畀愚新作《叛逆者》:我們懷念某個時代,其實是懷念那時的信仰

2020-08-27 七頃茶館

提起作家畀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如果提他的作品,尤其是《歡樂頌》,不知道的人裡大約有一大半要恍然大悟,頻頻點頭,知道,知道。

畀愚的新作《叛逆者》,由朱一龍、童瑤、王志文領銜主演的同名劇,即將與劇迷朋友見面。趁本劇開播前,我先過了把癮,翻開書來一睹為快。

本書包括四個故事:《叛逆者》、《郵差》、《氰化鉀》和《胭脂》。你若問我最喜歡哪篇,實在話,難以取捨。每篇讀完,仍有片刻沉浸,意猶未盡,恍惚似和熟人告別,在植滿柳樹的橋畔,目送他們遠行,心裡依依不捨。



01、死亡的指向:指向自我是終結,指向集體是新生


一氣呵成讀下來,各種死亡像塊塊木板,搭起一座屋,我困於其間,欲哭無淚。最常想的是死亡的緣由,人在何種情況下能徹底無畏,或者說顧不上恐懼。

左丘明扒開身上的傷口,血流幹後死去;顧慎言吞下毒藥,血染衣衫;藍小姐槍抵太陽穴,天台墜落;從浴室窗口跳下的布朗神父;咬破蠟丸的秀芬;被子彈擊中的姜泳男;子彈在肋下穿了個窟窿的朱七......

死狀不同,結局相同。或做好準備赴死,或猝不及防慘死,戰爭年代好像最平常的就是談論死。死亡指向個體生命的終結,也意味集體命運的新生。

仲良一直以為父親只是個不起眼的郵差,直到潘先生說,殺死老徐的兇手是日本人,死前他經受了嚴刑拷打,咬斷自己的舌頭,怕會說出不該說的話時,仲良母子倍感驚呆,仲良心下不解,還有什麼話比命更重要?

日後,仲良逐漸找到答案。這一答案,是由他目睹過的多次死亡,以及生命曾遭受的種種威脅,拼湊而來。那些人渺小如塵埃,走在人群裡毫無辨識度,就像一顆顆激蕩不起漣漪的石子,甚至連名字都不得而知。

他們本就沒想過留名,也不確定遙遙未來是何模樣,只憑一腔勇氣和點點微光,用耗盡的氣力將微光聚集,光芒愈發璀璨,他們愈發衰弱。世間廣袤,璀璨是留給大多數的,死亡終究是少數人的歸宿。



02、叛逆與誤解:叛逆者就如西西弗,推動著名為「誤解」的石塊,日復一日


朱怡真曾誤解林楠苼,林楠苼的假叛逆,她信以為真。叛逆與誤解,似一對雙生子,叛逆者的痛苦倘若有一半源於自我壓抑,另一半則來自外界不明真相的排斥。

多少次,話到嘴邊卻咽下。儘管真假只隔一層紗,只能任它將真相隔絕。叛逆者在紗簾外,伸出的手停留半空,久無行動,又重重放下。這一放,也許是至死背負著罵名,縱使一身清白,到底無處可言。

決絕是為了什麼?正如紀中原對林楠苼說:「我死是因為工作需要,現在活過來,同樣是工作的需要。」林楠笙的叛逆也是。叛逆者,連生命都不屬於自己。

周旋在不同陣營,分裂出多重角色,可能有瞬間假戲真做,或夢醒時分復歸清醒。究竟哪個是真我?意識模糊的始終是外界,叛逆者從未失掉底色。他清楚我是誰,不敢懈怠。

即便如此,顧慎言有句話很刺骨:「一個叛逆者,是永遠得不到信任的。」從始至終,註定是孤寂。

如果沒有選擇,何來叛逆。之所以有選擇,是為著秩序能愈加完善。我們摒棄令人失望的選項,因為希望太過珍貴。總有些暗處根深蒂固,若非人為清除,便不會潔淨。它會影響判斷,我們將誤入歧途。

於是在先行者中,「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承受無邊際的痛苦。這是叛逆者早已料到的後果,誤解仿佛西西弗推動的石塊,他便是西西弗。



03、理智與情感:當兩者衝突時,做選擇是最難的時刻


合起書,故事裡的愛情揪我的心。林楠苼對朱怡真有愛,對藍小姐也有情。他伸手抱住藍小姐,會想起朱怡真。想保護怡真,又會想起藍小姐。

仲良第一次見到蘇麗娜,動了情,兩人無果。日後的相處中,他對秀芬也產生感情,可惜秀芬慘死。時間流轉,蘇麗娜又來到仲良身邊,有情人終成眷屬。

朱怡真和藍小姐之於林楠苼,蘇麗娜和秀芬之於仲良,是張愛玲筆下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嗎?顯然不是。起初結合在一起,不一定因為愛情。遇見藍小姐那晚,林楠苼是一時衝動。遇見秀芬時,仲良連她的身份都不知。

從不熟到相熟,並非毫無原因。這裡必須要提書裡的幾個女人,巾幗不讓鬚眉。

藍小姐之死是出於意外,看她最後幾個動作:跑到後門,舉槍頂住太陽穴,一頭倒栽下去。動作連貫,毫無猶豫;秀芬是抗日除奸隊隊員,她的膽量勝過仲良;唐雅只一槍,子彈就穿透郭炳炎的頭顱;胭脂一生顛沛流離,仍頑強地活著。

這類女人,雖少了幾分柔媚,卻有不輸男人的魄力和傲骨。她們並非生來如此,亦是迫於戰爭,那瘋狂的年代,女人也當男人。戰亂在侵蝕她們,她們實則在幫助男人成長。女人可柔可剛,柔情時情感於理智之上;剛強時,理智又戰勝情感。

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給予女性濃墨重彩,尤其是戰爭年代,性別是被忽略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在面對考驗。他們可以假扮夫妻,可以隱藏真情,可以捨棄愛人......在理智與情感之間,果斷地做出選擇。



每每讀和戰爭有關的書,都會在腦海湧現出「信仰」二字。我想起《郵差》裡的一句話:「他只是為了一個信仰,放棄了另一個信仰。」

戰爭使人憧憬和平,追求和平便成了信仰。哪怕抱著一己的必死之心,也要實現集體的安定。哪怕被誤解,也要做叛逆者。或理智,或感性,都是隨局勢而變。心裡有奔頭,死亡亦是熱烈。

如今,身處相對和平的年代,儘管有困境,我們的信仰是什麼?信仰不必非得是大詞,但精神上得有點兒力量,活著才有勁兒。

相關焦點

  • 朱一龍、童瑤主演的《叛逆者》原著小說,一個講述愛與信仰的故事
    這部《叛逆者》電視劇已於今年4月中旬在上海開機,小說原著作者畀愚曾獲《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大獎等。通篇讀完這部小說,能夠感受到作者畀愚深厚的文字功底,語言簡練卻充滿懸念,樸素的語言背後卻蘊含著深刻的感情,讀的很暢快
  • 《叛逆者》受追捧,畀愚為讀者籤名一個月用掉30支筆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家畀愚的小說《叛逆者》紙質書、有聲書、電子書日前同時上線,隨著同名電視劇的開拍,作家畀愚似乎一夜之間開始受到熱切關注。堅持創作20年,不走尋常路的畀愚自稱,其實自己並不像作家,所以沒辦講座也沒辦新書發布會。
  • 《叛逆者》:暗夜搏殺,靜寂較量,諜戰、愛情、人性,配方好熟悉
    我們今天要評論的對象是單篇《叛逆者》。這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諜戰小說,講述了中共、軍統、中統、日偽四方面的情報人員之間鬥智鬥勇的「諜」與「戰」。市面上這種題材很多,多得數不清。從小說到影視劇,老練的讀者或觀眾立刻能辨認出那些熟悉的配方:英雄、暗殺、復仇、愛情等和熟悉的味道:信仰、叛逆、反轉等。
  • 穿透諜影槍聲,捕捉那一眼深情的凝望——讀畀愚小說集《叛逆者》
    《叛逆者》的故事編織,傳承了諜戰小說情節繁複、鬥智鬥勇、沉潛堅忍等元素,篇幅短小,波譎雲詭,極具跳躍性,整體呈現「大弦嘈嘈如急雨」的緊張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四篇獨立小說呈現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愛情的抒寫方面作者顯得耐心而從容,特別是男女主人公之間深深的凝望,成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呈現「小弦切切如私語」的柔情。
  • 7年後,我們集體懷念顧裡,是在懷念什麼?
    ,《小時代》的其他角色,仿佛都成為了陪襯。與其說大家是在集體懷念《小時代》,倒不如說是在懷念顧裡。顧裡在《小時代》裡究竟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她付出了金錢、感情,「你們三個這輩子都別想離開我」,收回的卻是一堆質問、不滿,「你根本就是把我們都當成你養的狗!」顧裡釋放了體內所有的炙熱,可在別人看來,還是一座冰山。
  • 非零傳說/懷念最後一個春夏我們擁有的理想
    只是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剃光頭,就被學校當局用和平手段鎮壓下去了! 那是1986年冬天發生的事情,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我們一共七個人,其中六個人是84級的,我是85級。非常具備政治敏銳性的校黨委書記,在修理完我們之後不久生了癌症,醫治無效去世。我們七個人應該都沒有女朋友,更沒有茉莉那樣漂亮而又有才氣的女朋友,但我知道茉莉就在我們身邊,她當時也許已經是一位出色的才女了!
  • 【雛鳳鳴音】懷念秋雨擊瓦的日子
    懷念秋雨擊瓦的日子周迪夫秋雨總是被人說成悽涼,分離是秋雨演的一齣戲,但它同樣可以給人帶來懷念。雨水是農村主要的水源之一,家家門口都會有一口井,我們家也不例外。我懷念秋雨擊瓦的日子。我更懷念奶奶陪我度過的時光。
  • 我在尋找《達坂城的姑娘》,王洛賓在懷念馬步芳
    年少時,我曾專程去尋找歌聲裡的《達坂城的姑娘》,而那時的王洛賓卻在偷偷地懷念著曾經的西北軍閥馬步芳,是不是都有點荒唐?達坂城,地處烏魯木齊市南郊,距市中心約80公裡。地方不大,名氣不小,就憑一首民歌《達坂城的姑娘》,國人無不知曉,在全世界聲譽都頗高。
  • 懷念狗群哥
    姐姐自從嫁給姐夫以後,我們家和狗群哥家裡一個直走的很近,小時候,勇傑哥和狗群哥玩,我就跟在後面,跟他們一起玩,狗群哥性格很好,從來沒有和我們紅過臉,後來我哥哥姐姐們都相繼離開了農村,我時不時回家的時候,也常去狗群哥家裡坐坐,雲娃嫂子也會給我做一些家鄉的手擀麵之類的我喜愛的家鄉飯。
  • 金庸、俠客和那時的少年
    不過現在想來,那時他教給我的,似乎並不是某個秘籍裡的絕招,而是程咬金的路數。那時節槐花盛開,空氣中有甜膩膩的香味,我們常常一起採摘花心來充飢,然後一起拿著棍子演練他的「絕學」。隱隱記得,反覆練來練去的,其實也就那麼三招:「劈腦袋」、「削手」、「再削手」。這三招的要點在於當一人舉棍當頭劈來時,另一人需要雙手舉棍招架,第2、3招才能順理成章,左右削手。
  • 懷念我敬愛的爺爺
    那是發自內心地情感釋放,是對爺爺離去的深深懷念,以後再也見不到爺爺,和爺爺再也聊不聊天,再也沒有可以讓我疲憊時心靈休憩的歸宿了。 每一次回家,都會給爺爺帶一份羊肉泡饃,買一隻燒雞,爺爺總是嫌我花錢,經常訓斥我,「以後別買東西了,我不愛吃」,其實我知道,他是想給我省錢。 奶奶三年前去世後,爺爺孤身一人生活,還要忙地裡的活,沒人給他做飯,他飢一頓飽一頓,經常吃著饅頭、稀飯,有時候地裡活忙了,早晨起來帶幾個饅頭和一壺水,天黑的幹不了農活時才回家。
  • 懷念學校裡的滑旱冰
    懷念學校裡的滑旱冰 這個故事發生於我上初中一年級時,估計就是1977年。 那個時候我在河南焦作市的十六中上初中,學校離我家不是太遠。 不知道學校是如何安排的,靠著學校西邊操場原來有一大片空地,學校把它設計建築一下,成為了一個滑旱冰的地方。每天賣票,高音喇叭嗚嗚啦啦,熱鬧非凡。 我們每到體育課,全班統統都去滑旱冰,當然是免費的。
  • 無力挽留的話,就用力懷念吧
    2018年的春天對我們家來說是晦暗的,哥哥已經病重到吃不下去什麼東西。在海南避寒的公爹回來的時候正趕上木瓜成熟,老人家就帶了一個給大家嘗鮮。哥哥勉強吃下去一牙,說:「嗯,挺甜的。」因為病痛已經很久沒笑過的哥哥突然笑了下說:「這棵木瓜還挺頑強。」想必他是回想起來炸樹的事情。雖然我們都期待哥哥能和樹一樣,然而無情的現實是人比樹脆弱。
  • 懷念一隻老鼠
    在此之前,我們一家已在那個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山村整整生活了八年。見我們去意已定,村裡的鄉親挑的挑,抬的抬,花了幾天時間才將我們一家的桌椅床凳、鍋碗瓢盆以及一些罈罈罐罐的日用家什搬到距離村子有十五、六裡地的盤山公路旁一個廢棄的瓦窯內,等車來運。 母親已提前幾天回老家整理住房去了,父親囑咐我要看守好家具,便頂著刺骨的寒風趕往三十裡路外的鎮上請車。
  • 懷念師傅,一個傳奇老人
    北方深秋的夜晚是比較寒冷的,陣陣寒風襲來,讓我不經意間想起了師傅,寫下這段文字,寄託懷念之情 下午放學經過師傅家,他正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坐在門口看,想想其實他每天都這樣,好象是醫學方面的書。師傅看見我衝我招招手,叫住我。說是再看看腳,我在他的示意下坐了下來,他一邊盯著看,一力人用手摸摸,按按,問我腳還疼不疼,他又給我抹了一次藥水。這次沒讓我快離開,而是和我聊了起來,問了我的名字,家裡的情況,父母的名字,學習情況等。然後他叫我回家去,並說如果有時間可以和他聊聊天。
  • 永遠懷念我敬愛的爺爺
    那是發自內心地情感釋放,是對爺爺離去的深深懷念,以後再也見不到爺爺,和爺爺再也聊不了天,再也沒有可以讓我疲憊時心靈休憩的歸宿了。每一次回家,都會給爺爺帶一份羊肉泡饃,買一隻燒雞,爺爺總是嫌我花錢,經常訓斥我,「以後別買東西了,我不愛吃」,其實我知道,他是想給我省錢。奶奶三年前去世後,爺爺孤身一人生活,還要忙地裡的活,沒人給他做飯,他飢一頓飽一頓,經常吃著饅頭、稀飯,有時候地裡活忙了,早晨起來帶幾個饅頭和一壺水,天黑的幹不了農活時才回家。
  • 故事:懷念那個「吃不飽」的時代
    我們家人口多,我的父母養育了我們兄妹八個。現在想想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父母要養活我們該是多麼沉重的擔子。我的哥哥姐姐在很小的時候,就自覺地幫家裡幹活,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哥哥姐姐能幫家裡幹活了,就得到了父母的特殊照顧。每次他們到田間勞作時,父母就會把家裡的玉米面鍋餅藏起來,好讓他們地裡幹活回來多吃一點。
  • 牛郎織女是悲劇故事,何必如此懷念!
    很多人都怪罪王母,其實她是按照天庭制度辦事的,這點沒什麼好說的。這場悲劇故事的導演是那頭老牛,牛郎每天把老牛餵的飽飽的,老牛自認為是報答牛郎,出了個餿點子拿走織女的衣服。牛郎還真這麼幹了,要擱在現在這個牛郎真惹麻煩了,吃不了兜著走。故事終究是故事,牛郎織女好事成雙了。一隻老牛怎麼會說話呢?又怎麼認出織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