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老人在即將斷氣之時,全家人會搶光老人用過的碗,像寶貝一樣藏在自己最貼身的地方,常常自家人也會因「搶碗」紅了臉。 (視覺中國/圖)
過了這個月,母親就84歲了。可是每每見到我,她仍然抱抱我,習慣地叫我「寶寶」,我在她老人家的眼裡永遠是個孩子。有什麼好事,總是先想著她的「寶寶」,這麼多年從未間斷過。前兩天她又託人從老家給我帶來了兩隻象徵平安的壽碗。
從小到大,我一直備受母親的寵愛。母親沒上過一天學,但她對農村裡的一些習俗頭頭是道。小時候,我的身子骨弱,凡是利於我平安健康成長的事,她能做盡做。比如,十裡八村凡有八九十歲的長壽老人過世,農村叫做「喜喪」,她都會想盡法為我討來壽碗。
在鄉下辦「喜喪」很講究規矩。再悲痛也不能哭,說哭了晦氣,會把好運哭走,長壽老人的福氣就不能傳給子女和他人了。還有個風俗,就是這家後人會將老人在世用過的碗,叫作壽碗,作為最珍貴的禮物,在老人下葬時,分發給親戚朋友和鄉裡鄉親們。意在讓更多的人受惠,討取逝者帶給他們的福氣。
圍繞壽碗有不少故事。小時候,母親跟我講得最多的,一個是「搶碗」,過去人家都有好幾個兄弟姐妹,還有他們的下一代,一大家子會有很多人。老人在即將斷氣之時,全家人會搶光老人用過的碗,像寶貝一樣藏在自己最貼身的地方,常常自家人也會因「搶碗」紅了臉。一般家裡女的比男的厲害些,男人們可能是礙於情面,「搶」不過女的。還有一種是「偷碗」,所謂「偷碗」是與這家沒有血緣關係,但也是很熟悉的人「混」到「搶碗」的隊伍中,這就是當地的風俗,送長壽老人的一種儀式。
不管「搶」還是「偷」,其實都是後人為紀念過世的老人,以留下老人用過的東西,寄託緬懷和思念,人們也想把長壽老人生前的美好留住,藉以驅病消災,長命百歲。後來這壽碗也慢慢發生了變化,能夠發壽碗也成了長壽老人家庭的榮耀,一般情況下對有需求者會有求必應。老人用過的碗畢竟是有限的,於是他的後人們會買很多很多的碗,發碗者很高興讓更多人沾沾他們家的喜氣和福氣,有的人家能送出成百上千隻壽碗。
壽碗也有不少講究,很精緻,碗口不大,大多人家會選帶「壽」字圖案的,顏色有紅、藍以及多彩的,結實耐用,不易摔碎。當然,得到壽碗的人,也不會白白地拿走,一般都會「出個人情」。別看這小小的壽碗,它是鄉親們感情連接的紐帶。
這些年來,無論我在哪裡,母親一直按老家的風俗,堅持為我討要壽碗,凡是得到信息,她都會上門找到人家去要上兩隻,自己又不捨得用。要麼就託人給我捎來,要麼在我回老家時,母親把收藏的壽碗,從一層一層的包裹中打開,並告訴我:「這是位一百多歲的老奶奶的壽碗,你一定帶上啊!」每每此刻,我的眼框就會溼潤,怎能推脫,只有乖乖地接過來。
這麼多年我已有幾十隻壽碗了,雖然不能全部用上,但每一隻我都十分珍惜。在母親的心目中,要來壽碗,就是為我要來了平安。母親的年歲越來越大了,十多年前患腦血栓,近年來她已不能正常地用語言表達,耳朵也幾乎失聰,現在我們母子只能用肢體語言互相交流。即使這樣,她一天也不忘牽掛我,她對我的關心和祝福,就是用送壽碗的形式來傳遞。
趙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