突呀。讓宋江動不動就耍槍舞刀、殺人放火,與人開戰似乎有失作為一個「義士」的「體統」、「風度」;把宋江寫成一個不懂武藝的一個體弱的「白面書生」,則又有悖於他作為率兵南徵北戰的軍事首領的身份與經歷;寫成一個善於拳打、功於械鬥的武夫嗎?又同宋江喜歡舞文弄墨、精於吏道的個性氣質,不太協調……如此等等,還不如把宋江的武藝寫成似有似無,閃爍不定的特點更好些,以此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去分析、去回味。

相關焦點

  • 宋江的至親密探,武藝低微排名高,是廢物草包還是深藏不露的天才
    實際上書中並沒有交代宋清是否會武藝,而宋清的武器是「鐵扇」,也是來自童年某卡片的誤導。宋江坐樓殺惜時,跟宋江有舊的鄆城知縣不願深究宋江。但閻婆惜的情人張文遠,有心要給婆娘報仇,便要求知縣派公差到宋家村勾追宋太公和宋江的四弟宋清提審。
  • 職位論武藝不可取
    實際上,八驃中能跟五虎一較長短的,至少有三個,分別是楊志、花榮、張清。"楊志也見呼延灼武藝高強,賣個破綻,撥回馬,跑回本陣。呼延灼也勒轉馬頭,不來追趕。次日,宋江問青州一節,近日勝敗如何。楊志道:「目從孔亮去了,【前後也交鋒三五次,各無輸贏】。如今青州只憑呼延灼一個;若是拿下此人,虛此城子,如湯潑雪」。
  • 武藝高強有什麼用?明末俠客一貧如洗
    武藝高有何用?難道島上有海景房出售?靠大規模打魚船隊盈利?書中沒有交代。 再如武林各大門派,例如令狐衝所在的華山派,還有恆山派,等等,都沒有交代,難道靠弟子們的學費?都無從得知。估計如果金庸把這些俗事寫進去,就會影響小說的浪漫色彩。
  • 《水滸傳》中武藝高強的孫立,為什麼排名那麼靠後?
    曾經有不少人分析過這個問題,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孫立在祝家莊之戰中背叛了師兄欒廷玉,為江湖人士所不齒,所以排名只能靠後——這個觀點有一定合理性,但還是過於簡單。孫立的失勢,和解珍、解寶的上位,經歷了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並不是說孫立背後捅了欒廷玉,他就永遠失去了機會。再確切一點說,宋江給過孫立很多次機會,但孫立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把握住,最終宋江才開始大力扶持解珍、解寶上位。
  • 都是和尚,魯智深和鄧元覺,誰的武藝更高?這事武松很清楚
    這兩個大和尚各為其主,分別效力於宋江和方臘,作為敵對勢力,他們恰好在戰場上有過一次交手,但遺憾的是,兩人並未分出勝負。關於魯智深和鄧元覺的武藝孰高孰低,讀者們各抒己見,多數人力挺魯智深,大概因為魯智深是小說中的正面人物,但如果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來評判,恐怕結果會讓多數讀者失望。
  • 武藝高強的「丑角」,漫談《水滸傳》人物醜郡馬·宣贊
    因對連珠箭贏了番將,郡王愛他武藝,招做女婿。誰想郡主嫌他醜陋,懷恨而亡,因此不得重用,只做得個兵馬保義使。也就是說,宣贊武藝是不錯,郡主應該長相也可以,但郡王愛的是宣贊的武藝,為了讓他給自己服務就為女兒強行選夫。郡主一方面與宣贊沒什麼感情基礎,另一方面宣贊是真的醜,郡主為此懷恨而亡。這女兒死了,當爹的自然懊悔,所以遷怒於宣贊,於是宣贊就一直只是兵馬保義使。
  • 武藝高強卻成為背鍋俠,他才是《水滸傳》中死得最冤的人
    這傢伙本意是把這匹寶馬獻給宋江,好圖個安心入夥,不料路過曾頭市時卻被曾家五虎搶了去獻給師傅史文恭。其實段景住這傢伙是不是真的來給宋江獻馬還真有疑慮,我覺得他是鬥不過曾頭市才這麼忽悠宋江,好讓強大的梁山給他出口被搶馬的惡氣。他殊不知,因為這匹馬,後面發生了一系列慘案。
  • 民間故事:學武藝
    有一個少林寺的和尚對他說:「我在武藝方面,有點小本事,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教你。」李通聽了十分高興,於是將和尚留在家裡,每天好心款待他,自己就專心地學起武來。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三個月過去了,他覺得自己學得還不錯。一天和尚問他:「你學得有點門道吧?」他回答說:「師父教的我全會了。」和尚笑著說:「那我們來試試看。
  • 梁山天暗星,官癮之大讓高俅不齒,武藝之高令林衝讚嘆
    不過在這些人當中,卻有一位官癮十足,甚至不惜行賄,連高俅都對此嗤之以鼻,看不上眼。的文就要介紹一下這位好漢。首先,楊志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有一位原型的。他是北宋時期的一名巨寇,與歷史上宋江的名氣不相上下,在一點在《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料中均有記載,後來歸順了朝廷,在童貫手下效力,還曾參與了平定方臘的戰事。
  • 被林衝棒打的洪教頭武藝如何?其實他還是個高手
    洪教頭果真是武藝平常之輩嗎?像這樣的達官貴人,可能聘請一個泛泛之輩做他的棍棒師父嗎?常理上來說是不大可能的。我們不難想像,在這些窮兇極惡的罪犯中,一定有不少武藝高強之人,可為什麼偏偏是洪教頭當上了柴進的棍棒師父?如果他果真是武藝稀鬆之人,我想棍棒師父這樣的美差是落不到他頭上的。大家可別忘了,武松就曾在柴莊呆過一年多時間,他都沒能當上柴進的槍棒師傅,卻讓洪教頭得了這份美差,再一次說明洪教頭有過人的手段。
  • 同為和尚,魯智深和鄧元覺誰的武藝更高?且看觀戰者武松的反應
    《水滸傳》中有兩個格外引人注目的大和尚,一個是梁山陣營的花和尚魯智深,另一個則是方臘陣營的寶光如來鄧元覺。一直以來,讀者們對這兩個大和尚的武藝高低有著較大的興趣,不禁發問,同為和尚,那麼魯智深和鄧元覺,到底誰的武藝更勝一籌呢?
  • 隋唐中五大為愛臨陣倒戈女將:尚、武、屠、新、樊,個個武藝高強
    隋唐英雄系列小說在塑造眾多鐵骨錚錚、橫槍立馬、建功立業的英雄好漢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眾多貌似天仙、武藝驚人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諸如:樊梨花、屠爐公主、新月娥 、刁月娥、薛金蓮、竇仙童、楊賽花、馬賽飛、黑夫人、白夫人、竇線娘、薛冶兒、東方玉梅、白玉夫人、盛蘭英、飛鏡公主、程鳳、馬金錠等,這些女將當中,有一部分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本來身處反派勢力,卻因為戰場對陣,被正派男將俊俏的容貌所吸引,而選擇臨時起意暗許終身
  • 此人排名第三十五,武藝與豹子頭林衝不相上下,槍挑朱富湯隆
    張叔夜率部圍剿梁山時,王進被推薦至軍前效力,曾在二關之戰中與梁山五虎將之一豹子頭林衝有過一番精彩的較量。兩人在陣前槍矛並舉、各顯神通,大戰了兩百多個回合未分勝負。隨後,王進將林衝罵得詞窮理盡、羞憤難當,當場昏厥不醒,回寨後一命嗚呼。
  • 三國演義,細節描寫,提現趙雲的武藝,高出馬超一大截!
    看三國演義,有些人總是認為馬超的武藝高於趙雲,理由是馬超殺得曹操割須棄袍、曹操說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鬥張飛、鬥許褚、二十合打敗張郃、孔明說鬥馬超,須關、張二將等等,期以說明,馬超的武藝高於趙雲更有目光神射,超不敢動的情節,馬超內心有懼怕、忌憚許褚的念頭。
  • 別鬧了,此二人的武藝絲毫不在他之下
    《水滸傳》中武功高手眾多,梁山陣營有盧俊義、林衝、魯智深等,方臘陣營有石寶、鄧元覺、王寅等,王慶陣營有杜壆、酆泰等,還有其他陣營,我們不一一列舉。而小說中公認的第一武功高手非玉麒麟盧俊義莫屬,僅憑其鏖戰「四耶律」一戰,就能讓其他高手望塵莫及。
  • 為啥李雲龍敢與「武藝精湛」魏和尚比武?誰都不知道他還有一絕招
    我們都知道,在李雲龍的手下有許多武藝高超的人,比如張大彪、魏和尚、段鵬等人,其實李雲龍自己也不含糊,要不然他也不敢與「武藝精湛」魏和尚比武?其實他還有一個絕招!在電視劇《亮劍》中,我們一共看到李雲龍有兩個比武的情景,一是與自己的營長
  • 蝸牛講民間故事:生存之道「學武藝不在多,在於精」
    蝸牛講民間故事: 生存之道「學武藝不在多,在於精」提起少林拳,沒有人不佩服,那可是用硬功夫練出來的。從前,有一個小夥子,來到少林寺拜師學藝。才來沒幾天,師傅就派他先幹點雜活。他看見別人都在練功,自己沒事幹,就著急了。他找到師傅說:「師傅,叫我學點啥武藝呢?」師傅想了一下說:「你到茅房練習捏蒼蠅去吧!」小夥子一聽,叫他去捏蒼蠅,心裡很不高興。
  • 傳統民間故事:羅成和秦瓊切磋武藝互發毒誓,竟然一一應驗
    兩人沒事經常在一起切磋武藝,並且相互學習進步,但是彼此之間各留了一招後手,分別是「回馬槍」和「殺手鐧」。 這導致兩人的關係一度出現了裂縫,只不過後來又慢慢和好了。> 秦瓊武藝高強,羅成也很有一套自己的東西。
  • 陸文龍的武藝,能否超過嶽雲?車輪大戰,嶽雲並沒有輸給陸文龍
    陸文龍長大之後,出落的一表人才,而且,小小年紀,武藝高強,與嶽家軍大戰時,秒殺了呼天保和呼天慶,表現非常了得。其中,殺呼天保只用了一合,殺呼天慶,不到十合。這四人當中,每一個人都是頂尖的猛將,每一個都有實力,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拿不下陸文龍,可見,陸文龍的厲害。
  • 二狗復仇記:十八般武藝,該如何選武器?
    總之,在古代行走江湖的路上,誰不想身懷絕技,滿街朋友,雙腳立地,威震江湖嗎?話說在N年前,二狗爺爺,華山論劍時,被崆峒派大弟子元青,三個回合就給斃命了;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二狗他爹,幾十年過去了,連仇人的一根汗毛都摸不到,更別提報仇了,二狗實在看不下,他終日坐在對面的小山丘上,茶不思,飯不食,悶悶不樂,一心想為爺爺報仇他,憑什麼去報仇,打嘴炮嗎?一天,在街上買豬肉時,無意間聽人說這「神秘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