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雅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知否》原著的書評,主角是康姨媽之女康允兒。
特地強調一下,康允兒這個人物在劇中未出場,本文是《知否》原著書評,不是劇評。
康允兒,是康姨母的女兒,也是被她害得很慘的一個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康允兒就應了這句話。
如果要評選出《知否》裡最讓人討厭的女性角色,絕對會有很多人會投票給康姨母。康姨母這個角色讓人氣得牙痒痒,讓人印象深刻。
俗話說,一個好女人可以旺三代,一個壞女人可以毀三代,康姨母就印證了後面這句話。雖然作為兒媳婦的時候她是什麼樣子在劇中沒有說,但是就衝她對母親不知感恩的態度就知道她不會是個好兒媳婦;作為妻子,她心腸歹毒,手段狠辣,苛待庶子庶女,跟丈夫的關係可以說是水火不容,根本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當家主母的形象;作為母親,她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害得很慘,毀了她們的一生。
01
康姨母的二女兒康元兒最聽母親的話,嫁給了王舅母的兒子為妻。在母親的挑唆下,康元兒不僅不孝敬婆婆,而且起了暗害婆婆的心思。最終,康元兒遭到了婆婆的報復,失去了生育能力,被終身軟禁,下場無比悽涼。
康姨媽的另一個女兒叫康允兒,是嫡長女。本來,康姨媽想要把她嫁給盛長柏,藉此把手伸進盛家。好在,盛紘和盛老太太及時阻止了糊塗的王若弗,給盛長柏說了海家的親事。為了讓王若弗不受親姐姐抱怨,給康姨母面子,盛老太太親自做媒,把康允兒許配給了盛長悟為妻。
康允兒結婚後,待遇一點兒也不差。經濟上,盛家靠做生意致富,錢根本不是問題;在夫妻生活上,盛長悟人品出眾,懂得疼媳婦;在婆媳關係上,盛長悟的父母很好說話,不但沒有為難兒媳婦,而且允許康允兒隨盛長悟赴京,遠離公婆身邊,過了一段肆意瀟灑的時光。
02.
康允兒是一個不幸的女子,遇到了康姨母這樣的極品母親。她也是一個不值得同情的女人,如果她不愚孝,拎得清作為出嫁女的主次,就不會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康允兒過了一段時間滋潤的日子後,她的母親康姨母就開始作死了。康姨母去盛家做客,不僅與小秦氏沆瀣一氣欺負盛明蘭,而且給自己的親妹妹王大娘子出了毒害婆母盛老太太的餿主意。
原來,王大娘子只想讓盛老太太在床上躺一段時間,自己好趁此機會拿到管家之權。沒想到,心腸歹毒的康姨母暗中換了藥,致使盛老太太有了生命危險。
危急時刻,盛明蘭趕了回來,加上盛長柏大義滅親的做法,康姨母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在原著裡,康姨母根本沒有機會刺殺盛明蘭,王家也沒有到官家面前控告顧廷燁。因為毒害盛老太太,加上王家理虧,所以康姨母被判了關入慎戒司做苦力的刑罰。
母親要被關入慎戒司,作為愚孝女,康允兒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她哭求婆家幫母親說情沒用,只好跑去找盛老太太求情,幸好被婆家攔了回來。
要知道,盛老太太可是最直接的受害人,怎麼可能願意給幾乎害死自己的罪魁禍首說情?萬一盛老太太誤會了,會因此看康允兒婆家不順眼,導致兩家失和。因此,康允兒的做法觸及了婆家的利益,遭到了婆家的厭棄。
最終,康允兒不僅失去了婆家的喜愛,連自己的丈夫盛長悟都對自己的妻子心存不滿,她的好日子走到了盡頭。
03.
作為一個出嫁女,你對娘家的態度,決定著婚姻的好壞,女人在與娘家相處的時候,一定不能觸及到婆家的利益,要格外注意這三點。
1、作為姐妹,要與自己的兄弟處理好關係,少給娘家添堵;
王家之所以答應把康姨母送進慎戒司,不僅是因為她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也是因為作為一個出嫁的小姑子,她沒少給娘家添亂。為了她,王舅父搭了不少錢進去,仕途也受到了影響,王舅母更是對這個老是欺負自己的小姑子恨之入骨。當她落難的時候,娘家人巴不得她被關起來無法添亂,怎麼可能願意救她?
作為姐妹,你要與自己的兄弟以及他們的配偶處理好關係,少給娘家添堵。尤其是面對嫂子和弟媳,你千萬不要在母親面前挑撥離間,製造婆媳矛盾,讓兄弟的配偶過得不順心。要知道,娘家早晚是你的兄弟當家做主,你得罪了他們的配偶,對你沒有半點好處。
2、作為女兒,對父母盡到孝心就好,不要愚孝;
作為女兒,無論你是否已經出嫁,都要記得,孝敬父母,不是愚孝。
父母正確的意見,要聽;父母對你合理的期望,可以去做;父母生病了需要你照顧或出錢,你要盡到一份自己的心意。然而,父母有些意見聽不得。
父母要讓你做扶弟魔,你要果斷拒絕;父母要讓你為惹是生非的兄弟收拾爛攤子,你要果斷拒絕。在經濟上,你一定要做到親兄弟明算帳,不給他們壓榨你的機會。
3、當娘家觸及婆家利益的時候,你千萬要拎得清。
當你出嫁之後,你尤其需要注意經濟問題。無論到什麼時候,錢都引來無數紛爭。在金錢面前,很多愛情和親情都會變得脆弱不堪。作為兒媳婦,如果你為了自己的娘家觸及到了婆家的經濟利益,給婆家造成了經濟損失,就算你的老公再愛你,你的婆婆再通情達理,都會看你不順眼,都會讓你的婚姻生活變得沒那麼好過。
康允兒愚孝的行為,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也給女人敲響了警鐘。做一個愚孝女,對你沒有半點好處。
END.
今日話題:作為一個出嫁女,你覺得女人該如何對父母盡孝?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