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從夜市回家,突然想跑步,但是背著桌子又跑不起來。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快走。
於是,我決定繞一圈,再回家。
此時,早已過了下班高峰,好多人吃完飯出來散步。十字路口,紅綠燈交替,車輛與行人看似互不相干,仔細觀察,一方走過,另一方才能行駛順暢。路只有一條,可以上路的車和人卻有很多。
我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閒心,一邊快走,還一邊想著亂七八糟的事情。有那個閒心,想想怎麼擺地攤吧。說來也怪,剛想到這裡,眼前出現了一個道觀,道觀前人來人往,好生熱鬧。一開始,我還以為他們是在求籤,實則不然,就是人多。再往前走一段路,才忽然大悟,原來這裡有一家大型商場,好多人飯後無事,一來散步,二來隨便轉轉,看看給生活點綴一番。
這裡真是一個好地方,我又折返回去,觀察一下道觀周圍的環境。道觀前,有一片草坪,草坪前的人行道很寬, 不遠處還有兩個公交車站。
就這了,明天就來這裡擺地攤。頓時眼前一亮,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
第二天很早便殺將過去,佔據一處風水寶地。那時人還很少,離開攤位到近處轉轉。來到道觀前,一副「對聯」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裡一遍又一遍默念,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正當回味這無窮的智慧之時,一回頭,看見一個人站在我的攤位前,四處張望。
心裡一驚:糟糕,難道又遇上城管了?
趕忙跑出去。他問:這裡允許擺地攤嗎?
我的心在顫抖:不知道啊。
他說了聲謝謝,轉身走掉。
就問你,如果是你,你的心裡慌不慌?難道這是便衣城管?還要回去找同夥一起來對付我?
天曉得,反正此時他沒有趕我走,那我就再多賴一會兒。等他趕我的時候,再走也不遲。
天哪,不知道自己的臉皮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厚。
道觀前,行人越來越多,不到半個小時賣了兩塊手錶,心裡美滋滋。如果按照這個頻率,今天不是要發了?人群中又有一人向我走來,心想,生意又來了?
只見他直接在我旁邊坐下,很客氣的問道:生意怎麼樣?
我一看,他也背著小桌子,瞬間明白了一切,再仔細一看,他不就是剛才問我這裡能不能擺地攤的那位。
「還可以。」我也禮貌性地回道。他擺好桌子,從袋子裡拿出來好多生活用品,牙膏,水杯,鞋墊等等。「前些天,我也想到這裡來擺,猶豫了好久,一直沒敢來,這裡太顯眼,城管一眼就能看到。」
從他的言語中得知,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攤主。哪裡城管又和攤主打架了,哪裡租金又漲了,哪條街又不許擺地攤了。
我聽得入神,他見我很感興趣,又是一頓分享。此人姓趙,我們都叫他趙哥。哪裡來的我們?就在我倆聊天的時候,旁邊又多出兩個攤位,他們看起來也是新手,聽得全神貫注。
隨著時間的推移,攤位增加到八個,十幾個,二十幾個。就這樣,原本沒有地攤的地方,幾天功夫便形成一條地攤街。有賣水果的,有賣日雜的,有賣寵物的,還有測字的。沒事的時候,幾個人站到一起,聊聊新聞,談談生意,一片祥和的景象。
我們都是草根,長在這片大地,自然有很多共同語言。不同的是,我比他們多會一門語言。
有一天,一個老外駐足,他想買一條毛巾,用手勢溝通了好久沒有搞定。是時候出手了,攤主說:20塊3條,一條10塊,他想一次性賣給他三條。而老外只想買一條,經過協商,老外願意花15塊買兩條毛巾。攤主一頓感謝,硬要請我吃雪糕,實在推遲不下,就吃了一根。這一幕把所有的攤主看傻了,原來我還可以和老外談生意。
對於我來說,那是再簡單不過的討價還價的對話,可是在他們眼中,我的形象瞬間高大。後面再有老外過來詢問,他們第一時間把我叫去。他們得知我的名字裡有一個「山」字,就開始叫我山哥。剛開始真的不好意思,他們都比我大,怎能亂了輩分?後面叫著叫著也就習慣了,他們覺得這樣叫挺有意思,既然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就當是娛樂,叫就叫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