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文化小說《望鄉臺》
小編急不可耐在《掌閱》首頁中找到《精選》,找到《望鄉臺》,其下有幾十條留言:
「有趣的民謠,靈動,跳躍的文字,畫面感很強,愛了,愛了,追讀!」
「看了一會就被內容打動,禁不住流淚。請作者賠我兩包紙巾!」
「今天,我終於明白,世界上的幸福,原來還可以更上一層樓!」
「洛陽親鄉如相問,就說在讀望臺。」
「趙偉先生,讀瞭望鄉臺,很崇拜你,可以請小姐姐我喝酒一杯?」
……
也有讀者提問,《望鄉臺》到底是一部怎樣的精品小說,何以成為《掌閱》精選重磅推薦第一名?小編資歷淺薄,不敢貿然回答。相信著名文學評論家、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評委張志忠先生的回答可以滿足讀者胃口。據說,張志忠先生看了《望鄉臺》後,又興奮又震驚,專門指導他的文學博士和碩士生們集體研讀《望鄉臺》,由此可見《望鄉臺》舉足輕重的分量。
張志忠先生專門為《望鄉臺》寫了一篇鑑賞文章——《望鄉臺》:民族心靈的清醒與撫慰。這篇文章刊登在《北京日報》「文化周刊」,隨後人民網、中國日報網、中國作家網等多家網站立即轉發。在中國作家網為《望鄉臺》開設的評論窗口中,有5萬多名讀者參與對《望鄉臺》的跟貼討論。
現在,我們來看看張志忠先生的評價,無疑是權威、客觀和公正的評價——《望鄉臺》:民族心靈的清醒與撫慰。
趙偉的《望鄉臺》,130萬字,凡一百章,每章皆以鄉諺民謠為引領,描寫了20世紀川中名為望鄉臺的鄉鎮上,趙氏一族數代人的人生軌跡。國儀與玉珍、德輝與樹蘭、子歸與思凡,三代人的愛情婚姻,沒有甜言蜜語,沒有花前月下,更沒有海誓山盟,但卻患難與共,默默相守,在樸素中衍生一份生死相依的深情。他們的家庭生活被二十世紀的百年風雲所拋閃:國共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開國大典、大煉鋼鐵、自然災難、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鄉村城鎮化……眾多歷史事件被揉進最底層百姓的生活細節,時時閃動著大時代的風雲變幻,又體現出山野鄉村的自然生息,有豐富複雜的人性探索,也有婚喪嫁娶、賽龍舟、舞獅等濃鬱的鄉俗民風圖畫;有嚴酷的革命鬥爭歷史和忘我的犧牲精神,也有深摯執著的愛情守望;有撲朔迷離的人物身份和神秘命運的傳奇,也有對百年歷史的回望與探尋。
《望鄉臺》規模宏大,氣勢非凡,具有浩大而充沛的生命元素,有厚重而久遠的中國傳統和鄉村文化,尤其作品中貫注的,蓬勃的鄉野氣息和人性之美,對鄉村命運和中國歷史的關注和思考,都很有穿透力,在藝術描寫和細節的營造、人物的刻鏤等方面,非常精心,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它所得名的「望鄉」,表達了作者對於在現代化和都市化進程中,現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和鄉土大地的風雨滄桑的深切思考,抒發了強烈的故鄉意識,在當代人的生存空間日漸狹隘和隔絕、人們的心靈世界焦躁不安的普遍狀況下,《望鄉臺》是一劑心靈的清醒劑,它撫慰讀者的心靈,也喚起讀者對精神家園、鄉土傳統的嚮往和尋找,使人們從現實的焦慮中解脫出來,得到內心世界的拓寬和鎮靜。
作品大氣磅礴,語言精美,節奏跌宕,是中國當代作品傳承古典文學的精妙回應,開章詞似虛非虛,似實非實,亦真亦幻間將讀者帶入情節構建的世界中去。每一章用民諺和童謠生發,民謠中隱含的喻意,被現實生活所演繹並佐證,整部小說因此而呈現出歷史的深邃和現實的神秘,既是過去對現在的時空呼應,又是現實對歷史的文化傳承。作品的結構藝術與思想厚度格外引人探索和思考。
作者通過對中國二十世紀一百年的解讀,表達出對生靈的悲憫、對命運的詠嘆、對崇高的虔誠、對人性的仰望,展示出中國最底層百姓時刻與國家命運緊密相聯、甘苦與共、風雨同舟的厚德情懷。作者精心對百姓在油鹽醬醋茶中一笑一顰地刻畫與描寫,正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凝重而深情地歌唱!作品從一個側面展示出中國從農業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裂變與迷茫!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匯中,其民族精神與文化信仰的堅守與挺立、傳承與回望!
依照我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參加茅盾文學獎評選、閱讀了上百部長篇的新鮮經驗,我認為,《望鄉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長篇力作。
著名文學評論家、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評委張志忠先生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張志忠教授簡介:
張志忠,1953生於山西太原,先後畢業於山西大學、北京大學,分獲文學學士、碩士學位。曾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任教多年,並任文學系主任,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教授,香港浸會大學、臺北教育大學和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訪問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第一屆魯迅文學獎評委,第八、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張志忠教授多年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和教學,先後獲「莊重文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等獎項,是莫言在中國最早的發現者和研究者之一。先後出版過《莫言論》《中國當代文學藝術主潮》《迷茫的跋涉者》《1993:世紀末的喧譁》《天涯覓美》《卑微的神靈》《90年代的文學地圖》《1996:風乍起》《求真之道》《當代長篇小說論略》《世紀初的漂浮與遮蔽》《華麗轉身———現代性理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轉型》《中國當代文學60年》《在場的魅力———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論集》《在多重轉型中興起、全盛及分化:新時期以來北京作家群》等學術論著、教材和譯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文學評論》等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有40餘篇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轉載。
《望鄉臺》到底是一部的作品?誰是《掌閱》讀書重磅推薦第2名、第3名?請前往《掌閱》APP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