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辭風華年
烏童出身寒門、心高氣傲、武藝高強,因犯錯被所謂的正義門派追殺,身負重傷,黑化入魔。他冰冷的心只因玲瓏而炙熱,愛恨到極致,糾葛不斷令人揪心。
烏童對玲瓏而言,就是惡魔;玲瓏對烏童而言,卻是他生命裡不可多得的亮色。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嬌羞的;有人喜歡可愛的;有人喜歡呆萌的;也有人喜歡潑辣的。
烏童明顯就是最後一個,他就喜歡玲瓏的潑辣勁兒,他甚至帶點受虐傾向,玲瓏越「唾棄」他,他就越開心。
《琉璃》原著裡面沒有重點著墨兩人的愛恨糾葛,讀來總讓人覺得「意猶未盡」,幸好電視劇彌補了這一遺憾。
電視劇增添了許多人物細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情節更吸引人。接下來我將通過這2個事件進行深入分析。
烏童得知要砍掉玲瓏的手臂,他既震驚又不忍心。玲瓏和烏童,有朝歡喜冤家方面發展的傾向。
兩人初見,玲瓏是嫉惡如仇的掌門千金,烏童是鮮為人知的毛頭小子,烏童一出現,就將玲瓏氣個半死,以後每次見面,都免不了一場「惡罵」。
在簪花大會時,烏童傷及無辜,鑄成大錯,玲瓏更加看不起他。
有人說:「傻玲瓏,這是因為烏童心儀你呀!」
「喜歡一個人就捉弄她」的現象的確存在,可是烏童的捉弄太過了,烏童可是狠狠捅了璇璣一劍,那劍本來是指向玲瓏的啊。
這樣隨意傷人,玲瓏怎麼會不討厭他呢?
但是烏童對玲瓏的確有情,所以他冒著被發現的風險偷梁換柱,用侍女的手臂代替玲瓏的手臂送給她的父親,可是這舉動在玲瓏眼裡,就是濫傷無辜。
玲瓏不懂他的愛,烏童的愛太沉重,玲瓏受不起。
原著裡面有一句話,用來形容此時的烏童十分貼切,烏童——從地獄逃出來的惡鬼。
看到這裡有很多人懷疑:烏童要的不是一個愛人,而是一個奴隸,烏童不愛玲瓏吧?
其實不是的,烏童愛玲瓏,只是當時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真愛的是最真實的玲瓏,而不是一個事事順從的軀殼。
他讓花妖幻化成玲瓏的樣子,要她的脾氣和玲瓏一樣暴躁,表現和玲瓏一樣潑辣。
烏童這是魔障了,軀殼再像,靈魂還是不一樣,她呀!不是玲瓏。
玲瓏對烏童複雜的感情,源自「內疚」,烏童將傷痕累累的身體展示在她面前,她既氣憤又內疚。
終究是五大派聯合絞殺烏童,將烏童逼得無路可走,是她們加快了烏童魔化的速度。
原著裡面,司鳳將玲瓏對烏童的感情分析得很透徹,司鳳把敏言和烏童比作玲瓏的手心和手背。
敏言為表層,烏童為裡層,敏言對玲瓏來說,就是表層最好的選擇,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又互相喜歡,還會有更好的選擇嗎?
而烏童是裡層,裡層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他完全自由,將人們內心最陰暗,最隱晦的念頭暴露出來。
烏童對玲瓏而言,是不熟悉的,一切都是神秘的,玲瓏難免產生其他想法。
一個是青梅竹馬的戀人,一個是神秘莫測的敵人,決定權都在玲瓏那裡。
電視劇的改編,將烏童「變態」的愛展現的淋漓盡致,將玲瓏的糾結展現的淋漓盡致,這是一段充滿了彷徨和矛盾的「虐戀」。
確認過眼神,這就是有「受虐傾向」的烏童,你get到了嗎?
我是小辭,這裡有深度的書評、影視評論,也有搞笑的段子!
歡迎關注 評論留言 分享,如果喜歡,幫點個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