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 南海之濱有一棵枯朽的大樹,樹大到有五百個蝙蝠在樹洞裡穴居都沒有障礙。一天暴風雪肆虐,路過的一隊商人在樹下宿營,烤火取暖。在這隊商人中,有一個商人在午夜時還沒有入睡,在樹下朗誦佛經。悟性極高的蝙蝠們紛紛聽的入迷,竟然沒有注意到,取暖的篝火已經點燃了枯樹。等到發覺的時候,仍然聽佛經入迷,不忍離去,直到所有的蝙蝠被活活燒死。這五百個蝙蝠後來同時投胎成人,長大後離家苦學,都修成正果,成為了羅漢。
其中有一個羅漢一天從羅國雲遊到婆鎮,在婆鎮中看見一個人在門口捶打孩童,於是趕緊阻止,婆羅門問起緣由,羅漢於是向他講起波你尼仙的故事:
古印度因為各個部落民族文化信奉神不同,發展不一,導致了有諸多種類的語言和文字,良莠不齊,且不互通,嚴重影響了文化的總發展和進步步伐。
一個百歲的老人叫波你尼仙,花費了畢生精力精通各個語言和學識。他深知語言不通對民族發展的阻礙,立志改變這種狀態,讓每個民族的人們都能無障礙地享受其它民族最優秀的文化、學習前人最好的方法。於是他專心搜集各種詞語,統一各個語言的優點,去偽存真,寫出來最優秀的一統的語法著作。這個語法著作的設計的先進性勝過前面任何一個民族自己的語法,於是國王下令國中的人們都去學習,有能夠背誦的賞金一千。於是這個國家迅速強盛起來,且城中多知曉海內外的博學之士。
波你尼仙死後,轉世了很多次。但每次都因為記憶力強,天分高,聰明反被聰明誤,沒有任何建樹。可惜前世積累的功德和精神智慧每一世都白白浪費,到這一世後只剩下一點點善德,變成了你的孩子。也就是今天,你捶打的孩童正是波你尼仙的轉世,你需要教化他守拙而黜聰明,耐心沉住氣學習。如此他便可以像他前世一樣成為一代名家,說完就突然消失了。
這個人知道羅漢的神通後,立即敬畏,然後讓孩子沉住氣學習各種經典學說。這個孩子長大後,果然知識穩健而淵博,同鄉的人都非常尊敬。
大智若愚。南懷瑾先生說,成就大事業的人,往往是最聰明的腦袋,堅持行最笨的辦法的人。 <韓非子>言:巧詐不如拙誠。孩子在學知識階段,應踏實穩健,刻苦求真。否則無論前世積累了多少天分,都有被耗費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