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都在參加考試丨也談《聊齋志異》裡的一場虛幻考試《考城隍》

2020-08-11 易星看電影

文丨易小星

從小到大,也算是在考場上經歷了不少的過來人,轉變了身份成為老師之後,每年又在考場上看到很多可以記錄下來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讀書人,就是必須和考試為伴的,這一路不要想著和考試分開。

有時候做夢,夢裡自己恍然還是在去高考的路上,要命的是常常是忘記了帶身份證、找不到考場、出了各種意外狀況,然後生生將自己嚇醒過來。

我猜和我一樣常常為考試而焦慮的人不在少數。這倒也正常,考試有一定壓力才能出好成績,適度的壓力。想起來以前看過的虛幻的考試,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寫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和考試有關的《考城隍》,也給你分享一下。

01

《考城隍》的故事情節

《考城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在《聊齋志異》編排上是第一篇故事。講述了宋燾在去世後由神差邀請,考上城隍。但是宋先生以孝敬母親為由,懇求在母親百年之後再赴任。他孝敬母親的心情感動了神仙,準許他還魂為母親盡孝。

這個故事是蒲松齡假託自己姐夫的祖父、名叫宋燾的人,本來是縣學的學生,一天生病了躺在床上,忽然看見公差手裡拿著公文,牽著一匹白馬,對他說請他去參加考試。

宋公有點恍惚,說主考大人沒來呢,這怎麼考呀?但是那個公差也不答話就是不斷催促,宋燾就迷迷糊糊跟著他上了馬來到了一個感覺很陌生的城市,到了考試的地點,樓堂屋宇看著壯麗非常,大殿上有一些看著像考官的人,也看不出來都是誰,但是其中有個人很像是關聖帝君的裝扮。

再看面前的考試的案子上已經備好筆墨紙硯,不一會兒考題傳下來,是讓當堂作文的那種形式。考題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宋燾就和旁邊的考生一起都各自作文,文章寫好送上去後,殿上那些考官都在傳看兩人的卷子。宋燾文章裡寫了這樣一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34;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34;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大家也是想盡辦法,直到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這套書才得以刊刻行世。

《聊齋志異》客觀的來看,是中國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不僅集志怪傳奇小說之大成,使短篇小說的藝術水平達到空前高度,而且同李杜詩,《紅樓夢》等構成中國文學史上綿延不斷的高峰。

現在我們如果去細細翻找,你會發現目前市面上就有多家競相翻印的版本,歷經多年演變下來,比較著名的版本就有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新齊諧》《諧鐸》《夜雨秋燈錄》等模擬之作也在蒲松齡之後紛紛而起。

就連紀昀(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也是在其影響下產生的一部筆記小說。換句話說,《聊齋志異》一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寶庫,也是世界文庫裡的東方瑰寶。

1848年美國人衛三畏將其中的《種梨》《罵鴨》譯成英文,至今《聊齋志異》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種文字的三十個譯本在世界流行,並且還對日本文學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現如今日本物哀文學的起源還有人認為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脫不了干係,當然是事實並非如此,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一書成書時間可是在1001—1008年間,而《聊齋志異》公認成書發行的時間可是1766年。

(全文完,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秀才屢次落地不中,到陰間考試竟考中城隍廟老爺
    話說有一個叫宋燾的秀才,屢屢考取舉人卻不曾中,有一天這個秀才突然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卻看見門外一個小吏騎著白額馬手持公文而來,看到宋秀才,二話不說就要拖著秀才去參加考試,秀才心中很是疑惑,這都沒有考官,哪來的考試。
  • 《聊齋志異》:一場特殊的考試,為他贏得了9年的時間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無數場考試,每一次考試都像過關,考得好,欣喜若狂,考得不好,難過沮喪。今天我們來欣賞一篇別開生面,與眾不同的考試,因為這一場考試掌管著生死,《聊齋志異》——考城隍。衙差上的前來,拱手行禮道:「請公隨我前往參加會試」。宋公說:「文松大人還未親自到場,哪能這快就考試?」那衙差也不作答,只是一個勁地催促他,趕快上路,宋公無奈,忍著病痛翻身上馬,隨他前往。一路走來,幾乎無人,沿途景物也很陌生,他滿腹疑惑,也不好問,只能悶頭前行。他們最終來到一座氣勢恢宏的城池,稍等片刻後,被領進一富麗堂皇的大殿。
  • 聊齋志異,宋秀才夢裡「考城隍」,為孝敬老母,辭官九年
    小吏來到近前,停下腳步,對宋秀才說:「宋秀才,快上馬吧,請你去參加考試」,宋秀才滿臉疑惑地問:「考官是誰,上哪裡去考試」,小吏並沒有回答他,而是一個勁地催他快點上馬,早點趕路。宋秀才無奈,只好掙扎著從病床上起來,爬上了那頭前額長滿了白毛的高頭大馬,跟著這名官府小吏走了。
  • 《聊齋》開篇《考城隍》:秀才在陽間屢試不中,在陰間一舉中城隍
    《聊齋志異》開篇第一則故事,不是人鬼情未了的《聶小倩》,不是至孝至誠的《田七郎》,不是以笑對待世俗的《嬰寧》,更不是詭譎怪誕的《畫皮》,而是這篇寓意滿滿的《考城隍》。諸位鬼神考官看到宋公的文章後都稱讚不已,便傳宋公上殿,下令說:「河南缺一個城隍神,經過考核,你可以勝任。」宋公聽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場考城隍的考試。
  • 《考城隍》是《聊齋志異》的第一篇,是宣揚仁孝之德的寓言故事
    對他說:「請你去參加考試!」宋先生說:「主考的學臺老爺沒有到,怎麼能突然進行考試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斷地催促他。宋先生只好勉強騎上馬,跟隨他去。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們便來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樣。不多時,他們進入一座衙門。宮殿建築宏偉華麗,堂上坐著十多位官員,都不知道是些什麼人,其中只有關帝是認識的。衙門的殿廊下擺著桌、凳各兩個。已經有一位秀才坐在那裡的下位上。
  • 聊齋:考城隍,死了都要考試
    古時候城隍在陽間被如今的一縣之長,在陰間被稱為地方官,專管陰間的事務。而非人人都是可以做的,而是上天選人找些找品德端正,有善心之人參與考試來。考中者招他任職位。我有個姐夫,我姐夫有個爹,我姐夫他爹還有個爹…得了就是我姐夫他大爺,叫宋熹,是縣城裡的秀才(予姊丈之祖,宋公諱燾,
  • 聊齋故事 考城隍
    考城隍(聊齋故事)《聊齋志異》第一篇叫做《考城隍》,說的是講故事的人姐姐的丈夫的爺爺宋濤,在縣城做廩膳生員。有一天,因為有病躺在床上休息,恍恍惚惚中看見有一官吏拿了一枚尺牘,牽了一匹馬,這匹馬頭頂上是白色的。見到宋公對他說:「請你去參加考試。」
  • 聊齋|書生迷迷糊糊去考試,竟考上了城隍神
    有年宋燾突然生病臥床不起,直到有天,一小官吏拿著帖子,牽著匹白腦門的馬來找宋燾,剛見面就說:「我來請你去考試」。宋燾滿臉問號地說:「沒聽說考官來了啊,為什麼馬上就考試?」小官吏也不廢話,直催著宋燾上馬趕路。宋燾又看了看帖子,沒別的辦法,只好拖著病體上馬跟小官吏走了。趕路之中,宋燾都開始懷疑自己是外地人了,明明從家裡出發,可偏偏一路上沒見過認識的地方,生疏得很。
  • 聊齋故事之考城隍
    古時候城隍在陽間被如今的一縣之長,在陰間被稱為地方官,專管陰間的事務。而非人人都是可以做的,而是上天選人找些找品德端正,有善心之人參與考試來。考中者招他任職位。祖宋公 姓宋名燾,有一天在家發燒夢到有一位官員牽著一匹白馬來到他面前說:請他上馬去考試。「宋燾覺得奇怪就問了:牽馬官員朝廷大考還沒開始要考什麼試。官員不說話只是催他上面考試。
  • 狐仙有些好,有些壞,還有一些要參加還考試……
    清末的《點石齋畫報》受到《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文言志怪小說的影響,多有狐仙故事。狐狸成精,千奇百怪,有的狐狸對人一往情深,有的作怪害人,也有的要像人一樣參加考試。附近人家看到有哈巴狗形狀的動物從泥牆內外竄跳,有人冒犯它,立刻有災有病,人們都奉若神明。有陳氏兄弟參加府試回來,遊覽泥城,弟弟對狐仙斥責侮辱,這時一隻小狐從屋裡出來,弟弟便用石頭去擲,哥哥急忙阻止。剛出泥城,弟弟頭疼,像遭到斧劈一般,扶到家裡便昏迷不醒。哥哥急忙去泥城禱告,二更後,弟弟大聲說:「看在你哥哥心意摯誠,姑且饒你一死。」弟弟的病便好了。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是什麼樣的人呢
    但是如果說到《聊齋志異》的話,相信大家就都恍然大悟了,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童年陰影,肯定有好多人小的時候看這個電視劇或者是電影,都被嚇到過,以至於晚上不敢一個人走夜路,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二)仕途風雲在蒲松齡19歲的那一年,他參加了很多的考試,而且每次考試都有很好的成績
  • 古代的「高考」——科舉考試!《知否》中的科舉考試你知道多少?
    一、《知否》中的科舉考試(一)參加考試在十一集中,盛家的嫡子盛長柏和次子盛長楓終於要去參加科舉考試了。盛家對於兒子們的科舉考試可以說是十分的期待了,跟現在高考學生的家長期待程度不相上下。同時,在盛家學堂學習的還有兩位公子哥小公爺齊衡、顧二叔也一同參加科舉考試。
  • 故事:聊齋:老秀才病入膏肓,官吏接他去考試,不由分說拉著他就走
    秀才雖然學習刻苦,可考了大半輩子還是一稟生。這年宋公突然患了重病,躺在床上已經病入膏肓。二更時分,突然好像是官府的一官吏,騎著一匹白馬,手裡面拿著官府的公文對他說:請趕緊起來去參加考試,宋公勉強抬起頭疑惑地說:為什么半夜三更考試呢?官吏不接他的話,一再催促他趕緊上路。宋公沒法便又請求說:我得給母親和妻子道個別,但那官吏卻不由分說把他拉上了馬。
  • 《聊齋》:考上城隍,不願上任,只想復活奉養七十歲的母親
    甚至睡覺的時候,都要學魯迅先生那樣,用被子蒙住頭,只留兩個鼻孔在外面出氣,然後整個人在被子裡瑟瑟發抖。《聊齋》中有很多故事,不過電視中很多都沒有拍出來。這裡就有一個考城隍的故事,是電視中沒有拍出來的。話說從前有一位名叫宋燾的秀才,有一天,他臥病在床,恍惚間看到一位手持公文的衙役,那個衙役牽著一匹額頭上有白毛的馬來到他家中。
  • 夢中自己成了大官,醒來卻在棺材裡
    我騎著白馬去考試,考官竟然是關公「宋秀才,請你去考試,趕時間,騎馬過去」衙差急匆匆的樣子,手裡拿著一張通知單,牽著一匹頭上有白毛的馬。「主考的學臺老爺沒有到,怎麼能突然進行考試呢?」「宋秀才,快上馬,考試快開始了」衙差不回答,不停催促我。
  • 故事:先生發現一個特殊的學生,他讀書的目的,是要去考城隍
    難道想參加科舉考試?要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讀書的人很多,考上的人很少。」 沈三郎氣憤地說:「我才不要當人間的貪官,我要去考城隍。」俞先生大驚,問道:「這又從何說起?」沈三郎講了起來。有個叫牛三的人,常到陰間裡跑陰差,沈三郎去找他幫忙。牛三告訴他,這忙幫不上,但是沈三郎可以去陰間考城隍,每四年一次選拔考試,當上了城隍,還愁不能給父親伸冤? 俞先生聽完,好不感動,免了沈三郎的學費,讓他到學堂裡讀書。沈三郎很刻苦,沒日沒夜地讀書,才過了一年,就可以寫文章了。俞先生悉心指導,把平生所學,都教給了沈三郎。
  • 《聊齋志異》宋公趕考遇神仙考上城隍神,盡孝養母送終九年後上任
    有一天,他生病臥床,見一個小官吏,拿著帖子,牽著一匹額上有白毛的馬來找他,對他說:「請你去考試。」宋公說:「考官還沒來,為什麼馬上就考試?」來的官吏也不多說,只是催宋公上路。宋公沒辦法,只好帶病騎上馬跟他走了。
  • 民間故事:新考城隍
    錢塘縣有個杜生,有一年他去臨安參加鄉試,考完後,他打算在城中遊玩幾日再回。有一天晚上,他走到一個石橋旁,無意中見橋上站有個人,很像他的好朋友李生,但李生因重病並沒有參加今年的鄉試。杜生非常奇怪他為何會突然現身於此,於是迎上前去問他道,你為何會在此地呢?李生看見他來,驚訝之餘也十分開心,他對杜生說道,沒想到會在此地與你相遇,我因朝廷另設恩科,特來赴考。
  • 一口氣讀完聊齋志異(一)陰間中舉、修仙入魔、女屍暗夜索命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本講狐仙鬼怪的書,從今天開始日更。關於事情真假,有言在先,我勸你別信。《考城隍》我姐夫的祖父宋燾,是個屢試不中的秀才。臨死前還對此抱憾。某一日,他忽見小吏牽馬迎他去考試,考試的八股文出題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當即,宋公揮毫一蹴而就,文中有言「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一句感動諸位神仙考官,賜他官作河南城隍。(城隍不同於土地爺,其職權大致相當於縣長和村長的區別。)宋燾認為自己的母親尚未去世,為了盡孝所以推辭。此番孝心讓神仙們更為感動,查詢了宋公母親還有9年陽壽,所以特批恩準了宋公再活9年,9年後報到城隍一職。
  • 故事:秀才拿了錢沒救棄嬰,母親嚴禁他再考科舉,三年後考上城隍
    宋濤被家人七手八腳的從棺材裡抬出來。又讓個壯實的家人背回宋濤自己的房間。這邊又拆靈堂的拆靈堂,打發和尚的打發和尚,又被老夫人一迭聲地催著去請大夫給少爺瞧瞧。大夫給宋濤把過脈,直說無礙的,開了個鎮靜安神的方子,收了診金,去了。終於安靜下來,宋濤的老母讓眾人都出去。讓宋濤清靜清靜。「娘!我考上城隍了!」