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在家辦公,跟孩子天天24小時在一起。昨天晚上,正吃飯的時候,突然接到老闆的電話,問今天有沒有時間,去幫忙搬一下庫房。
我掛了電話,對著飯桌的家人說了一下,明天得去趟庫房,開車過去兩個小時,坐公交過去得四個多小時,跨越了整個北京城。
正發愁明天怎麼過去呢,這時,家裡8歲的孩子突然插了一句,不要去,太危險了。我說,這是工作,必須要去。孩子說,那讓別人去,反正你不能去。
我說,別的同事有事,我得去幫忙。孩子堅決地說,不行就是不行!不許去,去了招上病毒怎麼辦?你是要不敢跟你們老闆說,我去說!
我說,你怎麼能這樣呢?不講道理。
孩子哇地一聲哭了,說,我求求你了,別去了,行嗎?
當時我有點哭笑不得,我說,別哭了,我只是去一趟庫房,又不是去很遠的地方,晚上就回來了。
孩子邊哭邊說,外面那麼多病毒,萬一你招上了怎麼辦呀?
我說,我是去辦事,又不是去送死,而且又不是去疫情區,怎麼這麼容易就招上了呢。
怎麼勸都不行,孩子就邊哭,邊說,我求求你了,你可別去了。
沒辦法,我跟孩子說,好了,好了,別哭了,我跟領導說一下,我有事去不了。
孩子不相信,非要我當他面給領導打個電話說一下。沒折,我悄悄地跟一個同事發了條微信,說一會我給你打電話,不管我說什麼,你就說好,就可以了。
然後,我假裝那個同事是我領導,當著孩子面打了一個電話,說,我明天有事,我去不了,你安排別的同事去吧。
掛了電話,孩子就放心了,立即破涕為笑,摟著我去繼續吃飯了。
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疫情期間,竟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防護。疫情特殊時期,孩子或許有很多疑惑,或許會感到莫名的恐慌、焦慮、壓力、緊張。因此,家長在做好衛生和安全防護的同時,也要注意照顧好孩子的情緒,做好心理防護。
平時我們在聊疫情的時候,孩子有時也會在旁邊聽著,所以,我們要以正確的方式與孩子交流疫情相關信息,避免過度暴露,並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清楚地告訴他們如何做可以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另外,家長保持與兒童密切、開放的溝通是識別兒童身心健康問題,提供心理安撫支持的關鍵。家長需要用支持的方法應對孩子的情緒反應,傾聽孩子的擔憂並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
疫情後最常見的情緒反應為恐懼焦慮,擔心自己及家人染病,擔心「萬一染上就不得了了」,甚至感覺自己和家人活不了了,哭泣增多,如果隨著家人的安慰上面的情緒可以緩解並且能夠關注其他的事情,這些也是正常的。所以,儘量讓孩子與家人在一起,避免與監護人分開。
最後,家長淡定的態度可以緩解孩子的恐慌,所以,在疫情期間,家長不要對疫情表現出過度的恐慌,不對現狀抱怨,不給武漢人貼標籤;不要去咒罵蝙蝠、「嘴饞的人」;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把話題集中在「現在怎麼辦」上。
疫情期間,孩子不能外出,不能去參加各種學習和娛樂活動,家長也需要多一些親子活動,來調節孩子的生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