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大唐興旺三百年》的時候突然間跳出來了《漢武大帝》這部相對篇幅較少的歷史小說,(嗯,相對較少,也50萬字呢)大家知道電視劇漢武大帝應該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肯定是記憶猶新,我記得自己曾經反覆看過三次,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他縱橫跌宕的一生和那個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時代讓人嚮往。漢武大帝雄才大略,一生徵戰四方,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勸桑農耕,興修水利;廢藩置縣,加強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子幼母壯,立子殺母;鹽鐵官營,掌控財權;迷信方士,巫蠱之禍;建內外朝,削弱宰輔;設置刺史,革新吏治;察舉人才,開創太學;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太初改歷,始有春節;泰山封禪,功比秦皇;建立年號,流傳萬世;尤在晚年彌留之際,頒輪臺罪己詔,開歷代帝王檢討自己一生得失成敗先河。但晚年好大喜功,喜怒無常,誅殺朝臣,追長生不老,巡遊無度,。究其一生,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幼年即位的武帝整頓朝政,通過與奶奶太皇太后的斡旋謹慎的積蓄著自己的力量,由於先皇遺留給他的是一個外有強敵,內有憂患的爛攤子。為了掌握朝政,他勵精圖治,通過修建書院來淡化歷久以來的黃老治國(無為而治),來推行儒家思想,對內暗中完善軍事訓練,對外尋找出使西域的使者聯絡大宛抗衡匈奴的外侵。
繼位的前兩年儘管斡旋有力,但是由於急需掌握朝綱,還是在謀劃中被太皇太后察覺,並直接剝奪決策權力,這一壓制就是三年,在這三年裡大漢王朝面對日益劇增的內憂外患,一味的無為而治,作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經歷了忍耐和痛苦,並在姐姐的特意安排下結識衛子夫,並深深愛上了這個雖然出身低微,但是卻體貼賢惠的可人兒。與此同時卻和自己的髮妻阿嬌越來越疏遠,曾經金屋藏嬌的誓言也在歲月的流逝中不復存在。
隨著太皇太后年紀的仙逝,武帝終於顯出水面,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任用賢良,選拔衛青等一波年輕臣子。隨著削藩和對匈奴戰爭的結束,國庫也日益緊張,為了徹底剪除匈奴對大漢的危險,武帝開始賣官鬻爵,這玩意就很嚇人就是只要有錢就可以做官,之前是有錢人害怕或者遠離官家,現在倒好成了一家了,這也給大漢王朝的吏治埋下了伏筆。通過連年的對匈奴戰爭大漢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湧現出了衛青、霍去病等一大批牛逼將領,但也有像李廣這樣的老將軍陰差陽錯終其一生未能封侯,孫子李陵更因為朝臣的誣陷被當作通敵叛國處理。
可以說這是一個文治武功的大時代,武將名臣如雲,文臣如司馬遷、竇嬰、曹參、桑弘羊、司馬相如,東方朔、主父偃;武將如衛青、霍去病、李廣、李陵、 公孫賀。在那個屬於他們的王朝,和武帝一起開創了屬於他們的時代,留下了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