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想要活成顧佳
我才不想要活成顧佳,我要活成鍾曉芹。
斷斷續續的刷完了《三十而已》,顧佳、王漫妮、鍾曉芹,這三個三十歲的女人,我最羨慕的就是鍾曉芹。鍾曉芹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從小到大一直在上海,一直在父母在身邊,作為獨生女的鐘曉芹,一沒有經濟壓力、二沒有漂泊異鄉。單說漂泊異鄉已經比外地來的王漫妮和顧佳不知道幸福了多少呢!
最初看前幾集的時候,覺得陳嶼與鍾曉芹的相處模式,簡直就是搭夥夫妻嘛,鍾曉芹也太可憐了吧,丈夫對魚都比對她上心,意外懷孕的孩子,竟然想著讓曉琴打掉!同情曉琴的同時,我其實挺理解陳嶼的。
為什麼理解陳嶼?!
因為我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貧窮的家庭,90後的我,小時候點過煤油燈,上學點蠟燭,放學後去地裡幹活,暑假沒事就跟著大人去地裡拔草,母親在我九歲的時候,就告訴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我九歲的時候,就開始獨自做飯、寫作業、承擔家務,一個人生活在老家的大院子裡,空空蕩蕩的屋子稍微有一點聲音就會害怕,甚至因為看了《洗冤錄》裡燒焦的屍體,連續做噩夢了三個月,晚上不敢關燈,害怕農村大院子中夜貓的嚎叫,害怕老鼠在夜裡的嘰嘰,擔心老鼠從屋頂掉到床上,害怕農村看家狗的狂吠,而這些在我成年後多多少少都還是有陰影的。等我上了初中,每年家裡極其忙碌,哥哥家裡的孩子陸續出生,我在高中寒暑假要幫忙帶孩子,因為孩子比較小,半夜喝奶、撒尿,怕他們冷著了給蓋被子,一夜下來幾乎睡不了幾個小時,而白天幾個孩子鬧騰,更是心累。慢慢的我就厭惡這種特別忙碌的生活、孩子的吵鬧,在家忙碌,我總是有一種壓抑感,總會倒計時離家的日子,從九歲到二十九歲的我,二十年間承受了很多我不想、不願意承受的。不想再管,不想再理會,只想什麼都不要管,逃避不了,就逃離。所以開學與在外工作的日子,我才是最自由的。我想陳嶼就是這種冷漠的心情吧,能不管就不管,不願意打破沉浸在自己世界,誰都不想管的世界裡。然而,這就是一種生活!
但是陳嶼在與鍾曉芹離婚後,才意識到原因,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已經慢慢淡化了,對鍾曉芹的感情也習以為常了,這種行為在夫妻關係處理上其實是極其危險的。鍾曉芹本來就是被父母當做掌上明珠般捧著長大的,從來不受什麼委屈,即使和陳嶼結婚了,兩個人要麼吃外賣,要麼陳嶼做飯,一周兩天爸媽過來做飯、打掃房子,甚至陳嶼一出差,就回爸媽的住處了。鍾曉芹的這種與父母隨時能見面,能照顧,簡直是太幸福了。慶幸的是,陳嶼在離婚後想起鍾曉芹的好,改過自新,重新承擔起一個丈夫應有的責任和應有的胸懷。鍾曉芹也習慣了陳嶼的暖和靠譜,兩人最終還是最好的搭檔、最令人羨慕的夫妻。
相比顧佳爸爸很早喪偶,又不願意與顧佳同住麻煩顧佳,一人住到養老院,但是顧佳還是整天擔心,難道這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現實嗎?不管北漂、深漂還是滬漂,如果不能與父母同住或者距離很近照顧的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下,就會時刻牽掛父母的健康,為了孩子教育憂心,這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與無力感。但是這就是生活啊,中年人的修行,必須自己去修行!
鍾曉芹活得瀟灑恣意,簡單、爽朗、善良,遇到事有陳嶼把關,有自己的愛好,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眼裡乾淨、溫柔,不被生活打磨了稜角。看似沒有大的追求,但是三觀很正,凡事也能拎得清,尤其用書稿費果斷給陳嶼媽媽買房子。二十九歲的我嫁給我的「王小波」,少了很多生活煩惱和瑣碎,已慢慢治癒我童年的陰影。雖然顧佳優雅知性、敢想敢幹、聰明、學霸、為人處世行雲流水,對身邊的朋友知世故而不世故,我雖然羨慕顧佳的能力,但是我卻不想活成顧佳!顧佳很小就沒了媽媽,讓她本就堅強的性格,更加堅韌了,遇事考慮更多,成長為了女強人。其實人都有避難心裡的,每個人只想被社會、被家人溫柔對待,如果不是被逼,都不願強悍吧。可是,現實生活,我們做不到顧佳的完美,但是都會面臨各種問題,也會讓我們逐漸變強大。因為打不倒的你,終會成為你的鎧甲。
我是Manan,微信公眾號:Manana01,喜歡讀書寫作,期待與你交流,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