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美與醜的博弈,塑造豐滿人物的終極利器

2020-10-10 寫字的幻禾

你家院裡有棵小樹,樹幹光溜溜,早瞧慣了,可是有一天它忽然變得七扭八彎,愈看愈彆扭。但日子一久,你就看順眼了,仿佛它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子。如果某一天,它忽然重新變直,你又會覺得說不出多麼不舒服。它單調、乏味、簡易,像根棍子! 其實,它不過恢復最初的模樣,你何以又彆扭起來?

上面的這段話來自短篇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有幸在西瓜視頻上看到了短片《》,非常喜歡,然後上網搜到了短片的同名小說。這篇小說的作者是馮驥才,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而這篇小說被人稱之為1982年短篇小說的一件「絕活」。

矮丈夫給高女人撐傘

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高女人和矮男人結婚後被周圍人看不習慣(包含嫉妒),於是被眾人進行批判和改造的悲劇愛情故事。

風格作家馮驥才通過寥寥數語勾勒出了人性的至美與至醜,而美與醜正是文學家、哲學家、美學家用幾千年來討論的、經久不衰的共同命題。

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曾說過:「美和醜因相互對照而顯著。」;德國的蘇瓦爾也曾說過說:「醜是美的背景,用來增強美的光輝。」

本文將結合短片,從寫作的角度,利用藝術作品中美與醜的關係分析這篇小說,探索寫作技巧。

人物美與醜的對比:女裁縫與高女人

在中國美學史上,莊子第一個談到了醜的問題,揭示出醜中之美,認為人格精神上的美可使人忘掉其形體上的醜陋,所以醜怪形象中,可以包含有強烈的精神之美。在藝術作品中利用好「醜」與「美」的關係,可以創作出真正的優質作品。

這篇小說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就是如此,非常的小眾且具有吸引力,女主又高又瘦,男主又矮又圓,兩個人都奇醜無比。文中是這樣描述的:

她比他高十七釐米。 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們中間算做鶴立雞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學時綽號「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兒一般齊,看上去卻好像差兩頭!

差異如此之大的人為什麼在一起呢?讀到這裡你是否也好奇了起來?當你開始好奇,作者的目標就達到了——你開始融入了文章中另一主體「團結大樓裡的居民」的視角。

高女人和矮丈夫的甜蜜日常

長得高的人往往和長得高的人玩,好看的人往往會與好看的人交朋友,人們約定俗稱的這樣想。因此團結大樓裡的人也特別好奇,為什麼兩個差距這麼大的人在一起了呢?

狄斯累利說過:「習慣沒有法律那樣明智,可它們往往更盛行。」人們習慣於依據習慣辦事,而不去考慮事情真正的對與錯。團結大樓的群眾們一邊好奇著,一邊肆無忌憚的用順口溜調侃這對夫婦,幹涉他們的愛情。


鄰居們排著隊,準備改造高女人和矮丈夫

其中,女裁縫尤為突出。女裁縫是團結大樓裡的一員,她特別的喜歡刺探別人的家事和隱私,所以想盡辦法了解高女人嫁給矮丈夫的真相。一開始女裁縫以為高女人嫁給矮男人是因為矮男人有生理問題,然而高女人卻用事實打了她的臉——她懷孕了。

而後女裁縫去高女人家收費用,結果在門外聽到有盤子碎裂的聲音,她覺得他們在家裡一定不和諧,她興奮壞了,趕緊敲門,結果打開門發現高女人一家都笑臉盈盈的,是她自己想多了。

因為當時的時代因素,愛八卦的女裁縫成為了居委會代表,之後她了解到了「真相」,為什麼高女人要嫁給不起眼的矮男人,因為矮男人是工程師,他每月的工資有一百八十多,遠遠地超過了大家!那個高女人就是個「見錢眼開、命裡有福的窮娘兒們」!

一個看起來無辜高女人是轉化為了見錢眼開的窮娘們,一個愛八卦的女裁縫,成為了街道的正義使者。這是文章中第一次,「美」轉化成了「醜」,「醜」轉換成了「美」。


高女人和矮丈夫

環境美與醜的對比:變革前和變革後

福禍相依,沒有人能勘破命運的天書。一九六六年,大環境發生了逆轉,一場變革突然降臨了。矮男人被抄家,關進了牛棚,一家人都受到了連累,被團結大樓的居民們批鬥。

女裁縫此刻升官成了治保主任,每天組織批鬥活動。在批鬥大會上,人們問不出什麼實質性的關於矮男人的破壞性的惡性行為,氣氛低迷,這時女裁縫衝上臺大聲質問:

「你說,你為什麼要嫁給她?」 這句突如其來的問話使研究所的人一怔。不知道這位治保主任的問話與他們所關心的事有什麼奇妙的聯繫。

高女人也怔住了。她也不知道裁縫老婆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這問題不是這個世界所關心的。她抬起幾個月來被折磨得如同一張皺巴巴枯葉的瘦臉,臉上滿是詫異神情。

「好啊! 你不敢回答,我替你說吧! 你是不是圖這傢伙有錢,才嫁給他的? 沒錢,誰要這麼個矮子!」

大會突然熱鬧了起來,會開的如何,全看開會的氣氛是什麼樣的,這場大會在一個個的質問中圓滿的結束了。

短片中改造矮丈夫,給他戴假髮、穿高跟鞋、打針,之後造成了矮丈夫行走不便(隱喻矮丈夫受到迫害)

矮男人改造回來,瘦了不少,憔悴了許多,回到家裡後發現他過去的家現在住的是女裁縫一家,高女人搬到了破舊的小屋裡,矮男人沒說什麼,高女人也沒說什麼,兩個人繼續過平淡的小日子。

文章中是這樣描寫兩人相見的場面的:

兩人互相看了一忽兒,趕緊掉過頭去,高女人扭身跑進屋去,半天沒出來;他便蹲在地上拾起斧頭劈木柴,直把兩大筐木塊都劈成細木條。仿佛他倆再面對片刻就要爆發出什麼強烈而受不了的事情來。

無論是作者的筆觸還是文中人物的情感都是克制的,而一切都在克制中得到了升華,讓讀者的內心激蕩不休。這種克制的描寫就像是國畫中的「留白」,讓人慾語還休,回味無窮。

高女人面臨著矮男人這樣遭遇,選擇了不離不棄。高女人的形象進一步豐滿,高女人儘管形象上變醜了,但是心靈的美卻呈現了出來,高女人的形象實現了逆轉——由「醜」變「美」。

然而好景不長高女人生病了,不久後高女人去世了。作者更狠的在上面加了一層戲劇色彩,高女人死了之後,矮男人恢復了名譽,矮男人不用再吃苦了。女裁縫失去了手中的權力,矮男人由「醜」變「美」成為了小區中的優質對象。

高女人受不了矮丈夫被改造,去世了

情節美與醜的對比:矮男人變高了,但他還是那個矮男人

這篇小說在情節上一直以團結大樓群眾對高女人和矮男人的看法為線索,隨著情節的發展,人們的看法一直在變,可以分為六個階段:

  • 第一階段:看到兩人結婚,人們質疑並嘲笑;
  • 第二階段:發現矮男人有錢,人們鄙視並厭惡;
  • 第三階段:批鬥大會結束後,人們莫名心虛了;
  • 第四階段:矮男人回來後,人們對兩人興趣減少了;
  • 第五階段:看到兩人依舊相濡以沫,人們主動友善打招呼;
  • 第六階段:高女人去世後,人們終於領悟了他們的感情。

矮男人得到平反後,女裁縫信心十足的帶著自己漂亮侄女的照片來找矮男人相親,想讓他娶自己的侄女。然而女裁縫卻受到了冷遇,當她見到矮男人牆上掛著的結婚照後,她再也不好意思拿出侄女的照片了。矮男人的形象在這裡得到了升華,即使高女人不在了,他也對高女人保持著忠貞不渝。文章的結尾是這樣描述的:

逢到下雨天氣,矮男人打傘去上班時,可能由於習慣,仍舊半舉著傘。這時,人們有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那傘下好像有長長一大塊空間,空空的,世界上任什麼東西也填補不上。

矮丈夫看起來向世界妥協了,但依舊倔強的為逝去的妻子撐著傘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短片的劇本對小說進行了改編。短片在壓縮小說情節的同時,對小說進行了升華。小說的基調是悲傷的,短片的基調是喜劇性質的,短片用喜劇去表達了悲劇。

同時,在小說中國家大環境的改變讓矮男人重返了自由,而短片在最悲傷的一刻選擇用環境繼續壓制矮男人,矮男人在結局裡還受著居民們的監視。

最後矮男人順從的改變了自己的形象,但是矮男人只是改變了他的外貌,不變的讓人無奈的令人無法改變的是他的生活態度,是他打傘時依舊高舉的手。

短片的這一改動讓短片從小說中脫胎,單獨的成為了一件優質的、不可複製的藝術品。

結語:藝術作品中如何利用「美」與「醜」的關係

藝術作品中既要描寫美,也要描寫醜。《歌劇魅影》中的魅影是醜陋邪惡的,但他對克麗絲汀的愛卻有著極為偏執的美;《巴黎聖母院》中的克羅德副主教儀表堂堂卻作惡連連,五官不全的加莫西多卻善良忠貞願意為了愛而犧牲;《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女裁縫的作為從頭到尾都是「醜」,醜的令人匪夷所思卻沒有報應,正人君子的選擇從頭到尾都是「美」,美的坦坦蕩蕩卻遭人迫害。

「美」與「醜」的互換引發了文中的懸念,「美」與「醜」的博弈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兩者越是鬥爭,越是互換,人物越是豐滿立體,這是我們在寫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如果想要描寫「美」,另闢蹊徑,從「醜」下手,將會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總結寫作時需要思考的小TIP:

  1. 寫作前思考,你要寫的人物是美的,還是醜的?
  2. 描寫的人物之間有鮮明的對比嗎?
  3. 你描寫的人物可以由醜變美嗎?人物的形象有逐漸豐滿的跡象嗎?
  4. 美與醜之間的衝突點是什麼?
  5. 人物的美醜可以互換嗎?可以二次互換嗎?可以再反轉回來嗎?
  6. 情節裡美中有沒有包含醜,醜中有沒有蘊含美?

相關焦點

  •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看馮驥才用「局外人」視角書寫愛情悲劇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講述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團結大樓裡住著一對身高反差很大的夫妻,妻子比丈夫高17釐米,周圍的鄰居因為看不慣他們奇怪的結合,對夫妻倆毫不避諱地進行嘲笑、議論、窺探,甚至迫害,最後又被他們之間真摯愛情感動的故事。
  •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異同分析及啟示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作者相關《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是作家馮驥才創作的短篇小說。馮驥才1942年生人,祖籍浙江,長於天津。青年時代曾研習宋元繪畫,並學習古典文學。七十年代後期登上文壇,開始作家生涯。其代表作有《俗世奇人》、《雕花菸斗》、《三寸金蓮》、《鋪花的歧路》等。
  • 《高女人和矮丈夫》:愛情的悲劇源於這兩點,也是幸福婚姻的支點
    簡介《高女人和矮丈夫》是根據馮驥才的短篇小說改編而成的一部國產動畫短片。主要講述了高個女人在人們的議論中嫁了個矮個丈夫後,生活上雖遭遇了一些不便,但兩人並不覺得有什麼,相反還挺恩愛,可是好心的路人甲乙丙丁看他們這一對,越看越彆扭。
  • 兩本評價極高的都市小說,文筆和人物塑造雙一流,可讀性非常高
    大家好,我是小葉,今天給大家帶來兩本評價極高的都市小說,文筆和人物塑造雙一流,可讀性非常高,喜歡都市小說的書友不要錯過哦。,打開這本小說,就能從中感受到那種滿滿的時代感和厚重的歷史感。作者對於人物的塑造描寫絕對是大師級的,只用簡單的白描手法就讓一個個人物角色活靈活現、躍然於紙上,同時作者的文筆也是一流的,用簡潔流暢接地氣的語言描繪出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情節,牢牢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五星推薦。
  • 莊墨韓,《慶餘年》中出境不多,但塑造很成功的圓形人物
    英國作家愛 摩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是將人物分成圓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所謂扁形人物是基於某種單一的觀念或品質塑造而成的,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的的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在《慶餘年》中,言冰雲算是扁形人物,他入監察院後一心只為慶國,為了慶國可以拋棄自己的情感、隱瞞貪汙腐敗刺傷範閒。
  • 石小猛這個人物的塑造,遠遠不如祁同偉豐滿
    大號寫過祁同偉,有人問我石小猛,這兩個人都是影視作品裡塑造的。如果和一般的劇本比,石小猛的塑造還算成功。但說句更扎心的,石小猛這種人物,頂多算礦泉水,和真正的乾貨差距很大,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充滿了瞎掰的色彩
  • 新版《小婦人》人物塑造和舊版相比有啥不同?
    勞裡則是個開朗的貴公子,這幾個人物自然是故事的重中之重。其他的家裡人雖然都是配角,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故事。 2019年上映了最新版的電影《小婦人》,此前已經有多個版本,幾個版看下來,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各有不同。下面我會根據新版電影,談一下幾個不同版本中,人物的塑造和各自的一些特點。
  • 《水滸傳》中,作者形象塑造最完美的女人是誰?
    導語:在《水滸傳》中以描寫梁山男性各種性格,背景,結局為多,描寫女性人物居少,在這極少中又大多貶低女性,這或許是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緣由,又或是作者本身也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比如描寫妖媚淫蕩,不知廉恥的潘金蓮,(其實潘金蓮在真實史料中大大的一個好女人),潘巧雲,童嬌秀,又或是軟弱可欺,膽小怕事的金翠蓮,林衝妻子。
  • 父親要我娶醜矮女人,婚後我5年未歸,再踏進家門我驚呆了
    我要結婚了,和一個令人作嘔的,又醜又矮的女人。我是被父親從打工的鎮上騙回來的。我不知道為什麼,父親非要我娶這個又醜又矮的女人。直到到了家門口,看到歪斜的木門上貼著的「喜」字,我才突然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推開院門,院子裡張燈結彩,村裡人擠在這小小的四方地上,臉上都透著喜氣。看到我進來,他們大聲的喲呵著:「喲!這新郎官總算來了!」
  • 星辰文藝丨顏夢:電影《絕密工程》的人物形象塑造
    電影《絕密工程》從物件塑造、人物圓形化塑造、敘事手法塑造三個方面呈現了一位位鮮活的英雄。物件塑造電影《絕密工程》中人物大多都有自己的標誌性物件,不僅有辨識度,還有利於人物形象立體化。物件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仿佛是點睛之筆,當我們想起這些人物的時候,閃現在腦海裡的,一定有一塊粉紅色手帕,一本書,或者是一個菸斗。人物圓形化塑造福斯特在其著作《小說面面觀》中提到,人物類型可以分為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兩個類別。圓形人物更加注重人物性格的多面描寫,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 《知否》各人物終極結局,小公爺彌補一生遺憾,心機的她最悲慘
    電視劇雖然對原著還原度很高了,但是由於原著內容太多,電視劇並沒有演繹出各個人物的終極結局,那麼今天作者就帶你們來看看劇中各個人物的終極結局吧。,顧廷燁曾經的紈絝子弟到人人上趕著要結親的當紅人物。,婆婆與大嫂因是姑侄關係,對她各種彈壓。
  • 嫌老婆又矮又胖又醜,我三年沒回家,回去一趟我撕心裂肺
    我還有一個姐姐,嫁人了,但是她的婆家也不是很有錢,幾乎沒錢拿來補貼娘家。我22歲的時候,我爸媽給我物色了一個女人,爸媽說她很勤快,可以跟著我過苦日子的。後來,那個又矮又醜又胖的女人成為了我的老婆,我還被我哥們嘲笑了很久。結婚後,她倒是勤快,什麼都做得很好。我們婚後兩年就有了一個兒子,但是,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我覺得家裡的開銷大了,就跟著我那幾個哥們外出打工了。一個人在外的日子,我過得倒是挺滿意的。
  • 又矮又醜的他,竟然討了個美女教師做老婆
    張天每天早上和中午幫著食堂的師傅和和面、切切菜,給他打打下手。時間一長,好學的張天也學會了做包子饅頭、炒菜烹飪,漸漸的贏得了師父的喜歡。見他勤學好問,喜歡鑽研廚藝,師父自然也會把一些技能傳授給他。兩年後,師父要退休回家了,食堂大師傅的工作需要一個人來頂替,師父便推薦了張天,這樣,張天便成了掌廚的師傅,一個月也有可觀的工資,總算是在學校食堂穩定了下來。
  •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女人顴骨高也屬於非正常面相。顴骨高有的是臉上的肌肉不夠豐滿,女人的面龐應該是滋潤豐滿,膠原蛋白少造成了肌肉萎縮,顴骨自然顯得高,這是一種假象顴骨高。另外一種就是天生的顴骨高。女人的面部以曲線柔和,五官和諧為美,臉型都是橢圓形和鵝蛋形。如果顴骨過高就破壞了女人柔美的曲線,刀削斧劈的高顴骨給人一種冷酷無情的感覺,因此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殺夫不用刀」的克夫相。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 美與醜,你真的get到了麼?
    本書講述一位28歲的牛畫家,長相平凡卻偏偏喜歡以審美慣性去判斷一個人是否好壞,而他的警察朋友們卻告訴他,「世界是個混合體,美與醜它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單純和絕對 ► 所謂的醜也許並不是真的醜牛畫家在去「仙客來飯店」找靈感時,碰到了被指抄襲的俊美作家和仗義相救的紅眼醜哥兒。
  • 相思謀|此情慾訴少人知,家國和自由中的愛情
    高睿謀的是至高地位,衛無雙謀的心中柔情…… 樁樁筆下人物的塑造都比較豐滿,也優點,有明顯的缺點,讓人愛也不起,恨也不能……(謹慎,下文嚴重劇透) 第一對:小杜和笑菲 這個閨閣女子於是和三皇子結盟,想藉此擺脫自己的父親;又和契丹勾結增加自身籌碼,她的行為無疑是在與虎謀皮,甚至有時沒有底線,棄國家大義不顧,然而,誰又能體諒這個女子的艱辛和苦楚? 小杜之於她是愛而不得,愛的上是保自己自由之身的敵人,愛上他就是在引咎自殺。
  • 《春風沉醉的晚上》:你以為的醜不是醜,你以為的美是什麼美
    人與人之間純善的情感通過故事情節的層層推進在「我」和陳二妹中間呈現了出來。此外,生活裡的冷漠通過「我」的聽聞和親身經歷也暴露在讀者眼前。小說,作為一門藝術,具有相應的藝術美。藝術美是藝術家結合客觀現實對美的再次創造。藝術美與自然美有所區別。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是這樣區分藝術美和自然美的:「藝術的美醜和自然的美醜是兩件事;藝術的美不是從摹仿自然美得來的。」
  • 重溫《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筆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
    該小說成功地把愛情故事融入到混亂的大社會背景下,一小一大卻絲毫沒有違和感,反而把愛情、友情、親情塑造得淋漓盡致。這部小說被果戈裡譽為「俄國最優秀的敘事作品」,簡單的故事享譽全球和暢銷不衰,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其成功完全主要取決於作者普希金對人物的把控力度,我們就來聊聊《上尉的女兒》中那些人物性格塑造的方式。
  • 從麥家《風聲》解析兩個女人的情感密碼
    雖然兩者在敘事手法、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上稍有不同,但是終極寓意完全一致。但是這種「真實」,並不僅僅是指故事情節逼真自洽,而是發掘人性和情感的更多可能性,真實展現人性的「醜與美」,情感中的「欲和求」。並在極端生存條件下,通過意志和本能的較量比拼,拋卻各種「深牆」困囿,激發出作為「人」的尊嚴、信仰、價值。麥家的「風聲」理念,存在於他的多部作品,《暗算》、《人生海海》、《解密》都有類似的烙印。
  • 從麥家《風聲》解析兩個女人的情感密碼
    雖然兩者在敘事手法、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上稍有不同,但是終極寓意完全一致。但是這種「真實」,並不僅僅是指故事情節逼真自洽,而是發掘人性和情感的更多可能性,真實展現人性的「醜與美」,情感中的「欲和求」。並在極端生存條件下,通過意志和本能的較量比拼,拋卻各種「深牆」困囿,激發出作為「人」的尊嚴、信仰、價值。麥家的「風聲」理念,存在於他的多部作品,《暗算》、《人生海海》、《解密》都有類似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