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
順慶府鄉下,有個叫李玉的書生,他父親在外經商,家中頗為富裕。李家在村北的竹林外有一小院,李玉見此處幽靜,便將小院改作書院,在此靜讀。
時正夏日,竹林下有許多蚊子,李玉買了艾香,成日點著,那些蚊子受不了艾香氣味,大多被飛到了院子外,在窗戶下嗡嗡直叫。少數不怕死的飛進屋中,冒死吸血,大多被李玉一巴掌拍死。
這天夜裡很炎熱,李玉讀書倍覺煩躁。他便在小院的天井中鋪了竹蓆,兩隻眼睛看著天空,無聊之極的數星星,不多時就睡著了。
半夜裡,李玉感覺有一女子趴在他身上,那女子十分嫵媚,緊緊抱著他。李玉是未經人事的年輕書生,哪裡經得起挑逗,便與她相互擁抱,成了好事。
次日早上醒來,李玉睜眼一看,哪有什么女子,原來是一場春秋大夢。但那夢境如此真實,李玉意猶未盡,回味無窮。想著夢中女子,要是真的多好啊!
李玉已經22歲了,同齡人早已成親,但他父親卻不給他討媳婦。他父親說:兒啊!男人需要以功名事業為重,你努力中了舉人後,還愁無妻嗎?想娶幾個都是可以。若你只是個秀才,早早娶妻,貪圖溫柔耽誤學業,你這輩子就完了!
李玉知道父親說得有理,是為了自己好,也只能聽從。
可是,一旦嘗到那種歡樂的滋味,便會沉迷無法自拔。李玉白天讀書時常走神,再也無法集中精力。晚上很早就到床上睡覺,期待著再做美夢。可是他折騰了大半夜才睡著,也沒有再夢見昨夜的女子。
第二天李玉想了想,認為可能是在天井中睡覺,才能做這樣的夢,於是當天晚上,又到天井中鋪好蓆子入睡。
果然,半夜又做了和前夜一樣的美夢。在星光下,那女子突然出現在他的竹蓆上,兩個人擁抱著盡情歡樂。從此之後,李玉每天晚上都睡到天井裡,每晚也都能夢著女子前來相會。他樂此不疲,再也不願回屋中睡覺。
每次的夢境都和真的一樣,但早晨醒來,卻一切成為泡影。
李玉在夢中多次呼喚女子為娘子,對她十分深情,可女子雖很溫柔,卻不說一句話。李玉心想,應該是夢中的緣故,她可能聽不見。
有一天,李玉靈機一動,如果自己在半夜,在歡樂之時突然醒來,會不會夢想成真,見到夢中的娘子呢?
這天晚上睡覺前,他在蓆子上灑了一把豌豆,再鋪上薄薄的床單,自己睡在床單上。這樣若一翻身,身子必然被頂得生痛,那樣就可以從夢中醒來。
半夜,李玉果然夢中被頂醒了,他睜開眼時,見自己身上,果然趴伏著一個美貌的女子。李玉怕她突然消失,便伸手去抱她,但手掌從她身子上穿過,這女子,竟然只是月光下一個淡淡的虛影。
這時,李玉感覺身子酥麻,小腹下某處一陣陣舒服的感覺傳來,往小腹處一看,頓時驚得渾身冒汗。原來在某處特別位置,竟叮著一隻巨大的蚊子,這蚊子足有手指大小,一寸多長,正用口器插入那地方,吸出一股股紅色的液體。
李玉連忙身子一縮,伸出巴掌,準備拍死這大蚊子。
可就在此時,在他身上那女子的虛影,化成一股彩色的光,迅速收縮變小,竟然鑽進了那蚊子體內消失不見。
李玉一時間呆立當場,天哪!難道夜夜和自己歡樂的娘子,竟然就是這隻大蚊子?這蚊子成精了嗎?李玉猶豫的片刻,蚊子從他體內抽出口器,然後飛了起來,在上空盤旋一圈後,從天井上方飛了出去。
李玉心中百般不是滋味,心中也十分害怕,連忙收拾蓆子,還是回到屋中睡了。從這以後,李玉再也不敢到天井睡覺了,他收了心思,開始認真讀書,盼著能早日考取功名,娶一個真正的女人為妻。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這天晚上,李玉書房外響起了敲門聲,他開門一看,是一個黑裙女子,那女子生得十分美貌,自己還有一種熟悉感,但並不認識她。
此時那女子懷裡,抱著一個臉龐粉嘟嘟的嬰兒,此時那孩子瞪大眼睛,看著李玉咧嘴而笑。李玉忙問女子是何人,找上門來有何事?
女子看著他,神色黯然的說:夫君,以前夜夜歡好,現今大半年不見,我為你生下孩兒,你卻不認我了嗎?
李玉一聽此言,頓時想起了去年夏天的春秋大夢,想起了那個夢中的溫柔娘子。但想到她可能是蚊子精,一時又不敢吭聲。
女子說:夫君,你猜得不錯,我的確是蚊子精。當年我雖然從你身上吸了點精血,但並沒有真的要害你。也帶給你許多歡樂,還幫你生了兒子。此次前來,是想把兒子送給你,畢竟他是你的骨肉,如果你不要我,我這就離開。
女子露出泫然欲泣的神色,李玉心中一軟,忙將她讓進了屋中。他從女子懷中接過孩子,心中又想,兒子既然要了,也不能讓兒子沒有娘啊!於是他又把女子抱進懷中,說是自己不好,請她留下來。
女子聽了此言十分歡喜,當即點頭答應了。
從此以後,這蚊娘子就住在書院裡,每當有人來時,她就抱著孩子悄悄躲起來,故一直沒有人發現。
李玉發奮讀書,一年後便中了舉人,他父親很高興的從外地回來,要為他娶媳婦。李玉便讓妻子抱著兒子出來,說這是他前年收留的一個外地女子,現在已是夫妻,還生下兒子了,請父親責罰。
李父見兒子如此厲害,不但沒罰還誇獎了他,當即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數日後,他們在村中舉辦成親。此後夫妻一直很恩愛,妻子賢惠能幹,又很孝順公婆,深得村中鄰裡們稱讚。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目的是以故事觀人生、明事理、知情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請關注本號。
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