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段時間《傳聞中的陳芊芊》大結局了,女主陳芊芊,收穫了愛情和事業以及擁護,而原(善良,正義,用同情心,近乎完美)女主陳楚楚,黑化了。她的黑化,不只因為身邊人的挑撥,最大的原因源自於她缺愛,最終看不到愛的她,失了本該屬於她的一切。
而她黑化的根本原因卻是母愛的缺失,劇裡陳楚楚並不是城主的女兒,城主雖然對她寄予厚望,但卻沒有母愛該有的樣子。劇裡她必須樣樣做到最好,稍有差池母親就會對她失望。三妹陳芊芊不學無術,卻備受母親的寵愛。但是在女主穿越以前,三妹陳芊芊極為敬愛她這個二姐,也不屑於城主之位。
但在小千穿越來以後,平衡被打破了。
未婚夫被搶,她說:「沒事,三妹幸福就好。」
抓捕行動,被小千煙花擾亂以後,她身受重傷,母親在三妹府中不眠不休,照顧了三妹一個晚上,一句問候也不曾給她。
後來,她以為會屬於她的城主之位,終究還是沒了。所以她不再相信母親愛她。
於是她黑化了,最後眾叛親離。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發展八階段論」中就談到,兒童在出生至十八個月時就要通過感官去領會世界,從母親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他得到了母親的關懷和愛撫,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滿足,就會感到安全,從而對周圍的人也就有了信任感。但是如果母親的關愛不夠,甚至沒有,孩子就會對人、對世界產生恐懼,充滿不信任,可見母愛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高爾基的一句名言最為中肯:「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蕪。」這句話表明,幼年的經歷影響一生,其中母愛對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無可替代。
陳楚楚也曾告訴自己,母親對她嚴格是因為把他當城主培養,所以容不得自己有一點錯誤發生。
於是當她失去了城主之位時,她心中的信念就崩塌了。愛未曾得到,連最後的保障都丟了。
於是她開始偏激,甚至想殺死她親愛的三妹,連一心向著她的林七都可以當作棄子。
幼年時期充分得到母愛的人,成年以後人格往往比較健全,相反,人格就會有缺陷,比如頑固任性,自私內向,悲觀,失望,敵視他人,心胸狹隘與嫉妒,脾氣暴躁等等,這些怪異的人格特徵更造成他們的人際關係緊張,以至於有的人雖然在事業上取得了驕傲的成就,生活上也很富足,但是卻總是利鬱鬱寡歡,女孩子容易陷入憂鬱沮喪,悲觀苦悶的狀態,有些男性喜歡選擇具有母性特質的女性為妻子,比如年長,肥胖,高大等。
其實看過劇的人,都知道,城主並不是陳楚楚的親生母親。而且劇裡,花垣城女子為尊,城主並沒有相伴一生的人,很可能她的愛人早已離世。所以在沒有父愛的前提下,陳楚楚也感受不到母愛的存在。
若是她的親生母親沒有戰死,她的母愛部分沒有缺失,那麼她也許也會當一個巾幗女英雄。
很多人說,她本身的性格註定了,她的結局。但是她的性格又是怎麼養成的呢?
裴司學的一句話我覺得實屬無理,他曾對陳楚楚說:「有些東西本來就是屬於你的,但是你要是去搶,就是你的不對。」
看吧,就因為真正的女主來了,所以原女主就必須給她讓步,所有人都不會偏向她這個原女主。不管她怎麼努力。
是我,我大概也會黑化吧。
性格的極端化,不只是缺母愛,在單親家庭,或者孤兒中,極端的性格產生概率大大超過正常家庭的出現概率。他們對事物的好惡,都會在心裡有著相對明確的定義。而且表現也相對明顯。這也從側面說明缺乏安全感的說法。
高爾基的一句名言最為中肯:「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蕪。」
對於別人如果缺失母愛的是你身邊的人
1.不要經常在他面前表達你母親對你的好,有時候你的快樂可能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
2.默默陪伴,潛移默化的感動他。抓住身邊的細節,不該做的不做,不該問的不問,該幫助的時候幫助,該安慰的時候安慰。
對於自己如果是我們自身缺乏母愛
不去看不去想不去念,雖說母愛缺失的窟窿,一輩子也填不平。但是其他的感情亦是值得珍惜,不要為了未得到的,去糟踐已得到的。且行且珍惜,我們總會遇上那麼一個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這種東西,是一種無法用言語所表達的情感。
愛不只有愛情,愛可以包納世間所有感情。
我們是被愛著的,也是愛著別人的,愛是雙向的。
只有看得到愛,我們的生命才會充滿愛。如果看不到,那就自己製造愛。有時候感動自己這句話,並不單單只是一個貶義句。
因為有愛,人間才會美好。
簡介:我是北風其涼995,以赤忱之心,換您一次駐留。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